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2686发布日期:2019-11-05 21:54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面料。



背景技术:

车罩即按汽车的外形尺寸用布或其它柔韧耐磨材料制作的外罩衣,它能对车漆、车窗玻璃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车罩能帮助户外停放的汽车抵挡紫外线辐射、太阳直射、酸雨、鸟粪、风沙、动物利爪的损害。

车罩需要抵御外界雨水、紫外线和高温、低温的共同侵蚀,现有的车罩的面料通常不兼具防水、防紫外线、耐高低温功能,在外界恶劣环境的长期影响下,面料内部容易出现开裂老化,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具防水、防紫外线、耐高低温功能的面料。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面料,包括聚乙烯基层、设置于所述聚乙烯基层一侧的第一防水层、依次设置于所述聚乙烯基层另一侧的耐高低温层、防紫外线层和第二防水层,所述耐高低温层靠近所述防紫外线层的端面上固定有多个凸起部,所述防紫外线层、所述耐高低温层与所述聚乙烯基层上贯穿设置有多个微孔,所述第一防水层与所述第二防水层通过所述微孔相接合,所述微孔与所述凸起部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水层为面料的内层,第二防水层为面料的外层,以聚乙烯基层作为骨架支撑,并在其两侧设置耐高低温层、防紫外线层和防水层,从而直接提高面料的防水、防紫外线、耐高低温性能。

同时,通过设置凸起部,让耐高低温层的光线在反射时会出现无规则的反射光线,进而让反射后的光线之间相互干涉,从而达到削弱光强度的目的,使得外界的光能和热能无法进入面料内侧,且面料内侧的热量也难以传递至外界,从而有效降低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进一步提高面料的耐高低温和防紫外线效果。

另外,通过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结合成的防水杆与微孔嵌合,两层间紧密结合形成包膜结构,能增强各层间的机械强度和附着力,在此过程中,防水杆通过微孔均匀分布于面料各层内,能有效防止水分的穿透,以此提高面料的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起部由陶瓷微泡隔热涂料点涂而成,所述防紫外线层由纳米钛白粉涂料均匀涂覆而成,所述防紫外线层靠近所述耐高低温层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凹面,所述凹面与所述凸起部的外壁相配合,所述防紫外线层靠近所述第一防水层的端面上设置有凸面,所述凸面与所述凹面一一对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遭遇外界阳光照射或者是潮湿空气时,利用钛白粉在全部紫外光区都具有有效的紫外线滤除能力,加上其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将其作为防紫外线层,能大幅度降低了紫外线对面料产生的影响;同时,钛白粉能对防紫外线层被均匀涂覆在凸起部和耐高低温层上,以此形成一层带有凸面和凹面的钛白粉层,让防紫外线层的光线在反射时会出现无规则的反射光线,进而让反射后的光线之间相互干涉,从而达到削弱光强度的目的,进一步提高面料的防紫外线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聚乙烯基层包括PE板和嵌合于所述PE板内的玻璃纤维网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纤维网格布具有良好的抗碱性、柔韧性 以及经纬向高度抗拉力,将其作为聚乙烯基层的基本骨架,以此提高聚乙烯基层的形变的限制,以此保证面料的防水、防紫外线、耐高低温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高低温层沿所述聚乙烯基层至所述防紫外线层的方向依次包括聚酰亚胺薄膜、耐高低温环氧有机硅胶黏剂、硅化物隔热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而硅化物隔热棉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将二者通过耐高低温环氧有机硅胶黏剂粘结连接,从而保证耐高低温层的耐高低温性能,使得面料能适应-40℃~90℃的环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聚乙烯基层与所述耐高低温层之间设置有由硅溶胶组成的粘结层,所述微孔贯穿所述粘结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硅溶胶属胶体溶液,因此,当粘结层中的水份蒸发后,胶体粒子牢固地附着在聚乙烯层和耐高低温层的表面,使其具有较好的粘结效果,进而增大整个面料各层之间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从而保证面料的防水、防紫外线、耐高低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均由甲基硅酸钠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甲基硅酸钠具有良好的渗透结晶性,其分子结构中的硅醇基与硅酸盐材料中的硅醇基反应脱水交联,从而实现“反毛细管效应”形成优异的憎水层,以此达到防水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以聚乙烯基层作为骨架支撑,并在其两侧设置耐高低温层、防紫外线层和防水层,从而直接提高面料的防水、防紫外线、耐高低温性能;

