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灯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512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灯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节能灯控制电路,它具有连到具有相线和零线的交流电网上的整流装置、起振电路、高频振荡回路以及一第三电感,该电感与高频振荡回路的所述两线圈一起绕到同一铁芯上,形成电导体。
放电灯以及所称的荧光灯的控制电路是公知的,假如在DE-A-3611611或WO90/05992中所述的那些。首先发表的公开出版物详细描述了其装置的不同元件,在此处进行足够的阐述,主要组件是推换频率振荡器,它包括两个三极管T1和T2和反向二极管D5和D6,它们与电阻R1和电容C5一起稳定高频振荡回路的频率,三极管还与基极电阻R2、R4和发射极电阻R3、R54一起工作。为了限制二极管D1、D2整流器的脉冲波前采用了耦合电容C3、C4。起振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电容C4、二极管D7以及二端交流开关,使得在接通交流电源AC时高频振荡回路的端子P和0处于振荡状态,其高频振荡回路具有与基极电阻R2连接的第一电感I1和与基极电阻R4连接的第二电感I2,两个线圈I1和I2绕到同一环形铁芯上。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方面要提高世界范围至少95%以上发电厂供电的放电灯的效率,另一方面要防止由于高频产生的电网的干扰电压峰值。
为了避免电压峰值DE-A-3611611所述的实施方案采用了尺寸大且很重并且绝对不能适用于节能灯的网络频率区域的扼流圈。WO-90/05992所述的控制装置涉及一温度补偿装置,用于稳定放电灯的光输出,而且把所述的类似装置用于其控制装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率高并使对供电网起负作用的电压峰值基本为零的控制电路。
其目的通过本发明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中的技术特征而实现,即,放电灯的第一电板借助接线与高频振荡回路的第一三极管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集电极之间的连接点连接,它的第二电极与零线连接。
下面参照附图
中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上述的装置涉及与其图相对应的标注,因此这里只描述附加的接线VL以及其作用。
接线VL与两个三极管T1和T2共同的终端H连接并通过与所述的电感I1和I2一起绕到共同环形铁芯上的电感I4以及扼流圈DR3与放电灯RL的一个电极E1相连。
放电灯FL的第二电极E2与供电网的零线0相连,使得供给的总电流通过放电灯FL,因此50Hz的电源电压和40kHz的调制频率流过放电灯FL,从而达到限流的目的。具有二极管D5和D6的整流装置削去了由于三极管T1和T2与扼流圈DR3的电感一起而产生的过电压峰值。电容C3和C4传递高频并同时储存具有二极管D1和D2的网络电压整流装置的能量。输入端电源C1对于高频反馈是必要的。
因此高频振荡回路的供给电源通过消耗装置和接线,从而使所有损耗流过消耗装置。
权利要求
1.节能灯控制电路,包括连到具有相线(P)和零线(0)的交流电网上的整流装置(D1,D2),起振电路(R1,C5,D7,DIAC)、高频振荡回路(R2-R5,T1,T2,D5,D6,I1,I2)、还包括一第三电感(I4),该电感与高频振荡回路的所述两线圈(I1,I2)一起绕到同一铁芯上形成电导体,其特征是,放电灯(FI)的第一电极E1借助接线(VL)与高频振荡回路的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电阻(R3)和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之间的连接点(H)相连接,它的第二电极(E2)与零线(0)连接。
2.如权利要求1的控制电路,其特征是,与发射极电阻(R3,R5)连接的高频振荡回路的两个三极管(T1,T2)分别与在连接点(H)和集电极或发射电阻(R5)之间的二极管(D5,D6)搭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的控制电路,其特征是,在接线(VL)上串接第三电感(I4)和扼流圈(DR3)。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率高并使对供电网起负作用的电压峰值基本为零的控制电路,对此,其放电灯的第一电极(E1)借助接线VL与高频振荡电路的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电阻(R3)和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之间的连接点(H)相连接,放电灯(FL)的第二电极(E2)与零线0连接,由此具有叠加调整频率的供电流通过消耗装置,从而补偿了电压峰值并大大提高了效率。
文档编号H05B41/24GK1128485SQ9511727
公开日1996年8月7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10日
发明者丹尼尔·慕斯里 申请人:丹尼尔·慕斯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