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伸缩地调节的头宽的防护帽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01208发布日期:2021-11-03 13:40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具有可伸缩地调节的头宽的防护帽盔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护帽盔,其包括拱曲的帽盔壳、承载环、可转动的操纵元件和传输单元。承载环包围防护帽盔的佩戴者的头部并且确定防护帽盔提供的头宽。承载环的长度和进而提供的头宽可以借助操纵元件改变。传输单元将操纵元件的转动传输至承载环,从而改变提供的头宽。


背景技术:

2.这样的防护帽盔(帽盔10)由us 5 321 416已知。承载环(具有前部段70和后部段68的头带66)包围佩戴者的头部。具有管94和可转动的轴99的传输单元将操纵元件(旋钮90)的转动传输至承载环66。轴99上的两个内六角螺钉96、97嵌入管94中的两个槽91、92中。
3.改变防护帽盔的头宽的机构也由de 10 2010 052 725 b3、de 198 82 440 b4、de 40 22 422 a1、de 1870098 u、us 5 373 588、us 7 174 575 b1、us 2008/0295229 a1和us 2010/0050325 a1已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防护帽盔,其具有用于改变由防护帽盔提供的头宽的机构,其中与在已知的防护帽盔中相比,头宽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改变。
5.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防护帽盔解决。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
6.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帽盔包括:
‑ꢀ
拱曲的帽盔壳,
‑ꢀ
承载环,
‑ꢀ
操纵元件,和
‑ꢀ
传输单元。
7.拱曲的帽盔壳包围出一空间。随后使用的名称“内部”和“外部”与该空间有关。承载环固定在帽盔壳的内部,并且完全或至少部分包围防护帽盔的佩戴者的头部。承载环的调节出的长度确定防护帽盔提供什么样的头宽。
8.操纵元件可转动地固定在帽盔壳上,并且可从外部接近。
9.传输单元将操纵元件的转动传输至承载环。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帽盔设计为,使得操纵元件的转动增大或减小承载环的长度和进而增大或减小承载环提供的头宽。
10.在安置在帽盔壳的外部的操纵元件和安置在帽盔壳的内部的承载环之间出现一间距。因此,操纵元件的转动和进而头宽长度的改变通常改变在安置在帽盔壳上的操纵元件和承载环之间的间距。
11.传输单元包括:
‑ꢀ
帽盔壳侧的传输件,和
‑ꢀ
承载环侧的传输件。
12.帽盔壳侧的传输件抗相对转动地与操纵元件连接。承载环侧的传输件抗相对转动地与帽盔壳侧的传输件连接。其此外与承载环机械连接。承载环侧的传输件也可以间接与承载环连接,例如借助至少一个齿轮和相对应的齿状的元件与承载环连接。
13.这两个传输件沿共同的纵轴线延伸。两个传输件共同桥接操纵元件和承载环之间的间距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地,两个传输件分别具有杆的形状。
14.帽盔壳侧的传输件可以相对于操纵元件沿两个相反的方向线性运动,其中这两个相反的方向是两个传输件的两个平行于共同的纵轴线的方向。承载环侧的传输件可以相对于帽盔壳侧的传输件沿两个相反的方向平行于共同的纵轴线线性地运动。
15.操纵元件和承载环之间的间距可以至少以随后的方式改变:
‑ꢀ
通过帽盔壳侧的传输件相对于操纵元件沿平行于共同的纵轴线的方向的线性运动,
‑ꢀ
通过承载环侧的传输件相对于帽盔壳侧的传输件沿平行于共同的纵轴线的方向的线性运动。
16.根据本发明,防护帽盔包括承载环,其中承载环完全或至少部分包围防护帽盔的佩戴者的头部。优选地,承载环由柔性的材料制成。因为承载环的长度可以改变,所以防护帽盔可以匹配于防护帽盔的佩戴者的头宽和头部形状,而为此不需要工具。因为操纵元件可从外部接近,所以在防护帽盔位于佩戴者的头部上期间,可以使用操纵元件。因此,为了调整提供的头宽而不需要取下防护帽盔。
