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葫芦的微生物除草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23386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治水葫芦的微生物除草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水葫芦的微生物除草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除草剂通过常规喷雾,能够有效控制水葫芦的生长。属于环境保护和有害生物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水葫芦是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的俗称,为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该种杂草生活在水体中,具有极强的无性繁殖能力,在适宜条件下,其群体每天可增加20-30%的生物量。大量的水葫芦滋生,会引起水体环境恶化,导致水生生物的减少,并且堵塞河道、妨碍航运。
为了治理水葫芦,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仅以中国为例,每年因水葫芦而蒙受的损失就达80-100亿元,其中治理费用为5-10亿元(杨凤辉等,2002,上海黄浦江风眼莲灾害的发生机理及控制对策初探,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1 No.6)。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常采用化学除草剂防治水葫芦。这种方法虽然有其自身的优点能够将大量的水葫芦杀死,从而快速有效地控制水葫芦的再次大规模发生。但是,其缺点也同样明显大量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及其残留,会对水体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在提供饮用水的水域使用一些高残留除草剂,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研究和使用安全的生物除草剂,尤其是微生物除草剂来防治水葫芦,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重视。从70年代开始,已有大量水葫芦病原菌被发现,同时,人们对这些病原菌的培养特性、致病性及寄主范围等做了大量的研究(Charudatan,R.,Labrada,R.,and Center,T.D.,ed.,Strategies for water hyacinthcontrol.Report of a panel of experts meetion,11-14September 1995,Fort Lauderdale,Florida,USA.Rome,FAO)。但是,到目前为止,商用的水葫芦微生物除草剂尚未开发成功。其主要原因是,难以把致病菌制成合适的剂型,使其在野外喷雾使用时,能够在水葫芦植物体的表面保持较长时间的湿润状态,利于致病菌的侵染。
因此,研制一种环保、成本低、使用方便、能够有效防治水葫芦的微生物除草剂,来满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综合需求,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治水葫芦的微生物除草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得的微生物除草剂能够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有效防除水葫芦,控制其危害。
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防治水葫芦的微生物除草剂包含作为有效成分的(a)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spp.),从自然感病的水葫芦植株上分离得到;(b)SDP,植物源农用助剂(市售)。将上述两种有效成份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混合,制成可湿性制剂,可以使制剂在野外施用时,在水葫芦植株表面造成12小时以上的湿润时间,从而保证致病菌进行有效的侵染,最终实现对水葫芦植株和群体的有效控制。
本发明所采用的活性组份链格孢属真菌是公认的环境友好型生防真菌,在除草剂中的重量含量为85-95%。
本发明所采用的活性成份植物源农用助剂SDP,是从植物中提取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除草剂中的重量含量为5-15%。
本发明所述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spp.),从自然感病的水葫芦植株上分离得到。其分离步骤如下(1)野外采集感病的水葫芦;(2)从病叶上切取病健交界处组织约4毫米若干片,用10%的漂白粉溶液表面消毒3-5分钟,然后置于PDA平板上,25±2℃黑暗条件下培养7天;(3)经单孢分离、纯化,得到目标真菌;(4)常规扩大培养;(5)按照1个直径5毫米的菌落120毫升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的比例,进行液体发酵;(6)5天后,过滤菌丝体,在无菌条件下风干;(7)每2天,检查风干物所含孢子的数量,当孢子含量达到5×1010个/克时(25℃下5-7天),将风干物粉碎,过筛240目,得到所需的链格孢属真菌。
