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发热保温复合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39632发布日期:2022-01-26 17:41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红外发热保温复合面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功能性服装面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远红外发热保温复合面料。


背景技术:

2.为了提高服装面料的保温效果,目前市场上常规的做法是将纺织面料加层、加厚,这就造成了面料不但厚重、透气性差,而且成本提高,同时大大影响了面料的质感,降低了面料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远红外发热保温复合面料,以使复合面料具备优良保暖性和/或自发热能力等特性。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远红外发热保温复合面料,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布置的亲肤层、内衬层、保暖层、抗菌层、表层和防护层,在内衬层与保暖层、保暖层与抗菌层之间还分别设有一层防水透气层,所述的保暖层内部还等间距分布有若干发热层。
6.进一步的,所述保暖层由保暖纤维构成,所述发热层由远红外纤维构成,所述内衬层由氨纶纤维长丝和聚氨酯纤维混纺构成,所述亲肤层由棉纤维构成,所述表层由尼龙纤维构成。
7.进一步的,所述亲肤层的下表面通过梳理形成棉绒毛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抗菌层由竹炭纤维层和纳米银离子层复合而成。
9.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层为阻燃涂层,并均匀涂敷在表层的上表面。
10.进一步的,所述发热层在保暖层内等间距设有三层。
11.进一步的,所述防水透气层为共聚多醚酯膜层。
12.进一步的,所述保暖层的厚度为2-3mm。
13.进一步的,所述发热层的厚度为0.3-0.5mm。
14.进一步的,所述内衬层的厚度为0.5-0.8mm,所述的防护层的厚度为 0.05-0.12mm,所述的表层的厚度为0.6-0.9mm,所述的抗菌层的厚度为0.4-0.6mm,所述的内衬层的厚度为0.6-1.0mm,所述的亲肤层的厚度为0.8-1.2mm。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由保暖纤维构成的保暖层中设置发热层,同时发热层呈三层上下等距交错层叠方式分布,因此利用保暖纤维优良保暖性能配合远红外纤维进行使用,能够使复合面料主体具备优良的保暖性,同时远红外纤维中陶瓷颗粒使得纤维能充分吸收太阳光中的短波能量,并以潜能的远红外形式释放出来,进而达到保暖、保健的功能,因此远红外纤维可以将人体散发的热量积蓄起来,再以远红外的形式放出,以增加复合面料的保暖性,从而提高了复合面料的舒适性,保证了复合面料在户外空旷区域的保暖性能。
17.(2)本实用新型由于防水透气层、亲肤层的设置,通过在保暖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均设置防水透气层,能够使保暖层不会受到外界水汽的侵蚀,以此保证保暖层的干燥性以及透气性,使保暖层的保暖效果不受影响,即使在雨雪天气中也能够起到优良的保暖性,而亲肤层能够提高人体肌肤与复合面料接触的舒适性,配合棉纤维的绒毛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内层的蓬松感以及舒适度,而且对于保暖效果起到进一步增强作用。
18.(3)本实用新型由于抗菌层和防护层的设置,通过由竹炭纤维和纳米银离子混合涂层构成的抗菌层设置在复合面料主体中,能够使复合面料主体自身具备优良的抗菌性性能,以此避免细菌以及螨虫的滋生,同时还能够消除复合面料中的异味,使复合面料始终处于洁净干爽状态中,能够大幅度提高复合面料穿着的舒适性,同时由阻燃涂层构成的防护层能够有效避免火星洞穿复合面料主体的现象发生,此外,在起火场合中还能够在一定火势中起到阻燃作用,以此提高复合面料的功能性以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面料的正面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合面料主体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21.图中:1-保暖层;2-防水透气层;3-内衬层;4-亲肤层;5-抗菌层;6-表层;7-防护层;8-发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23.以下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的功能部件或结构,则表明其均为本领域为实现对应功能的常规部件或结构。
24.为了提高复合面料的舒适性,保证复合面料在户外空旷区域的保暖性能等,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远红外发热保温复合面料,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布置的亲肤层4、内衬层3、保暖层1、抗菌层5、表层6和防护层7,在内衬层3与保暖层1、保暖层1与抗菌层5之间还分别设有一层防水透气层2,所述的保暖层1内部还等间距分布有若干发热层8。