17.如果借助操纵元件改变提供的头宽,那么也经常改变承载环和帽盔壳之间的间距。如果传输单元是唯一的坚硬的构件、例如坚硬的杆,那么要么头宽仅可以在非常小的范围内改变。要么传输单元必须铰接地与操纵元件和/或铰接地与承载环连接。这导致在机械上更复杂的和更易出错的结构。此外,佩戴者的头发可能被夹住。根据本发明的传输单元相反地可伸缩地构建,并且因此避免坚硬的传输单元的缺点。
18.根据本发明,传输单元包括帽盔壳侧的传输件和承载环侧的传输件。承载环侧的传输件可以相对于帽盔壳侧的传输件线性(平移)运动,即沿两个彼此相反的平行于两个传输件的共同的纵轴线的方向运动。优选地,两件式的传输单元的长度可以在相对大的范围内无级地改变。由此,承载环和操纵元件之间的间距也可以在相对大的范围内无级地改变。
19.帽盔壳侧的传输件此外可以相对于操纵元件沿两个相反的方向线性运动。总体上,两个相对运动是可能的,即一方面在承载环侧的传输件和帽盔壳侧的传输件之间,另一方面在帽盔壳侧的传输件和操纵元件之间。尤其基于这两个可能的相对运动,由防护帽盔提供的头宽可以在相对大的范围内无级地改变。由此,多个类似的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帽盔可以用于头宽和/或头部形状差异较大的佩戴者。在多个情况下不需要针对不同的头宽提供防护帽盔的不同的变型方案。此外,在头部上和防护帽盔下方具有并且没有附加的头部覆盖部的情况下,佩戴者可以选择性地使用相同的防护帽盔。
20.因为根据本发明总体上防护帽盔的三个组成部分可相对彼此线性移动,并且因此两个不同的相对运动是可能的,所以提供了冗余。当例如基于技术缺陷,两个相对运动中的一个不再是可能的时,操纵元件和承载环之间的间距也还可以在相对大的范围内改变。通常还可以实施另一相对运动。剩余的还可能的相对运动能够实现,尽管存在缺陷,但操纵元件和承载环之间的间距还是可改变的。
21.防护帽盔优选包括中间件。中间件抗相对转动地与操纵元件连接,并且抗相对转动地与帽盔壳侧的传输件连接。由此,一方面将操纵元件的转动传输至中间件。另一方面将中间件的转动传输至帽盔壳侧的传输件。优选地,两个传输件和中间件共同完全桥接操纵元件和承载环之间的间距。由于中间件而可以桥接操纵元件和承载环之间的更大的间距。
22.在设计方案中,操纵元件与中间件固定连接,并且因此不能够相对于中间件运动,尤其不能够线性移动。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操纵元件相反地可以相对于中间件线性移动。由此,操纵元件和承载环之间的间距可以在还要更大的范围内改变。总体上,防护帽盔的四个组成部分、即操纵元件、中间件和两个传输件可以相对彼此线性移动。由于具有在操纵元件和传输单元之间的可运动的中间件的设计方案,在操纵元件和承载环之间的间距可以在还要更大的范围内改变。
23.中间件抗相对转动地与帽盔壳侧的传输件连接。帽盔壳侧的传输件可以相对于操纵元件沿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即从而使得帽盔壳侧的传输件可以相对于中间件沿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
24.优选地,操纵元件从所有侧面包围中间件。用户因此可以在操纵元件上转动,以便调节头宽,并且不需要直接操纵中间件。在设计方案中,中间件完全引导通过空心的操纵元件。
25.优选地,两个相对应的止挡元件的至少一个配对件限制帽盔壳侧的传输件相对于中间件的线性运动。一个止挡元件属于帽盔壳侧的传输件,另一止挡元件属于中间件。特别优选地,两个止挡元件限制帽盔壳侧的传输件远离操纵元件的运动。
26.优选地,中间件是空心的,并且帽盔壳侧的传输件嵌入中间件中。特别优选地,帽盔壳侧的传输件嵌入中间件多深在此取决于操纵元件相对于帽盔壳的转动位置。
27.在备选方案中,帽盔壳侧的传输件是空心的,并且中间件嵌入帽盔壳侧的传输件中。根据备选方案,中间件嵌入帽盔壳侧的传输件中多深优选也取决于操纵元件相对于帽盔壳的转动位置。
28.根据刚刚描述的设计方案,中间件抗相对转动地与帽盔壳侧的传输件连接。在优选的改进方案中,抗相对转动的连接如下地实现:帽盔壳侧的传输件具有外轮廓。中间件具有内轮廓。备选地,帽盔壳侧的传输件具有内轮廓,并且中间件具有外轮廓。在两个实现方式中,外轮廓与内轮廓相对应。外轮廓的至少一个凸出部嵌入内轮廓的相对应的留空部中,或者内轮廓的凸出部嵌入外轮廓的相对应的留空部中。凸出部可以是细长的隆起部,留空部可以是槽。隆起部和槽沿共同的纵轴线延伸。
