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抓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300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气动抓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抓捕器。
背景技术
动物园管理人员捕捉动物时,为避免伤及动物,或公安人员追捕犯人时,为避免伤及无辜群众,往往需要简单轻便的抓捕器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名称为《防暴捕捉器》,专利号为ZL02235903.6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防暴捕捉器,在发射头内装有容网管,容网管内装有高强度丝网,该丝网与发射头上所开的弹孔内装有的弹头相连。在发射头下方装有高压气瓶或反应气瓶及其发射机构,利用高压气瓶储有的内注式高压气体或不同反应物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为动力源,推动发射机构将发射头弹孔内的弹头射出,并带出与弹头相连的高强度丝网呈抛物伞状射出后罩住罪犯。其发射机构为在高压气瓶或反应气瓶瓶口上塞有瓶塞;在瓶塞上装有压板,发射架装在气瓶上部外径面上,压板与发射架通过销轴相连,在发射架外装有发射环,发射环内径面上有一凸台,该凸台穿过发射架上所开有的槽后压住压板。
上述防暴捕捉器中的气瓶使用后需要充气,容易出现充气不足的情况,另外,需要使用专门配套的充气机,该充气机的成本很高,操作很复杂,给防爆捕捉器的使用带来了许多不便;同时,充气后由于存在泄压的问题,对气瓶的密封性能要求极高,储气的时间也较短,还需要配备压力表对气瓶内的气压进行监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气动抓捕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动抓捕器,包括内置抓捕网的发射头和气瓶,还包括发射架和刺破装置,所述气瓶为密封式高压气瓶,其前部顶端为密封层,发射架轴向贯穿有通孔,刺破装置的固定端安装在发射头内,刺破装置的刺破端置于发射架的通孔内,发射架的前端与发射头的后端内壁螺纹配合,气瓶的前端固定在发射架通孔的后端,刺破装置的刺破端与气瓶的密封层之间有一定距离。
所述发射头前端为容网槽,内置抓捕网,前端为弹道体,弹道体内设有容网槽,后端为装配体,容网槽的侧壁和弹道体的外壁之间开有若干通气孔,抓捕网的牵引头分别放置在各通气孔的顶端,刺破装置的固定端安装在容网槽的底端,装配体内部中空。
所述刺破装置为刺针,还包括保险齿块和保险按钮,发射架的后端侧壁贯穿有与保险齿块相匹配的保险孔,保险齿块嵌在保险孔内,保险齿块前端上部开有齿,保险齿块上的齿与装配体内壁上的齿相咬合,锁住发射架和发射头,保险齿块内开有按钮孔,保险按钮下部有定位块,定位块卡接在按钮孔中。
还包括护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气瓶和发射架从开口端穿入护管内,护管侧壁上开有与保险按钮相匹配的弹出孔。
所述刺破装置包括撞针弹簧和撞针管,撞针弹簧一端插入撞针管中,另一端固定在容网槽的底端;还包括活动安装在发射架上的第一按钮,其受力端抵接撞针管的撞针。
还包括第三插销、定位板和第二按钮,第三插销转动安装在发射架上,定位板的底端固定在第三插销上,其顶端支持第一按钮的施力端,第二按钮安装在第三插销的一端。
还包括护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气瓶和发射架从开口端穿入护管内,护管侧壁上开有与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相匹配的弹出孔。
还包括第三按钮和弹起弹簧,发射架的侧壁上设有盲孔,第三按钮下端开口,弹起弹簧的上端插入第三按钮的开口,下端插入该盲孔中,第三按钮的上端与第一按钮的施力端相抵接。
容网槽呈喇叭状。
还包括护网罩,护网罩与容网槽相匹配,护网罩卡在容网槽上,其罩体外沿与通气孔顶端相接触。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方案,1、传统的气动抓捕器充气过程非常繁琐,而且要使用专门配套的充气机,成本高,操作复杂,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式高压气瓶后,省略了压力指示仪表和传统的发射装置,整个气动抓捕器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气瓶更换快捷,成本低,实用性高。
2、发射头前端设有容网槽,省略了传统的容网管,进一步简化气动抓捕器的结构。
3、采用保险齿块锁住发射架和发射头,发射时,按下保险按钮使得保险齿块上的齿与发射头装配体内壁上的齿相脱离即可通过旋转用刺针刺破气瓶的密封层,本实用新型的气动抓捕器可靠性高,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好。
