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区棉花集群高产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28198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旱区棉花集群高产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旱区棉花集群种植的新技术。技术背景棉花传统种植方式为1穴1株的均匀分布,近年来,改进种植较多采用1穴2株的种植方式。传统种植方式1穴1株为1层,改进种植方式1穴2株为2层。现有种植方式多为4行带状种植和2行带状种植。4行带状种植,带行穴距为50X30X20cm,9500穴/亩,1穴1株密度近1万株/亩,1穴2株密度为1.9万株/亩;2行带状种植,带行穴距为50X30X18cm,9300穴/亩,1穴1株密度为0.9万株/亩,1穴2株密度为1.8万株/亩。不同立地条件下棉花产量相差很大,传统栽培技术在当地皮棉产量只有981.0kg/hm2,试验田可达1074.0kg/hm2。为了提高产量,现有棉花种植技术都将增加穴株密度作为一种手段,l穴1株传统种植方式存在穴密度较大,易造成棉花群体透光性不良,导致棉花大量落蕾、落铃;其次不利于田间管理,不利于肥料集中施用和节水灌溉措施,如微喷和渗灌的实施;存在着个体间孤立无援,抵抗早霜、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植株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差,棉花产量难以提高的缺点。1穴2株改进种植方式,虽然在传统种植方式穴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株密度,比原来提高了产量,但穴密度仍大,仍不利于精细管理,棉株间正相互作用关系未能充分体现。
发明内容为了改变传统种植方式,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旱区棉花集群高产栽培方法。我们依据环境特点进一步挖掘棉花增产潜力,并根据荒漠植物适应干旱严酷环境的集群分布特点,在不增加灌溉耗水量的前提下,肥料集中施用,水分有效利用,以此达到显著提高旱区棉花产量的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旱区棉花集群高产栽培方法,包括整地、浇播前水,播前种子处理、合理追肥,按需灌溉生育期灌水、人工整技、摘心,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采摘;在棉花种植过程中,采用2行带状种植方式,带行穴距为50X30X2550X30X30cm,穴密度5600~6700穴/亩,株密度1.72.0万株/亩;使用1穴3株种植方式,播种时每穴播种5-6粒饱满种子;生长期间苗,按正北、东南、西南3个方向留健壮苗3株,分为3层规格,矮株位于东南面,高4050cm;中间株位于西南面,高5060cm;高株位于北面,高6070cm;层间距10cm。本发明的优点和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一是选择合理种植株密度,采用2行带状种植,带行穴距为50X30X2530cm,穴密度-.56006700穴/亩,株密度1.72.0万株/亩:二是人工控制棉株高度,控制棉株高度在70cm左右,并使果技分布在不同层次上,矮株位于东南面,高4050cm;中间株位于西南面,高5060cm;高株位于北面,高6070cm;层间距10cm,构成优化丰产规格,在不增加灌溉耗水量的前提下,肥料集中施用,水分有效利用,将土壤无效蒸发转变为植物有效蒸腾,增加地面生物覆盖,创造湿润微环境,以此达到提高旱区棉花产量的目的。图1是本发明棉花整枝规格与已有技术整枝规格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旱区棉花集群高产栽培技术实施方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2006年在河西走廊中段黑河中游临泽北部边缘绿洲进行棉花试验,根据试验区气候特点,本发明选择品种为早熟陆地棉"新陆早8号"。旱区棉花集群高产栽培方法为一是整地,适时种植。4月中旬当地温达到12-14。C时施足基肥,浇水,深耢平地,铺膜,播种。在播种前10d左右要晒种,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一般用25%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浸种。