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2707发布日期:2019-11-05 21:55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纺布,尤其涉及一种无纺布。



背景技术:

我国的气温在北部与南部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冬季,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可以达到零下的摄氏度。这对清晨开车上班的人们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汽车经过一夜的停放后,车厢内温度接近室外温度,驾驶员们即使打开空调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温暖。现有技术中能够改变车厢温度的方案仅有汽车空调一种,或者驾驶员及乘客增加自身衣物抵抗寒冷。但是汽车空调吹出的热风需要先将车厢内温度提高,才能使驾驶员及乘客感觉到温暖,空调热风在吹出的瞬间就与吹风口处的冷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如果热风的风量不够大、温度不够高,则热风将无法到达人体处,也即汽车空调需要先将周围环境的温度提高才能使驾驶员及乘客感受到温暖,这期间将会耗费大量的电能及热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纺布。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纺布,包括基布层,基布层的上端设置有隔水层;隔水层与基布层之间夹置有石墨烯层;隔水层的上端设置有吸附层;吸附层的上端设置有抑菌层;

石墨烯层为石墨烯电热膜,且石墨烯层的宽度小于基布层的宽度;隔水层的上表面设置有淋膜层;淋膜层的宽度小于隔水层的宽度;基布层的两端设置有针刺A部;隔水层的两端设置有针刺B部;针刺A部与针刺B部相连接;

吸附层的两端设置有针刺C部;针刺C部与针刺B部相连接;吸附层的中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网;活性炭吸附网夹置于吸附A层与吸附B层之间,且活性炭吸附网为网眼中铺设有粉状活性炭的金属网;

抑菌层的表面设置有多个贯穿的气孔,且抑菌层由多层聚乳酸无纺布堆叠而成。

进一步地,基布层与隔水层的材质均为无纺布。

进一步地,隔水层的下表面涂覆有阻燃涂料,阻燃涂料为磷酸三丁酯。

进一步地,吸附A层与吸附B层的材质均为无纺布。

进一步地,吸附A层与抑菌层通过水性复膜胶连接。

进一步地,石墨烯层的厚度为0.1~0.3毫米。

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车厢内任何部位,用在座椅上时,通过对石墨烯电热膜通电使石墨烯电热膜发热,从而将热量直接传输到人体上,使人体可以直接感受到热量而不需要浪费多余的热能来加热周围空气;本实用新型在冬季开窗通风不方便时,也可以吸附车厢内的异味,保持车厢内空气清新;抑菌、柔软及透气的表层可对接触人体提供舒适的接触体验,即使在夏天也可以使用,并且具有吸汗、除异味等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布层;2、隔水层;3、石墨烯层;4、抑菌层;5、淋膜层;6、针刺A部;7、针刺B部;8、针刺C部;9、活性炭吸附网;10、吸附A层;11、吸附B层;12、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所示的一种无纺布,包括基布层1,基布层为无纺布层,可为天然纤维无纺布或人造纤维无纺布。基布层1的两端设置有针刺A部6,针刺A部6是基布层的连接部分。

基布层1的上端设置有隔水层2;隔水层2为无纺布层。隔水层2的上表面设置有淋膜层5;隔水层2的下表面涂覆有阻燃涂料,阻燃涂料为磷酸三丁酯;磷酸三丁酯是市售常见的一种阻燃剂,可以防止石墨烯层过热引起的危险。淋膜层5是通过淋膜工艺在隔水层的上表面淋上一层膜,淋膜后的隔水层就具有了隔水性能,保护石墨烯层在通电加热时遇水发生危险。淋膜层5的宽度小于隔水层的宽度;隔水层2的两端,也即隔水层宽于淋膜层的部分为针刺B部7;针刺B部7是隔水层上用于连接的部分。

隔水层2与基布层之间夹置有石墨烯层3;石墨烯层3为石墨烯电热膜,且石墨烯层的宽度小于基布层的宽度;石墨烯层的厚度为0.1~0.3毫米。石墨烯电热膜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因其导电导热的性能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加热领域。在本实用新型中,将石墨烯电热膜固定的方式是将石墨烯电热膜夹在隔水层与基布层之间,将基布层两端的针刺A部与隔水层两端的针刺B部通过针刺法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基布层与隔水层的中部形成空腔,空腔内容纳石墨烯电热膜,实现石墨烯电热膜的固定。

隔水层2的上端设置有吸附层;吸附层的中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网9;活性炭吸附网夹置于吸附A层10与吸附B层11之间,且活性炭吸附网为网眼中铺设有粉状活性炭的金属网;金属网可以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和塑形力,并且可以为粉状活性炭提供容纳腔,可以固定住粉状活性炭;本实用新型中活性炭吸附网可以吸附空间内的异味,实现除臭的功效,并且活性炭本身具有的吸附性质无毒无害,可长期使用,避免了使用香水带来的刺鼻味道。此外,吸附A层10与吸附B层11可以将活性炭吸附网封闭、固定,可以防止粉状活性炭泄漏出去。吸附层的两端设置有针刺C部8;针刺C部8与针刺B部通过针刺法相连接;使吸附层与隔水层、基布层之间固定。也即通过针刺A部、针刺B部与针刺C部之间的固定连接,将吸附层、隔水层与基布层连接在一起。

吸附层的上端设置有抑菌层4;抑菌层4的表面设置有多个贯穿的气孔12,且抑菌层由多层聚乳酸无纺布堆叠而成。聚乳酸无纺布是生物基新型材料,手感柔软、吸附性强、保湿透气、抑菌,可有效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抑菌透气性,并且手感好,适合用作贴近皮肤表面的表层结构。其次,抑菌层上的气孔增加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吸附效率,并且可增强透气性。

吸附A层10与吸附B层11均为无纺布。无纺布可节省制作时的编织工艺和时间,减少人力输出,降低制作成本。此外,由于抑菌层与吸附A层均为无纺布,因此抑菌层可通过水性复膜胶胶粘的方式固定到吸附层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优势为:

a、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车厢内任何部位,用在座椅上时,通过对石墨烯电热膜通电使石墨烯电热膜发热,从而将热量直接传输到人体上,使人体可以直接感受到热量而不需要浪费多余的热能来加热周围空气;

b、本实用新型在冬季开窗通风不方便时,也可以吸附车厢内的异味,保持车厢内空气清新;

c、抑菌、柔软及透气的表层可对接触人体提供舒适的接触体验,即使在夏天也可以使用,并且具有吸汗、除异味等功效。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