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昆虫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676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引昆虫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吸引昆虫的装置技术领域根据权利要求1的总概念,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吸引昆虫的装置 背景技术飞行昆虫可被证实对于人类和动物来说作为真正的麻烦,其应予 以防患。除了普通家蝇之外,所提及的青蝇对于人类来说不止是干扰,而 其还作为病原的携带者为人所知。所以人类想使这种苍蝇远离那些范 围,所述范围中有食物,因为苍蝇在食物中产卵,从这些卵中孵出蛆, 而这些蛆最终又成长成苍蝇。为了防范这些飞行昆虫,己经发展了捕蝇器,当所述捕蝇器发出紫外线光(DE 38 40 440 C2,WO 98/53677)或者释放出引诱剂(US-5 635 174A, US 5 770 189 A, EP 0768 823 Bl, US 5 683 687)时,所述捕 蝇器则特别的有效。由于苍蝇被紫外线光、以及引诱剂所吸引',它们 飞向捕蝇器方向,在那它们被放置于捕蝇器中的胶带捉住。还有蚊科生物也不受人类和动物的喜爱,特别是其传播疾病时, 这些疾病往往会导致死亡。遗憾的是这些蚊科生物感觉良好,像不受 紫外线光的吸引一样。而其它对于苍蝇来说必要的引诱剂,也吸引不 了蚊科生物。通过常规的捕蝇器只能糟糕地捕捉蚊科生物。然而已知的是,C02对于蚊科生物来说是较有效的引诱剂,因为 其对蚊科动物展现了温血动物的存在。因此可以通过干冰(固体C02) 来吸引蚊科生物,因为干冰在-78.5"以上升华。因此提出的建议是,结合标准光源和C02源,来吸引蚊科生物(R.R. Carestia und Linnaeus B. Savage, Effectiveness of Carbon Dioxide as a Mosquito Attractant in the CDC Miniature Light Trap, Mosquito News, Vol. 27, 1967, S. 90-92)。另外的蚊科生物引诱剂是乳酸,所述乳酸有三种类型。这样发现, 右旋乳酸,L-(+)乳酸,人体的分解物,吸引蚊科生物(F. Acree, Jr.,R. B. Turner, H. K. Gouck, M. Beroza: L-Lactid Acid: A Mosquito Attractant Isolated from Humans, Science, Vol. 161, 1968, S. 1346-1347)。但是维他命B或者胆固醇亦具备吸引蚊科生物的能力(SPIEGEL ONLINE 34/1999)。进一步发现的是,替代的苯衍生物,如其也存在于肉食植物的分 泌物中,不仅吸引苍蝇和蜂类,而且也吸引蚊科生物(WO 97/03561)。一种可通过其用来即捕捉苍蝇又捕捉蚊科生物的、用于飞虫的捕 捉器,运用了这些科学知识(EP 1 213 958 Bl)。该捕捉器如通常的捕 蝇器一样具有带有胶带的紫外线光源(UV-光源),其中还额外地设计 有用于容纳吸引蚊科生物的物质的开放容器。苍蝇以及蚊科生物将通 过胶带被捕捉, 一旦它们碰到胶带。另外还有一种吸引昆虫的装置被公开,其拥有具有管的圆柱型体 (US 5 943 815 A)。该管具有多个开口,从所述开口中可挥发出C02。在另外的已公开的昆虫陷阱中设计有加热元件,其加热C02源(US 2003/0070345 Al)。进一步公开了一种昆虫陷阱,其具有用于引诱剂的容器(DE 102 59 651 Al)。最后还有一种昆虫陷阱被公幵,其具有配备有吸引物的带或者过滤纸(WO 00/59300 A;US 4 283 878 A)。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蚊科生物捕捉装置,其具有高捕捉率。 所述任务将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特征解决本发明因此涉及一种用于吸引昆虫的装置,其中设计有用于散发 器的容纳装置,其可释放出至少一种引诱剂。所述容纳装置安置在封 闭的空心体上,所述空心体在某处有开口。通过这个幵口处,其可盖 住热源,该热源同时是空心体的支架。借助于用于散发器的容纳装置, 可使一个已知的用于捕捉苍蝇的装置转化为一个用于捕捉蚊子的装 置。通过本发明所达到的优点特别在于,苍蝇捕捉器可以仅仅借助额 外的附加部改装成蚊科生物捕捉器。附加部具有容纳装置,其中可置入散发器。该散发器具有优选的 用于蚊科生物的引诱剂,亦可具有用于其它昆虫的引诱剂。通过将散 发器装设在uv-灯附近,引诱剂将通过灯所产生的热量连续的被蒸发。 当然这里大部分热量不是由uv-灯本身产生的,而是由镇流器产生。镇流器可以理解为用于气体放电灯的电流限定设备。对于镇流器来说 其可涉及前置扼流线圈。