2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暖层1由保暖纤维构成,所述发热层8由远红外纤维构成,所述内衬层3由氨纶纤维长丝和聚氨酯纤维混纺构成,所述亲肤层 4由棉纤维构成,所述表层6由尼龙纤维构成。
2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亲肤层4的下表面通过梳理形成棉绒毛结构。
2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抗菌层5由竹炭纤维层和纳米银离子层复合而成。
2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层7为阻燃涂层,并均匀涂敷在表层6 的上表面。
2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层8在保暖层1内等间距设有三层。
3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透气层2为共聚多醚酯膜层。
3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暖层1的厚度为2-3mm。
3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层8的厚度为0.3-0.5mm。
3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衬层3的厚度为0.5-0.8mm,所述的防护层 7的厚度为0.05-0.12mm,所述的表层6的厚度为0.6-0.9mm,所述的抗菌层5的厚度为0.4-0.6mm,所述的内衬层3的厚度为0.6-1.0mm,所述的亲肤层4的厚度为 0.8-1.2mm。
34.以上各实施方式可以任一单独实施,也可以任意两两组合或更多的组合实施。
3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36.实施例1:
37.为了提高复合面料的舒适性,保证复合面料在户外空旷区域的保暖性能等,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远红外发热保温复合面料,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布置的亲肤层4、内衬层3、保暖层1、抗菌层5、表层6和防护层7,在内衬层3与保暖层1、保暖层1与抗菌层5之间还分别设有一层防水透气层2,保暖层1内部还等间距分布有三层发热层8。保暖层1由保暖纤维构成,发热层8由远红外纤维构成,内衬层3由氨纶纤维长丝和聚氨酯纤维混纺构成,亲肤层4由棉纤维构成,表层6由尼龙纤维构成。亲肤层4的下表面通过梳理形成棉绒毛结构。抗菌层5由竹炭纤维层和纳米银离子层复合而成。防护层7为阻燃涂层,并均匀涂敷在表层6的上表面。防水透气层2为共聚多醚酯膜层。
38.此外,本实施例中,各功能层的厚度优选如下:保暖层1的厚度为2-3mm,发热层8的厚度为0.3-0.5mm,内衬层3的厚度为0.5-0.8mm,防护层7的厚度为 0.05-0.12mm,表层6的厚度为0.6-0.9mm,抗菌层5的厚度为0.4-0.6mm,内衬层 3的厚度为0.6-1.0mm,亲肤层4的厚度为0.8-1.2mm。
39.本实施例中,防水透气层2由共聚多醚酯膜(如sympatex)等构成,内衬层3 由氨纶纤维长丝和聚氨酯纤维混纺构成,亲肤层4由棉纤维构成,表层6由尼龙纤维构成。亲肤层4的下表面通过梳理形成棉绒毛结构。抗菌层5由竹炭纤维层和纳米银离子层复合而成,具体可以为在竹炭纤维层上再涂覆一层纳米银离子层。防护层7为阻燃涂层,并均匀涂敷在表层6的上表面。由于防水透气层2、亲肤层4的设置,通过在保暖层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防水透气层2,能够使保暖层1不会受到外界水汽的侵蚀,以此保证保暖层1的干燥性以及透气性,使保暖层1的保暖效果不受影响,即使在雨雪天气中也能够起到优良的保暖性,而亲肤层4能够提高人体肌肤与复合面料接触的舒适性,配合棉纤维的绒毛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内层的蓬松感以及舒适度,而且对于保暖效果起到进一步增强作用,抗菌层5为竹炭纤维和纳米银离子混合涂层结构,表层6由尼龙纤维构成,防护层7为阻燃涂层均匀涂敷在表层6的上表面,由于抗菌层5和防护层7的设置,通过由竹炭纤维和纳米银离子复合构成的抗菌层5设置在复合面料主体中,能够使复合面料主体自身具备优良的抗菌性性能,以此避免细菌以及螨虫的滋生,同时还能够消除复合面料中的异味,使复合面料始终处于洁净干爽状态中,能够大幅度提高复合面料穿着的舒适性。
40.本实用新型达到了使复合面料具备优良保暖性以及自发热能力的目的,远红外纤维中陶瓷颗粒使得纤维能充分吸收太阳光中的短波能量,并以潜能的远红外形式释放出来,进而达到保暖、保健的功能,以增加复合面料的保暖性,从而提高了复合面料的舒适性,保证了复合面料在户外空旷区域的保暖性能。
41.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
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