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719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淡水鱼的养殖,一种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
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解决了限制该品种鱼大规模推广的难题,使这一经济价值高,适于大众化养殖的品种得以迅速发展。
1.2运输长途运输必须保持低密度,以减少相互摩擦和扎伤。鱼水重量比不大于1∶10,放入池塘前要用20mg/L浓度的高锰酸钾浸洗10-15分钟。
1.3亲鱼培育春季水温高于12℃时即开始进行强化培育,以投喂团状湿性混合饲料为好,用没变质的冷冻海杂鱼拌合3-5%的次面粉,加入正常饲养用量两倍的添加剂经铰肉机挤成团。定点定时投喂,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上午少投喂下午多投喂,总量占鱼体重3-5%。
上年秋季培育也很重要,除按正常养殖管理外,应该注重营养平衡,以喂颗粒饲料为主的应适当补充投喂鲜活杂鱼;以喂鱼为主的应适当补充投喂颗粒饲料,并坚持投喂到水温低于12℃时再停喂。
春季培育时亲鱼放养密度不应大于150kg/亩,水深应从0.5m逐渐加注到1.2m-1.5m。
2、催产(注射催产剂使其产卵)2.1确定催产时机良好的催产时机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水温条件必须达到22~26℃,另一个条件是挑选成熟好的亲鱼。成熟好的外观标准是;雌鱼腹部膨大,头冲上竖起时卵巢轮廓明显;剖开卵巢可见卵粒饱满、说明卵粒分离;成熟系数(卵巢重占体重百分比)达到15%左右。
2.2设置鱼巢黄颡鱼具有做窝(巢)产卵习性。人工鱼巢必须仿生态设置。方法是用6块砖在水泥池底立着摆成一个长方形槽,槽内底部铺设两个附卵框,共同组成鱼巢。附卵框是将一块棕榈树皮缝到一个25×37厘米的四边形铁丝框上制成的。试验表明该鱼巢接卵效果比4块砖摆的槽,内铺一块棕榈片的小鱼巢效果好(如表1)。
表1 同批催产鱼大、小巢接卵效果比较

鱼巢还可以用金属或塑料材料做成园筒形立壁,筒内底面铺一个缝在环形框上的棕榈片。以雄鱼体长的150%为标准作为圆形鱼巢的直径,大鱼用大巢,小鱼用小巢,会更经济,更有效地接卵。
布巢数量应为催产鱼组数(雌雄按1∶1配组)的50~60%。鱼巢过多则附卵框上的附着卵过于稀少,接卵效率低而且不利于下一步孵化管理。鱼巢过少会影响鱼的产卵率,附卵密度加大也不利于孵化。
2.3注射催产剂,挑选好亲鱼、设好鱼巢后就可以正式注射药物催产了。药物组合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药剂配比为HCG4000IU+LHRH-A210μg+DOM5mg/kg鱼,在HCG3000~4000IU+LHRH-A210μg左右+DOM5~10mg/kg鱼范围都有明显效果,见表2。
表2不同剂量、不同批次产卵效果

1)正常剂量为HCG4000IU+LHRH-A210μg+DOM5mg/kg鱼。
2)低剂量为HCG3000IU+LHRH-A210μg+DOM5mg/kg鱼。
3)高剂量为HCG4000IU+LHRH-A215μg+DOM10mg/kg鱼。
药液配制时浓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以50~100g鱼注射1ml为适宜,尾重在100克以上时按lml/100g注射。药剂量过高注射部位容易起肿块,过低则注射量增多,费时间、吸收慢。
注射部位为背鳍后基部,注射向前斜下针,进针深度1cm左右,采用一次注射法。
注射剂量 严格挑选亲鱼条件,以采用HCG3000IU+LHRHA210μg+DOM5mg/kg鱼剂量为经济,并且有望取得好效果。在人力够用情况下采用2次注射会取得更好效果,第一次只注射LHRH-A2的剂量,10个小时以后再注射HCG和DOM的量;第一次雄鱼不注射,第二次雄鱼注射三种复合剂型药量的2/3,即0.7ml/100g鱼。在人员较少时采用一次注射方法。
在25℃水温条件下,注射后18~20小时亲鱼可以产卵,30左右小时达到产卵高峰,每批鱼产卵历时15小时左右。一般情况,傍晚将鱼拉出,晚上催产注射,至第二天傍晚可见有鱼产卵,到后半夜产卵达到高峰,天亮后产卵基本结束。胚胎发育观察结果与上述情况吻合。
2.4产前管理产卵池水深保持0.5~0.8m,始终保持微流水,注射10个小时后间歇进行大水流刺激,流量在30~50m3/h(3~4寸管),每次冲水1小时左右,间歇20-30分钟后再冲,冲水3-5次;到产卵时灰复微流水,保持产卵场所安静、避光。产卵池放鱼密度以1组/m2水面为适宜。
