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915382阅读:来源:国知局
2具有相较于高度方向,在宽度方向上更易伸长的材质特性。张紧材料122根据纤维材料的编织方式在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对伸长容易度方面出现差别。如图22所示,在张紧材料122中,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网格部180为条纹状,并在宽度方向上空出间隔地形成。此外,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一网格部180之间,形成有沿宽度方向伸缩自如的第二网格部181。
[0158]根据该结构,由于张紧材料122的高度方向难以伸缩,若不形成切口28、29而使张紧材料122的外缘部同样地拉伸并张设到框架部件121上,则上下框架部124之间的张力比左右框架部125之间张力大,成为与上述图8相同的状态,形成左右张设区域Tll和中央张设区域T12。因此,根据该第六实施方式,无关于调整张紧材料122张力的张设技术的熟练度,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抑制靠背106的形状改变时的就坐感的变化。
[0159]接下来,引用图13?图21并参照图23对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160]图23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靠背形状改变机构108的结构图。该实施方式的椅子与第五实施方式仅靠背支承部件7的结构不同,其他部分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
[0161]该实施方式的靠背支承部件7上连接有连接部件190。该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190是通过螺钉91固定到靠背支承部件7的框架部30上的板体。该连接部件190在框架部30的左右设置为一对,分别朝向开口部31的中央延伸。该连接部件190固定到张紧材料122的中央张设区域T12上。作为该固定装置,可以采用利用钢钉、粘结剂接着等的装置。
[0162]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张紧材料122的中央张设区域T12物理性固定于与靠背支承部件7连接的连接部件上,能够形成左右张设区域T11、以及相较于左右张设区域Tll不发生相对性的变形的中央张设区域T12。因此,对张紧材料122的织造、编织不需要下特别的工夫,此外,无关于调整张紧材料122张力的张设技术的熟练度,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抑制靠背106的形状改变时的就坐感的变化。
[0163]接下来,引用图13?图21并参照图24?图26对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夕卜,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164]图2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椅子111的侧视图。图2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靠背形状改变机构108的立体图。图26是沿图25的箭头B-B的截面图。另外,在图25及图26中,未图示张紧材料122。该实施方式的椅子仅在靠背106与靠背支承部件7的固定部4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部分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
[0165]如上所述,靠背形状改变机构108具有将框架部件121的靠背106的上下框架部124固定到靠背支承部件7上的固定部40。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固定部40中,将靠背106的上下框架部124的上侧固定到靠背支承部件7的框架部30的上侧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固定螺钉42),但如图24所示,在将靠背106的上下框架部124的下侧固定到靠背支承部件7的框架部30的下侧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第四实施方式的固定部40具有卡止部143,该卡止部143使靠背106的上下框架部124的下侧与靠背支承部件7的框架部30的下侧卡止。卡止部143在允许上下框架部124下侧在高度方向上的移动的同时,限制上下框架部124下侧向前方移动(脱离)。
[0166]如图25所示,卡止部143安装在靠背支承部件7的框架部30的下侧。卡止部143具有插入未图示的安装螺钉的安装孔144、以及限制上下框架部124下侧的移动的凸起部145。安装孔144在左右设置为一对。通过将安装螺钉插入该安装孔144,使卡止部143固定到靠背支承部件7上。凸起部145配置在比安装孔144更靠后方处,比形成有安装孔144的面146更向上方突出。
[0167]如图26的截面图所示,凸起部145向前斜上方突出,具有向前斜上方倾斜的卡止面47。凸起部145具有在通过靠背形状改变机构108使靠背106如图24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变形时,不超越上下框架部124下侧的高度。即,上下框架部124的下侧虽以图26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向前斜上方移动,但其与卡止面47卡止的状态被保持,限制向前方的移动(脱离)。
[0168]根据上述结构的第八实施方式,能够使靠背106的上下框架部124下侧并未完全固定,而是允许在高度方向的移动,且限制向前方的移动的半固定状态。如上所述,靠背106将上下框架部124固定到靠背支承部件7上,通过操作部件50的推压使左右框架部125沿前后移动。根据该第八实施方式,上下框架部124下侧并未完全固定,可以追随图24所示那样的靠背106的变形而在高度方向上移动。由此,操作部件50的操作所需要的力小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能够提高操作部件50的操作性。
[0169]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结构部件的各种形状、组合等均为示例,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基于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改变。
[0170]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张紧材料由网格状等纤维材形成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是使张紧材料由片材形成的结构。
[0171]此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框架部件为大致长方形状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是使框架部件为圆形、椭圆形、菱形等的结构。
