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固定至皮肤表面的输注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10270724阅读:来源:国知局
和86在卡扣臂83和84之间向前延伸,如图2所示,以便于连接器7与输注装置组件I的基体部件4对准。
[0095]如图4所示,压敏粘合垫5连接至基体部件4的下表面28。如图1所示,粘合底片88连接至粘合垫5以在使用之前覆盖粘合垫。粘合底片88具有凸耳元件89,以便于底片从粘合垫5分离,从而在要将粘合垫固定到输注部位时暴露粘合垫。压敏粘合垫5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材料,如粘合织物。
[0096]操作和组装
[0097]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包括用粘合剂固定的自动输注装置组件I,用于进行皮内针插入,精确地瞄准皮肤表面的上部3mm。输注装置组件I可粘附到皮肤表面上,并且释放销56可从其移除,以自动地、成角度地将针2插入到所期望的插入位置中。针2的插入位置由弹簧部件62和63保持,弹簧部件保持处于稍微加载的状态,以大体防止毂3向后运动。
[0098]如图6所示,凸耳90和91从盖部68的侧壁70和71向内延伸。基体部件4中的凹部93和94接收盖部68的凸耳90和91,从而在盖部68与基体部件4之间形成卡扣配合。连接器7的卡扣臂83和84被插入到基体部件4的后端部中,使得卡扣臂的钩部95和96由基体部件4的凹部97和98接收,如图6所示。当卡扣臂83和84在插入期间向内弯曲时,引导臂85和86保持连接器7在插入期间的对准,以提供与基体部件4的卡扣配合。引导臂85和86的自由端优选为斜面的,以便于引导臂85和86在基体部件4中的插入。如图7-9所示,唇部97从基体部件4向后延伸以支撑所插入的连接器7。
[0099]针2最初稍微凹入到输注装置组件I中,以大体防止针意外刺入,但是从输注装置组件I的底部可见,如图5和6所示,因此使用者能够在将输注装置组件I粘附至输注部位之前从视觉上确定输注装置组件I的启动。
[0100]首先,使用者剥离粘合底片88,露出输注装置组件I的基体部件4的下表面28上的粘合垫5。粘合底片88的凸耳89有利于粘合底片的移除。然后在使用者的施加力或向下压力作用下,可以将输注装置组件I粘附到输注部位。如在下面更详细描述的那样,毂3的滑动动作将针2成角度地插入到皮肤表面的上部3mm、皮内空间中,以有利于药物的更好吸收。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断开和重新连接连接器7。
[0101]如图1和图2-10所示,在激活之前,毂3被锁定在第一位置。如上所述,针2凹入在粘合垫6和基体部件4各自的开口 6和29中,并可以通过开口 6和29看到,如图5和6所示,从而防止针意外刺入并实现输注装置组件I的可视启动。释放销56的锁定部件60和61被接收在盖部68的开口 75和76中以及基体部件4的凹部73和74中,如图7_10所示,从而防止毂3向前运动。弹簧部件62和63最初处于拉伸位置。如图7和8所示,锁定部件60和61防止毂3的第二组凸起19和20运动,从而防止弹簧部件62和63将毂3拉到插入位置。
[0102]如图11所示,通过从输注装置组件I移除释放销56而激活输注装置组件I。手柄58中的开口 90由使用者抓握并被向上提升离开盖部68,从而从基体部件中的凹部73和74中移除锁定部件60和61,以便弹簧部件62和63可以使毂3从第一位置(图7和8)运动到插入位置(图16和17)。弹簧部件62和63保持在稍微加载的状态,以防止毂3向后运动,从而防止针2从插入部位移除。
[0103]当从凹部73和74移除锁定部件60和61时,弹簧部件62和63中存储的能量被释放,从而使毂3从不暴露针2的第一位置(图4)运动到插入针2的第二位置(图14)。因此,释放销56的移除引起针2自动地、成角度地插入在皮肤的皮内层中。
