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台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6012发布日期:2021-02-26 23:1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台布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台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台布。


背景技术:

[0002]
台布是覆盖于台、桌面上用以防污或增加美观的物品,现有的台布功能单一,仅具备美观、防油防污的功能。
[00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习惯在一些节日、纪念日的时候,在桌子上摆放蜡烛,以营造一种良好的用餐气氛,然而存在蜡烛摔落,引燃台布的可能,若处理不当,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火灾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台布,解决现有技术中台布容易引燃的技术问题。
[0005]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台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防污层、吸水层和底层,所述吸水层内嵌于所述底层上设置的凹槽中,所述防污层与所述底层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污层上开设有一正对着所述吸水层的注水孔,该台布还包括一堵头,所述堵头卡嵌于所述注水孔中。
[000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注水孔可往吸水层中注入水,并通过堵头堵住注水孔,当台布表面起火时,防污层烧坏,此时,含有大量水的吸水层可阻止台布继续燃烧,达到阻燃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8]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0009]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台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防污层100、吸水层200和底层300,吸水层200内嵌于底层300上设置的凹槽310中,防污层100与底层300可拆卸连接,防污层100上开设有一正对着吸水层200的注水孔120,该台布还包括一堵头110,堵头110卡嵌于注水孔120中。
[0012]
其中,防污层100采用pvc材质,吸水层200采用吸水树脂,底层300采用橡胶垫,防污层100具备良好的抗污性能,且防污层100、吸水层200和底层300均具备一定的柔性,并不
影响台布的正常使用。
[0013]
注水孔120呈圆柱状,堵头110呈柱状,堵头110的外壁与注水孔120的内壁相抵接,可以理解的是,堵头110的形状不受限制,堵头110的形状与注水孔120的形状相同,堵头110插入注水孔120时,注水孔120封闭,堵头110拔出注水孔120时,注水孔120打开,例如,注水孔120呈立方体形,堵头110呈立方体形,堵头110的外壁与注水孔120的内壁抵接。
[0014]
优选的,如图2所示,堵头110的外壁具有多个同轴设置的环形凸起111,多个环形凸起111沿堵头110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每个环形凸起111的外壁与注水孔120的内壁相抵接,由于防污层100具有一定的柔性,当堵头110插入注水孔120时,环形凸起111挤压注水孔120,从而达到封闭注水孔120的效果。
[0015]
优选的,防污层100和底层300通过连接层400连接,通过连接层400连接防污层100和底层300,当防污层100烧毁时,可更换防污层100,连接层400在起到连接功能的同时,还具备密封的功能,防止台布受到外力时,吸水层200中的水从防污层100和底层300之间的间隙中跑出。
[0016]
更加优选的,如图3所示,连接层400呈环状,吸水层200正对着连接层400的内部,连接层400的一侧与底层300连接,连接层400的另一侧内嵌于防污层100上设置的安装槽130中,并与防污层100连接。
[0017]
工作流程:拔出堵头110,往注水孔120中注入水,直至吸水层200吸收饱和,将堵头110重新插入到注水孔120中,当台布燃烧时,首先防污层100被烧破,火源落在吸水层200上,由于吸水层200中含有大量的水,可阻止火源的进一步扩散,从而达到阻燃的效果。
[0018]
防污层100烧破后,可更换防污层100,具体的,将原有的防污层100取下,将新的防污层100与连接层400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采用粘接等,可重复利用。
[0019]
通过设置注水孔120可往吸水层200中注入水,并通过堵头110堵住注水孔120,当台布表面起火时,防污层100烧坏,此时,含有大量水的吸水层200可阻止台布继续燃烧,达到阻燃的效果。
[0020]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