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绝缘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1295发布日期:2018-12-07 21:5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绝缘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绝缘纸,属于绝缘纸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绝缘纸可用作中小型电机的槽绝缘、匝间和层间绝缘、衬垫绝缘心及变压器绝缘。目前市面上卖的绝缘纸层次多样,然而对于微型电机中绝缘纸的使用大多采用多层绝缘纸,一层绝缘纸由于其绝缘效果差,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新型绝缘纸,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绝缘纸,包括聚酯薄膜层、无纺布里层、无纺布外层、粘合剂,其特征是:所述聚酯薄膜层的上侧与下侧分别设置有纳米保护层,所述纳米保护层与聚酯薄膜层之间设置有粘合剂,位于聚酯薄膜层与纳米保护层之间的所述粘合剂的厚度为聚酯薄膜层的厚度的两倍,所述无纺布里层设置在纳米保护层的外部,所述无纺布外层设置在无纺布里层的外部,所述无纺布里层和纳米保护层以及无纺布里层和无纺布外层均通过粘合剂粘合连接,所述无纺布里层包括第一基布层、隔热层、第二基布层,所述第一基布层、隔热层、第二基布层从里到外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基布层和第二基布层的表面分别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无纺布外层包括防水层、抗静电层、耐用层,所述抗静电层采用破斜纹组织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耐用层的表面设置有反光膜,所述耐用层的材料为聚酰胺。

作为优选:所述抗静电层由高性能永久性导电纤维编织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层为树脂层,所述隔热层为芳纶无纺布层,所述第一基布层为纺粘无纺布层,所述第二基布层为喷熔无纺布层。

作为优选:所述粘合剂为聚氨酯聚合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聚酯薄膜层上设置有纳米保护层,提高了绝缘性能,纳米保护层与聚酯薄膜层之间设置有一层粘合剂,在变压器的使用过程中,不易造成机械强度不良、产品错位、局部放电等问题,且有效保证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和安全性能,粘合剂的厚度是聚酯薄膜层的2倍,增大了防止电流击穿绝缘纸的能力,设置有无纺布里层和无纺布外层,使得无纺布的强度和柔软度均增加,可以适用于高强度的作用环境,应用的范围更广泛,第一基布层和第二基布层表面分别设置有通孔,可有效提升透气效果,无纺布里层还具有隔热功能,可以保护变压器,无纺布外层包括防水层、抗静电层、耐用层,使绝缘纸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抗静电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绝缘纸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聚酯薄膜层;2、粘合剂;3、纳米保护层;4、无纺布里层;5、第二基布层;6、隔热层;7、第二基布层;8、无纺布外层;9、防水层;10、抗静电层;11耐用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绝缘纸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型绝缘纸,包括聚酯薄膜层1、无纺布里层4、无纺布外层8、粘合剂2,其特征是:所述聚酯薄膜层1的上侧与下侧分别设置有纳米保护层3,所述纳米保护层3与聚酯薄膜层1之间设置有粘合剂2,位于聚酯薄膜层1与纳米保护层3之间的所述粘合剂2的厚度为聚酯薄膜层1的厚度的两倍,所述无纺布里层4设置在纳米保护层3的外部,所述无纺布外层8设置在无纺布里层4的外部,所述无纺布里层4和纳米保护层3以及无纺布里层4和无纺布外层8均通过粘合剂2粘合连接,所述无纺布里层4包括第一基布层7、隔热层6、第二基布层5,所述第一基布层7、隔热层6、第二基布层5从里到外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基布层7和第二基布层5的表面分别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无纺布外层8包括防水层9、抗静电层10、耐用层11,所述抗静电层10采用破斜纹组织结构;所述耐用层11的表面设置有反光膜,所述耐用层11的材料为聚酰胺;所述抗静电层10由高性能永久性导电纤维编织而成;所述防水层9为树脂层,所述隔热层6为芳纶无纺布层,所述第一基布层7为纺粘无纺布层,所述第二基布层5为喷熔无纺布层;所述粘合剂2为聚氨酯聚合物。

聚酯薄膜层1上设置有纳米保护层3,提高了绝缘性能,纳米保护层3与聚酯薄膜层1之间设置有一层粘合剂2,在变压器的使用过程中,不易造成机械强度不良、产品错位、局部放电等问题,且有效保证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和安全性能,粘合剂2的厚度是聚酯薄膜层1的2倍,增大了防止电流击穿绝缘纸的能力,设置有无纺布里层4和无纺布外层8,使得无纺布的强度和柔软度均增加,可以适用于高强度的作用环境,应用的范围更广泛,第一基布层7和第二基布层5表面分别设置有通孔,可有效提升透气效果,无纺布里层4还具有隔热功能,可以保护变压器,无纺布外层8包括防水层9、抗静电层10、耐用层11,使绝缘纸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抗静电能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