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花布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23144发布日期:2021-08-17 13:5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花布料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纺织织物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印花布料。



背景技术:

布料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居住水平的日益提高,印花布料在花纹和样式上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能够满足人们追求服饰美观性的要求。

印花布料通常是在基层织物的表面印染上带有颜色的涂料,涂料干燥后在基层织物的表面形成印花图案。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布料在使用和洗涤过程中,印花容易从基层织物上掉落,影响衣物的整体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印花容易从基层织物之间脱落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印花布料。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印花布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印花布料,包括面料基层、毛圈层和涂料印花层,所述毛圈层位于面料基层和涂料印花层之间,所述毛圈层上设置有间隙部,所述间隙部的其中一端与涂料印花层相接,且所述间隙部内填充有涂料印花填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涂料印花填料填充在毛圈层的间隙部内,其中一侧与涂料印花层相连接,使整个涂料印花图案与面料基层的连接稳定性好,能够降低涂料印花图案从面料基层表面脱落的风险,服饰表面印花图案的持久性好,服饰的整体美观性好。

可选的,所述毛圈层与涂料印花层之间设置有粘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胶层增加了毛圈层和涂料印花层之间的粘合力,降低涂料印花图案从面料基层上脱落的风险。

可选的,所述毛圈层远离面料基层的一侧设置有电晕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晕处理过的毛圈层表面形成电晕层,能够增强涂料印花层的附着力,有利于涂料印花层与毛圈层的结合。

可选的,所述毛圈层设置为多个立体的绒毛,各相邻所述绒毛之间形成间隙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立体绒毛与涂料印花填料的接触面积大,涂料印花填料的连接稳定性好,且各立体绒毛之间自然而然形成间隙部供涂料印花填料填充,涂料印花填料结构稳定。

可选的,各相邻所述绒毛远离面料基层的一端相互缠绕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毛圈层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从而能够提高毛圈层对涂料印花层的支撑。

可选的,各所述绒毛呈卷曲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曲的绒毛增加了毛圈层和涂料印花填料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涂料印刷填料与毛圈层、涂料印花层与毛圈层的连接稳定涂料印花图案不易从毛圈层上掉落。

可选的,各所述绒毛与面料基层一体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绒毛与面料基层之间的连接结构稳定,绒毛不易从面料基层上脱落,从而提高涂料印花图案在布料上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毛圈层的厚度为0.1-0.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毛圈层的厚度过大容易影响毛圈层的支撑强度,从而影响涂料印花图案与面料基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涂料印花层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各所述透气孔均匀分布,且各所述透气孔两端分别与涂料印花层的两侧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气孔的设置增大了涂料印花层的透气性,从而提高了布料整体的透气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由于毛圈层的设置,增加了印花涂料与面料基层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印花图案的稳定性,降低了印花图案从布料上脱落的风险;

由于电晕层的设置,增加了印花涂料在布料表面的附着力,使布料与印花图案之间粘结力增强;

通过透气孔的设置,增加了涂料印花层的透气性,从而提高布料的整体透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面料基层;2、毛圈层;21、绒毛;22、间隙部;3、电晕层;4、粘胶层;5、涂料印花层;51、透气孔;6、涂料印花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印花布料,参照图1,包括面料基层1。面料基层1可以采用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人造纤维或合成纤维,凡是可用作服饰的纤维都可以做面料基层1。

面料基层1的表面层上依次设置有毛圈层2、电晕层3、粘胶层4和涂料印花层5。

参照图2,毛圈层2的厚度为0.1-0.5mm,毛圈层2由多个立体的绒毛21构成。各绒毛21的其中一端与面料基层1一体设置,绒毛21与面料基层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高,不易从面料基层1上脱落。各绒毛21均呈卷曲状设置,尤其是绒毛21远离面料基层1的一端,绒毛21卷曲程度越高,绒毛21的表面积就越大。

由于各相邻的绒毛21远离面料基层1的一端卷曲设置,使得各绒毛21远离面料基层1的一端无规则分布在面料基层1表面,且绒毛21远离面料基层1的一端相互缠绕在一起,各绒毛21形成的毛圈层2的内部结构稳定、且凝聚力增大、强度增加,绒毛21不容易从面料基层1上脱落下来。

相邻绒毛21之间形成间隙部22。间隙部22可完全穿设毛圈层2设置,也可以部分穿设毛圈层2设置,间隙部22的具体大小和具体形状由绒毛21的卷曲程度和卷曲方向而定。

毛圈层2远离面料基层1的一侧设置有涂料印花层5,间隙部22内填充有涂料印花填料6。涂料印花层5和涂料印花填料6均由构成印花图案的纺织墨水和固色剂组成,涂料印在布料表面后,涂料印花填料6会填充在间隙部22内,而涂料印花层5则均匀分布在毛圈层2表面;图案印好后,再将布料送去烘干即可使涂料印花填料6固定在布料表面,使布料满足消费者对服饰美观性的追求。

由于涂料印花填料6与毛圈层2的接触面积大,同时涂料印花填料6还与涂料印花层5相连接,使涂料印花层5与毛圈层2之间的连接结构更稳定、紧密性好,印花图案不容易从面料基层1上脱落。

毛圈层2远离面料基层1的一侧还涂覆有粘胶剂,形成粘胶层4,加强了印花图案与布料的粘合力,降低印花图案从布料上脱落的风险。粘胶剂可选用丙烯酸乳胶,也可以采用乙烯-丙烯酸共聚酯乳液,凡是适用于布料之间粘合的粘胶剂均可。

毛圈层2远离面料基层1的一侧还设置有电晕层3。电晕层3采用电晕处理,使毛圈层2以及面料基层1的表面产生电子流,从而在毛圈层2和面料基层1的表面形成极化基,有助于增强胶粘剂和印花涂料的附着力,使印花图案的粘接力增强,从而降低印花图案从布料表面脱落的风险。

涂料印花层5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51,各透气孔51均匀分布,且各透气孔51两端分别与涂料印花层5的两侧连通,提高了涂料印花层5的透气性,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布料的整体透气性,提升消费者的穿衣体验感。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印花布料的实施原理为:在面料基层1其中一面层上采用拉丝方式形成毛圈层2,毛圈层2远离面料基层1的一端呈卷曲状设置,毛圈层2的相邻绒毛21之间形成间隙部22,对毛圈层2表面进行电晕处理形成电晕层3,在电晕层3表面涂覆上胶粘剂,并在胶粘剂表面涂覆上印花涂料,印花涂料在间隙部22内形成涂料印花填料6,在胶粘剂表面形成涂料印花层5。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