[0172]此外,靠背支承部件也可以形成为I型形状等结构。
[0173]此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框架部件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上下框架部)固定,并使框架部件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左右框架部)沿前后移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为将框架部件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固定,并使框架部件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沿前后移动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优选采用通过操作部件推压上下框架部的背后的结构。
[0174]此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通过操作部件使框架部件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和两端部沿前后相对移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是不使用操作部件而直接用手使框架部件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和两端部沿前后相对移动的结构。但是,若利用操作部件,则能够比直接用手移动更省力地改变靠背的形状。
[0175]此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采用将靠背的上下框架部上侧固定到靠背支承部件的框架部上侧的固定螺钉作为固定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所述结构:在靠背的上下框架部上侧的后方形成多个卡合凸起,通过将这些卡合凸起与形成在靠背支承体上的卡合凹部进行卡合,来将靠背的上下框架部上侧固定到靠背支承部件的框架部上侧。此外,通过对该卡合凹部的尺寸设置若干游隙,使靠背的上下框架部上侧也处于半固定状态,使靠背相对于靠背支承部件容易移动,并且由此能够使操作部件的操作性更加轻便。
[0176]工业实用性
[0177]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大幅改变靠背的弯曲形状并可抑制支承就坐者的力降低的椅子。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抑制由张设有张紧材料的框架部件构成的靠背在形状改变时的就坐感变化的椅子。
[0178]附图标记说明
[0179]Ulll 椅子
[0180]6、106 靠背
[0181]7 靠背支承部件
[0182]8 弯曲形状改变机构
[0183]20 撑面结构部
[0184]23 突出部
[0185]24 中央部
[0186]25 两端部
[0187]26 相对面
[0188]27 开口部
[0189]34 相对面
[0190]40 固定部
[0191]41 移动端部
[0192]50 操作部件
[0193]52 基端部
[0194]53 前端部
[0195]60卡合沟槽
[0196]83边界部
[0197]121框架部件
[0198]122张紧材料
[0199]124上下框架部
[0200]125左右框架部
[0201]190连接部件
[0202]Tl区域
[0203]T2区域
[0204]TH左右张设区域
[0205]T12中央张设区域
【主权项】
1.一种椅子,其具备: 靠背,其具有与就坐者接触并承受载重的撑面结构部; 靠背支承部件,其从背后支承所述靠背; 弯曲形状改变机构,其使所述靠背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和两端部沿前后相对移动从而改变所述撑面结构部的弯曲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形状改变机构具备: 固定部,其将所述中央部固定到所述靠背支承部件上; 移动端部,其设置于所述两端部,能够相对于所述靠背支承部件前后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具有向前方弯折的突出部, 所述移动端部设置在与所述突出部相对应的位置上。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撑面结构部具有边界部,该边界部形成根据所述相对移动而变形的区域、以及相较于所述区域并不发生相对性的变形的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形状改变机构具备操作部件,其被所述靠背及所述靠背支承部件的任意一方可移动地支承,用于使所述中央部和所述两端部沿前后相对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具备框架部件和张紧材料, 所述框架部件在框架内具有开口部,并且其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和两端部能够以沿前后相对移动的方式变形; 所述张紧材料构成为:张设于所述开口部,并使张设于所述开口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张设区域划分为追随所述框架部件的变形而变形的左右张设区域、以及相较于所述左右张设区域并不发生相对性变形的中央张设区域。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部件具有形成所述开口部的上下框架部和左右框架部; 具有固定所述上下框架部并从背后支承所述框架部件的靠背支承部件; 所述框架部件可以使所述左右框架部相对于所述上下框架部沿前后移动。
【专利摘要】本发明采用如下结构,具备:靠背(6),其具有与就坐者接触并承受载重的撑面结构部(20);靠背支承部件(7),其从背后支承靠背(6);弯曲形状改变机构(8),其使靠背(6)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24)和两端部(25)沿前后相对移动从而改变撑面结构部(20)的弯曲形状。此外,本发明为一种具备靠背(106)的椅子(111),其采用如下结构,靠背(106)具备框架部件和张紧材料(122),所述框架部件在框架内具有开口部(27),并且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和两端部能够以沿前后相对移动的方式变形;张紧材料(122)张设于开口部(27),并将张设于开口部(27)的宽度方向上的张设区域划分为追随框架部件的变形而变形的左右张设区域(T11)、以及相较于左右张设区域(T11)并不发生相对性变形的中央张设区域(T12)。
【IPC分类】A47C7/46
【公开号】CN105682511
【申请号】
【发明人】益永浩, 筑地宏明, 五十嵐僚, 井泽晶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24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