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55895发布日期:2021-03-23 10:46阅读:2007来源:国知局
蜂巢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蜂巢帘。



背景技术:

蜂巢帘是一种遮阳窗帘,主要以无纺布经压制成形,它以其独特的蜂巢设计,使空气存储于中空层,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同时具有一定的隔音降噪效果。按照遮阳的效果,可将蜂巢帘分为两种:半遮光蜂巢帘,即直接采用纯无纺布压制而成,具有一定的透光率;全遮光蜂巢帘,它是在纯无纺布的内部,植入一层铝箔来阻挡光线,达到全遮光的目的。但是,传统的半遮光蜂巢帘以及全遮光蜂巢帘仅仅具备遮光的效果,随着太阳光辐照的延长,热量会逐渐传入室内,增加室内的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蜂巢帘,能够实现零能耗辐射制冷,以降低室内的温度。

一种蜂巢帘,包括:

帘体,所述帘体包括用于朝向室外侧设置的第一帘面以及用于朝向室内侧设置的第二帘面,所述第一帘面与所述第二帘面之间形成有蜂巢孔;

辐射制冷层,所述辐射制冷层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帘面的外表面,用于反射光线并将热量转化为大气窗口波段红外线进行发射。

上述蜂巢帘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方案提供一种蜂巢帘,第一帘面的外表面设置有辐射制冷层,辐射制冷层可以降低蜂巢帘的表面温度以及室内的温度。具体地,辐射制冷层可以将热量转化为大气窗口波段红外线进行发射,同时辐射制冷层也可以反射太阳光,以降低太阳热量的吸收,从而实现零能耗辐射制冷,这样便可降低蜂巢帘的表面温度以及室内的温度。同时,蜂巢帘也可以起到遮光的效果。此外,由于第一帘面与第二帘面之间形成有蜂巢孔,蜂巢孔内填充有空气,以形成稳定的空气隔层,这样可以有效地阻隔空气对流产生的热传导,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隔音效果。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辐射制冷层为辐射制冷涂料层;或者,所述辐射制冷层为辐射制冷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辐射制冷层的厚度为7μm~10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帘体为无纺布层;或者,所述帘体包括无纺布层以及第一铝箔层,所述第一铝箔层与所述无纺布层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一铝箔层位于所述帘体的内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蜂巢帘还包括颜料层,所述颜料层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帘面的外表面和/或所述第二帘面的外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蜂巢帘还包括第二铝箔层,所述第二铝箔层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二帘面的外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蜂巢帘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设于所述第二帘面与所述铝箔层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蜂巢孔设有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所述蜂巢孔的孔壁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蜂巢帘还包括等距片,所述等距片设于所述蜂巢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蜂巢孔设有至少两列,相邻两列所述蜂巢孔交错设置,相邻两列所述蜂巢孔的孔壁叠加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单列蜂巢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单列蜂巢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双列蜂巢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帘体,11、第一帘面,12、第二帘面,13、蜂巢孔,14、帘单体,15、等距片,20、辐射制冷层,30、第二铝箔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实施例中的蜂巢帘,包括帘体10以及辐射制冷层20。帘体10包括用于朝向室外侧设置的第一帘面11以及用于朝向室内侧设置的第二帘面12,第一帘面11与第二帘面12之间形成有蜂巢孔13。辐射制冷层20层叠设置于第一帘面11的外表面,辐射制冷层20用于反射光线并将热量转化为大气窗口波段红外线进行发射。

上述的蜂巢帘,第一帘面11的外表面设置有辐射制冷层20,辐射制冷层20可以降低蜂巢帘的表面温度以及室内的温度。具体地,辐射制冷层20可以将热量转化为大气窗口波段红外线进行发射,同时辐射制冷层20也可以反射太阳光,以降低太阳热量的吸收,从而实现零能耗辐射制冷,这样便可降低蜂巢帘的表面温度以及室内的温度。同时,蜂巢帘也可以起到遮光的效果。此外,由于第一帘面11与第二帘面12之间形成有蜂巢孔13,蜂巢孔13内填充有空气,以形成稳定的空气隔层,这样可以有效地阻隔空气对流产生的热传导,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隔音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蜂巢帘可以对应安装在窗户的位置处,蜂巢帘的第一帘面11朝向窗户的玻璃设置,蜂巢帘的第二帘面12朝向室内设置。通过在窗户处安装蜂巢帘,蜂巢帘可以起到遮光的作用;另一方面,蜂巢帘的辐射制冷层20还可以反射阳光并将热量以转化为大气窗口波段红外线进行发射,以降低室内的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辐射制冷层20包括树脂基层以及辐射制冷颗粒,辐射制冷颗粒分散在树脂基层中。辐射制冷颗粒可以将热量转化为大气窗口波段红外线,以降低蜂巢帘的表面温度以及室内的温度。具体地,辐射制冷层20为辐射制冷涂料层,辐射制冷涂层中的树脂基体为环氧树脂、聚酯、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树脂中的至少一种,辐射制冷涂层中的辐射制冷颗粒为硅酸铝、珠光粉、二氧化硅、重钙粉、硫酸钡、滑石粉、钛白粉、硫化锌、陶瓷粉、陶瓷珠、玻璃珠中的至少一种。当然,辐射制冷层20也可以为辐射制冷膜,辐射制冷膜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申请号为201780013936.x的辐射制冷结构及系统。

进一步地,辐射制冷层20的厚度为7μm~100μm。在该厚度范围内的辐射制冷层20可以有效地反射太阳光,并将热量转化为大气窗口波段红外线进行发射,同时也便于生产加工,防止辐射制冷层20起皱,避免出现垂直表面流挂的现象,从而保证蜂巢帘的产品质量。

