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料层复合工艺及采用该种方法生产的复合阻燃床垫外套与流程

文档序号:20435266发布日期:2020-04-17 22:0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料层复合工艺及采用该种方法生产的复合阻燃床垫外套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料层复合工艺,还涉及一种采用该种方法生产的复合阻燃床垫外套。



背景技术:

为了阻止火灾的发生,除采取防火措施外,还可使用具有阻燃性能的纺织品,如阻燃布和阻燃工作服等,以延缓火势的扩大,使人们有时间撤离或采取措施进行灭火。因此,阻燃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的纺织品阻燃材料在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侧重于阻燃性能和成本因素,而忽略了纺织品本身应具有的性能要求。

例如在利用热熔胶进行复合面料层的工艺中,热熔胶均通过涂布组件涂覆在其中一面料层中,或直接在面料层上覆盖由热熔胶经过熔融喷丝形成的丝物状复合热熔胶膜,再将该涂覆热熔胶或覆盖胶膜的面料层与另一基材送入可加热的压辊组进行高温压烫,进而将热熔胶均匀分布并部分渗透至面料层与基材内,再经过冷却后固化后得到复合面料层。采用该种方式复合面料层过程中存在一些局限性:在采用阻燃针刺棉层作为阻燃基材时,阻燃针刺棉层与面料层一同被送入压辊组进行加热、挤压,而由于阻燃针刺棉层的材料特性,超过一定的温度会变硬、变薄,造成复合面料层的手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面料层复合工艺,既能够实现面料层的复合又能够确保面料层的蓬松感,还提供一种通过该方法生产的复合阻燃床垫外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面料层复合工艺,用于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的复合,其创新点在于:所述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通过热熔胶冷复合的方式进行压合:在第一基材表面喷涂或涂覆可流动状态的热熔胶,控制t即1<t1,t即1为热熔胶初始接触第一基材表面时的温度,t1为第一基材的热形变温度;将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共同送入压辊组,且第一基材表面的热熔胶面向第二基材,并控制t固<t即2,t即2-10℃<t2<t1,t固为热熔胶的固化温度,t即2为热熔胶初始接触第二基材表面时的温度,t2为第二基材的热形变温度;通过压辊组对第一基材、热熔胶、第二基材进行冷压合,并在压合过程中,控制t压<t固,t压为压合温度。

优选的,所述t2为55~7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面料层复合工艺,其创新点在于:所述工艺步骤为:

步骤s1:将成卷的面料层进行放卷,使得放卷后作为第一基材的面料层平铺于输送带上;

步骤s2:对热熔胶进行加热,使得热熔胶变为可流动状态;

步骤s3:通过喷胶模头组件将可流动状态的热熔胶喷涂或涂覆在面料层表面;

步骤s4:将成卷的阻燃针刺棉层进行放卷,使得放卷后作为第二基材的阻燃针刺棉层与面料层共同送入压合辊组内,且面料层表面的热熔胶面向阻燃针刺棉层,并确保热熔胶未完全固化;

步骤s5:通过压合辊组对阻燃针刺棉层与面料层进行压合,并在压合过程中控制阻燃针刺棉层和热熔胶的温度不高于t固;进而使得热熔胶固化将阻燃针刺棉层与面料层复合在一起形成阻燃复合面料层;

步骤s6:对阻燃复合面料层进行收卷。

优选的,所述面料层与阻燃针刺棉层在进入压合辊组时的张力比为:面料层:阻燃针刺绵层=-5%~15%:105%~115%。

优选的,所述压合辊组处设置有风冷或水冷装置。

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面料层复合工艺制作的复合阻燃床垫外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所述第一基材为面料层,所述第二基材为阻燃针刺棉层,所述阻燃针刺棉层与面料层之间设置有热熔胶层。

