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式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884177阅读:来源:国知局
减小了主轴在运转中的旋转阻力即径向力;压板后端可旋转其施压点距旋转点越近其压力越大,其压力依据压板的长度和前端顶头的重量及施压点距旋转点的远近其压力可以是压板本身重量的多倍,所形成的反压力落在上边静止的轨道上等于落在大地上,更何况还可以借助长条形配重在下端移位中由斜变直用于抵消反压力,而压板前后往复移位所需要的动力只是依据压板的重量而定,即等于推动停在轨道上的车箱,压力即动力大于移位所需要的动力即阻力而节能;以上各种因素共同促成其输出功率大于输入功率。因此其主轴用动力带动所起的作用只是制约其转速,不配套动力也是可行的。二是结构简单和运转无噪音。三是用途广泛:即既可以用来带动发电机,也可以用来驱动各种机器运转和交通工具行驶。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其结构与做功原理主视图;
[0019]图2是在主轴长度的周线上相隔一定距离安装有各一组正反组合的螺旋叶片及缘周若干根滑杆等零配件的组合所处位置与做功原理展示图;
[0020]图3是分别在单一固定支架和单一移位支架上安装有多个滑轮借助线绳将各滑轮来回套合用以放线绳移位尺寸的单组合其结构与做功原理示意图;
[0021]图4至图8是转轮与压板其结构与做功原理示意图,其中图6为压板立体显示图;
[0022]图9是两头为半边圆滑杆立体图;
[0023]图10和图11是大小头锥形推辊在运转中与两头为半边圆的滑杆其顶头相贴促其来回移位做功原理展示图;
[0024]图12是四组大小头锥形推辊与所配套的零配件安装在同一根主轴上其所处位置明示图;
[0025]图13是在图3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移位支架显示图;
[0026]图14是将图3中的单组合改为双组合其结构与做功原理示意图;
[0027]图15是由转轴和转盘取代图14中的滑轮其结构与做功原理主视图;
[0028]图16是借助前后各一根长条形配重和立式吊悬轨道用于抵消压板在施压中所形成的反压力所起作用明示图;
[0029]图17至图19是两头为半边圆滑杆在来回滑移中借助线绳和滑轮将尺寸放大并带连双根推杆和压板来回移位其结构与做功原理展示图(其中图18为腑视,图19和图20为主视);
[0030]图20和图21分别是偏心轴和偏心轮其构造显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 下面结合各附图做进一步的阐述。
[0032]参照图1至图8,主轴I由两头各一个内置轴承的轴承座7支承和定位,其中间段相互隔开一定距离分别安装有顺反组合的螺旋叶片3围绕在其周线上,两组合叶片之间安装有上下前后共四根(图中只示出三根)两头有走轮5的滑杆4被夹在内外原位旋转的靠轮6之间可左右移位,单根滑杆4的外边(距主轴远近分内外)安装有由若干根纵横牵杆组成的滑轮架8,其中纵向牵杆两头安装有移位(随牵杆左右移动)滑轮9与两个相邻的原位旋转滑轮10其空间相对应,双根后线绳43分别将原位旋转滑轮10的内半圆和移位滑轮9的外半圆缠绕套合,其后端顶头系挂在滑杆4上,中间段由侧面滑轮12定位并改变方向,其前端顶头与移位支架39相连,由于同一根纵向牵杆两头各一个移位滑轮9彼此距离大于左右两排横向排列的原位旋转滑轮10的距离,在主轴I为主动的旋转中促使滑杆4为被动顺正反组合的螺旋叶片3其内侧做左右滑移,在滑移中带连滑轮架8连及左右移位滑轮往返移位,从而实现在同一时间左右双根后线绳一根被放松、一根被拉紧,彼此轮流重复进行。由于前线绳42其前端顶头与前端连接压板16的推杆17相连,推杆后端下位走轮18顺轨道15前后移位,其前端顶头与压板后端顶头套合连接处即旋转点50,前线绳其中间段将安装在左右轨道13中的固定支架38和移位支架39上的多个滑轮64来回往复套合(见图3),其后端顶头系挂在可顺箭头41做前后移动的移位支架39上,为减少移位阻力,移位支架39两边分前后安装有走轮40与轨道13相贴靠,依据固定支架和移位支架及滑轮的数量(单组合,双组合或多组合),其推杆和压板的移位尺寸可以是滑杆移位尺寸的几倍、几十倍、几百倍……。