29.具有两个相对应的轮廓的设计方案以特别安全的方式实现抗相对转动的连接,并且能够实现,帽盔壳侧的传输件可以相对于中间件线性运动。转矩沿共同的纵轴线被分配到帽盔壳侧的传输件和中间件之间的整个重叠区域上。重叠区域的长度通常取决于操纵元件相对于帽盔壳的转动位置。
30.根据本发明,操纵元件可转动地与帽盔壳连接。在设计方案中,可转动的连接借助中间件实现。中间件可转动地与帽盔壳连接并且固定在帽盔壳上。操纵元件固定并且尤其抗相对转动地与中间件连接。在操纵元件和帽盔壳之间优选出现一间距,中间件桥接该间距。在多个情况下,该设计方案能够实现如下地设计操纵元件,使得即使当防护帽盔的佩戴者佩戴手套的情况下,也可很好地抓住并且转动操纵元件。操纵元件尤其可以足够远地凸
出超过拱曲的帽盔壳。
31.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中间件引导通过整个操纵元件。在多个情况下,该设计方案在机械上是特别稳定的。
32.在设计方案中,防护帽盔包括可从外部看到的垫片。该垫片包围中间件。操纵元件包围垫片。垫片减小液体或颗粒渗入防护帽盔的内部的危险。垫片例如可以例如通过特定的颜色标记防护帽盔或防护帽盔的佩戴者。
33.根据本发明,承载环侧的传输件可以相对于帽盔壳侧的传输件沿两个相反的方向线性运动。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两个相对应的止挡元件的配对件限制沿一个方向的相对运动。一个止挡元件属于帽盔壳侧的传输件,另一止挡元件属于承载环侧的传输件。特别优选地,两个相对应的止挡元件限制承载环侧的传输件远离操纵元件的运动。该设计方案进一步减小在操纵元件转动时损害传输件的危险。
34.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帽盔壳侧的传输件是空心的。承载环侧的传输件嵌入帽盔壳侧的传输件中。传输单元至少一次从操纵元件朝承载环缩小。该设计方案特别好地考虑到以下事实,即在承载环附近的空间通常比在操纵元件附近的空间小。特别优选地,承载环侧的传输件嵌入帽盔壳侧的传输件内部多深取决于操纵元件相对于帽盔壳的转动位置。也可能的是,承载环侧的传输件是空心的并且帽盔壳侧的传输件嵌入承载环侧的传输件的内部。
35.根据本发明,承载环侧的传输件抗相对转动地与帽盔壳侧的传输件连接。在优选的帽盔壳侧的传输件是空心的设计方案中,承载环侧的传输件的外轮廓与帽盔壳侧的传输件的内轮廓相对应。在备选的承载环侧的传输件是空心的设计方案中,帽盔壳侧的传输件的外轮廓与承载环侧的传输元件的内轮廓相对应。外轮廓的至少一个凸出部又嵌入内轮廓的相对应的留空部中,或相反。具有两个相对应的轮廓的设计方案也获得进一步在上面参考帽盔壳侧的传输件和中间件描述的优点。
36.根据本发明,操纵元件可以相对于帽盔壳转动。优选地,操纵元件和两个传输件可以相对于帽盔壳围绕两个传输件的共同的纵轴线转动。但也可能的是,在操纵元件的转动轴线和两个传输件的共同的转动轴线之间出现侧向的错位。
37.根据本发明,承载环侧的传输件与承载环机械连接。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传输单元附加地包括至少一个传输元件,其可转动地支承。该或一个可转动的传输元件优选设计为齿轮,齿轮嵌入承载环上的齿状的元件中。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承载环侧的传输件抗相对转动地与该或一个可转动地支承的传输元件连接。操纵元件的转动因此借助传输单元传输至可转动地支承的传输元件,并且该转动导致改变由承载环提供的头宽。
38.根据本发明,传输单元将操纵元件的转动传输至承载环。被传输的转动导致改变由承载环提供的头宽。在设计方案中,承载环包括两个相对彼此可运动的承载环部件。承载环侧的传输件与至少一个承载环部件机械连接,优选与两个承载环部件例如通过上述的可转动的传输元件连接,传输元件特别优选地具有齿轮的形状。一个承载环部件相对于另一承载环部件的运动改变由承载环提供的头宽。
39.在设计方案中,至少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帽盔的承载环、操纵元件和两件式的传输单元、优选附加地可选的中间件由至少一个3d打印机产生。可选地,防护帽盔的不同的组成部分由不同的3d打印机产生,也在不同的位置上产生。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帽盔壳同样由3d
打印机产生,并且在另一设计方案中通过其他的制造方法产生。这些组成部分优选组装为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帽盔。