播向南北行,4月15-20日播种,采用2行带状种植,带行穴距为50X30X25cm,穴密度5600穴/亩,株密度1.7万株/亩,1穴3株,每穴播种5-6粒饱满种子。二是及时间苗,合理施肥,按需灌溉。为实现棉花高产必须施足底肥,每公顷施农家肥30-45t、磷酸二胺300kg,尿素150kg、硫酸钾45kg。在棉苗6-10cm高时,每穴保留3株间苗,6月中旬每公顷追施尿素150kg,棉花普遍开花后10d左右棉株下部均座1个大桃,叶色开始变淡时,每公顷施尿素225-300kg,KC1月巴150-225kg,增加钾肥可提高棉株对N素的摄取能力,增强抗病虫及抗逆能力,防止棉花早衰减少落铃,增加铃重。棉花灌溉按"6水"或"5水"灌溉。三是采用化学控制棉株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一般要适时适量进行化学控制3次,第l次在苗前期,每公顷用縮节胺7.5-12g;第二次在初花期,每公顷用縮节胺30-45g;第3次在7月15日前后,每公顷用縮节胺60-75g,可使棉花果技短而粗壮,结铃较集中且铃多铃大,吐絮集中。四是人工间苗、整技。按正北、东南、西南3个方向留健壮苗3株,摘心形成三层规格,分3次打顶,6月下旬、7月上旬,对东南面1株在棉株平均高度达40-50cm,果技5-6个时,实行第1次打顶,形成下层株;7月上旬,对西南面1株在棉株平均高度达50-60cm,果技7-8个时实行第2次打顶,形成中层株;7月下旬,对北面1株在棉株平均高度达60-70cm,果技9-10个时,实行第3次打顶,形成上层株。在棉株第1果技出现1-2个花蕾时,及时打掉第1果技以下赘芽,对生长过旺的果技打掉生长点,并及时打掉老叶,剪去空技,根据苗情长势,8月1日前后打顶心,8月10日去边心,9月15日前后去除全部花蕾和再生技,以利于养分集中供给有效铃。五是加强田间管理,注重病虫害防治。杂草生长速度快于棉花,需及时除草,棉蚜、棉铃虫是棉花生产主要的虫害,要及时防治,试验区于7月10日左右预防棉铃、棉铃虫,出现时用25%氧乐氰1000倍液喷雾防治。实验例依照上述旱区棉花集群高产栽培方法,本发明采用完全随机试验,共设置单位面积株数相等、等行距适宜穴距、等行距等穴距3种种植方式,每个方式重复3次。9种种植规格均采用2行带状覆膜种植,不同种植方式、不同种植规格如下方式l:单位面积株数相等a.1穴1株,带行穴距40X20X16cm,14000穴/亩,1.4万株/亩。b.l穴2株,带行穴距40X30X27cm,7000穴/亩,1.4万株/亩。c.l穴3株,带行穴距40X40X35cm,4700穴/亩,1.4万株/亩。方式2:等行距适宜穴距d.1穴1株,带行穴距50X30X15cm,11000穴/亩,1.1万株/亩。e.l穴2株,带行穴距50X30X18cm,9000穴/亩,1.8万株/亩。f.l穴3株,带行穴距50X30X25cm,6700穴/亩,2万株/亩。方式3:等行距等穴距g.1穴1株,带行穴距50X30X20cm,8300穴/亩,0.8株/亩。h..1穴2株,带行穴距50X30X20cm,8300穴/亩,1.7万株/亩。i.l穴3株,带行穴距50X30X20cm,8300穴/亩,2.5万株/亩。棉花管理除了不同处理的棉株整枝、摘心时间不同,分层不同外,其它均相同。(1)3种种植方式,9种种植规格衣分率的比较3种种植方式,9种种植规格衣分率测定结果见表1。表l不同种植方式、不同种植规格衣分率变化种植方式abcd6fghi衣分率(%)353938373839363436从表1可以看出,三种不同种植方式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最高的为b:1穴2株、7000穴/亩、1.4万株/亩和f:1穴3株、6700穴/亩、2万株/亩;最低的为h:l穴2株、8300穴/亩、1.7万株/亩禾Ba:l穴1株、14000穴/亩,1.4万株/亩。1穴1株的平均衣分率为36%,1穴2株的平均衣分率为37%,1穴3株的平均衣分率为37.7%。比较得出,l穴3株并不降低衣分率,反而衣分率最高。1穴3株(集群栽培)中以带行穴距50X30X25cm、6700穴/亩、2万株/亩的衣分率最高。(2)不同种植方式、不同种植规格皮棉产量比较表2为三种不同种植方式棉花产量比较。由表2看出,种植方式2中f规格的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种植方式1中a规格最低。在单位面积株数相等种植方式l中,a、b、c三种不同种植规格比较看出,以c种植规格l穴3株栽培皮棉产量最高;在等行距适宜穴距种植方式2中,d、e、f三种不同种植规格也可以看出,也是以f种植规格1穴3株栽培皮棉产量最高;在等行距等穴距种植方式3中,g、h、i三种植规格比较看出,i种植规格l穴3株栽培的穴密度过大不利于产量提高,反而下降。