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绒均铺洒装置及艾绒均铺洒单针复联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83259发布日期:2020-11-20 09:3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艾绒均铺洒装置及艾绒均铺洒单针复联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绒制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艾绒均铺洒装置及艾绒均铺洒单针复联合机。



背景技术:

艾绒是由艾叶经反复晒杵、捶打、粉碎、筛除杂质、粉尘而得到的软细如棉的物品。艾绒是艾草的天然加工品,它的功效主要有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以及生肌安胎等功效。根据艾绒的功效,人们利用艾绒加工成各种保健用品,如艾绒肚兜、枕头、坐垫、鞋垫、艾绒衣物、各种护具(护膝、护腰、护肚等)及艾绒被子、床垫和艾绒泡脚袋、沐浴包等众多艾绒制品。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艾绒制品的制备方法通常是采用人工将艾绒均铺在两层布料之间然后进行缝制,所铺设的艾绒厚度以及其均匀度均取决于人工,一方面导致人工投入成本增加,生产效率较低;另一方面采用人工均铺的方式无法保证艾绒均匀的铺洒,从而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绒均铺洒装置及艾绒均铺洒单针复联合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艾绒制品加工方法通过人工调整艾绒的厚度或均匀度使其生产效果较低,产品质量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艾绒均铺洒装置,包括料斗和位于所述料斗下方的出料调节辊,其中,在所述出料调节辊上且与所述出料调节辊的纵向中轴线相平行的设有多个调节齿,多个所述调节齿等间隔设置,并且多个所述调节齿位于所述料斗的出料口的正下方;在所述出料调节辊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出料调节辊沿所述料斗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滑动连杆与所述出料调节辊相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调节齿自与所述出料调节辊的连接处向远离所述出料调节辊的方向以其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方式设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调节齿纵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结构。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出料调节辊的两端与料斗支架相连接,在所述料斗支架上水平设置多个用于与所述出料调节辊相连接的连接孔,以调节所述出料调节辊的两端在所述料斗支架上的水平位置,进而调节所述出料调节辊上的调节齿远离或靠近所述出料口。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艾绒均铺洒单针复联合机,包括所述的艾绒均铺洒装置,在所述艾绒均铺洒装置的下方设有下层布导入机构,在所述艾绒均铺洒装置的前方设有下层棉导入机构,在所述艾绒均铺洒装置的后方设有上层棉导入机构,在所述上层棉导入机构的后方设有上层布导入机构,在所述上层布导入机构的后方设有单针绗缝机机构,在所述单针绗缝机机构的后方设有卷取机构。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层布导入机构包括下导向辊和上导向辊,所述下导向辊和所述上导向辊沿竖直方向设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层棉导入机构包括第一下层棉导入辊、第二下层棉导入辊以及下层棉压辊,其中,所述第一下层棉导入辊和所述第二下层棉导入辊相平行设置;所述下层棉压辊与第二电机传动连接;

所述下层棉导入机构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一下层棉导入辊、第二下层棉导入辊以及下层棉压辊的移动支架和允许所述移动支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料斗方向移动的导轨,在所述移动支架的下方设有齿轮,在所述导轨上设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条,以使所述移动支架能够在所述导轨上移动;

在所述移动支架朝向所述料斗的方向设有第一储布池。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层棉导入机构包括第一上层棉导入辊、第二上层棉导入辊以及上层棉压辊,所述第一上层棉导入辊和所述第二上层棉导入辊相平行设置;所述上层棉压辊与第三电机传动连接;

在所述第一上层棉导入辊、第二上层棉导入辊以及上层棉压辊的下方设有支撑架,在所述支撑架朝向单针绗缝机机构的方向设有第二储布池;

所述上层棉导入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储布池后方的上层棉导出压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层布导入机构包括上层布导入辊;在所述上层布导入辊的下方设有用于将上层布、上层棉、下层棉和下层布分别导入所述单针绗缝机机构中的自由导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单针绗缝机机构包括单针绗缝机,所述单针绗缝机能够在机架上沿艾绒制品加工移动方向往复移动;