3、孵化3.1孵化方法本发明的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采用了3种孵化方法(1)常规孵化环道孵化,(2)在水泥池中设网箱流水孵化,(3)在水泥池中静水充气孵化。三种方法均取得较好孵化效果,平均孵化率都在70%以上。但如果孵化用水未经过滤沉淀,则第(1)种方法容易积累污物而使水质变差,孵苗后鱼苗也不易分离。第(2)种网箱孵化的,可以在箱底面上再缝上一层较厚的聚乙烯塑料膜减少鱼苗摩擦。第(2)(3)方法可依具体条件选择。
3.2孵化设施网箱由60-80目筛绢缝制,规格为2×1.2×0.5米,绑在钢筋框架上支于水中,网箱上沿突出水面。孵化时将附卵框垂直悬挂到竹杆上并置于网箱中,竹杆两端搭在网箱支架上,每箱可悬挂60个附卵框,可孵化鱼卵60~100万粒。还可修建专用孵化池,池长1.5~2米,宽0.5~0.7米,深0.5米,孵化池面要光滑,保持有效水深0.3~0.4米,流水孵化,出水口加80~100目筛绢,水纵向流入流出;3.3孵化管理除设鱼巢前要将附卵框进行消毒外,鱼卵在孵化前要经过7~8mg/l孔雀溶液浸洗10~15分钟再放入孵化水中,孵化十几小时后再浸洗一次,同时将附卵框在水中涮洗几下,将死卵涮掉后再重新孵化,涮掉的卵中有部分好卵,需要单独集中孵化。注意调节水流或充气量,保持孵化水体溶氧不低于4mg/l。
3.4孵化结果2000年共获卵277.5万粒,受精率达75%以上,孵化鱼苗150余万尾。
4、鱼苗暂养4.1倒苗每批的鱼苗全部孵出后要及时倒入暂养池(槽)进行暂养。黄颡鱼苗初期具有贴底、聚群习性,若不及时转入暂养池,无论是环道中脏物、死卵还是网箱底部摩擦,都不利于鱼苗存活。倒苗时应尽可能将脏物分离出去,主要通过清水漂洗的方法淘汰出脏物,搅动时脏物易上浮,鱼苗仍贴底,需反复分离数次。
4.2暂养环境与密度暂养水泥池或水槽壁要光滑,深度在0.5~1m为宜。暂养鱼苗密度2~3万尾/m3。
4.3暂养管理,暂养池也应建成像前面3。2所述孵化专用池那样,留放苗孔,静水充气暂养。保持水质清新,保持微流水或微充气,使溶氧不低于4mg/L,非流水的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不少于1/2。实验观察表明黄颡鱼苗孵出48小时以后肛门开通,口开启,可以摄食轮虫等小型天然饵料,此时要及时从饵料培养池捞取轮虫进行投喂,每日喂1~2次,投喂量使暂养水体达到50~100个轮虫/ml。微流水的在投喂时停水3~5小时,改为微充气。暂养期间要保持环境安静、遮强光。
5、适时下塘(鱼苗放养)5.1鱼苗自身条件暂养5~6天后,鱼苗完全达到平游水平,可以自由上下、左右游动,分散不聚群,愿意贴池壁活动,颜色变为黑灰色,这时鱼苗几乎完全转入外源营养期,应该及时下塘。
5.2池塘条件培育苗种的池塘要在鱼苗下塘前2~3周进行常规清塘、施肥;注水培养天然饵料,使鱼苗下塘时轮虫繁殖达到高峰期;鱼苗下塘前还必须沿池周水面设草帘子等遮光物,以供鱼苗隐藏。
5.3鱼苗放养情况黄颡鱼苗种培育采用主养方式,优选一级培养法,即将水花鱼苗直接培育到秋片。1)采用一级饲养法的,放养密度在5~6万尾/亩,2)采用二级饲养法的,即鱼苗长至35mm以后再重新分池饲养,这样水花鱼苗下塘时的密度要在10万尾/亩左右;到35mm左右(夏花鱼苗)分养时,放养密度在2~3万尾/亩。
表3 2001年黄颡鱼苗种放养表

2001年共下塘鱼苗15.3万尾,放养密度为0.95~2.06万尾/亩。
5.4维持轮虫繁殖高峰与驯化投喂,放苗后1周左右要对池塘进行一次施肥,耙池底泥工作,以促进浮游动物繁生,维持轮虫繁生高峰。
鱼苗下塘20天左右可长至35mm左右,要及时驯化投喂。驯化用饵以进口鱼粉为主料,经1mm筛粉碎后掺少量次粉加水和成团状投喂,每日下午在池的一边10~15m范围内投3~5团饲料,一周后将投饲范围缩小,2周后集中到预定食台处投喂,此后用投饵机正常投喂破碎的颗粒饲料,以后随鱼体增大而加大饲料粒径。
6、苗种培育期管理与病害防治黄颡鱼适宜在大水面中生活,对水质要求比鲤、鲫鱼严格。黄颡鱼苗种培育池的水中营养不能过剩,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40cm以上,要经常加注新水,最好是井水;放养密度不能像养其它鱼那样大,以防止投喂饲料过多造成水过肥和氨氮过高;只能搭配养殖鲢鱼,以起到净化水质,增加收入的目的,不能搭配鳙鱼,它会与黄颡鱼抢食而影响黄颡鱼生长。鱼病防治采用鱼菌净、敌百虫、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高锰酸钾等,常规用药量安全有效。
7.灯光诱虫黄颡鱼非常喜欢吃水生昆虫,如果在黄颡鱼培育池水面上设置黑光灯,进行灯光诱虫,不但会节饲料,而且会提高饲养效果。
8、黄颡鱼秋片出塘结果2001年10月15日对7#、10#、13#池塘进行了干塘验收见表4。
