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夹持链上作物翻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33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夹持链上作物翻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夹持链上作物翻转机构。
背景技术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整机结构紧凑、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作业效果好、脱净率高、损失 少、籽粒干净、生产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目前在水稻种植地区使用比较广泛。该机型 代表了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发展主流。
现有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整条夹持输送链(4)与脱粒滚筒(1)的配置结构如图 l所示作物由前向后被输送链(4)夹持仅茎杆结穗部分进入脱粒区,所以无论茎秆多高, 产量变化多大,脱粒效果都比较理想。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装有喂入深度调节装置,在进入作 业前,可以根据作物植株高低程度调节作物进入脱粒区的深度,所以半喂入机对作物适应性 能较好。
但是,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高产水稻如超级稻、难脱水稻品种和大喂入量收割脱粒中往 往会出现未脱净和谷粒破碎问题。其原因茎杆通过脱粒夹持链(4)将穗部喂入脱粒室时, 大部分易脱穗在脱粒滚筒(1)前段即可实现脱粒,其余难脱穗在脱粒滚筒(1)后段才能脱 粒,甚至出现未脱粒现象。如为保证脱粒干净,将脱粒滚筒(1)转速提高,对易脱谷粒冲击 力过大,会引起谷粒破碎或破壳;而为避免谷粒破碎,将脱粒滚筒(1)转速降低,对难脱谷 粒(如超级稻、晚稻和小枝梗上的谷粒)作用力过小,易引起未脱净损失。
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控制作物进入脱粒室内的长度尺寸,即保持标准的脱粒深 度。操作人员会根据作物的生长高度及时进行调整。脱粒深度过深会使脱粒滚筒(1)内稻草 屑增多,加大脱粒滚筒(1)工作负荷,影响滚筒(1)正常工作而造成脱粒不净;过浅又会 使作物穗部不能有效进入脱粒室而导致脱粒不净。此外,操作人员会准确把握车速,根据作 物的成熟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大小选择合理车速,在收割过程中使脱粒滚筒(1)不超负荷 工作,即在收割过程中让发动机转速在额定转速位置,从而保证脱粒滚筒(1)转速。因为低 于标准转速会导致脱粒能力下降而脱粒不净;高于标准转速又会导致谷粒破碎。
鉴于上述脱粒不净和谷粒破碎的原因,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生产厂家分别采用改变脱粒滚 筒(1)上脱粒弓齿的形状和排列;改变脱粒滚筒(1)的转速;改变脱粒夹持链(4)的运行 速度;增加脱粒滚筒(1)的长度;改变脱粒分离凹板的形状和排列;在脱粒室内脱粒分离凹 板和侧壁上设置阻止作物茎杆位移的挡板等方法。但是在高产水稻如超级稻、难脱水稻品种 和大喂入量收割脱粒中仍会出现未脱净和谷粒破碎问题。根据田间观察和试验,发现产生未
3脱净现象的作物在其进入脱粒室内进行脱粒分离过程中基本上都处于脱粒滚筒(1)和凹板形
成的必要间隙中,因此在脱粒分离过程中受到脱粒滚筒(1)的脱粒作用机会就少。这部分易
