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植绒地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9112发布日期:2019-06-26 01:04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耐磨植绒地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毯,特别涉及耐磨植绒地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地毯,是以棉、麻、毛、丝、草等天然纤维或化学合成纤维类原料,经手工或机械工艺进行编结、栽绒或纺织而成的地面铺敷物,但是目前的地毯耐磨性不好,容易因地毯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而损坏,且当油污滴落在地毯上时,油浸入地毯后不方便清洗,因此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耐磨植绒地毯,可做到增强地毯的耐磨性能和抗油污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耐磨植绒地毯,包括地毯主体,所述地毯主体的顶部表面覆盖有植绒层,所述植绒层的底部表面覆盖有防浸层,所述防浸层的底部表面覆盖有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的底部表面覆盖有抑菌层,所述抑菌层的底部表面覆盖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粘接片,所述粘接片的底部表面覆盖有粘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耐磨层主要是由锦纶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浸层主要是由特氟龙面料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抗静电层主要是由防静电面料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抑菌层主要是由竹纤维材料制作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地毯的底部表面覆盖由锦纶面料制作而成的耐磨层,从而可以此提高地毯底部的耐磨性能,避免地毯与地面摩擦而出现损坏,同时通过在植绒层的底部覆盖防浸层,从而可利用防浸层增强地毯的防水和防油性能,避免地毯被水或者油浸污。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毯主体;2、植绒层;3、防浸层;4、抗静电层;5、抑菌层;6、耐磨层;7、粘接片;8、粘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耐磨植绒地毯,包括地毯主体1,地毯主体1的顶部表面覆盖有植绒层2,植绒层2的底部表面覆盖有防浸层3,防浸层3的底部表面覆盖有抗静电层4,抗静电层4的底部表面覆盖有抑菌层5,抑菌层5的底部表面覆盖有耐磨层6,耐磨层6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粘接片7,粘接片7的底部表面覆盖有粘胶8。

进一步的,耐磨层6主要是由锦纶面料制作而成,聚酰胺主要用于合成纤维,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耐磨性高于其他所有纤维,因此使用锦纶面料制作而成的耐磨层6能增强地毯的耐磨性能。

防浸层3主要是由特氟龙面料制作而成,特氟龙布学名聚四氟乙烯涂覆玻璃纤维布,又称特氟龙耐高温漆布,是以悬浮聚四氟乙烯乳液为原料,浸渍高性能玻璃纤维布而成,特氟龙面料不易粘附任何物质,易于清洗附着其表面的各种油渍,污点或其它附着物;浆煳、树脂、涂料等几乎所有粘着物质都可简单地清除。

抗静电层4主要是由防静电面料制作而成,防静电面料有着良好的抗静电性能。

抑菌层5主要是由竹纤维材料制作而成,竹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纤维素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

具体的,在生产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使用者在植绒层的底部表面覆盖一层由特氟龙面料制作而成的防浸层3,再在防浸层3的底部表面覆盖一层由防静电面料制作而成的抗静电层4,在抗静电层4的底部表面覆盖一层由竹纤维材料制作而成的抑菌层5,最后在抑菌层5的底部表面覆盖一层由锦纶面料制作而成的耐磨层6,在耐磨层6的的四角均设置粘接片7,在粘接片7的底部表面覆盖粘胶,使本实用新型生产完成,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地毯四角的粘胶8粘在地面上,使地毯固定,而地毯底部的耐磨层6可避免地毯被磨损,当油滴落在地毯表面时,防浸层3可避免油浸入地毯内,从而方便清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地毯的底部表面覆盖由锦纶面料制作而成的耐磨层6,从而可以此提高地毯底部的耐磨性能,避免地毯与地面摩擦而出现损坏,同时通过在植绒层2的底部覆盖防浸层3,从而可利用防浸层3增强地毯的防水和防油性能,避免地毯被水或者油浸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