但亦可将电子镇流器投入使用。本发明中散发器的更换非常简易。多个在根据本发明装置上装设 的胶带不仅提高了对被吸引的蚊科生物的捕捉率,而且也提高了对苍 蝇的捕捉率。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在附图中展示,并在以下进一步说明。这里示出了图1已知捕蝇装置机座的透视图;图2可与捕蝇装置耦合的捕蚊装置透视图;图3在其功能上作为捕蚊装置的昆虫捕捉装置的透视图;图4根据图3中去掉盖子的昆虫捕捉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是已知昆虫捕捉装置1的机座3的透视图(对比EP 1 213 958 Bl中的图l和图4)。机座3具有框架9, 10, 11,其安置在基座 2上。机座3成半椭圆形构造。框架9, 10, 11以及基座2包围壁16, 所述壁带有内侧4,所述内侧具有三个区域两个弯曲区域和一个平面 区域。壁16的内侧4用于容纳胶粘膜,其紧贴于内侧,并通过凸起22 至25被固定。此外,壁16具有凹槽12至15,借助于所述凹槽,通过 按压在图1中未示出的胶粘膜,可将其轻易地再次移除。UV-光源43位于基座2上。它由两个相互平行延伸的管状段5, 6 组成,其中管状段5, 6安置在灯基座7上。两个管状段5, 6通过连 接块19相互连接。UV-光源43被框架9, 10, 11的三面,以及壁16的内侧4所包 围。另外电缆8装设在基座2上,通过其可向UV-光源43供电。也可 以考虑由电池驱动的UV-光源43。然而优选地,未示出的生热的镇流 器位于基座2中。图2展示捕蚊装置17,其可被置入根据图1中的昆虫捕捉装置1 中。该捕蚊装置17基本上由封闭的空心体44组成,所述空心体带有 坐落在其上的盖18、以及装设在空心体44上的容纳装置20,所述容 纳装置用于散发器21。此容纳装置20安置在壁31上,当捕蚊装置17 被置入图1中所示的昆虫捕捉装置1中时,所述壁构成后壁31。用于 散发器21的容纳装置20具有两个侧壁33, 34,它们与后壁31相连。这些壁33, 34中的每一个壁均具有凹槽41, 42,它们通过隔板36至 39构成。凹槽41, 42基本上相互平行的排列,以便在所述凹槽中可以 插入散发器21,并且可使其被固定。两个壁33, 34经由底部40以及 隔板35相互联系起来。通过隔板35使用于散发器21的容纳装置20 更加稳固。当捕蚊装置17被置入昆虫捕捉装置1的机座3中时,则容纳装置 20直接位于昆虫捕捉装置1的内侧4的前方。盖18具有卡持部28以 及锁紧装置26, 27,通过所述锁紧装置,可使装设在盖18上的胶粘膜 被固定。捕蚊装置17的空心体44具有两个基本上半圆形地构建的侧壁以 及一个前壁,它们之中在图2中只有侧壁32可视。在侧壁和前壁上可 装设另外的胶粘膜,其通过卡持部29, 30固定。因此胶粘膜几乎完全 地包围空心体44。散发器21由一种基本上带有最小气孔大小的透气性材料组成。所 述散发器具有至少一种引诱剂,蚊科生物对其特别感兴趣。然而在散 发器21中亦可有多种引诱剂,其可吸引广泛的飞行昆虫。 一旦散发器 失去其功效时,其可轻易的被新的散发器替换。图3展示了带有机座3的昆虫捕捉装置l,以及被置入的捕蚊装置 17。机座3以及可拆下的捕蚊装置17位于基座2上。同时捕蚊装置17 完全包围着UV-光源5, 6, 19。在框架9, 10, 11上连接着壁16,其构成了机座3的重要部分。 然而框架10在此不可见,因为其上有盖18。基座2,框架9至11,以 及盖18基本以半椭圆形构建。所以盖18可直接封闭框架9, 10, 11; 所述盖亦可如此处所示,具有其他形状,以便其仅仅部分的覆盖框架 10。此处可看出三种安置胶粘膜的可能性。 一种是将胶粘膜安置于壁16的内侧4上,其中所述胶粘膜通过凸起22至25固定。这种胶粘膜 主要用于捕捉苍蝇,并且是白色的,就是说其可反射灯光。如果将昆 虫捕捉装置作为蚊科生物捕捉装置使用,则胶粘膜呈黑色。另外黑色 的胶粘膜可在捕蚊装置17的盖18上,以及在捕蚊装置17的空心体44 上分别通过安置在那里的卡持部28, 29, 30,优选地通过夹具,来固 定,其中只有卡持部28, 29可见。在盖18上除去卡持部28以外还安置有凸出26, 27,其作为膜的 引导定位使用。昆虫捕捉装置可由任意材料构成。优选地,其由塑料构成。图4展示了去掉捕蚊装置17的盖子18的昆虫捕捉装置1的俯视图。此处可见捕蚊装置17是如何将带有UV-光源43的基座7完全包 围的。在捕蚊装置17的后壁上可看出容纳装置20和与安置在其上的 散发器21。散发器21具有这样相对于捕蚊装置17的临区,以便由UV-光源43以及安置在基座2内的镇流器发出的热量可以到达所述临区, 该热量可使位于散发器21中的物质转化为气态。由此不断的将这样的、 足够多的量的物质转化为气态,以至于蚊子可以察觉到这些释放出的 物质。下面将深入昆虫捕捉装置1的操作以及工作原理。在第一种"捕蝇"工作方式中,在根据图1的昆虫捕捉装置1中, 反光的胶粘膜将被置入框架9, 10, 11中,并且置于内侧4上。现在 UV-光源5, 6, 19被接通,以便苍蝇被UV-光吸引,并且被粘附在胶粘膜上。