2.通过设置凸起部,让耐高低温层的光线在反射时会出现无规则的反射光线,使得外界的光能和热能无法进入面料内侧,且面料内侧的热量也难以传递至外界,进一步提高面料的耐高低温和防紫外线效果;

3.通过包膜结构增强各层间的机械强度和附着力,同时防水杆通过微孔均匀分布于面料各层内,能有效防止水分的穿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面料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防水层;2、聚乙烯基层;21、PE板;22、玻璃纤维网布;3、粘结层;4、耐高低温层;41、聚酰亚胺薄膜;42、连接层;43、隔热层;5、防紫外线层;51、凸面;52、凹面;6、第二防水层;7、微孔;8、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多功能面料,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防水层1、聚乙烯基层2、粘结层3、耐高低温层4、防紫外线层5和第二防水层6。第一防水层1为面料的内层,第二防水层6为面料的外层,以聚乙烯基层2作为骨架支撑,并在其两侧设置耐高低温层4、防紫外线层5和防水层,从而直接提高面料的防水、防紫外线、耐高低温性能。

防紫外线层5、粘结层3、耐高低温层4与聚乙烯基层2上贯穿设置有多个微孔7,第一防水层1和第二防水层6均由甲基硅酸钠组成,第一防水层1与第二防水层6通过所述微孔7相接合。甲基硅酸钠具有良好的渗透结晶性,其分子结构中的硅醇基与硅酸盐材料中的硅醇基反应脱水交联,从而实现“反毛细管效应”形成优异的憎水层。同时,通过第一防水层1和第二防水层6结合成的防水杆与微孔7嵌合,两层间紧密结合形成包膜结构,能增强各层间的机械强度和附着力,在此过程中,防水杆通过微孔7均匀分布于面料各层内,能有效防止水分的穿透,以此提高面料的防水性能。

聚乙烯基层2包括PE板21和嵌合于PE板21内的玻璃纤维网布22。玻璃纤维网格布具有良好的抗碱性、柔韧性 以及经纬向高度抗拉力,将其作为聚乙烯基层2的基本骨架,以此提高聚乙烯基层2的形变的限制。

粘结层3由硅溶胶组成。由于硅溶胶属胶体溶液,因此,当硅溶胶层中的水份蒸发后,胶体粒子牢固地附着在聚乙烯层和耐高低温层4的表面,使其具有较好的粘结效果,进而增大整个面料各层之间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

耐高低温层4由内到外依次包括聚酰亚胺薄膜41、由耐高低温环氧有机硅胶黏剂组成的连接层42、由硅化物隔热棉组成的隔热层43。隔热层43的外端面上固定有多个由陶瓷微泡隔热涂料组成的凸起部8,凸起部8与微孔7间隔设置。聚酰亚胺薄膜41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而硅化物隔热棉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将二者通过耐高低温环氧有机硅胶黏剂粘结连接,从而保证耐高低温层4的耐高低温性能,使得面料能适应-40℃~90℃的环境。同时,通过设置凸起部8,让耐高低温层4的光线在反射时会出现无规则的反射光线,进而让反射后的光线之间相互干涉,从而达到削弱光强度的目的,使得外界的光能和热能无法进入面料内侧,且面料内侧的热量也难以传递至外界,从而有效降低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

防紫外线层5由纳米钛白粉涂料均匀涂覆于凸起部8和隔热层43上而形成,因此,防紫外线层5靠近耐高低温层4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凹面52,凹面52与凸起部8的外壁相配合,防紫外线层5靠近第一防水层1的端面上设置有凸面51,凸面51与凹面52一一对应设置。当遭遇外界阳光照射或者是潮湿空气时,利用钛白粉在全部紫外光区都具有有效的紫外线滤除能力,加上其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将其作为防紫外线层5,能大幅度降低了紫外线对面料产生的影响。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S1 在玻璃纤维网格布上注塑得到聚乙烯基层2;

S2 在预制好的聚乙烯基层2的外端面通过硅溶胶固定聚酰亚胺薄膜41;

S3 在聚酰亚胺薄膜41的外端面通过耐高低温环氧有机硅胶黏剂固定硅化物隔热棉;

S4 在隔热层43的外端面均匀点涂陶瓷微泡涂料,然后再在其上均匀涂覆钛白粉涂料,以此得到预制面料;

S5 在预制面料上通过针板扎出多个微孔7,然后在其两侧均匀涂覆一层甲基硅酸钠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