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湿排汗且保暖的服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2703发布日期:2019-11-05 21:55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湿排汗且保暖的服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湿排汗且保暖的服装。



背景技术:

传统的秋冬款衣服穿上去显得臃肿,活动起来既不方便,又缺乏视觉美感。采用羽绒、棉、羊毛面料制作的衣物虽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但不具有吸湿排汗功能,体内释放的汗液不能及时排出而在衣内聚集,不仅不舒适,湿气的累积还容易引起感冒。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以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湿排汗且保暖的服装,解决现有技术服装功能单一、保暖效果一般、不能及时吸湿排汗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吸湿排汗且保暖的服装,包括衣服本体,所述衣服本体上设有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的底端设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透气孔,所述基布层的上端表面设有导湿层,所述导湿层为无纺布层,所述导湿层远离基布层的一侧设有吸湿发热层,所述吸湿发热层远离导湿层的一侧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为舒棉绒层,所述透气层与基布层之间热压复合而成,所述基布层与导湿层之间、导湿层与吸湿发热层之间、吸湿发热层与保温层之间均由热熔胶粘接而成,所述保温层远离吸湿发热层的一侧设有防水耐磨层,所述保温层和防水耐磨层之间设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上包括若干均匀分布的半球形封闭空腔,空腔内部填充相变材料微胶囊。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吸湿发热层由吸湿发热纤维、抗菌纤维和抗静电纤维编织而成,其中吸湿发热纤维为纱芯,外面由抗菌纤维和抗静电纤维混纺纱包裹。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防水耐磨层包括尼龙面料和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所述尼龙面料设置在粘结层上,所述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涂覆在尼龙面料远离粘结层的一侧。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0.8-1.2mm。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以吸湿发热纤维为纱芯,外面由抗菌纤维和抗静电纤维混纺纱包裹编织而成的吸湿发热层,可以起到发热、抗菌、抗静电的作用。人体即使不运动也有大量潜汗排出,吸湿发热层不仅能将人体多余的汗液及时吸收,保持衣服与皮肤间干爽舒适的目的,还能将人体皮肤蒸发出的汗气转变为液体时产生的热量用于保暖。(2)粘结层空腔内填充的相变材料有蓄热调温功能,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相变材料能够吸收并储存大量的潜热;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相变材料放出热量,使体温保持在相对均衡的范围内。(3)通过吸湿发热层、保温层、粘结层的复合结构设置,能够减少降温时人体向外界环境释放热量,还能利用汗气液化时产生的热量用于保暖,各层之间具有协同作用,提供更优异的保暖效果。(4)在保证保暖效果的同时,能够兼顾及时吸湿排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湿发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

参考图1及图2,一种吸湿排汗且保暖的服装,包括衣服本体,所述衣服本体上设有基布层1,所述基布层的底端设有透气层2,所述透气层2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透气孔,所述基布层1的上端表面设有导湿层3,所述导湿层3为无纺布层,所述导湿层3远离基布层1的一侧设有吸湿发热层4,所述吸湿发热层4由吸湿发热纤维41、抗菌纤维42和抗静电纤维43编织而成,其中吸湿发热纤维41为纱芯,外面由抗菌纤维42和抗静电纤维43混纺纱包裹,所述吸湿发热层4远离导湿层3的一侧设有保温层5,所述保温层5为舒棉绒层,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0.8-1.2mm。所述透气层2与基布层1之间热压复合而成,所述基布层1与导湿层3之间、导湿层3与吸湿发热层4之间、吸湿发热层4与保温层5之间均由热熔胶粘接而成,所述保温层5远离吸湿发热层4的一侧设有防水耐磨层6,所述保温层5和防水耐磨层6之间设有粘结层7,所述粘结层7上包括若干均匀分布的半球形封闭空腔8,空腔8内部填充相变材料微胶囊,所述防水耐磨层6包括尼龙面料61和双向拉伸聚酯薄膜62,所述尼龙面料61设置在粘结层7上,所述双向拉伸聚酯薄膜62涂覆在尼龙面料61远离粘结层7的一侧。

使用时,人体皮肤蒸发的汗气经过透气层2散发出去,并经导湿层3的导流作用,被吸湿发热层4所吸收并产生热量,热量散发用于保暖;保温层5可以有效阻隔身体热量与周围冷空气的热交换,即防止热量向外界扩散流失;粘结层7上封闭空腔内相变材料微胶囊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温度情况,吸收环境中的热量或者释放储存的热量,具有双向温度调节的功能;复合设置的吸收发热层4、保温层5和粘结层7可以达到多层次保持热量,保温效果好。防水耐磨层6不仅起到防水、耐磨损的效果,还具有一定的抗静电作用。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