4、设置护管,内置气瓶,并与发射架匹配定位成一个整体,结构紧凑、简单,便于生产、装配,实用性高。
5、采用撞针弹簧和撞针管的结构,撞针弹簧压缩蓄能,释放后,弹性势能转化为撞针管的动能,使得撞针管快速刺破气瓶的密封层,效果好,实用性高。
6、容网槽为喇叭状,大大减少抓捕网脱出时的阻力。
7、设置第三按钮和弹起弹簧,撞针管释放后可以在弹起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第一按钮回复到按下前的位置,实用效果好。
8、护网罩卡接到发射头上并通过牵引头将其冲开,简化了传统的手动开网盖的程序,并可重复使用,安装快捷,外形美观。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发射头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发射头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4是护网罩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保险齿块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保险齿块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保险按钮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保险按钮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除了网盖和护管的组装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保险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保险装置安装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气动抓捕器,包括发射头1、发射架3、气瓶2和刺破装置4。
其中,发射头1内置抓捕网,所述气瓶2为密封式高压气瓶,气瓶2的前部顶端为密封层,发射架3内有通孔,该通孔轴向贯穿发射架3,刺破装置4的固定端固定在发射头1内,刺破装置4的刺破端置于发射架3内,发射架3的前端与发射头1的后端内壁螺纹配合;气瓶2的前端固定在发射架3通孔的后端内。刺破装置4的刺破端与气瓶2的密封层之间有一定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刺破装置采用刺针。
工作过程将发射架3向着发射头1的方向旋转,刺破装置4的刺破端刺破气瓶2的密封层,气瓶2中的高压气体释放冲出,高压气体穿过发射架3后将发射头1内的抓捕网带出呈伞状张开将目标网住。
如图2、3所示,所述发射头1前端为弹道体12,弹道体12内设有容网槽11,容网槽11内置抓捕网,发射头1后端为装配体13,容网槽11的侧壁和弹道体12的外壁之间开有若干通气孔121,抓捕网的牵引头分别放置在各通气孔121的顶端,刺破装置4的固定端安装在容网槽11的底端,装配体13内部中空。所述通气孔121即为弹道,抓捕网的牵引头分别放置在通气孔121的顶端,刺破装置4的固定端固定在内壁的底端,装配体13内部中空。为了使牵引头牵引抓捕网向各个方向张开的力量平均,在本实施例中,弹道体12为圆台形,通气孔121均匀地分布在弹道体12的内壁和外壁之间。为了减少抓捕网冲出时的阻力,在本实施例中,容网槽11设置为喇叭状。
如图4所示,设置了护网罩14,护网罩14与容网槽11相匹配,护网罩14卡在容网槽11上,其罩体外沿141与通气孔121顶端相接触。发射抓捕网时,牵引头将护网罩14冲开并脱离容网槽11。
如图5至8所示,还包括保险齿块5和保险按钮6,发射架3的后端侧壁上贯穿与保险齿块5相匹配的保险孔31,保险齿块5嵌在保险孔31内,保险齿块5两侧分别开有开口向下的盲孔51,还包括弹簧,弹簧安装在盲孔51中,弹簧另一端抵住保险孔31,保险齿块5前端上部开有齿52,保险齿块5上的齿52与装配体13内壁上的齿131相咬合,从而锁住发射架3和发射头1,并保持刺破装置4的刺破端与气瓶2的密封层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保险齿块5内开有按钮孔53,保险按钮6下部有定位块61,定位块61卡接在按钮孔53中。
设置护管7,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气瓶2和发射架3从护管7开口穿入护管7内,护管7侧壁上开有与保险按钮6相匹配的弹出孔71,发射架3上设有定位孔,护管7上设有与之相对应的定位孔72,定位销穿过发射架2上的定位孔和护管7上的定位孔72后,将护管7定位在发射架3上,保险按钮6的上部从弹出孔71中弹出。
为了进一步固定护管7与发射架3,在发射架3的外壁上设置凹槽,在护管7的内壁上相应的设置凸槽,护管7与发射架3相连时,发射架3上的凹槽与护管7上的凸槽相匹配。
在实际装配本实用新型的气动抓捕器的过程中,为了便于装配,在发射架3外侧壁上设置限位孔,在护管7的相应位置上也设置对应的限位孔73,组装时,先在发射架3的限位孔中插入限位棒,将护管7套在发射架3上,当限位棒从护管7上的限位孔73中弹出时,保险齿块5上的齿52与装配体13内壁上的齿131恰好相咬合,然后可以将限位棒取出。
