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击发枪弹的击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3305发布日期:2019-04-09 19:50阅读:8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击发枪弹的击发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枪械的电控发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击发枪弹的击发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部队实战化的需求,各种小型平台纷纷出现。但由于平台小、重量轻,不能承受较大冲击力,否则造成武器射击精度差,不能满足作战任务需求,因此对加装于无人平台上的武器就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加装于平台的轻武器射击时产生的后座冲量小,提高射击精度,以及系统重量轻及故障排除简单等,为此电击发机枪和电击发枪弹应运而生。而电击发枪弹的击发机构是电击发机枪的重要机构,其直接影响电击发机枪的射击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亟需一种满足结构简单、安全性高、能够保证枪弹可靠击发的击发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击发枪弹的击发机构,其体积小巧、结构紧凑,能够可靠安全地实现枪弹的电击发。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击发枪弹的击发机构,包括机头和电点火头,其关键在于:所述机头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贯穿的击针孔,击针孔前端内壁呈蝶形结构,碟形结构内设弹底窝绝缘套,击针孔尾端设有堵头,所述击针孔内沿轴向依次设有击针和击针簧,所述击针由依次连接的击针杆、击针杆绝缘套和击针杆外套组成,所述击针杆前端穿过弹底窝绝缘套,突出于机头弹底窝平面,击针杆绝缘套套设在击针杆后端,击针杆外套套设在击针杆绝缘套后端,击针杆外套后端与堵头之间设有击针簧以使击针杆突出于机头弹底窝平面;所述机头前部侧面设有与所述击针孔前部相通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导电杆绝缘套,导电杆绝缘套内设有导电杆,所述导电杆一端与击针杆接触连通,另一端凸出于机头侧面通过导线与所述电点火头正极相连,电点火头负极通过导线与电击发枪弹外壳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杆与击针杆相连一端设有通孔,所述击针杆穿过该通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击针销,所述击针杆外套中部沿径向设有限位孔,所述击针杆外套中部沿径向设有限位孔,所述击针销穿过该限位孔并固定设置在机头中部,对击针杆轴向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击针销对击针杆的轴向限位的距离为0.5mm。

进一步的,所述击针杆凸出于机头弹底窝平面的凸出量为1.1~1.2mm。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杆凸出于机头侧面的凸出量为0.9~1.0mm。

进一步的,所述机头于导电杆一侧开设有击发电路让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击发电路让位槽宽度为3mm、深度0.2~0.5mm。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当枪弹未进入机头时,击发电路为断路状态;当电击发枪弹进入机头弹底窝后,此时弹壳与机头、机头与枪身等接触,形成负极,以导电杆、击针杆、弹壳底火正极、弹壳底火发火电桥丝等形成正极,正负极组成击发电路。当机头带动导电杆旋转闭锁一定的角度后,导电杆与电点火头的电极触点接触,此时击发电路导通,当施加的电流满足一定要求后,击发枪弹。

枪弹击发后产生很高的压力,迫使弹壳上的底火向后运动,此时底火和底火正极分别被机头、弹底窝绝缘套和击针杆抵住,防止弹壳底火和底火正极脱落,避免形成底火击穿故障;当机头反向旋转开锁一定角度后,击发电路即断路,缩短击发电流的通电时间,保护器件,提高器件寿命。本发明体积小巧、结构紧凑,能够可靠安全地实现电击发枪弹的电击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1为图6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击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击发电路图(箭头方向为击发电流方向);

图4为本发明机头弹底窝绝缘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外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a-a向剖视图;

附图中:1-击针;101-击针杆;102-击针杆绝缘套;103-击针杆外套;2-机头;3-堵头;4-击针簧;5-击针销;6-弹底窝绝缘套;7-导电杆绝缘套;8-导电杆;9-枪弹;10-电点火头;11-让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电击发枪弹的击发机构,包括机头2,所述机头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贯穿的击针孔,击针孔前端内壁呈蝶形结构,碟形结构内设弹底窝绝缘套6,击针孔尾端设有堵头3,所述击针孔内沿轴向依次设有击针1和击针簧4,所述击针1由依次连接的击针杆101、击针杆绝缘套102和击针杆外套103组成。

所述击针杆前端穿过弹底窝绝缘套6,突出于机头弹底窝平面,击针杆绝缘套102套设在击针杆101后端,击针杆外套103套设在击针杆绝缘套102后端,击针杆外套103后端与堵头之间设有击针簧4以使击针杆101突出于机头弹底窝平面,本实施例汇中所述击针杆101凸出于机头弹底窝平面的凸出量为1.1~1.2mm。

所述机头前部侧面设有与所述击针孔前部相通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导电杆绝缘套7,导电杆绝缘套7内设有导电杆8,所述导电杆8一端与击针杆101接触连通,具体地导电杆8头部设有通孔,所述击针杆101穿过该通孔,导电杆8另一端凸出于机头侧面,所述导电杆8凸出于机头侧面的凸出量为0.9~1.0mm,导电杆8凸出于机头侧面,电点火头10正极通过外电极触点与导体杆8远离击针杆101一端连通,电点火头10负极通过导线与电击发枪弹9的外壳相连。

所述机头2前部击针孔部位内壁设有弹底窝绝缘套6,弹底窝绝缘套6也呈蝶形结构,如图4所式,在弹底窝绝缘套6中心设有供击针杆101穿过的圆孔。

为了保证进弹的可靠性,还设有击针销5,如图2所示,在所述击针杆外套103中部开设有限位孔,击针销5穿过该限位孔,并固定设置在机头中部,如图1中所示,所述击针销5对击针1轴向限位。所述击针1在击针销5的限制下可移动0.5mm距离,进弹时,弹底挤压击针1,使击针1向后移动0.5mm,保证进弹的可靠性。

为保证击发电路工作可靠,在所述机头2于导电杆一侧开设有击发电路让位槽11,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击发电路让位槽宽度为3mm、深度0.2~0.5mm。

本发明工作过程如下:

当枪弹9未进入机头时,击发电路为断路状态;当电击发枪弹9进入机头弹底窝后,此时弹壳外壁与机头、机头与枪身等接触形成负极,与枪身上的负极导线导通;枪弹底火正极与始终外露与机头弹底窝的击针杆接触,形成以导电杆、击针杆、弹壳底火正极、弹壳底火发火电桥丝为线路的正极;当机头带动导电杆旋转闭锁一定角度后,导电杆与外部的正电极接触,最终形成击发回路;当在正负极间施加的电流满足一定要求后,击发枪弹;枪弹击发后会产生很高的压力,为防止底火在压力作用下从弹壳上脱落,由机头弹底窝和弹底窝绝缘套抵住弹壳的底火;底火正极受压力作用向后膨胀带动击针沿击针轴向向后移动约0.5mm后,在击针销限制下停止移动(击针销承受底火正极部分的压力),此时击针销、击针杆抵住底火正极,防止底火正极脱落;当机头反向旋转、导电杆与外电极脱离接触后,击发电路即断路,则可有效缩短击发电流的通电时间,保护器件,提高器件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