在第二种"捕蚊"工作方式中,根据图2的捕蚊装置17 (所述装置在其外侧完全呈黑色)装配了散发器21,其中散发器21被放入容纳 装置20中。这时捕蚊装置17,其空心体44的下侧被幵启,罩在根据 图l的UV-光源5, 6, 19上,以致于UV-光源5, 6, 19被完全包围, 并且仅仅作为热源,而不再作为光源起作用。此外,在基座2中嵌入 发热的镇流器。从光源和镇流器产生的热量足以使在散发器21中的物 质慢慢地、不断地转化为气态,由此吸引蚊科生物。被这样吸引的蚊科生物飞向昆虫捕捉装置l,并且其一旦接触到胶 粘膜,便立刻被黏住。根据图2中的捕蚊装置17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根据图1中的昆 虫捕捉装置1的附件。昆虫捕捉装置1 一方面即可作为捕蝇装置,而 另一方面亦可作为捕蚊装置。所述昆虫捕捉装置亦可同时作为捕蚊和捕蝇装置工作。这通过使 散发器包含一种即可吸引蚊子,也可吸引苍蝇的物质来实现。
权利要求
1.用于吸引昆虫的装置,所述装置带有用于散发器(21)的容纳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装置(20)安置在封闭的空心体(44)上,所述空心体在某处具有开口。
2. 根据权利要求l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体(44)的 内部空间这样被构建,使得它可以容纳空心体支架(5, 6, 19)。
3. 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体(44)的 所述开口位于底侧。
4. 根据权利要求l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体(44)在 上侧由盖(18)封闭,所述盖的面积至少与所述空心体(44)的横截 面积相同。
5. 根据权利要求l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心体(44) 的外侧的至少一个区域上设置了粘性物。
6. 根据权利要求l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心体(44) 的周围上,提供夹持元件(27, 28, 29, 30)用于保持粘性膜。
7. 根据权利要求l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装置(20) 从侧面看呈U型,其中所述U型的一支板(36, 37)要短于另一支板(38, 39)。
8. 根据权利要求7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U型部分(33, 38; 34, 36)相互平行地布置,并且通过隔板(35, 40)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l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体(44)外侧呈黑色。
10. 根据权利要求2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体支架(5,6, 19)是安置在基座(2)上的热源。
11. 根据权利要求10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2) 中安装附加热源。
12. 根据权利要求ll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热源是镇 流器。
13. 根据权利要求2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体支架(5, 6, 19)是UV-光源(43)。
14. 根据权利要求10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体支架(5, 6, 19)以及所述基座(2)是昆虫捕捉装置(1)的部分,所述昆虫捕 捉装置具有用于容纳胶粘膜的机座(3)。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吸引昆虫的装置,其中提供用于散发器(21)的容纳装置(20),所述散发器释放出至少一种引诱剂。所述容纳装置安置在封闭的空心体(44)上,所述空心体在某处具有开口。通过该开口处,所述空心体可套在热源上,并且同时所述热源作为空心体的支架。借助于用于散发器的容纳装置,可使已知的用于捕捉苍蝇的装置转变为用于捕捉蚊子的装置。
文档编号A01M1/14GK101237769SQ200680028804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1日
发明者伯特·恩格尔布雷希特, 约尔格·恩格尔布雷希特 申请人:Igu信托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