一种PP复合蜂窝夹芯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2575发布日期:2018-11-02 23:15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板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PP复合蜂窝夹芯板材。



背景技术:

蜂窝板材又称夹芯板材,通过在两层板面间增加蜂窝状夹层而得到,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的特点,其中,PP蜂窝板具有轻质高强、耐水、隔热、隔音、热塑再变型和耐冲击等特点,特别适合制作各种复合夹芯,且PP蜂窝板材可回收再利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但目前市面上所存在的PP蜂窝板,一般都是采用上下两层蒙皮和中间夹的PP蜂窝板的结构,由于PP材质化学结构惰性,使其具有高结晶度,大都存在低表面能、非极性和弱界面层特性,易发生翘曲和变形。公告号为CN20580034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PP蜂窝板材,其通过在PP蜂窝板中加入金属柱的方式来增加强度,但这种方法既增加了成本,又让内部结构变得异常复杂,增加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价比高、稳定性好的PP复合蜂窝夹芯板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PP复合蜂窝夹芯板材,包括上蒙皮、下蒙皮、蜂窝层,所述上蒙皮和下蒙皮分别覆盖在蜂窝层的上下两侧;上蒙皮和蜂窝层的接触面中还夹有一层胶膜,下蒙皮和蜂窝层的接触面中也夹有一层胶膜,蜂窝层由多个圆柱形的筒体致密排列而成,每一个圆柱形的筒体内部都填充有芯材。

进一步的,所述蜂窝层的圆柱形筒体均为PP板卷成,多个圆柱形筒体的外侧连接在一起,组合构成PP蜂窝板。

更进一步的,多个圆柱形筒体呈矩形阵列排布连接。

更进一步的,多个圆柱形筒体呈菱形阵列排布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蒙皮和下蒙皮的外表面均设有斜纹。

进一步的,所述上蒙皮和下蒙皮为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蒙皮。

进一步的,所述芯材为环氧泡沫。

进一步的,所述胶膜为无纺布增强型环氧胶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使用环氧泡沫填充PP蜂窝板,构成夹芯层,并采用高强度、高刚性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作为外部结构蒙皮,质量较轻、强度较高、能实现隔热、隔音、耐冲击的效果,同时满足减振、降噪的要求,成本低廉,且可以快速成型,能广泛应用于飞机、箱式货车、高铁、轮船等的外部承力结构及内饰次承力结构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区域的细节图;

图4是多个圆柱形筒体呈矩形阵列排布示意图;

图5是多个圆柱形筒体呈菱形阵列排布示意图。

图中所示:

1为PP蜂窝板,2为环氧泡沫,3为无纺布增强型环氧胶膜,4为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蒙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PP复合蜂窝夹芯板材,包括上蒙皮、下蒙皮、蜂窝层,所述上蒙皮和下蒙皮分别覆盖在蜂窝层的上下两侧;上蒙皮和蜂窝层的接触面中还夹有一层胶膜,下蒙皮和蜂窝层的接触面中也夹有一层胶膜,蜂窝层由多个圆柱形的筒体致密排列而成,每一个圆柱形的筒体内部都填充有芯材。通过在上蒙皮和蜂窝层之间设置胶膜,在下蒙皮和蜂窝层之间设置胶膜,在圆柱体内填充芯材,从而实现良好的隔音效果,提高板材的稳定性,且成本低廉,质量较轻。

所述蜂窝层的圆柱形筒体均为PP板卷成,多个圆柱形筒体的外侧连接在一起,组合构成PP蜂窝板1,所述上蒙皮和下蒙皮为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蒙皮4,所述芯材为环氧泡沫2,所述胶膜为无纺布增强型环氧胶膜3。

如图4所示,多个圆柱形筒体呈矩形阵列排布连接。

如图5所示,多个圆柱形筒体呈菱形阵列排布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蒙皮和下蒙皮的外表面均设有斜纹。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制作方式是:

S1、发泡环氧树脂的制备:将环氧树脂、纳米增韧剂、发泡剂按照一定比例称量混合,在加温环境中,高速混合搅拌机里搅拌均匀;

S2、固化剂的制备:将脂环胺、脂肪胺、促进剂、触变剂按照一定比例在搅拌机里搅拌均匀;

S3、将PP蜂窝板1放入为加热而设置的下模中,把发泡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按照配比搅拌均匀后,匀速注入PP蜂窝板1的圆柱形孔中,然后闭合上模,模具加温,发泡,得到环氧泡沫2;

S4、取出步骤S3中制得的环氧泡沫2填充PP蜂窝芯材,进行切边修整;

S5、铺置上蒙皮预浸料叠层,然后依次放置胶膜和清理完晾干的环氧泡沫2填充PP蜂窝芯材,之后再依次放置无纺布增强型环氧胶膜3、下蒙皮预浸料叠层,层叠完后,放入涂有脱模剂的模具内部;

S6、使用液压机进行合模、加压,然后依次对模具进行升温、保温、降温,最后开模取出产品;

S7、对由步骤S6得到的产品进行后处理,得到PP复合蜂窝夹芯板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