40.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护帽盔,并且此外一方面涉及一种3d打印机,其设计用于产生(打印)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帽盔的刚刚提到的组成部分。可能的是具有多个分别制造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帽盔的至少一个组成部分的3d打印机的布置。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其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如果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实施,那么计算机控制至少一个3d打印机。被控制的3d打印机产生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帽盔的刚刚列出的组成部分。可选地,计算机控制多个用于不同的组成部分的3d打印机。也可能的是,不同的计算机程序分别控制计算机,并且每个被控制的计算机分别产生根据本发明的防护帽盔的至少一个组成部分。
附图说明
41.随后,本发明借助实施例描述。在此:图1以立体图从下方倾斜地示出了防护帽盔;图2以侧视图从上方倾斜地示出了图1的防护帽盔;图3从前方水平地示出了图1的防护帽盔;图4以横截面图示出了操纵单元和传输单元;图5从后方示出了操纵单元和后方的承载环;图6从前方示出了操纵单元和后方的承载环;图7从侧面示出了操纵单元和传输单元的齿轮,传输单元将操纵单元的转动传输至两个后方的承载环;图8以横截面图示出了可伸缩的操纵单元的设计方案;图9以立体图从内部倾斜地示出了操纵单元;图10以立体图示出了在侧视图中的操纵单元;图11以立体图从后方示出了操纵单元,其中开槽的垫片被省略;图12以立体图从观察方向、从后方倾斜地示出了手轮;图13以立体图从观察方向、从前方倾斜地示出了手轮管;图14以立体图从观察方向、从后方倾斜地示出了手轮管;图15以横截面图从侧面示出了操纵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42.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护帽盔,其可以由消防员、警察、救援队和其他的征调人员使用,以便更好地保护头部,以防受到机械、热和化学影响。
43.该实施例的防护帽盔和许多其他的防护帽盔一样包括由硬的材料制成的帽盔壳、承载结构和内部设备。帽盔壳是拱曲的,并且包围其中存在内部设备的区域。内部设备贴靠在将防护帽盔佩戴在头部上的人的头部上,并且包括纺织的组成部分。这个人随后被称为“佩戴者”。
44.随后使用的名称“左边”、“右边”、“前方”、“后方”、“上方”和“下方”是指当防护帽盔位于佩戴者的头部上并且佩戴者向前看时的常见的定向。在一些附图中画出了笔直向前
看的佩戴者的观察方向br。在附图中省略了内部设备。
45.承载结构连接内部设备与帽盔壳,并且包括具有承载环的多个部件的序列,其中承载环完全围绕佩戴者的头部引导。承载环由柔性的材料制成,并且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中匹配于佩戴者的头部形状和头部大小。环绕的承载环应该一方面在没有大的间隙的情况下贴靠在头部上,从而使防护帽盔在使用时不会滑动。因此,通常在承载环和帽盔壳之间出现间距。另一方面,承载环不应该挤压在头部上。因此,承载环必须可以匹配于佩戴者的头宽。仅材料的柔性并不足以进行这种匹配。随后还提到承载环的“头宽”,这是贴靠在佩戴者的头部上的承载环的实际的长度。
46.该实施例的防护帽盔因此和许多已知的防护帽盔一样包括具有手轮的操纵单元,人利用手轮可以手动改变头宽。手轮的转动改变承载环的总长度。该转动必须传输至帽盔壳内部中的承载环。下面描述在实施例中如何做到这一点。手轮作用为专利权利要求的操纵元件。
47.通过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手轮必须保持与承载环机械接触,从而用户可以通过手轮的转动调节头宽。但另一方面,在手轮和承载环之间的间距应该可以在大的范围内改变,以便可以在大的范围内改变头宽。
48.图1至图3以三个立体图示出了防护帽盔100。防护帽盔100包括:
‑ꢀ
拱曲的帽盔壳7,其优选由硬的材料制成,即不能够匹配于佩戴者的头部形状,
‑ꢀ
阻尼壳6,其在内部贴靠在帽盔壳7上并且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制成,从而阻尼壳6可以承受动能,
