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玻璃安全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1275发布日期:2019-08-03 16:1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玻璃安全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玻璃安全膜。



背景技术:

玻璃安全膜由基础膜片、特殊功能膜片(具有防爆效果)、控光膜片粘合叠加而成。基础膜片和通常薄膜一样,通过压延生成。生成基础膜片之后在上面涂覆粘合剂,然后将第二个基础膜或功能膜片、控光膜片叠加上去,再经压合、整理、调质等工序即完成了安全膜的制作。

基于玻璃等石英材质固有的高硬度,一般材质包括大部分金属材料因硬度不足,都不容易侵入玻璃基体。玻璃脆弱的本质是缺乏内张应力,即向内收住自身的应力,在受到冲击后玻璃就发生向四周散裂的倾向,造成破损。

普通的玻璃安全膜抵受强力冲击时,单靠特殊功能膜片的抗击打效果对抗冲击力的效果不理想,不能使普通玻璃达到实用防护的水平。因此,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爆的建筑玻璃安全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建筑玻璃安全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玻璃安全膜,包括依次叠放的透明基材、滤光层、压感胶膜层和耐磨外层,还包括多层网状安全基材,多层所述网状安全基材依次设于压感胶膜层和耐磨外层之间,所述网状安全基材的层数至少为两层,所述压感胶膜层至耐磨外层方向上的多层网状安全基材的网孔直径逐渐增大。

作为优选方案,多层所述网状安全基材之间设有一层或者多层夹胶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网状安全基材包括多层网状交织层,多层所述网状交织层逐层叠放。

作为优选方案,多层所述网状交织层错位叠放。

作为优选方案,多层所述网状安全基材为铝纤维。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建筑玻璃安全膜的有益效果是:透明基材、滤光层、压感胶膜层和耐磨外层依次叠放,多层网状安全基材依次设于压感胶膜层和耐磨外层之间,网状安全基材的层数至少为两层,压感胶膜层至耐磨外层方向上的多层网状安全基材的网孔直径逐渐增大;当遭受到外界冲击力时,冲击力穿透耐磨外层传递至与耐磨外层粘接的网状安全基材上,由于网状安全基材表面设有众多网孔,在受力后直接接触的网孔扩大,将冲击力扩散至四周对冲击力进行分解;与此同时,冲击力持续传递至与压感胶膜层粘接的网状安全基材上,因为其网孔直径较小,因此,支持网孔扩大的扩散力势必会吸收更多的冲击力,通过多层网状安全基材的多次缓冲,逐步降低冲击力,进而实现防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玻璃安全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玻璃安全膜网状安全基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1,一种建筑玻璃安全膜,包括透明基材10、滤光层20、压感胶膜层30、多层网状安全基材50和耐磨外层40。

透明基材10、滤光层20、压感胶膜层30和耐磨外层40依次叠放,多层网状安全基材50依次设于压感胶膜层30和耐磨外层40之间,网状安全基材50的层数至少为两层,压感胶膜层30至耐磨外层40方向上的多层网状安全基材50的网孔直径逐渐增大。

当遭受到外界冲击力时,冲击力穿透耐磨外层40传递至与耐磨外层40粘接的网状安全基材50上,由于网状安全基材50表面设有众多网孔,在受力后直接接触的网孔扩大,将冲击力扩散至四周对冲击力进行分解。与此同时,冲击力持续传递至与压感胶膜层30粘接的网状安全基材50上,因为其网孔直径较小,因此,支持网孔扩大的扩散力势必会吸收更多的冲击力。通过多层网状安全基材50的多次缓冲,逐步降低冲击力,进而实现防爆的效果。

多层网状安全基材50之间设有一层或者多层夹胶层60。通过夹胶层60将两种不同孔径的网状安全基材50粘接在一起,使其结构更加紧固。本技术方案采用三层网络安全基材50与两层夹胶层60交替叠放排布。

请参考图2,网状安全基材50包括多层网状交织层51,多层网状交织层51逐层错位叠放。错位立体的网状结构在网状安全基材50内部产生众多的支点结构,因此可以抵消一部分冲击力。

多层网状安全基材50为铝纤维,其抗拉伸强度大、坚固耐用、不易磨损不易折断。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玻璃安全膜,透明基材、滤光层、压感胶膜层和耐磨外层依次叠放,多层网状安全基材依次设于压感胶膜层和耐磨外层之间,网状安全基材的层数至少为两层,压感胶膜层至耐磨外层方向上的多层网状安全基材的网孔直径逐渐增大;当遭受到外界冲击力时,冲击力穿透耐磨外层传递至与耐磨外层粘接的网状安全基材上,由于网状安全基材表面设有众多网孔,在受力后直接接触的网孔扩大,将冲击力扩散至四周对冲击力进行分解;与此同时,冲击力持续传递至与压感胶膜层粘接的网状安全基材上,因为其网孔直径较小,因此,支持网孔扩大的扩散力势必会吸收更多的冲击力,通过多层网状安全基材的多次缓冲,逐步降低冲击力,进而实现防爆的效果。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