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及其可调节式车架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111004阅读:来源:国知局
30)铰接,并且第一推动杆(330)同时与第二推动杆(340)和减震器(360)的一端铰接,第二推动杆(340)和减震器(360)的另一端与前车架(100)铰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车架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减震系统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主动杆(310)、第二主动杆(320)、第一推动杆(330)、第二推动杆(340)以及减震器(360),第一主动杆(310)和第二主动杆(320)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后车架(200)上,第一主动杆(310)和第二主动杆(320)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前车架(100)上,第一推动杆(330)铰接在第一主动杆(310)或后车架(200)上,且第一推动杆(330)同时与减震器(360)和第二推动杆(340)的一端铰接,第二推动杆(340)的另一端铰接在前车架(100)上,减震器(360)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主动杆(320)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车架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减震系统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主动杆(310)、第二主动杆(320)、第一推动杆(330)、第二推动杆(340)以及减震器(360),第一主动杆(310)和第二主动杆(320)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后车架(200)上,第一主动杆(310)和第二主动杆(320)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前车架(100)上,第一推动杆(330)铰接在后车架(200)上且同时与减震器(360)和第二推动杆(340)的一端铰接,减震器(360)和第二推动杆(340)的另一端连接在前车架(100)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车架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减震系统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主动杆(310)、第二主动杆(320)、第一推动杆(330)、第二推动杆(340)以及减震器(360),第一主动杆(310)和第二主动杆(320)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后车架(200)上,第一主动杆(310)和第二主动杆(320)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前车架(100)上,第一推动杆(330)铰接在第一主动杆(310)或后车架(200)上,且第一推动杆(330)同时与减震器(360)和第二推动杆(340)的一端铰接,减震器(360)的另一端铰接在前车架(100)上,第二推动杆(340)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主动杆(320)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车架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减震系统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主动杆(310)、第二主动杆(320)、第一推动杆(330)、第二推动杆(340)以及减震器(360),第一主动杆(310)和第二主动杆(320)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后车架(200)上,第一主动杆(310)和第二主动杆(320)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前车架(100)上,第一推动杆(330)的一端铰接在第二主动杆(320)上且同时与第二推动杆(340)和减震器(360)的一端铰接,第二推动杆(340)的另一端铰接在前车架(100)上,减震器(360)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一主动杆(310)上。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车架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减震系统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主动杆(310)、第二主动杆(320)、第一推动杆(330)、第二推动杆(340)以及减震器(360),第一主动杆(310)和第二主动杆(320)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后车架(200)上,第一主动杆(310)和第二主动杆(320)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前车架(100)上,第一推动杆(330)的一端铰接在第二主动杆(320)上且同时与第二推动杆(340)和减震器(360)的一端铰接,第二推动杆(340)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一主动杆(310)上,减震器(360)的另一端铰接在前车架(100)上。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车架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减震系统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主动杆(310)、第二主动杆(320)、第一推动杆(330)、第二推动杆(340)以及减震器(360),第一主动杆(310)的一端铰接在前车架(100)上,第一主动杆(310)的另一端与第二主动杆(320)的一端铰接,后车架(200)的另一端与前车架(100)铰接,第一推动杆(330)的一端铰接在第二主动杆(320)上,第一推动杆(330)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推动杆(340)和减震器(360)的一端铰接,第二推动杆(340)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一主动杆(310)上,减震器(360)的另一端铰接在前车架(100)或后车架(200)上。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车架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减震系统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主动杆(310)、第二主动杆(320)、第一推动杆(330)、第二推动杆(340)以及减震器(360),第一主动杆(310)和第二主动杆(320)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后车架(200)上,第一主动杆(310)和第二主动杆(320)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前车架(100)上,第一推动杆(330)的一端与后车架(200)铰接,第一推动杆(330)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推动杆(340)和减震器(360)的一端铰接,第二推动杆(340)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一主动杆(310)上,减震器(360)的另一端铰接在前车架(100)或第二主动杆(320)上。13.根据权利要求2-12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可调节式车架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推动杆(340)其中一个铰接点(350)的铰接位置处设置有调节装置,以使第二推动杆(340)的位置可调节。14.根据权利要求2、3、5、6、7或9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可调节式车架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前车架(100)上设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位于第二推动杆(340)与前车架(100)铰接的位置处,通过调整第二推动杆(340)在调节装置中的位置,以实现减震行程以及车体角度的快速调节,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槽(160)和锁紧件(170),调节槽(160)设置在前车架(100)上,锁紧件(170)设置在第二推动杆(340)与调节槽(160)之间,通过锁紧件(170)锁定第二推动杆(340)在调节槽(160)内的位置。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车架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后车架(200)上设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位于第二推动杆(340)与后车架(200)铰接的位置处,通过调整第二推动杆(340)在调节装置中的位置,以实现减震行程以及车体角度的快速调节,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槽(160)和锁紧件(170),调节槽(160)设置在后车架(200)上,锁紧件(170)设置在第二推动杆(340)与调节槽(160)之间,通过锁紧件(170)锁定第二推动杆(340)在调节槽(160)内的位置。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车架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主动杆(320)上设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位于第二推动杆(340)与第二主动杆(320)铰接的位置处,通过调整第二推动杆(340)在调节装置中的位置,以实现减震行程以及车体角度的快速调节,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槽(160)和锁紧件(170),调节槽(160)设置在第二主动杆(320)上,锁紧件(170)设置在第二推动杆(340)与调节槽(160)之间,通过锁紧件(170)锁定第二推动杆(340)在调节槽(160)内的位置。17.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可调节式车架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主动杆(310)上设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位于第二推动杆(340)与第一主动杆(310)铰接的位置处,通过调整第二推动杆(340)在调节装置中的位置,以实现减震行程以及车体角度的快速调节,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槽(160)和锁紧件(170),调节槽(160)设置在第一主动杆(310)上,锁紧件(170)设置在第二推动杆(340)与调节槽(160)之间,通过锁紧件(170)锁定第二推动杆(340)在调节槽(160)内的位置。18.一种自行车,包括安装在前车架(100)和后车架(200)上的可调节式车架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可调节式车架减震结构具体为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节式车架减震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行车及其可调节式车架减震结构。它安装在前车架和后车架上,它包括减震系统和设置在减震系统上的调节装置,通过调节装置调节减震系统在前车架和后车架的位置,以快速调节前车架和后车架角度,使同一辆自行车适应不同的骑行要求。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应用该可调节式车架减震结构的自行车。
【IPC分类】B62K19/00
【公开号】CN204775747
【申请号】CN201520224993
【发明人】吴冠筹
【申请人】吴冠筹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3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