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候阻隔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45452发布日期:2020-01-21 18:18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候阻隔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户外保护的耐候阻隔聚酯薄膜。



背景技术:

聚酯薄膜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机械性能、绝缘性能、耐化学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户外保护行业。如太阳能电池的背板、建筑窗膜等。

户外保护用聚酯薄膜长期放置在室外自然环境中使用,要求具有很好的耐候性。而为了保护薄膜内部材料物质不被破坏或变质,还要求其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够阻止水分或者其它腐蚀性物质透过薄膜进入内部。因此此类户外保护用聚酯薄膜,要求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阻隔性。

普通聚酯薄膜,虽有机械性能、绝缘性能和耐化学性等优势,但是耐候性和阻隔性有明显的不足。近几年,随着光伏电池和建筑窗膜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聚酯薄膜的耐候性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添加扩链剂或封端剂实现。但是该类物质对生产设备和环境污染较大,对人员也会产生健康危害,在使用过程中还有可能从聚酯薄膜中析出,影响产品的后期加工使用。

目前,提高聚酯薄膜阻隔性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涂层技术和多层膜复合技术。化学涂层技术的致命缺陷是涂层耐候性严重不足,在自然条件下会很快劣化脱落;多层膜复合技术工艺复杂、成本高昂且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具有优异耐候性和阻隔性的耐候阻隔聚酯薄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候阻隔聚酯薄膜,所述耐候阻隔聚酯薄膜的阻隔层的两侧叠有耐候层,所述耐候阻隔聚酯薄膜满足下述条件:

(1)阻隔层含有片状石墨烯,所述片状石墨烯为经过硫酸氧化处理的氧化石墨烯;

(2)阻隔层片状石墨烯的平均厚度为1.0~5.0nm;

(3)阻隔层片状石墨烯的片层直径为1.0~10.0μm。

所述阻隔层片状石墨烯的质量占阻隔层总质量的0.1%~10%。

所述耐候层和阻隔层所用原料为芳香族聚酯。

所述耐候层所用芳香族聚酯的末端羧基含量为10mol/t以下。

一种耐候阻隔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制备按如下步骤进行:

(1)、用聚酯合成法将氧化石墨烯制成含量10%~30%、特性粘度0.55~0.65dl/g的石墨烯母粒半成品;将片状的氧化石墨烯制成乙二醇分散液,在聚酯合成的酯化阶段完成时,加入合成反应釜,使其参与聚酯合成的缩聚过程,在特性粘度达到要求时出料切粒,制成含量为10%~30%的石墨烯母粒半成品;

(2)、将步骤(1)中石墨烯母粒半成品放入增粘转鼓,真空固相增粘至特性粘度达到要求时冷却放出,制得最终的石墨烯母粒固相增粘至特性粘度0.68~0.78dl/g,制得最终的石墨烯母粒;

(3)、将耐候层物料和阻隔层物料分别共混后在多层共挤制膜设备上挤出、铸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热定型、冷却后收卷,得到耐候阻隔聚酯薄膜;

上述耐候阻隔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熔融挤出温度为240℃~300℃,所述热定型温度为170℃~240℃,所述纵向拉伸和横向拉伸的拉伸比为2.5~5.0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通过在聚酯薄膜的中间层(即阻隔层)添加片状的氧化石墨烯,大幅提高了聚酯薄膜的阻隔性,且不影响其机械性能;聚酯薄膜的表层(即耐候层)使用低末端羧基的芳香族聚酯,减少聚酯薄膜中的活性基团,从而提高了聚酯薄膜的耐候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耐候阻隔聚酯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分别表示为:1.耐候层;2.阻隔层;3.片状石墨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耐候阻隔聚酯薄膜,阻隔层的两侧叠有耐候层。耐候层位于表层,可以使整个产品受环境老化后不脆化开裂,依然保持优异机械性能。阻隔层位于芯层,通过添加片状石墨烯建立阻隔水汽的屏障,减少水汽通过的路径,有效降低水汽透过率。

本发明所述的阻隔层含有片状石墨烯,片状石墨烯单位质量能够拥有更大的阻隔面积。片状石墨烯是采用hummers法工艺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经过浓硫酸和高锰酸钾处理后,其表面拥有更多的活性基团,在合成石墨烯母粒时能够参与聚酯合成过程,与聚酯的相容性和分散相更好,在制成聚酯薄膜时不易聚集和迁移析出,从而影响薄膜的阻隔性和表面粘着性等性能。

本发明所述的阻隔层片状石墨烯的平均厚度为1.0~5.0nm。当片状石墨烯的平均厚度低于1.0nm,石墨烯的物理性状在加工时易被破坏,造成阻隔性能变差。若其平均厚度高于5.0nm,则单位质量的阻隔面积较小,同样造成阻隔性能较差,如果通过提高添加比例来提高阻隔面积,则会造成由于添加量偏大而影响阻隔层的成膜性和机械性能。综合耐候阻隔聚酯薄膜阻隔性、分散性和成膜性,以及产品成本等方面考虑,片状石墨烯的平均厚度优选1.2~4.5nm,进一步优选1.5~3.0nm。

本发明所述的阻隔层片状石墨烯的片层直径1.0~10.0μm,进一步优选2.0~7.0μm。当直径小于1.0μm,则阻隔层的水汽阻隔性会明显衰减。理论上,片层直径越大,则其阻隔性能越好。但是当直径大于10.0μm时,随着片层直径增大,加工过程中造成其物理损耗的概率和比例也会上升,同时造成生产设备的管路堵塞等问题。

