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复合纸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0082发布日期:2019-11-16 01:15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热复合纸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用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热复合纸板。



背景技术:

纸张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纸箱是一种常见的包装材料,生产技术成熟,重量轻,而且成本相对低廉,适用范围广泛。

纸箱的主要材质为瓦楞纸,瓦楞纸纸箱已成为纸箱加工的主要原材料之一,而瓦楞纸箱包装的产品也越来越多。但现有的瓦楞纸箱采用的瓦楞纸都是普通的瓦楞纸,外表粗糙,就算另外贴附美观装饰,也无法对原有的箱体进行遮掩。同时,普通的包装用纸箱没有隔热的作用,无法对某些特殊的产品进行隔热保温,因此为了对物品进行保温需要在纸箱内部添加保温装置,而且普通的纸板作出的纸箱无法进行防水防潮,结构强度也低,无法适应高强度的工作环境现。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目前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热复合纸板,通过多层结构隔热,可以很好的将需要保温的物品保持温度,纸板还可适应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可以防止在有水或潮湿的环境下纸箱的损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隔热复合纸板,所述隔热复合纸板由多层板复合而成,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薄膜层、下基纸层、瓦楞纸芯、第一纤维层、发泡保温层、第二纤维层、蜂窝纸芯、上基纸层、防水层和彩印薄膜层,所述瓦楞纸芯和蜂窝纸芯构成的内空间内设有隔热材料。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纤维层为天然纤维或有机合成纤维编制而成的织物。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发泡保温层为聚氨酯发泡制成。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上基纸层和下基纸层为牛卡纸制成。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薄膜层采用薄膜材料为铝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高分子薄膜材料、聚丙烯高分子薄膜材料、聚乙烯高分子薄膜材料、淋膜纸或bopp或尼龙薄膜,厚度为12μm~100μm。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彩印薄膜层为聚脂薄膜层,其内面使用彩色油墨印刷,在彩色油墨表面覆盖有一层白色油墨。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热复合纸板,由多层板复合而成,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薄膜层、下基纸层、瓦楞纸芯、第一纤维层、发泡保温层、第二纤维层、蜂窝纸芯、上基纸层、防水层和彩印薄膜层,所述瓦楞纸芯和蜂窝纸芯构成的内空间内设有隔热材料;通过多层结构隔热,可以很好的将需要保温的物品保持温度,纤维层和蜂窝纸芯瓦楞纸芯的设置,可以让适应高强度的工作环境,进一步的设有防水层,可以防止在有水或潮湿的环境下纸箱的损坏,外表面设有彩印薄膜层,还可以通过彩印提供优美的外观,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热复合纸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隔热复合纸板,所述隔热复合纸板由多层板复合而成,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薄膜层1、下基纸层2、瓦楞纸芯3、第一纤维层4、发泡保温层5、第二纤维层6、蜂窝纸芯7、上基纸层8、防水层9和彩印薄膜层10,所述瓦楞纸芯和蜂窝纸芯构成的内空间内设有隔热材料。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纤维层为天然纤维或有机合成纤维编制而成的织物。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发泡保温层为聚氨酯发泡制成。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上基纸层和下基纸层为牛卡纸制成。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薄膜层采用薄膜材料为铝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高分子薄膜材料、聚丙烯高分子薄膜材料、聚乙烯高分子薄膜材料、淋膜纸或bopp或尼龙薄膜,厚度为12μm~100μm。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彩印薄膜层为聚脂薄膜层,其内面使用彩色油墨印刷,在彩色油墨表面覆盖有一层白色油墨。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热复合纸板,由多层板复合而成,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薄膜层、下基纸层、瓦楞纸芯、第一纤维层、发泡保温层、第二纤维层、蜂窝纸芯、上基纸层、防水层和彩印薄膜层,所述瓦楞纸芯和蜂窝纸芯构成的内空间内设有隔热材料;通过多层结构隔热,可以很好的将需要保温的物品保持温度,纤维层和蜂窝纸芯瓦楞纸芯的设置,可以让适应高强度的工作环境,进一步的设有防水层,可以防止在有水或潮湿的环境下纸箱的损坏,外表面设有彩印薄膜层,还可以通过彩印提供优美的外观,提升了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