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移膜与TPU膜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37746发布日期:2020-11-19 19:1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移膜与TPU膜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移膜与tpu膜复合装置。



背景技术:

转移膜是一种中间载体,存在于转移纸基或塑基之上,承载被印刷或打印的图案,用于转印到被印制的物品之上的一层化学弹性膜,热可塑性,tpu膜弹性体,由于弹性好、物性佳、各种机械强度都很好,因此,广泛用于射出、押出、压延及溶解成溶液型树脂等加工方式,是塑胶加工业者经常使用的塑胶材料,其制成产品涵盖了工业应用和民用必需品的范围,现有技术通过复合装置将转移膜与tpu膜进行复合。

现有技术的复合装置通过加热辊对转移膜与tpu膜进行加热滚动碾压复合,但由于加热辊之间间隙较小,不便于将转移膜与tpu膜穿过加热辊,且转移膜与tpu膜在复合时通过加热辊转动对其进行拉取,拉取时转移膜与tpu膜松散,导致转移膜与tpu膜复合时褶皱。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转移膜与tpu膜复合装置,解决了不便于将转移膜与tpu膜穿过加热辊,且转移膜与tpu膜在复合时通过加热辊转动对其进行拉取,拉取时转移膜与tpu膜松散,导致转移膜与tpu膜复合时褶皱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转移膜与tpu膜复合装置,包括机壳、第一压紧装置、碾压复合装置和第二压紧装置,所述机壳右侧前端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机壳前端顶部安装有转移膜支撑辊,所述机壳内侧后端安装有收线辊,且收线辊左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互锁固,所述第一电机右侧通过螺栓与机壳相互锁固,所述第一压紧装置和第二压紧装置左侧通过轴座与机壳进行转动连接,且第一压紧装置和第二压紧装置右侧通过螺栓与机壳相互锁固,所述机壳内侧顶端中部安装有碾压复合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紧装置由压紧杆、固定箱、摇杆、棘轮、棘爪、固定转轴、扭簧和支撑板组成,所述压紧杆右侧与贯穿固定箱左侧壁的棘轮圆心处相互插接,所述摇杆左端贯穿固定箱右侧壁与压紧杆相互锁固,所述棘轮前端通过棘爪进行支撑,所述棘爪内部前端沿固定转轴进行转动,且通过扭簧与固定转轴进行弹性连接,所述固定箱内部前端壁通过螺栓与支撑板相互锁固,且支撑板顶端通过与棘爪进行贴合,所述压紧杆左端通过轴座与机壳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箱左侧通过螺栓与机壳相互锁固。

进一步的,所述碾压复合装置由活动加热辊、固定加热辊、驱动装置、第一滑槽、支撑轴承和气缸组成,所述固定加热辊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转轴与机壳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活动加热辊左端伸入至驱动装置内,所述活动加热辊右端伸出机壳右侧的第一滑槽,所述活动加热辊与支撑轴承相互插接,所述支撑轴承底端与气缸相互焊接,所述气缸左侧通过螺栓与机壳相互锁固,所述驱动装置右侧通过螺栓与机壳相互锁固。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由外壳、减速器、第二电机、第二滑槽、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组成,所述外壳左侧通过螺栓与减速器相互锁固,所述减速器左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外壳左右两侧顶端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活动加热辊左侧伸入至外壳内与从动齿轮圆心处相互插接,所述从动齿轮底端与主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减速器右侧的输出轴贯穿外壳与主动齿轮圆心处相互插接,所述外壳右侧通过螺栓与机壳相互锁固,所述第二电机、第一电机、活动加热辊和固定加热辊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棘爪内部通过扭簧进行支撑,且棘轮外侧的卡齿的倾斜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杆由两根光杆组成,两根光杆左右两侧通过直杆进行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紧装置和第二压紧装置结构一致,且分别设置于转移膜支撑辊后侧和tpu膜支撑辊前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宽度和长度一致,且内壁分别与活动加热辊左右两侧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采用型号为bl60系列伺服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棘轮采用钨钢材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优点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活动加热辊,活动加热辊右侧通过气缸进行控制高度,且活动加热辊左侧与驱动装置进行连接,通过气缸控制活动加热辊的升降,便于将转移膜与tpu膜穿过两根加热辊之间。

优点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移膜的支撑辊后侧和tpu膜的支撑辊前侧分别设置了压紧装置,在使用时,分别将转移膜与tpu膜绕过的压紧杆的两根光杆,然后通过摇杆旋转带动棘轮和压紧杆进行旋转,使压紧杆对转移膜与tpu膜进行压紧撑平,避免转移膜与tpu膜复合时产生褶皱。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箱内部结构右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碾压复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区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内部结构剖面图。

图中:机壳-1、控制器-2、转移膜支撑辊-3、第一压紧装置-4、碾压复合装置-5、第二压紧装置-6、tpu膜支撑辊-7、收线辊-8、第一电机-9、压紧杆-41、固定箱-42、摇杆-43、棘轮-44、棘爪-45、固定转轴-46、扭簧-47、支撑板-48、活动加热辊-51、固定加热辊-52、驱动装置-53、第一滑槽-54、支撑轴承-55、气缸-56、外壳-531、减速器-532、第二电机-533、第二滑槽-534、主动齿轮-535、从动齿轮-53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移膜与tpu膜复合装置:包括机壳1、第一压紧装置4、碾压复合装置5和第二压紧装置6,机壳1右侧前端安装有控制器2,机壳1前端顶部安装有转移膜支撑辊3,机壳1内侧后端安装有收线辊8,且收线辊8左端与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相互锁固,第一电机9右侧通过螺栓与机壳1相互锁固,第一压紧装置4和第二压紧装置6左侧通过轴座与机壳1进行转动连接,且第一压紧装置4和第二压紧装置6右侧通过螺栓与机壳1相互锁固,机壳1内侧顶端中部安装有碾压复合装置5。