工作过程去掉限位棒,然后一手握住发射头1,另一手按下保险按钮6,从而带动保险齿块5向下运动,保险齿块5上的齿52与装配体13内壁上的齿131脱离,从而对发射架3和发射头1解锁,此时可以将发射架3向着发射头1的方向旋转或向着远离发射头1的方向旋转。
需要将发射架3从发射头1中退出时,将发射架3向着远离发射头1的方向旋转即可。
需要发射抓捕网时,将发射架3向着发射头1的方向旋转,当旋转到刺破装置4的刺破端与气瓶2的密封层相接触时,继续旋转,刺破装置4迅速刺穿密封层,此时气瓶2中密封的高压气体高速释放,高压气体穿过发射头1的装配体13,从弹道冲出,推动牵引头沿弹道向前运动,牵引头将卡按在容网槽11上的护网罩14冲掉,牵引头继续牵动引线,将抓捕网迅速向前拖出并呈伞状张开将目标网住。
实施例二,如图10至12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刺破装置4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撞针弹簧41和撞针管42,撞针弹簧41一端插入撞针管42中,另一端固定在弹道体12的内壁底端。
还包括第一按钮22、弹簧卡销21、第一插销24、第二插销23、第二按钮25、定位珠252、定位弹簧251、第三插销26、定位板27和插销螺丝28,发射架3侧壁上有与保险装置相适应的保险安装件,所述保险安装件为方形槽,保险安装件前端的第一槽33中有通孔,弹簧卡销21下端穿过该通孔抵住撞针管42的撞针,撞针弹簧41压缩,储存能量,同时撞针管42的撞针与气瓶2的密封层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第一按钮22插入保险安装件中间的第二槽34中,并通过第一插销24活动安装在第二槽34内,弹簧卡销21的上端通过第二插销23与第一按钮22的前端相连,第三插销26横穿保险安装件后端的第三槽35,第三槽35内的第三插销26上开有通孔,定位板27的上端插入该通孔,定位板27的上端抵住第一按钮22的后部,第二按钮25上开有一个盲孔和一个通孔,该盲孔内置定位弹簧251,定位弹簧251另一端通过定位珠252与保险安装件的一侧外壁相抵接,定位弹簧251和定位珠252的机构与手枪扳机的原理相同,这样扳动第二按钮25的后部,通过定位珠252与保险安装件的一侧外壁的相互作用,第二按钮25可以分别处于扳起和按下两个状态,第三插销26的一端穿过第二按钮25上的通孔,并通过插销螺丝28与第二按钮25固定连接。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进一步的,设置了第三按钮29和弹起弹簧20,相应的,在发射架3的第三槽35后方设置一个盲孔,第三按钮29下端开口,弹起弹簧20的上端插入第三按钮29的开口,下端插入该盲孔中,第三按钮29的上端与第一按钮22后部的下壁相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护管7相应的只需要设置与发射架3上的保险安装件相匹配的孔,安装时,保险安装件从该孔中伸出。
工作过程将第二按钮25的后部向上扳起,第二按钮25带动定位板27随着第三插销26向前旋转,从而定位板27的上端脱离第一按钮22的后部,按下第一按钮22的后部,第三按钮29向下运动,弹起弹簧20压缩,同时第一按钮22以在第二槽34中的部分为支点,根据杠杆原理,其前端带着弹簧卡销21向上运动,这样弹簧卡销21的下端与撞针管42的撞针脱离,压缩的撞针弹簧41恢复弹性形变,在弹力的作用下,撞针管42迅速刺穿气瓶2的密封层,此时气瓶2中密封的高压气体高速释放,高压气体穿过发射头1的装配体13,从弹道冲出,推动牵引头沿弹道向前运动,牵引头将卡按在容网槽11上的护网罩14冲掉,牵引头继续牵动引线,将抓捕网迅速向前拖出并呈伞状张开将目标网住。
抓捕网发射后,松开第一按钮22的后部,弹起弹簧20恢复弹性形变,带动第三按钮29给第一按钮22的后部一个向上的力,从而使第一按钮22回复到按下前的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动抓捕器,包括内置抓捕网的发射头(1)和气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射架(3)和刺破装置(4),所述气瓶(2)为密封式高压气瓶,其前部顶端为密封层,发射架(3)轴向贯穿有通孔,刺破装置(4)的固定端安装在发射头(1)内,刺破装置(4)的刺破端置于发射架(3)的通孔内,发射架(3)的前端与发射头(1)的后端内壁螺纹配合,气瓶(2)的前端固定在发射架(3)通孔的后端,刺破装置(4)的刺破端与气瓶(2)的密封层之间有一定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气动抓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头(1)前端为容网槽(11),内置抓捕网,前端为弹道体(12),弹道体(12)内设有容网槽(11),后端为装配体(13),容网槽(11)的侧壁和弹道体(12)的外壁之间开有若干通气孔(121),抓捕网的牵引头分别放置在各通气孔(121)的顶端,刺破装置(4)的固定端安装在容网槽(11)的底端,装配体(13)内部中空。