产生未脱净现象的作物称为脱粒分离过程中的下层作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夹持链上作物翻转机构。 如图2所示,本发明将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上原配有的整条脱粒夹持链(4)断开后分为前 输送链(9)和后输送链(17)两段,分别安装在用原配有的脱粒夹持输送链轨道(3)断开 后的前后夹持输送链轨道(8)、 (19)上;并在前后两段夹持输送链(9)、 (17)交接部位的 上方安装翻转轮板(13)。当作物被夹持后进入脱粒室内进行脱粒分离过程中,在前后脱粒夹 持输送链(9)、 (17)交接部位可以实现作物层翻转,即作物通过翻转机构的作用实现被夹持 茎杆的上下层位置交换,使在脱粒滚筒(1)前段已脱净的上层作物翻转到下层位置,而在脱 粒滚筒(1)前段尚未完全脱净的下层作物翻转到上层位置,在脱粒滚筒(1)后段实现作物 层的完全脱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包括一条前输送链(9)和一条后输送链(17),并分别安装在脱粒夹持前后输送 链轨道(8)、 (19)上;在前后两段夹持输送链(9)、 (17)交接部位上方安装有翻转随动齿 轮或固定齿板。前后两段夹持输送链(9)、 (17)交接部位设置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滚筒
(1)整个脱粒工作段的中间位置。作物翻转机构的工作动力由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上原配有的 整条脱粒夹持链工作动力上的主传动齿轮(5)提供;在前后脱粒夹持输送链(9)、 (17)交 接部位分别设置有输送链用传递链轮(IO)、 (16)和动力传动链轮(11)、 (15)、传动链条(14) 和传动轴。前后两段夹持输送链(9)、 (17)运行方向与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上原配有的整条脱 粒夹持链(4)运行方向相同,即夹持作物脱粒时是沿脱粒滚筒(1)轴线方向自前向后运行。 在前后两段夹持输送链(9)、 (17)交接部位上方的翻转轮板()是安装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 上原配有的脱粒上盖弹性槽形压未板(2)上的;翻转轮板(13)相对前后两段夹持输送链(9)、
(17)在交接处的位置可以调整。
本发明使用时,作物(水稻或小麦等)由联合收割机割台进入前输送链(9)和脱粒上盖 弹性槽形压未板(2)之间并被夹持形成待脱粒层,在弹性槽形压禾板(2)的紧压下由前输 送链(9)带动沿脱粒夹持前输送链轨道(8)自脱粒滚筒整个长度范围内由前向后运行。当 脱粒层到达脱粒滚筒(1)整个脱粒工作段的中间位置时,由于高速运转的脱粒滚筒(1)对 作物(水稻或小麦等)穗部的作用,处于作物脱粒层上层的穗部谷粒基本脱净;而处于作物 脱粒层下层的穗部基本上都处于脱粒滚筒(1)和凹板形成的必要间隙中,因此在脱粒分离过程中受到脱粒滚筒(1)的脱粒作用机会少,所以在脱粒层下层出现产生未脱净现象。此时脱 粒层正好处于前后两段夹持输送链交接处,即前输送链(9)的后端和后输送链(17)的前端 部位。此时作物在前输送链(9)后端链条和翻转轮板的共同作用下沿前输送链(9)运行的
轨迹向前后输送链(9)、 (17)交接处前下方运行;由于作物连续进入交接处,在交接处内的
脱粒层就会连续不断的与后输送链(17)前端链条接触。由于后输送链(17)前端在翻转轮
板的共同作用下首先与脱粒层下层作物接触,即先将下层作物沿后输送链(17)运行的轨迹
向前后输送链(9)、 (17)交接处后上方推运,而脱粒层上层作物则被翻转轮板推向下层作物
的下方,由此实现了作物脱粒层在交接处内上下层的翻转。由于前输送链(9)上脱粒层中的
下层作物在后输送链(17)上处于上层,所以在脱粒滚筒后段作物就容易实现完全脱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脱粒夹持链翻转机构,能实现作物在脱粒过程中的翻转脱
粒,消除了作物在整条脱粒夹持链(4)脱粒过程中由于作物不能翻转易产生未脱净现象,同
时改变了用提高脱粒滚筒(1)转速消除未脱净现象的方法,使高于标准转速又会导致谷粒破
碎现象继而也得到控制。此外,也可以改变用增加脱粒滚筒(1)的长度来消除未脱净现象的
方法,使脱粒滚筒不增加功率消耗,进而在同等条件下(高产水稻如超级稻、难脱水稻品种
和大喂入量)采用作物翻转机构可以使联合收割机配套动力不增加,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原整条夹持输送链(4)与脱粒滚筒(1)的配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夹持链上作物翻转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l.脱粒滚筒,2.槽形压禾板,3.输送链轨道,4.夹持输送链,5.动力
主传动链轮,6.前张紧轮,7.前张紧板,8.前输送链轨道,9.前输送链,IO.前传递链轮,11.