‑ꢀ
前方的保持环部件2,其在内部贴靠在阻尼壳6上并且与帽盔壳7连接,
‑ꢀ
后方的保持环部件29,其同样在内部贴靠在阻尼壳6上并且与帽盔壳7连接,
‑ꢀ
可枢转的脸盔(visier)4,其可转动地与帽盔壳7连接,其中当脸盔向下枢转时,脸盔4则位于佩戴者的眼睛的前方,
‑ꢀ
马蹄铁形状的前方的承载环部件5,其贴靠在佩戴者的额头上,
‑ꢀ
左边的后方的承载环部件9.l和右边的后方的承载环部件9.r,它们与佩戴者的头部间隔开,
‑ꢀ
中间件28,其连接前方的承载环部件5与前方的保持环部件2,
‑ꢀ
中间的后方的承载环部件(形式为后脑勺支撑件8),其中后脑勺支撑件8贴靠在佩戴者的后脑勺上并且与帽盔壳7固定连接,
‑ꢀ
引导元件3,其与后脑勺支撑件8连接并且进一步在下面描述,
‑ꢀ
传输单元10、11、12、15,其同样进一步在下面描述,和
‑ꢀ
操纵单元1,用于调节防护帽盔100的头宽,其中操纵单元1包括从外部可接近的手轮14,手轮可转动地在后方固定在帽盔壳7上,并且向外凸出超过帽盔壳7。
49.前方的承载环部件5通过各一卡止连接31.l、31.r与两个后方的承载环部件9.l和9.r连接。中间的后方的承载环部件(后脑勺支撑件)8位于两个后方的承载环部件9.l和9.r之间并且与其连接。前方的承载环部件5、后方的承载环部件9.l、9.r和后脑勺支撑件8共同形成该实施例的承载环,其完全包围佩戴者的头部并且部分贴靠在头部上。该承载环5、8、9.l、9.r确定防护帽盔100的头宽。符号.l表示左边的构件,符号.r表示右边的构件。
50.优选地,前方的承载环部件5被纺织的护套包围。纺织的护套位于前方的承载环部
件5和防护帽盔100的佩戴者的额头之间。纺织的护套给前方的承载环部件5装衬垫并且承受磨损。特别优选地,纺织的护套可以从前方的承载环部件5移除,并且与防护帽盔100的其余部分分开清洁。或者承载环部件5可以和纺织的护套一起取下并且清洁。后脑勺支撑件8优选也具有纺织的护套或至少一个衬垫。
51.前方的保持环部件2和后方的保持环部件29共同形成环绕的保持环,其与帽盔壳7固定连接。如果改变由承载环5、8、9.l、9.r提供的头宽,那么保持环2、29的长度优选保持恒定。因此,在头宽改变的情况下,承载环5、8、9.l、9.r和保持环2、29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
52.为了增大头宽,左边的后方的承载环部件9.l可以相对于中间的后方的承载环部件8水平地并且线性向左移动,并且右边的后方的承载环部件9.r可以相对于中间的后方的承载环部件8水平地并且线性向右移动。在前方的承载环部件5和两个后方的承载环部件9.l和9.r之间的两个卡止连接31.l、31.r在移动的情况下一起运动。为了减小头宽,两个后方的承载环部件9.l、9.r可以相应向右或向左移动。引导元件3在线性移动的情况下引导两个可运动的后方的承载环部件9.l、9.r。
53.操纵单元1的手轮14包括圆形的具有多个凸出部44的抓取元件45。即使当佩戴者佩戴手套的情况下,佩戴者也可以借助凸出部44更好地抓住手轮14。手轮14与两个后方的承载环部件9.l、9.r机械连接,这进一步在下面描述。可能的是,未示出的封闭单元、例如盖插装到手轮14上并且又可取下。
54.图4在右边以横截面图示出了帽盔壳7的一部分、操纵单元1和传输单元10、11、12、15。横截面垂直地布置并且位于防护帽盔100的中间。操纵单元1和传输单元10、11、12、15的共同的转动轴线da位于图4右边的附图平面中,并且垂直于图4左边的图示。
55.图5和图6示出了操纵单元1、后方的保持环部件29和后方的承载环部件9.l和9.r。在图5中示出了远离观察者的观察方向br,在图6中倾斜地示出了朝观察者的观察方向。在图6中,前方的承载环部件5和后脑勺支撑件8被省略。
56.图6和图7说明了,操纵单元1的转动如何导致两个后方的承载环部件9.l和9.r朝着彼此或远离彼此的同步移动。驱动齿轮10抗相对转动地与操纵单元1连接。齿轮10和操纵单元1之间的间距是可改变的。操纵单元1的转动导致驱动齿轮10向左或向右的转动。驱动齿轮10与更大的被驱动的齿轮12啮合嵌接。更大的被驱动的齿轮12与更小的被驱动的齿轮11固定连接,参加图4的左边。更小的被驱动的齿轮11不仅与左边的后方的承载环部件9.l的齿状的区段13.l,而且也与右边的后方的承载环部件9.r的齿状的区段13.r嵌接。齿轮10、11和12共同提供传动装置。引导单元3阻止齿状的区段13.l、13.r移出。
57.图7以立体图从侧面示出了传动装置10、11、12和操纵单元1。共同的转动轴线da位于图7的附图平面中。在该实施例中,利用其可以改变承载环5、8、9.l、9.r的头宽的机构此外包括:
‑ꢀ
可伸缩的杆15,其包括管15.1和销15.2,
‑ꢀ
在销15.2的前方的端部上的垫片33,其中垫片33具有用于销15.2的通孔,并且与驱动齿轮10固定连接,和
‑ꢀ
螺钉16,其居中地拧入销15.2中的相应的螺钉孔25中,与垫片33固定连接,并且齿轮10和垫片33保持在管15.1上。
58.在该实施例中,具有手轮14的操纵单元1和可伸缩的杆15相对于帽盔壳7围绕共同
的转动轴线da可转动。管15.1在该实施例中作用为帽盔壳侧的传输件,销15.2作用为承载环侧的传输件。两个传输件15.1和15.2沿共同的转动轴线da延伸。
59.传输单元10、11、12、15支撑在后方的保持环部件29上,参见图4。具有垫片33的螺钉16在内部嵌入销15.2中。销15.2部分移入管15.1中。管15.1嵌入手轮14中,或凸出超过手轮14。图7中两次示出了传输件15,即一次和操纵单元1和齿轮10、11、12一起(左边)示出传输件,并且一次单独地(右边)示出传输件。转动轴线da在两个图示中是一致的。
60.操纵单元1在该实施例中包括:
‑ꢀ
手轮14,其包括具有凸出部44的抓取元件45,
‑ꢀ
形式为手轮管18的中间件,手轮管在内部嵌入手轮14中,并且在一个实现方式中甚至引导通过手轮14,
‑ꢀ
开槽的垫片19,
‑ꢀ
向外拱曲的垫片34,其封闭手轮管18,
‑ꢀ
标记垫片26,
‑ꢀ
密封环47,和
‑ꢀ
安全环48。
61.图8示出了穿过操纵单元1和可伸缩的杆15的横截面图。示出了随后的止挡元件,其确定可伸缩的单元18、15.1、15.2的最大的长度,并且因此确定后方的承载环部件9.1、9.r和手轮14之间的最大可能的间距:
‑ꢀ
止挡元件22.1、22.2

在手轮管18的内部,
‑ꢀ
止挡元件17.1、17.2

在管15.1的外部,
‑ꢀ
止挡元件24.1、24.2

在管15.1的内部,
‑ꢀ
止挡元件23.1、23.2

在销15.2的外部。
62.最小的间距通过手轮管18的长度、管15.1的长度和销15.2的长度(根据哪个长度最大而)受到限制。
63.此外,在图8中示出了随后的组成部分:
‑ꢀ
虚线地示出帽盔壳7的轮廓,手轮管18贴靠在该轮廓上,
‑ꢀ
开槽的垫片19,
‑ꢀ
o形环21,
‑ꢀ
螺钉孔25,和
‑ꢀ
标记垫片26。
64.由于防护帽盔100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与在其他的可能的在操纵元件和承载环之间的传输单元中相比,承载环5、8、9.l、9.r可以为防护帽盔100的佩戴者提供的可能的头宽的范围更大。但由于本发明可能不需要的是,更换防护帽盔100的一部分,以便使防护帽盔100匹配于头宽。由此,本发明减少了防护帽盔100的必须准备好的组成部分的所需的变型的数量。此外,本发明减少了用于防护帽盔100的更换部件的数量。
65.在后方的承载环部件8、9.l、9.r和帽盔壳7之间强制出现一间距。佩戴者的头发可能陷入由此形成的中间空间中。由于本发明,与在传输单元的其他的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相比,头发在调节头宽时被抓住和夹住的危险更小。
66.本发明省去了在使用弹性元件的情况下调节头宽的需要。这样的弹性元件可以夹
住头发。与其他的部件相比,弹性元件也可以更快速地磨损。
67.图9、图10、图11和图15以不同的立体图从四个不同的观察方向、即从前方倾斜地(图9,手轮14在手轮管18的后方)、从侧面(图10)并且刚好从后方(图11,手轮14在手轮管18的前方)示出了操纵单元1。图15以横截面图从侧面示出了操纵单元1。图12以立体图从一个观察方向、从后方倾斜地示出了手轮14。图13以立体图从一个观察方向从前方倾斜地示出了手轮管18,图14从后方倾斜地示出了手轮管。
68.手轮14、手轮管18、管15.1和销15.2同轴地布置,即具有相同的中间轴线,其中中间轴线与转动轴线da一致,并且相对于帽盔壳7围绕共同的中间轴线da可转动。管15.1可以相对于销15.2沿两个相反的方向平行于共同的中间轴线da地运动。在图7中省略了手轮管18。
69.手轮14可转动地固定在帽盔壳7上,即间接借助手轮管18固定在帽盔壳上,手轮管可转动地固定在帽盔壳7上,参见图1和图2。手轮管18抗相对转动地与管15.1连接,即借助手轮管18的内轮廓和管15.1的相对应的外轮廓与管连接,参见图7、图8和图9。
70.手轮管18包括多个环绕的平行于纵轴线地延伸的凸出部和多个环绕的包围纵轴线的凸出部。手轮管18可转动地固定在帽盔壳7上,参见图13和图14。环绕的隆起部20贴靠在帽盔壳7上,并且包围手轮管18,参见图2和图15。在设计方案中,隆起部20和安全环48一起将手轮管18保持在帽盔壳7上。在另一设计方案中,手轮管18仅由安全环48保持在帽盔壳7上。
