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复合板粘接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19975发布日期:2022-03-26 14:0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复合板粘接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施工用复合板粘接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对两块或者两块以上的复合板进行粘接,以达到施工标准,而复合板在粘接成型过程中则需要使用到压紧装置进行压紧。
3.目前,现有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复合板粘接压紧装置,专利号:cn211542738u,它利用两个夹板在螺纹杆上进行相向运动,对待压紧的复合板进行夹持定位,利用电机的正反转驱动压板在复合板上进行升降运动,对复合板进行压紧。
4.但是,上述方案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夹板的高度对复合板的厚度产生了限制,若夹板高度过低时,难以对多个重叠的复合板进行有效定位,若夹板高度过高时,压板难以对复合板的边角处进行有效压紧,降低了复合板的粘接质量;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复合板粘接压紧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建筑施工用复合板粘接压紧装置。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复合板粘接压紧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立杆,且立杆的底面与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内部镶嵌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压紧板,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夹持定位机构。
7.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定位机构包括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转动连接于壳体的内部,且第二螺杆的一端贯穿壳体的外表面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二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移动块。
8.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移动块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壳体的内底壁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槽,且滑块的底端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部。
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的内部均开设有收纳腔,两个所述移动块的顶端分别贯穿两个限位块的底面并延伸至收纳腔的内部。
10.进一步的,所述收纳腔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底端与移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的外表面开设有呈圆周阵列的导向槽,每个所述导向槽的
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弹性件,且弹性件远离导向槽的一端与收纳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加强筋,且加强筋远离升降块的一端与压紧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压紧板的内部开设有与立杆相适配的通孔,且压紧板通过通孔滑动连接于立杆的外表面。
1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建筑施工用复合板粘接压紧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持定位机构,即第二螺杆、移动块、限位块和弹性件之间的配合设置,通过第二螺杆在壳体的内部旋转,使移动块带动限位块在移动槽的内部滑动,在限位块的作用下,对待粘接的复合板进行定位夹持,避免对复合板压紧过程中复合板产生偏移,限位块可在移动块上滑动,并通过弹性件对限位块进行支撑,使限位块可对不同厚度的复合板进行定位,并且在压紧板对复合板压紧时产生阻碍,保证压紧板对复合板的压紧质量。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的剖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剖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20.图中:1、壳体;2、立杆;3、固定板;4、螺母;5、第一螺杆;6、升降块;7、连接杆;8、压紧板;9、夹持定位机构;901、第二螺杆;902、移动块;903、限位块;904、收纳腔;905、导向块;906、导向槽;907、弹性件;908、滑块;909、滑槽;10、加强筋;11、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复合板粘接压紧装置,该建筑施工用复合板粘接压紧装置用于在复合板粘接中实现复合板的压紧,通过设计夹持定位机构9,使得在移动块902可带动限位块903在移动槽11内移动,以实现对复合板夹持定位的目的,并使限位块903可在移动块902上升降移动,达到可对不同数量复合板粘接压紧的目的。
23.参见图1,一种建筑施工用复合板粘接压紧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3,固定板3底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立杆2,且立杆2的底面与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板3的内部镶嵌有螺母4,螺母4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5。
24.第一螺杆5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能够驱动螺母4旋转的转盘。
25.通过设计转盘,使转盘可驱动螺母4旋转,进而使第一螺杆5在螺母4的内部进行升降移动。
26.第一螺杆5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升降块6,升降块6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连接杆7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压紧板8。
27.参见图1、图2、图3,升降块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加强筋10,且加强筋10远离升降块6的一端与压紧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压紧板8的内部开设有与立杆2相适
配的通孔,且压紧板8通过通孔滑动连接于立杆2的外表面。
28.加强筋10的数量至少有四个,并且四个加强筋10分别位于压紧板8上表面的四个边角处。
29.通过设计加强筋10,能够使升降块6进行升降移动时可对压紧板8四个边角处进行支撑,保证压紧板8对复合板的压紧效果。
30.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夹持定位机构9。
31.参见图4、图5,夹持定位机构9包括第二螺杆901,第二螺杆901转动连接于壳体1的内部,且第二螺杆901的一端贯穿壳体1的外表面并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第二螺杆90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移动块902。
32.第二螺杆901的设计有两种,即第二螺杆901为单向螺杆,两个移动块902的内部均开设有螺孔,并且两个螺孔的螺旋方向相反,或者第二螺杆901为双向螺杆,两个移动块902的内部开设有螺纹方向相同的螺孔。
3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螺杆901为双向螺杆,两个移动块902的内部开设有螺纹方向相同的螺孔。
34.通过使第二螺杆901在壳体1的内部旋转,能够使两个移动块902在第二螺杆901上进行相向运动。
35.参见图4、图5,两个移动块902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908,壳体1的内底壁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槽909,且滑块908的底端滑动连接于滑槽909的内部。
36.通过移动块902带动滑块908在滑槽909的内部滑动,能够提升移动块902在第二螺杆901上移动的稳定性。
37.参加图3、图4、图5,壳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移动槽11,移动槽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限位块903,两个限位块903的内部均开设有收纳腔904,两个移动块902的顶端分别贯穿两个限位块903的底面并延伸至收纳腔904的内部。
38.两个限位块903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l型限位槽。
39.通过设计限位块903,能够将限位块903固定在复合板的边角处,从而同时对复合板的两个边同时夹持限位。
40.参加图5,收纳腔904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弹性件907,弹性件907的底端与移动块9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41.弹性件907优选为弹簧。
42.通过设计弹性件907,能够使移动块902通过弹性件907对限位块903进行支撑,能够使限位块903可对不同厚度的复合板进行夹持定位。
43.参加图5,移动块902的外表面开设有呈圆周阵列的导向槽906,每个导向槽906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弹性件907,且弹性件907远离导向槽906的一端与收纳腔904的内壁固定连接。
44.导向槽906的数量至少有螺母4个,并且导向槽906的长度为限位块903的升降距离。
45.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槽906的数量为四个。
46.通过设计导向槽906和导向块905,能够使移动块902通过导向槽906在导向块905上滑动,进而可对限位块903的升降移动进行限位,避免限位块903产生角度偏移。
47.工作原理:
48.对待压紧复合板进行定位夹持时:
49.首先,将两个复合板的粘结面涂抹上胶水,并两个复合板重叠放置在壳体1上,随后,通过连接在第二螺杆901上的转把旋转第二螺杆901,使两个移动块902在第二螺杆901上进行相向运动,从而使限位块903在移动槽11的内部滑动,将限位块903贴靠在待压紧复合板的边角处,实现了对复合板夹持定位的目的,避免复合板在压紧过程中产生偏移,保证了复合板的粘接质量。
50.对粘接复合板进行压紧时:
51.通过安装在第一螺杆5上的转把驱动第一螺杆5旋转,在螺母4的作用下,使第一螺杆5推动升降块6向下移动,并使升降块6通过连接杆7和加强筋10驱动压紧板8向下移动,将压紧板8移动至复合板的表面上,实现了对复合板压紧的目的。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