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气动抓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装置(4)为刺针,还包括保险齿块(5)和保险按钮(6),发射架(3)的后端侧壁贯穿有与保险齿块(5)相匹配的保险孔(31),保险齿块(5)嵌在保险孔(31)内,保险齿块(5)前端上部开有齿(52),保险齿块(5)上的齿(52)与装配体(13)内壁上的齿(131)相咬合,锁住发射架(3)和发射头(1),保险齿块(5)内开有按钮孔(53),保险按钮(6)下部有定位块(61),定位块(61)卡接在按钮孔(53)中。
4.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一种气动抓捕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护管(7),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气瓶(2)和发射架(3)从开口端穿入护管(7)内,护管(7)侧壁上开有与保险按钮(6)相匹配的弹出孔(71)。
5.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气动抓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装置(4)包括撞针弹簧(41)和撞针管(42),撞针弹簧(41)一端插入撞针管(42)中,另一端固定在容网槽(11)的底端;还包括活动安装在发射架(3)上的第一按钮(22),其受力端抵接撞针管(42)的撞针。
6.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一种气动抓捕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插销(26)、定位板(27)和第二按钮(25),第三插销(26)转动安装在发射架(3)上,定位板(27)的底端固定在第三插销(26)上,其顶端支持第一按钮(22)的施力端,第二按钮(25)安装在第三插销(26)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一种气动抓捕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护管(7),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气瓶(2)和发射架(3)从开口端穿入护管(7)内,护管(7)侧壁上开有与第一按钮(22)和第二按钮(25)相匹配的弹出孔(71)。
8.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一种气动抓捕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按钮(29)和弹起弹簧(20),发射架(3)的侧壁上设有盲孔,第三按钮(29)下端开口,弹起弹簧(20)的上端插入第三按钮(29)的开口,下端插入该盲孔中,第三按钮(29)的上端与第一按钮(22)的施力端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气动抓捕器,其特征在于容网槽(11)呈喇叭状。
10.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气动抓捕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护网罩(14),护网罩(14)与容网槽(11)相匹配,护网罩(14)卡在容网槽(11)上,其罩体外沿(141)与通气孔(121)顶端相接触。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动抓捕器,包括内置抓捕网的发射头和气瓶,还包括发射架和刺破装置,所述气瓶为密封式高压气瓶,其前部顶端为密封层,发射架轴向贯穿有通孔,刺破装置的固定端安装在发射头内,刺破装置的刺破端置于发射架的通孔内,发射架的前端与发射头的后端内壁螺纹配合,气瓶的前端固定在发射架通孔的后端,刺破装置的刺破端与气瓶的密封层之间有一定距离。传统的气动抓捕器充气过程非常繁琐,而且要使用专门配套的充气机,成本高,操作复杂,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式高压气瓶后,省略了压力指示仪表和传统的发射装置,整个气动抓捕器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气瓶更换快捷,成本低,实用性高。
文档编号F41B11/62GKCN2809577SQ200520035009
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8日
发明者叶宗钦 申请人:宋园园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