所述卷取机构包括第一卷辊和第二卷辊,其中,所述第一卷辊与第四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卷辊位于所述第一卷辊的斜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卷辊相接触设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艾绒均铺洒装置及艾绒均铺洒单针复联合机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艾绒均铺洒装置包括料斗和位于料斗下方的出料调节辊,其中,在出料调节辊上且与出料调节辊的纵向中轴线相平行的设有多个调节齿,多个调节齿等间隔设置,并且多个调节齿位于料斗的出料口的正下方,出料调节辊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出料调节辊沿料斗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滑动连杆与出料调节辊相连接,从而使得出料调节辊能够带动出料调节齿沿料斗长度方向来回移动,进而调节自料斗出料口下落的艾绒量,使其均匀铺洒在下层棉。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艾绒均铺洒装置的出料调节辊的两端与料斗支架相连接,在料斗支架上水平设置多个用于与出料调节辊相连接的连接孔,从而将出料调节辊的两端连接不同位置的连接孔时,可以调节出料调节辊的两端在料斗支架上的水平位置,进而调节出料调节辊上的调节齿远离或靠近出料口。通过调节出料调节辊在料斗支架上的安装位置,从而可调节调节齿与出料口下方之间的距离。另外,由于调节齿的纵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结构,在调节齿靠近出料口下方时,由于相邻调节齿之间的空隙距离变小,因此自出料口下落的艾绒量相应减小;而当调节齿远离出料口下方设置时,相邻调节齿之间的空隙距离变大,因此,自出料口下落至下层棉上的艾绒量增加,因而可以适应不同艾绒制品艾绒厚度的要求。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艾绒均铺洒单针复联合机通过设置艾绒均铺洒装置、下层布导入机构、下层棉导入机构、上层布导入机构、上层棉导入机构以便使复合有艾绒的下层棉、上层棉、上层布和下层布通过单针绗缝机进行缝合,形成成品。本实用新型的艾绒均铺洒单针复联合机采用机械生产代替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成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艾绒均铺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艾绒均铺洒单针复联合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料斗;102-出料调节辊;103-调节齿;104-第一电机;105-滑动连杆;106-第二转轴;107-第一转轴;108-连接板;109-料斗支架;110-u型槽;20-单针绗缝机机构;201-单针绗缝机;202-滑块;203-自由导辊;204-上层布导入机构;207-上层布;30-卷取机构;301-第二卷辊;302-第一卷辊;303-第四电机;40-下层棉导入机构;400-导轨;401-移动支架;402-齿轮;404-手摇轮;405-下层棉压辊;406-第一下层棉导入辊;406’-第二下层棉导入辊;407-第二电机;408-第一储布池;409-下层棉;50-上层棉导入机构;500-第一上层棉导入辊;500’-第二上层棉导入辊;501-上层棉压辊;502-第二储布池;503-第三电机;504-上层棉;505-上层棉导出压辊;506-支撑架;507-竖梯;600-下导向辊;601-上导向辊;602-下层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艾绒均铺洒装置,包括料斗101和位于料斗101下方的出料调节辊102。出料调节辊102用于调节自料斗101的出料口下落的艾绒量,使其适应或加工不同艾绒厚度的艾绒制品。

优选地,在出料调节辊102上且与出料调节辊102的纵向中轴线相平行的设有多个调节齿103,多个调节齿103等间隔设置,并且多个调节齿103位于料斗101的出料口100的正下方;在出料调节辊10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料调节辊102沿料斗101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电机104,第一电机104通过滑动连杆105与出料调节辊102相连接。因此,通过出料调节辊102沿料斗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从而调节艾绒的下落速度使得艾绒均匀的铺洒在下层棉上。

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料斗101底部设有用于驱动艾绒均匀移动至出料口100的第一转轴107和第二转轴106。第一转轴107和第二转轴106的圆周面均设有具有粘附性的涂层或多个凸起部,便于吸附艾绒,使艾绒沿第一转轴107和第二转轴106的轴向均匀分布,并促进艾绒向出料口运动。优选地,料斗101的出料口100的一侧为圆弧面,圆弧面的轴心线与第二转轴106的轴心线重合,如此设计,圆弧面上任意位置与第二转轴106的距离相等,使得艾绒得到均铺效果,另一侧为光滑的平面,有利于艾绒滑行从出料口落下。

优选地,调节齿103自与出料调节辊102的连接处向远离出料调节辊102的方向以其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方式设置。即相邻的调节齿之间的距离自出料调节辊的表面向外逐渐增大,从而可以通过调节艾绒下落至两个调节齿之间的空隙距离进而实现调节艾绒含量。优选地,调节齿103纵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结构。其中,所述的调节齿的纵截面方向是指自调节齿的顶端向出料调节辊的方向。

优选地,出料调节辊102的两端与料斗支架109相连接。优选地,在料斗支架109上水平设置多个用于与出料调节辊102相连接的连接孔,以调节出料调节辊102的两端在料斗支架109上的水平位置,进而调节出料调节辊102上的调节齿103远离或靠近出料口100。其中,所述的“水平位置”是指艾绒制品移动的方向。从而由于调节齿的纵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结构,在调节齿靠近出料口下方时,由于相邻调节齿之间的空隙距离变小,因此自出料口下落的艾绒量相应减小;而当调节齿远离出料口下方设置时,相邻调节齿之间的空隙距离变大,因此,自出料口下落至下层棉上的艾绒量增加,因而可以适应不同艾绒制品艾绒厚度的要求。

