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性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9336发布日期:2018-09-18 22:15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同性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性布。



背景技术:

同性布是指经纬线密度相同的布,现有技术下的同性布都是简单的将经线和纬线编制在一起,目前经纬同性布的特点在于经纬同性布的密度,但现有技术中经纬同性布的经线和纬线根数不规范,不能最大程度的达到同性目的,不仅牢固性能不佳,而且不美观。

随着人类对健康生活和工作要求的提高,同时也因为越来越多的家用和工业用辐射产品的增加,防辐射产品在服装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例如:1、特种行业中的应用:如军队、医院、特殊工种等,全身都需要屏蔽辐射的危害;2、孕妇:孕妇接触最多的辐射产品是家用电器和电脑,一般孕妇装只在前胸部采用防辐射材料;3、螨虫与人的健康关系非常密切,诸如革螨、恙螨、疥螨、蠕螨、粉螨、尘螨和蒲螨等可叮人吸血、侵害皮肤,引起“酒糟鼻”或蠕螨症、过敏症、尿路螨症、肺螨症、肠螨症和疥疮,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4、防手机辐射的裤子口袋:手机是现代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必备品,但是手机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让人很困惑,裤子口袋本来是存放手机最方便的地方,但是,我们人体的一些重要器官就会因此不断承受着辐射的侵害,而且,在运动和坐车的时候,很容易丢失。放在上衣,则直接不断地伤害着心脏。于是很多人干脆无奈的用手或者小提包,非常不方便,也容易遗忘丢失。一直以来有众多的厂家都在开发类似的产品,但都不能有效地全面解决方便、健康、安全、美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性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性布,包括同性布本体,所述同性布本体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天然物质面料层、金属丝网层和第二天然物质面料层,所述金属丝网层包括经线、纬线和金属细线,所述经线和纬线穿插接触编织,且所述金属细线分别设于经线和纬线的两侧,且金属细线的穿插方向与相邻的经线和纬线的穿插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天然物质面料层和第二天然物质面料层从外到内依次设有防水透气面料层、涤纶面料层、抗螨虫层和锦纶芯层。

优选的,所述经线和纬线条数均为25。

优选的,所述经线和纬线均通过金属纤维丝和银纤维丝混纺,且所述金属纤维丝设有13条,且银纤维丝设有12条。

优选的,所述抗螨虫层为多拉菌素颗粒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同性布,使用金属纤维和银纤维混纺,能让防辐射网更加密集,具备良好的透气性、除臭杀菌、抗螨虫作用,具有透气、可洗涤、抑菌保养、消除静电、屏蔽性能稳定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金属丝网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经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天然物质面料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同性布本体、2第一天然物质面料层、3金属丝网层、4第二天然物质面料层、5经线、6纬线、7金属细线、8金属纤维丝、9银纤维丝、10防水透气面料层、11涤纶面料层、12抗螨虫层、13锦纶芯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同性布,包括同性布本体1,所述同性布本体1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天然物质面料层2、金属丝网层3和第二天然物质面料层4,所述金属丝网层3包括经线5、纬线6和金属细线7,所述经线5和纬线6穿插接触编织,且所述金属细线7分别设于经线5和纬线6的两侧,且金属细线7的穿插方向与相邻的经线5和纬线6的穿插方向相同。

具体的,所述第一天然物质面料层2和第二天然物质面料层4从外到内依次设有防水透气面料层10、涤纶面料层11、抗螨虫层12和锦纶芯层13。

具体的,所述经线5和纬线6条数均为25。

具体的,所述经线5和纬线6均通过金属纤维丝8和银纤维丝9混纺,且所述金属纤维丝8设有13条,且银纤维丝9设有12条。

具体的,所述抗螨虫层12为多拉菌素颗粒层。

综上所述,该同性布的经线5和纬线6均设有28,且经线5和纬线6穿插接触编织,金属细线7辅助稳定,使用金属纤维丝8和银纤维丝9混纺,能让防辐射网更加密集,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除臭杀菌作用,具有透气、可洗涤、抑菌保养、消除静电、屏蔽性能稳定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