71.标记垫片26位于手轮14的槽中,并且同样包围手轮管18,参见图2和图15。标记垫片26可以具有颜色编码。手轮14和手轮管18以及拱曲的垫片34也可以分别具有颜色编码,从而直至四个颜色编码的组合是可能的。
72.手轮管18可以相对于帽盔壳7围绕其自身的中间轴线da转动,但不能够平行于自身的中间轴线da地移动,或者沿另一方向线性地、尤其不平移地移动。图9的观察方向从帽盔壳7倾斜向外,即手轮14位于在图9中未示出的帽盔壳7的后方。
73.在手轮14的内轮廓上的凸出部嵌入手轮管18的外轮廓上的相对应的凹部中。由此,手轮管18抗相对转动地与手轮14连接,即手轮14的转动在没有明显的滑移的情况下传输到手轮管18,并且导致手轮管18转动。
74.手轮14的转动此外传输至开槽的垫片19。在手轮14转动时,垫片19的沟槽在凸出部27上方在隆起部20上受引导,并且导致可听见的嘎嘣声或咔嗒声(“声音反馈”)。o形环21置入手轮管18的槽中,即在手轮14和开槽的垫片19之间,参见图15。o形环21可以沿平行于共同的中间轴线da的方向被挤压,并且自身再次膨胀,产生弹性,并且能够实现,开槽的垫片19相对于手轮管18并且可以平行于手轮管18的中间轴线da地运动,从而垫片19的沟槽可以在凸出部27上方滑动。
75.管(帽盔壳侧的传输件)15.1在内部引导通过手轮管18。管15.1的外轮廓与手轮管18的内轮廓嵌接,其中在该设计方案中,外轮廓和内轮廓分别具有瑞士十字(schweizer kreuz)的形状,并且由此提供交叉配合。由于这两个相互嵌接并且由此相互对应的轮廓,管15.1形状配合地并且抗相对转动地与手轮管18连接。因此,手轮14的转动传输至手轮管18,并且在没有明显的滑移的情况下从手轮管传输至管15.1,并且导致管15.1的转动。在图7中省略了手轮管18。
76.管15.1可以相对于手轮管18并且因此相对于手轮14沿平行于共同的中间轴线da的方向线性地沿两个方向移动。在管15.1的端部上的多个止挡元件17.1、17.2限制管15.1朝传动装置10、11、12的可能的运动,参见图8。在设计方案中能够实现,管15.1在外部凸出超过手轮14。在另一设计方案中,手轮14覆盖管15.1。
77.销(承载环侧的传输件)15.2位于管15.1的内部。销15.2的外轮廓与管15.1的内轮廓嵌接。由此,销15.2形状配合地并且抗相对转动地与管15.1连接。管15.1的转动在没有明显的滑移的情况下导致销15.2的转动。销15.2的外轮廓上的凸出部和管15.1的内轮廓上的相对应的凸出部阻止销15.2从管15.1滑出。
78.螺钉16引导穿过驱动齿轮10中的留空部,并且将齿轮10和垫片33保持在销15.2的内端部上和驱动齿轮10的内端部上。由此阻止驱动齿轮10从销15.2滑出。
79.驱动齿轮10通过被驱动的齿轮11和12与两个后方的承载部件9.l和9.r连接。在一个设计方案中,驱动齿轮10可以相对于销15.2线性地沿两个方向平行于其中间轴线da地运动,在另一设计方案中,齿轮10借助螺钉16与销15.2固定连接。销15.2可以线性地相对于管15.1平行于中间轴线da地运动。管15.1可以相对于手轮管18平行于中间轴线da地运动。手轮管18和进而手轮14固定在帽盔壳7上。帽盔壳7和两个后方的承载环部件9.l和9.r之间的间距则可以通过多级的可伸缩的单元18、15.1、15.2改变。
80.图11和图12示出了手轮14的随后的组成部分:
‑ꢀ
圆形的抓取元件45,其包括多个向外指向的凸出部44,
‑ꢀ
在具有凸出部44的抓取元件45内部的两个对置的凸出部37,
‑ꢀ
四个向内指向的凸出部36,其作用为手轮14的增强元件,和
‑ꢀ
止挡元件40(形式为环绕的环),也参见图15。
81.图11、图13和图14示出了手轮管18的随后的组成部分:
‑ꢀ
管元件30,其具有与管15的外轮廓相对应的内轮廓,
‑ꢀ
在管元件30的外轮廓上的两个对置的凸出部38,
‑ꢀ
四个向外指向的凸出部35,其作用为手轮管18的增强元件,
‑ꢀ
在管元件30的后方的端部的外部的止挡元件39(形式为环绕的垫片),也参见图15,和
‑ꢀ
向外拱曲的垫片34,其向外封闭管元件30。
82.在手轮管18的外部的两个凸出部38嵌入手轮14的凸出部37上的两个相对应的留空部,参见图11至图14。通过元件37和38将手轮14的转动传输至手轮管18。手轮14抗相对转动地与手轮管18连接。
83.手轮管18与帽盔壳7可转动地连接。手轮管18可以相对于帽盔壳7围绕自身的转动轴线da转动,但不实施其他的运动,并且尤其不实施平行于其自身的转动轴线da的线性运动。此外,安全环48对其做出贡献。