具体地,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将辐射制冷功能的涂料经过刮刀刮涂在第一帘面11上。对涂覆有辐射制冷涂料的蜂巢帘进行烘干,烘干的温度为100℃~180℃,通过烘干使得高分子树脂快速地脱水成膜,最终形成70μm~100μm的辐射制冷涂层。辐射制冷层20可以将热量以红外辐射的方式通过大气窗口进行发射,辐射制冷层20对热量的发射率大于90%。同时辐射制冷层20也可以反射90%以上的太阳光,以降低太阳热量的吸收,从而实现零能耗辐射制冷,节省制冷所需的能耗。相比于传统的蜂巢帘,本实施例中的蜂巢帘在-100℃~500℃的工作温度下提供从50w/m2~150w/m2的热通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帘体10为无纺布层。由无纺布层制成的蜂巢帘,其表面较平整,具有抗紫外线、防尘、防潮的功能。同时,由无纺布层制成的蜂巢帘便于清洁维护。通过对无纺布层进行特殊工艺处理,可以使得蜂巢帘具备防静电、防霜、防水,不易积尘、不易霉变的特点,例如由无纺布层制成的蜂巢帘经过抗静电处理后,可以防止灰尘侵入。

具体地,蜂巢帘还包括颜料层,颜料层层叠设置于第一帘面11的外表面和/或第二帘面12的外表面。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帘面11的外表面是指第一帘面11远离蜂巢孔13的表面,第二帘面12的外表面是指第二帘面12远离蜂巢孔13的表面。具体地,颜料层可以层叠设置于第一帘面11的外表面,当颜料层设于第一帘面11的外表面时,指的是颜料层位于第一帘面11与辐射制冷层20之间;或者,颜料层可以层叠设置于第二帘面12的外表面;或者,第一帘面11和第二帘面12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颜料层。通过在第一帘面11和/或第二帘面12的外表面设置颜料层,颜料层可以增加室内外的色彩,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在本实施例中,颜料层设于无纺布层远离蜂巢孔13的表面。当然,也可在无纺布加工的过程中,将无纺布染上颜料,以生产出不同颜色的无纺布,从而根据使用需求制得不同颜色的蜂巢帘。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帘体10包括无纺布层以及第一铝箔层,第一铝箔层与无纺布层层叠设置,且第一铝箔层位于帘体10的内表面。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铝箔层位于蜂巢孔13内。由于帘体10的第一铝箔层位于蜂巢孔13内,第一铝箔层可以将空气稳定在蜂巢孔13内,从而有效地阻止热量的传导。此外,该帘体10为全遮光式帘体,这样可以起到遮光的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2,蜂巢帘还包括第二铝箔层30,第二铝箔层30层叠设置于第二帘面12的外表面。具体地,第二铝箔层30可以固定于第二帘面12的外表面,或者第二铝箔层30可拆卸地设于第二帘面12的外表面。通过在第二帘面12的外表面设置第二铝箔层30,第二铝箔层30可以增强光线的反射。此外,第二铝箔层30也可以有效地阻止热量的传导,在寒冷的季节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具体地,蜂巢帘还包括粘接层,粘接层设于第二帘面12与第二铝箔层30之间。通过粘接层可以将第二铝箔层30牢固地粘接在第二帘面12上,第二铝箔层30可以增强光线的反射、阻止热量的传导,在寒冷的季节起到保温的作用。若不需要使用第二铝箔层30时,例如在炎热的夏季,可以将第二铝箔层30从第二帘面12上拆卸下来,从而使得蜂巢帘在不同的季节实现不同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粘接层可以为魔术贴层、黏胶层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2,蜂巢孔13至少设置有两个,相邻两个蜂巢孔13的孔壁相连接。具体地,帘体10包括至少两个帘单体14,每个帘单体14均设置有蜂巢孔13,相邻两个帘单体14相连接处未设置辐射制冷层20以及第二铝箔层30。帘单体14按一字型结构进行排布,采用热熔胶将其中一个帘单体14的孔壁粘接至另一帘单体14的孔壁上,以形成上述的蜂巢帘。当然,相邻两个帘单体14相连接的孔壁上也可以设置辐射制冷层20以及第二铝箔层30,其中一个帘单体14的辐射制冷层20、第二铝箔层30对应与另外一个帘单体14的辐射制冷层20、第二铝箔层30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将帘片折叠并热定型,形成具有正六边形蜂巢孔13的帘单体14,正六边形蜂巢孔13的边长为8mm~15mm。当然,上述蜂巢孔13的形状也可以为菱形、四边形等,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1至图3,蜂巢帘还包括等距片15,等距片15设于蜂巢孔13内。具体地,帘单体14的蜂巢孔13内均设置有一个等距片15。其中,帘单体14中等距片15的一端连接于帘单体14的顶壁,等距片15的另一端连接于帘单体14的底壁,并且等距片15与帘单体14的第一帘面11或第二帘面12相平行。通过在蜂巢孔13内设置等距片15,蜂巢帘在拉动的过程中,使得每个蜂巢孔13均能够保持形状一致,从而使得蜂巢帘在展开的状态下更美观。在单列蜂巢帘中,其中一个帘单体14的等距片15与第一帘面11相平行,与之相邻的另一个帘单体14内的等距片15与第二帘面12相平行,这样可以保持蜂巢帘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蜂巢孔13设有至少两列,相邻两列蜂巢孔13交错设置,两列蜂巢孔13相邻一侧的孔壁叠加重合。相比于单列蜂巢帘,设置至少两列蜂巢孔13的蜂巢帘可以增加隔热、隔音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两列蜂巢孔13相邻一侧的孔壁未设置辐射制冷层20以及第二铝箔层30。当然,两列蜂巢孔13相邻一侧的孔壁也可以设置辐射制冷层20以及第二铝箔层3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