优选地,艾绒均铺洒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料斗101的料斗支架109,料斗101与料斗支架109可升降地相连接。如此设置,可以改变出料口100落下的艾绒量。当料斗升高时,艾绒落下的距离变长,其他条件不变,则达到下层棉上的艾绒含量减少,反之,则艾绒含量增加。优选地,料斗101上设有用于连接料斗支架109的连接板108,连接板108上设有用于调节料斗高度的u型槽110,料斗支架109上设有多个高度不同的且与u型槽相配合的通孔,通过螺栓将u型槽与通孔相连接,实现不同高度的料斗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艾绒均铺洒装置可以自动调节艾绒的下落量,使其适应于不同厚度需要的艾绒制品的要求,同时能够使艾绒均匀铺洒在下层棉上,实现艾绒制品的机械加工,提高艾绒制品的加工效率和质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艾绒均铺洒单针复联合机,包括前述的艾绒均铺洒装置。优选地,在艾绒均铺洒装置的下方设有下层布导入机构。优选地,在艾绒均铺洒装置的前方设有下层棉导入机构40。优选地,在艾绒均铺洒装置的后方设有上层棉导入机构50。优选地,在上层棉导入机50的后方设有上层布导入机构204。优选地,在上层布导入机构204的后方设有单针绗缝机机构20。优选地,在单针绗缝机机构20的后方设有卷取机构30。本文所述的“前方”或“后方”是指艾绒制品加工移动的方向,即顺着艾绒制品运动的方向为后方,逆着艾绒制品运动的方向为前方。

优选地,下层布导入机构包括下导向辊600和上导向辊601。优选地,下导向辊600和上导向辊601沿竖直方向设置。从而使得下层布依次经过下导向辊600和上导向辊601后然后经过自由导辊203进入单针绗缝机201。

优选地,下层棉导入机构40包括第一下层棉导入辊406、第二下层棉导入辊406’以及下层棉压辊405。优选地,第一下层棉导入辊406和第二下层棉导入辊406’相平行设置;以使得下层棉卷在第一下层棉导入辊406和第二下层棉导入辊406’的作用下进入下层棉压辊405。优选地,下层棉压辊405与第二电机407传动连接;优选地,第二电机407为伺服电机。从而通过第二电机407带动下层棉压辊405转动以使得下层棉能够往料斗方向移动。

优选地,下层棉导入机构40还包括用于安装第一下层棉导入辊406、第二下层棉导入辊406’以及下层棉压辊405的移动支架401和允许移动支架401向靠近或远离料斗101方向移动的导轨400。优选地,在移动支架401的下方设有齿轮402,在导轨400上设有与齿轮402相啮合的齿条,以使移动支架401能够在导轨400上移动。通过增加移动支架和导轨的结构,从而可调节下层棉导入机构至料斗之间的距离,以便根据下层棉的长度调节下层棉导入机构与料斗之间的距离,当下层棉较长时,可以将下层棉导入机构向远离料斗的方向移动,当下层棉较短时,可以将下层棉导入机构向靠近料斗的方向移动,使得下层棉能够展开,不会出现褶皱。优选地,在移动支架401的一侧设有手摇轮404,以通过摇动手摇轮404来调节移动支架401在导轨400上移动。

优选地,在移动支架401朝向料斗101的方向设有第一储布池408。第一储布池408用于储存下层棉,对下层棉的移动起到缓冲作用,使下层棉能够经过出料调节辊的下方并经自由导辊进入单针绗缝机。从而使得在下层棉上均匀铺洒艾绒后再经自由导辊进入单针绗缝机缝合。

继续参考图2,上层棉导入机构50包括第一上层棉导入辊500、第二上层棉导入辊500’以及上层棉压辊501。优选地,第一上层棉导入辊500和第二上层棉导入辊500’相平行设置。优选地,上层棉压辊501与第三电机503传动连接。优选地,第三电机503为伺服电机。优选地,在第一上层棉导入辊500、第二上层棉导入辊500’以及上层棉压辊501的下方设有支撑架506,在支撑架506朝向单针绗缝机机构20的方向设有第二储布池502;以对上层棉504的移动起到缓冲作用。优选地,上层棉导入机构50还包括位于第二储布池502后方的上层棉导出压辊505。上层棉卷在第一上层棉导入辊500和第二上层棉导入辊500’作用下经上层棉压辊501后经上层棉导出压辊505导出后经自由导辊203进入单针绗缝机201。优选地,在支撑架506的一侧设有竖梯507,方便人工爬上去以调节上层棉的安装。

继续参考图1,上层布导入机构204包括上层布导入辊。优选地,上层布导入辊的高度高于上层棉导出压辊505,以使得上层布207能够分布在上层棉的上方。优选地,在上层布导入辊的下方设有用于将上层布、上层棉、下层棉和下层布分别导入所述单针绗缝机机构20中的自由导辊203。即,上层布207、上层棉504、带有艾绒的下层棉409以及下层布602依次自上而下布置并经过自由导辊203进入单针绗缝机201进行缝合。

继续参考图1,单针绗缝机机构20包括单针绗缝机201。单针绗缝机201能够在机架10上沿艾绒制品加工方向往复移动。优选地,在单针绗缝机201的下方设有滑块202,在机架10上设有与滑块202相配合的滑轨,以使单针绗缝机201能够沿机架10移动,从而在艾绒制品上形成不同的缝合线或缝合花纹。

优选地,卷取机构30包括第一卷辊302和第二卷辊301。其中,第一卷辊302与第四电机303传动连接,第二卷辊301位于第一卷辊302的斜上方且与第一卷辊302相接触设置。优选地,第四电机303为同步电机。通过第四电机303带动第一卷辊302转动以便将制作完成的艾绒制品成品成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