同样的,基于综合耐候阻隔聚酯薄膜的阻隔性、分散性和成膜性,以及产品成本等方面考虑,本发明所述的阻隔层片状石墨烯的质量占阻隔层总质量的0.1%~10%。可根据片状石墨烯的片层直径大小,适当调整阻隔层片状石墨烯的添加量,但是需要考虑片状石墨烯在加工过程中的损耗。

本发明所述耐候层和阻隔层所用原料为芳香族聚酯。其中,合成芳香族聚酯的芳香族二酸,可以是对苯二甲酸、对苯二乙酸、对萘二甲酸等,优选对苯二甲酸和对萘二甲酸,更优选对苯二甲酸;合成芳香族聚酯的二元醇主要是碳原子数是2~4的脂肪族二醇,可以是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等,优选乙二醇和丁二醇,更优选乙二醇。除了上述成分外,芳香族聚酯的合成过程中还可以是加入少量的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双酚b或2,6-萘二甲酸等改性物质。综合考虑机械性能、结晶性能等各项性能和加工性,适合本发明的芳香族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芳香族聚酯的末端羧基是聚酯薄膜湿热老化时的活性基团,其含量越低,耐候性越好。本发明所述耐候层所用芳香族聚酯的末端羧基含量为10mol/t以下。该聚酯的制备方法为:①芳香族二酸和脂肪族二醇按摩尔比1:1.3~1:1.5投料进行酯化反应;②缩聚阶段的催化剂为钛化合物,添加量按钛元素计算≤35ppm,特性粘度0.45dl/g~0.65dl/g,末端羧基≤5mol/t时缩聚结束,造粒出料;③物料进一步真空固相增粘至末端羧基≤10mol/t时,该聚酯制备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阻隔层也可以使用耐候层所用聚酯。

本发明所述的耐候阻隔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聚酯合成法将氧化石墨烯制成含量10%~30%、特性粘度0.55~0.65dl/g的石墨烯母粒半成品;

(2)将(1)中石墨烯母粒半成品固相增粘至特性粘度0.68~0.78dl/g,制得最终的石墨烯母粒;

(3)将耐候层物料和阻隔层物料分别共混后在多层共挤制膜设备上挤出、铸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热定型、冷却后收卷,得到耐候阻隔聚酯薄膜;

上述耐候阻隔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的熔融挤出温度为240℃~300℃,所述的热定型温度为170℃~240℃,所述的纵向拉伸和横向拉伸的拉伸比为2.5~5.0倍。

本发明中,综合考虑聚酯薄膜对耐候性、阻隔性、机械性能,以及光利用率等性能的要求,在不损害发明效果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添加剂,如抗热氧降解剂、紫外光吸收剂、稳定剂、荧光增白剂等。

制备步骤:

步骤1:制备石墨烯母粒

先将片状的氧化石墨烯制成乙二醇分散液,在聚酯合成的酯化阶段完成时,加入合成反应釜,使其参与聚酯合成的缩聚过程。在特性粘度达到0.55~0.65dl/g时出料切粒,制成含量为10%~30%的石墨烯母粒半成品。再将石墨烯母粒半成品放入增粘转鼓,真空固相增粘至特性粘度0.68~0.78dl/g时冷却放出,制得最终的石墨烯母粒。

步骤2:制备耐候阻隔聚酯薄膜

在具有挤出机(a)和挤出机(b)的多层共挤制膜设备上,将耐候层物料和阻隔层物料分别混好干燥后,供给挤出机(a)和挤出机(b),在240℃~300℃条件下熔融挤出,导入t型模头。

在t型模头内,按照耐候层在阻隔层两侧的a/b/a三层结构,将两组熔体进行层叠合流,呈片状流于转动的冷鼓上形成铸片。将铸片预热后进行纵向(长度方向)拉伸2.5~5.0倍,冷却后获得纵拉膜。纵拉膜再次预热后沿横向(宽度方向)拉伸2.5~5.0倍,在170℃~240℃条件下热处理定型,牵引收卷,制得耐候阻隔聚酯薄膜。测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汽透过率和加速湿热老化(pressurecookertest,简写pct)后的强度保持率及伸长率保持率。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这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1~实施例5的实施方案详见表一。

对比例1~对比例2的实施方案详见表一。

所有实施例和对比例中,耐候阻隔聚酯薄膜的厚度均为250μm。

表一实施例1-5和对比例d1-2的对比

表中,

1、特性粘度①:石墨烯母粒半成品的特性粘度。

2、特性粘度②:固相增粘后的最终的石墨烯母粒特性粘度。

3、阻隔层石墨烯质量占比/%=(石墨烯母粒)含量/%×(阻隔层)母粒添加量/%。

表二:实施例与1-5与对比例d1-2的测试结果

表中,各项性能的测试方法如下:

1.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按照gb/t13542.2-2009标准测试。

2.水汽透过率:按照gb/t21529-2008标准测试。

3.强度保持率和伸长率保持率:按照gb/t13542.2-2009标准测试未老化样片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记作“初始值(拉伸强度)”和“初始值(断裂伸长率)”。另取同批次样片放入加速试验老化箱进行加速老化(即pct老化,条件为121℃、2公斤压力、100%饱和蒸气压)60小时或72小时后,按照gb/t13542.2-2009标准测试老化后样片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记作“老化值(拉伸强度)”和“老化值(断裂伸长率)”。则计算如下:

强度保持率=老化值(拉伸强度)/初始值(拉伸强度)×100

伸长率保持率=老化值(断裂伸长率)/初始值(断裂伸长率)×1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