表4 黄颡鱼苗种培育结果

共出塘秋片鱼种947.5kg,折合5.21万尾。产量偏低说明放养量不足。
权利要求
1.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包括亲鱼培育、确定催产时机、设置鱼巢、注射催产剂、孵化、鱼苗暂养、适时下塘、驯化投喂、管理与防病,其特征是繁育的各个环节都要求精心把握亲鱼培育在春季水温高于12℃以上时进行强化培育,日投喂量占鱼体重3-5%,亲鱼密度不大于是150公斤/亩,上年秋季培育到水温低于12℃以下时停喂;确定催产时机水温达到22-26℃,亲鱼重量要求雌鱼尾重在75-100克以上、雄鱼尾重在100-150克以上,并且必须达外观成熟标准;设置鱼巢用6块砖在池底部摆成一个长方形四壁,在壁内底部铺放两个附卵框,共同组成鱼巢,设巢数量为催产亲鱼组的50-60%,亲鱼组按1∶1配组;注射催产剂药物组合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剂量HCG3000-4000 IU+LHRH-A210μg+DOM5-10mg/kg鱼,药液量不少于1ml/100g鱼;孵化时卵的处理在孵化前经7-8mg/L孔雀石绿溶液浸洗10-15分钟,15-20小时后再浸洗一次,孵化期间水的溶解氧不低于4mg/L;鱼苗暂养鱼苗密度在2-3万尾/m3,水深不超过1m,溶解氧不低于4mg/L;48小时后投喂轮虫,投喂数量以50-100个/ml为度;适时下塘鱼苗暂养5-6天后开始分散游动,达到平游状态,可以下塘,放苗密度3-5万尾/亩;驯化投喂鱼苗下塘20天、长至35mm左右,需进行驯化投喂,驯化用饵以鱼粉为主,经1mm筛粉碎后掺和少量次粉和成团状喂,管理与防病苗种池水不能过肥,水的透明度保持在40cm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其特征是鱼巢设置鱼巢附卵框是用棕榈树皮片缝到四边形金属框上,在长方形四壁内的底部铺放两个附卵框;还可以在将鱼巢用金属或塑料材料做成园筒形立壁、筒内底面铺一个缝在环形框上的棕榈片做成巢;以雄鱼体长的150%为标准作为圆形鱼巢的直径,大鱼用大巢,小鱼用小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其特征是注射催产剂,挑选好亲鱼、设好鱼巢后就可以正式注射药物催产了;药物组合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药剂配比为,在HCG3000~4000IU+LHRH-A210mg左右+DOM5~10mg/kg鱼;注射方法,在人员较少时采用一次注射方法,用上述全部剂量,药液量不少于1ml/100g鱼;在人力够用情况下应该采用2次注射,第一次只注射LHRH-A2的剂量,10个小时以后再注射HCG和DOM的量;第一次雄鱼不注射,第二次雄鱼注射三种复合剂型药量的2/3,即0.7ml/100g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其特征是孵化条件1)孵化用水应经过砂滤,保持用水清净;2)可修建专用孵化池,池长1.5~2米,宽0.5~0.7米,深0.5米,孵化池面要光滑,保持有效水深0.3~0.4米,流水孵化,出水口加80~100目筛绢,水纵向流入流出;3)网箱孵化的,可以在箱底面上再缝上一层较厚的聚乙烯塑料膜减少鱼苗摩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其特征是鱼苗放养1)采用一级饲养法的,放养密度在5~6万尾/亩,2)采用二级饲养法的,即鱼苗长至35mm以后再重新分池饲养,水花鱼苗下塘时的密度约在10万尾/亩;长到35mm左右苗分养时,夏花鱼放养密度在2~3万尾/亩。
全文摘要
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包括亲鱼培育、确定催产时机、设置鱼巢、注射催产剂、孵化、鱼苗暂养、适时下塘、驯化投喂、管理与防病,其特征是繁育的各个环节都要求精心把握亲鱼重量要求雌鱼尾重在75-100克以上,雌鱼必须达外观成熟标准,并且雄鱼尾重在100-150克以上。设置鱼巢用6块砖在池底部摆成一个长方形四壁,在壁内底部铺放两个附卵框,共同组成鱼巢,设巢数量为催产亲鱼组的50-60%,亲鱼组按1∶1配组;注射催产剂药物组合及剂量HCG3000-4000IU+LHRH-A
文档编号A01K61/00GK1425281SQ0113882
公开日2003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4日
发明者唐作鹏, 张国强 申请人:辽宁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