[0104]在移除释放销56时,弹簧部件62和63使毂3向前运动。如图16、18和19所示,当第一组凸起15和16接触基体部件4的止动部件48和49时,毂3的向前运动停止。如图1O所示,毂3的第一凸起15和16最初位于内导轨44和45的第一部分50和51的后端部处。毂3的向前运动使得第一凸起15和16沿着内导轨44和45的成角度的第一部分50和51向下滑动,从而由于随着第一凸起沿着内导轨44和45的第一部分50和51向下滑动而形成的高度差,而使得针2最初接触皮肤。针2以大约20度的角度(内导轨44和45的第一部分50和51的角度)被插入。弹簧部件62和63继续沿着内导轨44和45的第二部分52和53向前拉动第二凸起19和20。内导轨44和45的第二部分52和53基本上平行于粘合贴5,从而限制针2的插入深度。第一凸起15和16沿着内导轨44和45的第二部分52和53的的继续向前运动驱动针2在输注部位处进入皮肤。当第一凸起15和16接触止动部件48和49时,毂3的向前运动停止。毂3的第二凸起19和20沿着外导轨30和31运动,使得第二凸起19和20的整个运动都在基本平行于粘合贴5的方向上。如图4所示,盖部68的内表面98对应于基体部件4的内、外导轨,从而为由此穿过的第一和第二凸起15、16、19和20的运动提供轨道。
[0105]第二凸起19和20被限制为直线运动,使得第一凸起15和16沿着内导轨44和45的成角度的第一部分50和51的初始运动为针2的运动提供径向分量。第一凸起15和16沿着内导轨44和45的第二部分52和53的运动为针2的运动提供轴向分量。
[0106]针2的成角度插入提供了结实的锚固来保持输注部位。通常,保持短针(S卩,l-3mm)在皮肤内的位置是非常困难的。然而,通过成角度地插入针2,皮肤本身提供了竖直保持力。因此,所插入的针2被竖直地和水平地在两个方向上固定。此外,成角度插入通过减小插管开口的竖直高度而实现了用于输注的针或插管选择的更大灵活性。而且,因为针2以一定角度插入,所以相比那些提供非角度插入来瞄准同样的皮内深度的技术,可以使用较长的针和/或针开口。
[0107]通过将输注装置组件I首先粘附至皮肤表面,提供了精确的机械基础,这确保针角度、皮肤张紧、拉伸和/或平坦化、以及插入深度都是一致的。此外,如此也降低或消除了隆起。更进一步地,通过使针部位与栗连接隔离,减少了振动和运动。另外,提供了低轮廓,这使针6与任何外力进一步隔离。
[0108]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01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输注装置组件101示于图22-50中。如图22和图23所示,输注装置组件101包括刚性钢针102、毂103、固定基体部件104和滑动基体部件105。粘合垫或贴106将基体部件104固定于皮肤表面。刚性针102固定地连接到毂103,所述毂固定地连接到滑动基体部件105,滑动基体部件可移动地连接到固定基体部件104。毂103和滑动基体部件105相对于固定基体部件104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针102不暴露于输注装置组件102外部,在第二位置,针102暴露于输注装置组件101外部。粘合垫106中的开口 107允许针102由此穿过。连接器108将管(图1中的8)从输注栗(未示出)连接至输注装置组件101。
[0110]刚性针102优选是空心的,以便于输送药物由此通过,并且其优选由31号不锈钢制成,并带有锋利的斜面末端。针102的患者端部109中的端部端口允许将药物输送到输注部位。除了端部端口之外或者替代端部端口,可以使用侧部端口。针102的非患者端部110中的开口接收从胰岛素栗通过管8 (图1)输送的药物。
[0111]如图23、47和48所示,毂103固定地接收针102,其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固定于此,例如用粘合剂。毂103中的孔111接收针102,其可以用粘合剂固定于其中。如图25所示,针2的患者端部109延伸超过毂103的第一端部112。针102的非患者端部110设置在毂103中的空腔123中以接收从胰岛素栗输送的药物。毂103优选由注射模制塑料制成,然而任何合适的材料都可以使用。
[0112]如图23、47和48所示,毂103具有第一端部112和第二端部113。一对第一凸起115和116从毂103的邻近第一端部112的侧壁117和118向外延伸。第一凸起115和116优选大体为圆柱形的。一对第二凸起119和120从邻近毂103的第二端部113的侧壁117和118向外延伸。第二凸起119和120优选大体为圆柱形的。周向延伸的凹槽121和122设置在第二凸起119和120中。管状件114中具有开口 124以接入流体通道125,如图25所示,该流体通道与空腔123流体连通。隔膜177设置在开口 124中以密封毂103中的开口 124。当连接器108穿过开口 124中的隔膜177连接时,毂103的后部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被密封。
[0113]如图2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