其中,所述第一压紧装置4由压紧杆41、固定箱42、摇杆43、棘轮44、棘爪45、固定转轴46、扭簧47和支撑板48组成,所述压紧杆41右侧与贯穿固定箱42左侧壁的棘轮44圆心处相互插接,所述摇杆43左端贯穿固定箱42右侧壁与压紧杆41相互锁固,所述棘轮44前端通过棘爪45进行支撑,所述棘爪45内部前端沿固定转轴46进行转动,且通过扭簧47与固定转轴46进行弹性连接,所述固定箱42内部前端壁通过螺栓与支撑板48相互锁固,且支撑板48顶端通过与棘爪45进行贴合,所述压紧杆41左端通过轴座与机壳1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箱42左侧通过螺栓与机壳1相互锁固。

其中,所述碾压复合装置5由活动加热辊51、固定加热辊52、驱动装置53、第一滑槽54、支撑轴承55和气缸56组成,所述固定加热辊52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转轴与机壳1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活动加热辊51左端伸入至驱动装置53内,所述活动加热辊51右端伸出机壳1右侧的第一滑槽54,所述活动加热辊51与支撑轴承55相互插接,所述支撑轴承55底端与气缸56相互焊接,所述气缸56左侧通过螺栓与机壳1相互锁固,所述驱动装置53右侧通过螺栓与机壳1相互锁固。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53由外壳531、减速器532、第二电机533、第二滑槽534、主动齿轮535和从动齿轮536组成,所述外壳531左侧通过螺栓与减速器532相互锁固,所述减速器532左侧安装有第二电机533,所述外壳531左右两侧顶端均开设有第二滑槽534,所述活动加热辊51左侧伸入至外壳531内与从动齿轮536圆心处相互插接,所述从动齿轮536底端与主动齿轮535相互啮合,所述减速器532右侧的输出轴贯穿外壳531与主动齿轮535圆心处相互插接,所述外壳531右侧通过螺栓与机壳1相互锁固,所述第二电机533、第一电机9、活动加热辊51和固定加热辊52分别与控制器2电连接。

其中,所述棘爪45内部通过扭簧47进行支撑,且棘轮44外侧的卡齿的倾斜方向一致,使棘爪45对棘轮44的旋转方向进行限制。

其中,所述压紧杆41由两根光杆组成,两根光杆左右两侧通过直杆进行焊接,使两根光杆旋转对转移膜和tpu膜进行压紧。

其中,所述第一压紧装置4和第二压紧装置6结构一致,且分别设置于转移膜支撑辊3后侧和tpu膜支撑辊7前侧,分别对对转移膜和tpu膜进行压紧。

其中,所述第一滑槽54和第二滑槽534宽度和长度一致,且内壁分别与活动加热辊51左右两侧贴合,对压紧杆41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

其中,所述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533均采用型号为bl60系列伺服电机,控制效果好,且不易损坏。

其中,所述棘轮44采用钨钢材质,硬度高,不易损坏,且不易生锈。

本专利所述的棘轮44采用钨钢材质,钨钢具有硬度高、耐磨、强度和韧性较好、耐热、耐腐蚀等一系列优良性能,特别是它的高硬度和耐磨性,即使在500℃的温度下也基本保持不变,在1000℃时仍有很高的硬度。

工作原理:第一:在使用前,首先将该装置的机壳1放置在平面地板上,将控制器2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作为供电,且将气缸56与外部供气设备进行连接;第二:在使用时,将需要进行复合的转移膜和tpu膜分别安装在转移膜支撑辊3和tpu膜支撑辊7上,然后控制外部供气设备对气缸56内进行进气,使气缸56的通过支撑轴承55带动活动加热辊51向上进行推出,然后将转移膜和tpu膜绕过压紧杆41且穿过活动加热辊51和固定加热辊52之间,然后控制气缸56通过支撑轴承55带动活动加热辊51向下移动对转移膜和tpu膜进行压紧,且且操作第一压紧装置4和第二压紧装置6右侧的摇杆43进行旋转,摇杆43带动棘轮44和压紧杆41进行旋转,压紧杆41通过两根光杆将转移膜和tpu膜进行压紧撑平,避免转移膜与tpu膜复合时产生褶皱,且棘轮44通过棘爪45支撑,避免压紧杆41回转。第三:在进行复合时,通过控制器2控制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533进行旋转,第二电机533通过减速器532带动主动齿轮535圆心处进行旋转,主动齿轮535带动顶端的从动齿轮536进行旋转,且主动齿轮535和从动齿轮536分别带动活动加热辊51和固定加热辊52进行旋转,通过活动加热辊51和固定加热辊52旋转对转移膜和tpu膜进行碾压且向后进行传输,且第一电机9带动收线辊8进行旋转对复合后的转移膜和tpu膜进行收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