[0033]压板16走程(移位尺寸)越多,所对应的转轮29直径相应越大,转轮在运转中所需要的动力相应越小。为达到在不增加或少增加压板的重量条件下增大其压力,而在压板前端顶头加装配重19 ;为抵消在施压过程中所形成的反压力,而在旋转点50的横轴上安装与上边轨道14相贴靠的走轮65 ;为了在施压中压板不下降,而在其对应的侧面开有顺反各一条弧形凸条或凹沟做为滑道20 (图1中的滑道在另一侧,看不到,用虚线表示)供受压辊移位而旋转,两滑道20交汇处安装有上头可转动的吊悬开关21 (见图6),压板前移其受压辊与吊悬开关21相贴时促使吊悬开关下端往后另一滑道被关闭、压板后移为反过来的状况而使受压辊能顺利通过,不管是前移或是后移,在下一受压辊与滑道20即将脱开之前上一受压辊已起始进入;每组至少两压板对应两转轮,一压板前移一压板后移二者同时轮流进行,前移其施压点距旋转点由远到近其压力由小到大(杠杆作用),后移其压力由大到小,小到大和大到小同时落在同一根转轮轴上,从而获得平衡。为实现压板在前后移位中顺利通过,而将双个转轮29分别安装在同一根轴22的两头,并将受压辊25安装成可内外伸缩式(见图4):其中间段套有弹簧27,内端顶头安装有走轮26,在接受压板压力过程中其走轮26与弧形轨道28相贴而往外伸出,此时的弹簧27被压缩,当超越轨道28后在弹簧伸展力作用下内退复位,依据转轮在每转一周的同时压板来回移位次数决定受压辊的多少,如两个来回单程施压周线角度为90°,须设置四个受压辊在周线上为等距离排列,转轮轴22由左右各一个安装在机座30上内含轴承的轴承座31支承和定位,并在转轮轴上安装有齿形传动轮或链轮23,借助齿形皮带或链条49将齿形传动轮或链轮23 (小)与主轴上的相同结构传动轮2 (大)套合连接,由此实现转轮29在运转中带连主轴I旋转,主轴I在运转中间接促使压板在前后移位中施压,二者相辅相成,只要压力大于压板移位所需要的动力,便可达到由安装在转轮轴22上的传动轮24借助皮带与工作机传动轮(图中未示出)套合连接促其运转而做功。
[0034]参照图9至12,单根锥形推辊33套装在中心螺杆34上,其顶头选用螺母35固定,若干根螺杆下端旋插在同一个推盘36的外缘周线上,彼此为等距离排列,借助方键37与主轴I结合为一体。两头外大内小(近主轴I中心为内)为半边圆锥形的滑杆32安装在同一根主轴I其两端各一组若干根大小头锥形推辊33之间,由此取代正反旋向组合的螺旋叶片和两头带走轮的滑杆。由于在主轴I的长度上相互隔开一定尺寸的各一个推盘36上的大小头锥形推辊33彼此为错位排列,即各自与对边的空间相对,跟随主轴I在同步运转中将滑杆32其中一半往左推一半往右推为同时轮流进行,内置轴承的大小头推辊33在与滑杆32其顶头相贴过程中跟随主轴旋转并自转,由此减轻了磨擦阻力。主轴I由两头各一个内置轴承的轴承座7支承和定位,主轴的长度上分左右共安装有每个配装有数根(图中只分别示出单根和双根)大小头锥形推辊的推盘36共四个,滑杆32被夹在内外靠轮6之间(图中只示出外靠轮)做左右移位,滑杆中间段外边安装有由纵横牵杆组成的滑轮架8,其中纵向牵杆两头安装有随滑杆移位的移位滑轮9,借助后线绳43将移位滑轮9和原位旋转滑轮10相互隔离,后线绳43借助侧面滑轮12改变方向后与前边的移位支架(图中未示出)相牵连,其做功原理与图2无异。
[0035]参照图13,左右静止轨道13之间安装有单个固定支架38和内移位支架39和外移位支架68,双根前线绳42从正中分别向左右来回缠绕在内外双排移位支架滑轮上,后端顶头系挂在外移位支架68的左右,由左右各一根中线绳44将安装在外移位支架68两侧和固定支架38上的滑轮来回缠绕套合,其两端顶头分别系挂在固定支架38和使内移动支架39上,后线绳43其前端一分为二分别系挂在外移位支架68的左右。当后线绳43为主动将外移位支架68往后拉的同时,连及左右双根中线绳将内移位支架往前拉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