本发明的除草剂是可湿性固体制剂,包括可湿性粉剂和可湿性粒剂。
本发明所提供的微生物除草剂,可用于对水葫芦进行常规茎叶喷雾,以防止水葫芦种群的发展和危害。用以防治水葫芦的推荐剂量为10-20克/亩,兑水15-25千克/亩常规喷雾使用。
本发明中的链格孢属真菌易于得到,而植物源农用助剂的使用,不仅可使活性组份的生物活性提高,还可大大降低本制剂的成本,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发明首次研制出防治水葫芦的真菌除草剂固体剂型,与其它防治水葫芦的除草剂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新颖性。除草剂中除选用对水体环境无不良影响的真菌之外,采用从植物中提取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份的植物源助剂,大大降低了制剂的生产成本,具有高度安全性,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发明的除草剂用量少,每亩推荐剂量为10-20克,远低于其它防治水葫芦的除草剂产品。在推荐剂量下使用,水葫芦植株的发病程度为3级(叶片病斑面积大于三分之二),对水葫芦群体生物量的抑制率达到55%,具有显著的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除草剂的制备野外采集感病的水葫芦,从病叶上切取病健交界处组织约4毫米若干片,用10%的漂白粉溶液表面消毒3-5分钟,然后置于PDA平板上,25±2℃黑暗条件下培养7天。经单孢分离、纯化,得到目标真菌。常规扩大培养,然后,按照1个直径5毫米的菌落120毫升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的比例,进行液体发酵。5天后,过滤菌丝体,在无菌条件下风干。每2天,检查风干物所含孢子的数量,当孢子含量达到5×1010个/克时(25℃下5-7天),将风干物粉碎,过筛240目,得到所需的链格孢属真菌。
根据除草剂所需要的重量含量,称取85-95%的链格孢真菌与5-15%的活性成份植物源农用助剂SDP,物理混合均匀,包装,即为除草剂成品。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按照实施例3的配方,即链格孢属真菌和SDP之间的重量含量分别为90%、和10%,进行药效试验。设青浦和闵行2个试验点,每点3个处理即亩用量分别为0克/亩(对照)、10克/亩和20克/亩。兑水量为20千克/亩,常规喷雾。重复3次。10天后的调查结果如下

试验中,经本发明微生物除草剂处理的水葫芦植株,2-3天即能出现零星病斑,到10天时,病斑扩大到理想水平。本发明除草剂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对水葫芦群体鲜重的控制上。与对照相比,经过本发明除草剂处理的水葫芦群体,其鲜重明显下降,达到55%以上。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水葫芦的微生物除草剂,其特征在于包含(a)从自然感病的水葫芦植株上分离得到的链格孢属真菌,重量含量为85-95%;(b)植物源农用助剂SDP,重量含量为5-15%。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防治水葫芦的微生物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草剂是可湿性固体制剂,包括可湿性粉剂和可湿性粒剂。
3.一种防治水葫芦的微生物除草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野外采集感病的水葫芦,从病叶上切取病健交界处组织4毫米若干片,用10%的漂白粉溶液表面消毒3-5分钟,然后置于PDA平板上,25±2℃黑暗条件下培养7天,然后经单孢分离、纯化,得到目标真菌;常规扩大培养后,按照1个直径5毫米的菌落120毫升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的比例,进行液体发酵;5天后过滤菌丝体,在无菌条件下风干;当风干物所含孢子的数量达到5×1010个/克时,将风干物粉碎,过筛240目,得到链格孢属真菌;2)称取重量含量为85-95%的链格孢真菌与5-15%的植物源农用助剂SDP,混合均匀,包装,即为除草剂成品。
4.一种权利要求1的防治水葫芦的微生物除草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对水葫芦进行常规茎叶喷雾,以防止水葫芦种群的发展和危害。
全文摘要
一种防治水葫芦的微生物除草剂及其制备方法,除草剂包含(a)链格孢属真菌,从自然感病的水葫芦植株上分离得到,重量含量为85-95%;(b)植物源农用助剂SDP,重量含量为5-15%。将上述两种有效成份进行混合,即可制成可湿性制剂。本发明的除草剂可以采用常规方法喷雾使用,在水葫芦植株表面造成12小时以上的湿润时间,从而保证致病菌进行有效的侵染,最终实现对水葫芦植株和群体的有效控制,对环境安全。
文档编号A01P13/00GK1759685SQ200510030670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0日
发明者褚建君, 丁义, 庄奇佳, 张鸿秀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