表2不同种植方式、不同种植规格棉花产量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皮棉、籽棉产量和生物产量均为干重,不同处理取样品在80'C下烘干24h后,用干鲜比计算产量的干重)。由表2得出,1穴1株的皮棉平均产量为1132.0kg-hm—2,1穴2株为1217.4kg-hm'2,1穴3株为1322.1kg'hm-2。从皮棉产量比较得出,f种植规格:l穴3株(集群栽培)中以带行穴距50X30X25cm、6700穴/亩、2万株/亩的皮棉产量最高,达到1498.0kg'hm'2,高出1穴1株32.3%,高出1穴2株23.0%。穴密度和棉株密度过高,产量反而下降,l穴3株(集群栽培)带行穴距以50X30X2530cm、5600~6700穴/亩、1.7~2万株/亩为好。(3)不同种植方式、不同种植规格生物量比较表3不同种植方式、不同种植规格生物产量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从表3总生物产量可以看出,种植规格为a、d、g1穴1株最低,平均为4.42Him'2,种植规格为b、e、h1穴2株平均为9.92t,hm、1穴3株平均为14.28Him-2。比较表2可以看出,i规格总生物产量最高,但皮棉产量反而减少。地上生物产量1穴1株平均为3.73t.hm—2,1穴2株为8.24t.hm—2,1穴3株为12.15Him'2。从根系生物产量比较种植规格f和种植规格i可以看出,密度过大以后,增加的主要是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基本没有多大变化。从种植规格a、d、g也可以看出,不同密度地上生物量变化大,根系生物量变化很小。从上述试验数据比较可以看出,集群栽培在不增加灌溉定额的情况下,显著增加了生物量,这样可以将土壤无效蒸发转变为棉株有效蒸腾。进一步分析看出,在增加的总生物产量中,主要增加了地上生物产量,这样增加了地面生物覆盖,有利于创造湿润的微环境。(4)不同种植方式、不同种植规格水分利用效率比较表4不同种植方式、不同种植规格水分利用效率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从表4得出,种植规格a、d、g1穴1株的籽棉水分利用效率为0.39,皮棉水分利用效率为0.14;种植规格b、e、h1穴2株的籽棉水分利用效率为0.41,皮棉水分利用效率为0.15;种植规格c、f、il穴3株的籽棉水分利用效率为0.43,皮棉水分利用效率为0.16。可以看出,1穴3株栽培水分利用效率高于1穴1株和1穴2株,其中种植规格f最高,皮棉水分利用效率达至廿0.18。从水分利用效率比较得出,集群栽培(1穴3株)中以带行穴距50X30X25cm、6700穴/亩、2万株/亩为最高。权利要求1、一种旱区棉花集群高产栽培方法,包括整地、浇播前水,播前种子处理、合理追肥,按需灌溉生育期灌水、人工整技、摘心,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采摘,其特征是在棉花种植过程中,采用2行带状种植方式,带行穴距为50X30X2550X30X30cm,穴密度5600~6700穴/亩,株密度1.72万株/亩;使用1穴3株种植方式,播种时每穴播种5-6粒饱满种子;生长期间苗,按正北、东南、西南3个方向留健壮苗3株,分为3层规格,矮株位于东南面,高4050cm;中间株位于西南面,高5060cm;高株位于北面,高607Gcm;层间距10cm。全文摘要本发明属于一种旱区棉花集群种植的新技术。包括整地、浇播前水,播前种子处理、合理追肥,按需灌溉生育期灌水、人工整技、摘心,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采摘,其特征是在棉花种植过程中,采用2行带状种植方式,带行穴距为50×30×25~50×30×30cm,穴密度5600~6700穴/亩,株密度1.7~2.0万株/亩;使用1穴3株种植方式,播种时每穴播种5-6粒饱满种子;生长期间苗,按正北、东南、西南3个方向留健壮苗3株,分为3层规格,矮株位于东南面,高40~50cm;中间株位于西南面,高50~60cm;高株位于北面,高60~70cm;层间距10cm。本发明根据荒漠植物适应干旱严酷环境的集群分布特点,在不增加灌溉耗水量的前提下,肥料集中施用,水分有效利用,达到了提高旱区棉花产量的目的。文档编号A01G1/00GK101120640SQ20071001835公开日2008年2月13日申请日期2007年7月11日优先权日2007年7月11日发明者严巧娣,张岭梅,肖洪浪,苏培玺,赵文智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