84.手轮14优选不直接与帽盔壳7连接。相反地,手轮14由手轮管18保持。手轮14可以相对于手轮管18沿两个方向平行于共同的中间轴线da地运动。两个止挡元件39和40限制手轮14远离帽盔壳7的线性运动。也就是说,手轮14的止挡元件40从内部朝手轮管18碰撞的止挡元件39,参见图15。环绕的隆起部20限制手轮14朝帽盔壳7的线性运动,参见图2。
85.标记环26夹入相对应的隆起部中,其位于垫片34和手轮管18的管元件30之间,参
见图15。
86.附图标记列表1用于调节头宽的操纵单元,包括手轮14、手轮管18、开槽的垫片19、垫片34和26以及o形环212居中布置的前方的保持环部件,其固定在帽盔壳7上,贴靠在阻尼壳6上3用于后方的承载环部件9.l、9.r的引导元件,其固定在帽盔壳7上4可枢转的脸盔5前方的承载环部件,其与后方的承载环部件9.l、9.r铰接地连接6阻尼壳,其位于帽盔壳7的内部,承受动能7拱曲的帽盔壳,其承载保持环2和手轮148布置在承载环部件9.l和9.r之间的中间的后方的承载环部件(形式为后脑勺支撑件)9.l左边的后方的承载环部件,其与前方的承载环部件5铰接地连接9.r右边的后方的承载环,其与前方的承载环部件5铰接地连接10驱动齿轮,可伸缩的杆15通过驱动齿轮与手轮14连接11被驱动的更小的齿轮,其与驱动齿轮10嵌接12被驱动的更大的齿轮,其与被驱动的更小的齿轮11固定连接,与两个齿状的区段13.l和13.r嵌接13.l左边的后方的承载环9.l的齿状的区段,其与被驱动的更大的齿轮12嵌接13.r右边的后方的承载环9.r的齿状的区段,其与被驱动的更大的齿轮12嵌接14操纵单元1的手轮,其容纳在手轮管18的内部,包括具有凸出部44的抓取元件45和止挡元件4015可伸缩的杆,其将手轮14与驱动齿轮10连接15.1杆15的管,其在内部引导通过手轮管18,可以凸出超过手轮14,抗相对转动地并且形状配合地与销15.2连接,作用为帽盔壳侧的传输件15.2杆15的销,其在内部引导通过管15.1,抗相对转动地并且形状配合地与管15.1连接,作用为承载环侧的传输件16螺钉,其阻止驱动齿轮10从销15.2滑出,引导通过垫片3317.1、17.2

在管15.1的外端部的外部的止挡元件,其限制管15.1朝驱动齿轮10的线性运动18手轮管,其在内部引导通过手轮14、开槽的垫片19和帽盔壳7,抗相对转动地并且形状配合地与管15.1连接,通过安全环48保持19开槽的垫片,其抗相对转动地与手轮14连接20帽盔壳7上的环绕的隆起部,其包围手轮管18,具有用于当手轮14转动时的“声音反馈”的凸出部2721 o形环,其在开槽的垫片19和帽盔壳7之间22.1、22.2

在手轮管18的内部的止挡元件,其与止挡元件17.1、17.2

相对应23.1、23.2

在销15.2的外部的止挡元件,其与止挡元件24.1、24.2相对应24.1、24.2

在管15.1的内部的止挡元件,其与止挡元件23.1、23.2相对应
25在销15.2的内端部上的螺钉孔26标记垫片,其包围手轮管18,被手轮14包围27隆起部20上的凸出部,其与开槽的垫片19上的沟槽相对应28坚硬的中间件,其在前方的保持环2和前方的承载环部件5之间29居中布置的后方的承载环部件,其固定在帽盔壳7的内部30手轮管18的管元件,其提供内轮廓31.l在前方的承载环部件5和左边的后方的承载环境部件9.l之间的卡止连接31.r在前方的承载环部件5和右边的后方的承载环境部件9.r之间的卡止连接32另外的脸盔,其可枢转地固定在前方的保持环部件2上33在销15.2的前方的端部上的垫片,其借助螺钉16与驱动齿轮10固定连接34拱曲的垫片,其封闭手轮管18,和管元件30一起保持标记环2635第一类型的在手轮管18的外部的凸出部,其作用为增强元件,与开槽的盘19相邻36第一类型的在手轮14的内部的凸出部,其作用为增强元件37第二类型的在手轮14的内部的凸出部,其容纳凸出部38,导致与手轮管18的抗相对转动的连接38第二类型的在手轮管18的外部的凸出部,其嵌入凸出部37中,导致与手轮14的抗相对转动的连接39在手轮管18的外部的止挡元件40在手轮14上的环绕的环,其作用为朝止挡元件39碰撞的止挡元件44在圆形的抓取元件45上的向外指向的凸出部45手轮14的圆形的抓取元件,其包括凸出部4447密封环,围绕手轮管18放置48安全环,围绕手轮管18放置100防护帽盔,其包括帽盔壳7、阻尼壳6、前方的保持环部件2、后方的保持环部件29、具有承载环部件5、8、9.l、9.r的承载环和操纵单元1br防护帽盔100的刚好向前看的佩戴者的观察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