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滚筒水稻脱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16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滚筒水稻脱粒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尤其是一种双滚筒水稻脱粒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全喂入水稻脱粒机多以单脱粒筒结构形式为主,因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受到农民用户的欢迎。随着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类水稻脱粒机因其脱粒流程短、或因整机配置设计的技术困难,其脱净率、籽粒回收率、清洁率以及生产效率等几项主要性能指标均较低,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脱粒作业的需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滚筒水稻脱粒机。该机不仅能够提高水稻脱粒作业的脱净率、回收率及生产率,而且还可以降低脱粒作业损失、增加生产效益。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滚筒水稻脱粒机,包括机架喂入平台、行走轮、主脱粒滚筒、副脱粒滚筒、风机、籽粒提升机构、稻杆夹持输送机构、清选筛、主传动齿轮箱、副传动齿轮箱、连杆传动机构,机架的一侧为入口端,喂入口处设置有喂入平台,稻杆夹持输送机构设置在喂入口一侧的机架上,机架的另一端设置有风机,风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上,机架的同一水平面上平行装设有主脱粒滚筒和副脱粒滚筒。主、副滚筒的下方设置有凹板,凹板的下方设置有清选筛,其特征在于机架的底部安装有流压油缸,机架的起落通过液压油缸的升降来完成,主滚筒和副滚筒的筒长为1.8-2.2米。
工作原理脱粒作业时,传动机构驱动主、副脱粒滚筒、风机、籽粒提升机构及清选筛运动,带有稻穗的秸杆从喂入平台喂入主脱粒滚筒内沿其轴向运动,完成脱粒、分离,尔后稻杆从其末端进入副脱料筒内,再沿其轴向运动,完成第二次脱粒、分离;脱后稻杆从排草口排出机外,下落在清洗筛上的籽粒在偏心驱动箱往返驱动下在清选筛上完成清选,经籽粒提升机构提升装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自动化程度高、风机功率大、滚筒长、速度快,比普通脱粒机提高效率3-4倍,省工省力,每小时可脱粒3000kg-3500kg,一次性完成脱粒。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机架上装有液压油缸,机架的高度调整可通过油缸来完成。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双滚筒水稻脱粒机,包括机架1、喂入平台2、行走轮3、风机4、清选筛5、主脱粒滚筒6、副脱粒滚筒7、主传动齿轮箱8、副传动齿轮箱9、连杆传动机构10。机架1上固定有外壳12,机架1的一端为入口端,喂入口处有喂入平台2和稻杆夹持输送机构11,风机4通过螺栓安装在机架1的另一侧。在机架1的同一水平面上安装有主脱粒滚筒6和副脱粒滚筒7。主、副脱粒滚筒6、7的长度为2米。其下方设置有凹板,清选筛与设置在凹板的下方。机架1上安装有一液压油缸13,机架1的起落通过液压油缸13来完成。机架1的下端悬吊有振动筛,振动筛的低端与籽粒提升机构14相接。
权利要求1.双滚筒水稻脱粒机,包括机架喂入平台、行走轮、主脱粒滚筒、副脱粒滚筒、风机、籽粒提升机构、稻杆夹持输送机构、清选筛、主传动齿轮箱、副传动齿轮箱、连杆传动机构,机架的一侧为入口端,喂入口处设置有喂入平台,设置在喂入口一侧的机架上,机架的另一端设置有风机,主副滚筒的下方设置有凹板,凹板的下方设置有清选筛,其特征在于机架的底部安装有液压油缸,机架的起落通过液压油缸的升降来完成,主滚筒和副滚筒的筒长为1.8-2.2米。
专利摘要双滚筒水稻脱粒机,包括机架喂入平台、行走轮、主脱粒滚筒、副脱粒滚筒、风机、籽粒提升机构、稻杆夹持输送机构、清选筛、主传动齿轮箱、副传动齿轮箱、连杆传动机构,机架的一侧为入口端,喂入口处设置有喂入平台,设置在喂入口一侧的机架上,机架的另一端设置有风机。主副滚筒的下方设置有凹板,凹板的下方设置有清选筛,其特征在于机架的底部安装有液压油缸,机架的起落通过液压油缸的升降来完成,主滚筒和副滚筒的筒长为1.8-2.2米。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自动化程度高、风机功率大、滚筒长、速度快,比普通脱粒机提高效率3-4倍,省工省力,每小时可脱粒3000kg-3500kg,一次性完成脱粒,且在机架上装有液压油缸,机架的高度调整可通过油缸来完成。
文档编号A01F7/00GK2877253SQ200520146068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30日
发明者单宽顺, 夏洪海 申请人:夏洪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