优选的,所述阻燃针刺棉层、面料层具有多孔结构,所述热熔胶层在与阻燃针刺棉层、面料层接触的表面具有微结构,所述微结构通过冷复合的方式嵌入阻燃针刺棉层、面料层的多孔结构内。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中,采用热熔胶冷复合的方式对面料层与阻燃针刺棉层进行压合,得到既具有阻燃效果,又兼顾手感的纺织面料层;而由于热熔胶的固化温度小于阻燃针刺棉层的热变形温度,避免在复合过程中阻燃针刺棉层受到过高的温度造成阻燃针刺棉层蓬松的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复合阻燃床垫外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复合阻燃床垫外套,其包括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第一基材为面料层1,第二基材为阻燃针刺棉层2,阻燃针刺棉层2与面料层1之间设置有热熔胶层3。阻燃针刺棉层2、面料层1具有多孔结构,热熔胶层3在与阻燃针刺棉层2、面料层1接触的表面具有微结构,微结构通过冷复合的方式嵌入阻燃针刺棉层、面料层的多孔结构内。

本发明的面料层复合工艺,用于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的复合,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通过热熔胶冷复合的方式进行压合:

在第一基材表面喷涂或涂覆可流动状态的热熔胶,控制t即1<t1,t即1为热熔胶初始接触第一基材表面时的温度,t1为第一基材的热形变温度;

将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共同送入压辊组,且第一基材表面的热熔胶面向第二基材,并控制t固<t即2,t即2-10℃<t2<t1,t固为热熔胶的固化温度,t即2为热熔胶初始接触第二基材表面时的温度,t2为第二基材的热形变温度;

通过压辊组对第一基材、热熔胶、第二基材进行冷压合,并在压合过程中,控制t压<t固,t压为压合温度。

作为本实施例更详细的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s1:将成卷的面料层进行放卷,使得放卷后作为第一基材的面料层平铺于输送带上;

步骤s2:本实施例中,热熔胶选择eva基材,其固化温度t固一般在60~110℃;对热熔胶进行加热至150~190℃,使得热熔胶变为可流动状态;

步骤s3:通过喷胶模头组件将可流动状态的热熔胶喷涂在面料层表面;

本实施例中,选用的面料层热形变温度t1为100~160℃,因此,将热熔胶在初始接触面料层表面时的温度t即1控制在95~155℃,以避免面料层的形变。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考虑到热熔胶能够更好的保持流体状态以便后续的复合,热熔胶的在初始接触面料层表面时的温度t即1应尽量接近面料层的热形变温度临界点,例如在更详细的实施方案中,面料层的热形变温度t1为100℃时,热熔胶在初始接触第一基材表面时的温度可设置为略低于该温度1~5℃,即最好在95~99℃之间;

步骤s4:采用阻燃针刺棉层作为第二基材,阻燃针刺棉层的热形变温度t2通常在55~70℃,

然后对成卷的阻燃针刺棉层进行放卷,将放卷后的阻燃针刺棉层与面料层共同送入压合辊组内,且面料层表面的热熔胶面向阻燃针刺棉层;

本工序中,当热熔胶刚接触阻燃针刺棉层的时候,需要控制此时热熔胶的温度t即2:

选择控制热熔胶的温度上限至少需要小于65~75℃的,即确保该温度不能高于阻燃针刺棉层的热形变温度t2在10℃以上,在该温度上限范围内时,通过利用材料本身接触后的热传递以及阻燃针刺棉层并非处于受压状态,阻燃针刺棉层在其自身厚度方向上的形变影响几乎没有;

选择控制热熔胶的温度下限至少大于热熔胶的固化温度t固60~110℃,避免热熔胶未压合前已经完全固化;

本实施例中,热熔胶初始接触第二基材表面时的温度t即2控制在65℃~67℃,使得热熔胶未完全固化,又相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同时,为了方便观察,以及考虑到热熔胶的流动性对于热熔胶胶体分布的影响,本工序中,面料层上喷涂有热熔胶的表面朝上。

步骤s5:通过压合辊组对阻燃针刺棉层与面料层进行压合,

为了顺利实现良好的手感,面料层与阻燃针刺棉层在进入压合辊组时的张力比控制在:面料层:阻燃针刺绵层=-5%~15%:105%~115%。

同时,利用在压合辊组处设置的风冷或水冷装置进行压合温度控制,控制压合过程中,阻燃针刺棉层和热熔胶的温度均不高于t固;进而使得热熔胶固化将阻燃针刺棉层与面料层复合在一起形成阻燃复合面料层的同时,避免受压状态下的阻燃针刺棉层的温度过高造成形变;

步骤s6:对阻燃复合面料层进行收卷,得到蓬松感强的阻燃复合面料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