前传动链轮,12.压禾板弹簧,13.翻转轮板,14.传动链条,15.后传动链轮,16.后传递
链轮,17.后输送链,18.后张紧板,19.后输送链轨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收割作业使用时,作物(水稻或小麦等)由联 合收割机割台即图示的前方进入前夹持输送链(9)和脱粒上盖弹性槽形压禾板(2)之间, 并被夹持压縮形成待脱粒层,并在脱粒夹持前输送链轨道(8)上沿脱粒滚筒整个长度范围内 由前向后运行。当脱粒层到达脱粒滚筒(1)整个脱粒工作段的中间位置时,由于高速运转的 脱粒滚筒(1)对作物(水稻或小麦等)穗部的作用,处于作物脱粒层上层的穗部谷粒基本脱 净;而处于作物脱粒层下层的穗部基本上都处于脱粒滚筒(1)和凹板形成的必要间隙中,因
5此在脱粒分离过程中受到脱粒滚筒(1)的脱粒作用机会少,所以在脱粒层下层出现产生未脱 净现象。此时脱粒层正好处于前后两段夹持输送链交接处,即前输送链(9)的后端和后输送 链(17)的前端部位。此时作物在前输送链(9)后端链条和翻转轮板的共同作用下沿前输送 链(9)运行的轨迹向前后输送链(9)、 (17)交接处前下方运行;由于作物连续进入交接处, 在交接处内的脱粒层就会连续不断的与后输送链(17)前端链条接触。由于后输送链(17) 前端在翻转轮板的共同作用下首先与脱粒层下层作物接触,即先将下层作物沿后输送链(17) 运行的轨迹向前后输送链(9)、 (17)交接处后上方推运,而脱粒层上层作物则被翻转轮板推 向下层作物的下方,由此实现了作物脱粒层在交接处内上下层的翻转。
所述的前后输送链轨道(8)、 (19),可以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上原配有的整根输送链轨 道(3)改制将原配有的整根输送链轨道(3)依据所需要的位置(可以根据不同机型、不 同滚筒配置、不同滚筒长度和不同喂入量指标和对不同作物品种等)把中段截去,断开后分 为前后两段输送链轨道(8)、 (19),安装后并保证原整根输送链轨道(3)前后段的原位置 不变。也可以按照原整根输送链轨道(3)的前后段形式自制。
所述的前输送链轨道(8)后端和后输送链轨道(19)前端设置夹持输送链传递链轮(10)
(16),两传递链轮的位置要保证安装后前后夹持输送链(9)、 (17)同原配有的整条脱粒 夹持链(4)在输送链轨道(3)上的配合位置不变;前后夹持输送链(9)、 (17)在交接处两 链齿不干涉。在两传递链轮(10)、 (16)的外侧传动轴上分别安装工作动力传动链轮(11)
(15)和传动链条(14),后传动链轮(15)齿数少于前传动链轮(11)齿数,以保证后夹持 输送链(17)传送速度略高于前夹持输送链(9)传送速度,防止作物夹持输送脱粒过程中在 前后夹持输送链(9)、 (17)交接处产生堵塞现象。
所述的前后两段夹持输送链(9)、 (17),可以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上原配有的整条脱粒 夹持链(4)改制。将原配有的整条脱粒夹持链(4)依据前后两段输送链轨道(8)、 (19)在 所需要的位置断开后分为前后两段夹持输送链(9) (17),并设置前后两处输送链用张紧装置
(6)、 (7)、 (18)。
所述的作物翻转机构的工作动力由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上原配有的整条脱粒夹持链(4)工 作动力主传动链轮(5)提供。由于原配有的整条脱粒夹持链(4)断开为前后两段夹持输送 链(9) (17),所以原配有的工作动力主传动链轮(5)只能将动力传递到后夹持输送链(17)。 前夹持输送链(9)的动力则由前后夹持输送链(9)、 (17)交接处前后的传递链轮(10)、 (16)、 工作动力传动链轮(11)、 (15)和传动链条(14)实现。翻转机构工作动力传动设置保证使 前后两段夹持输送链(9)、 (17)的运行方向是同向的,即都是自前向后运行。所述的前后两段夹持输送链(9)、 (17)交接部位上方的翻转轮板(13)是安装在半喂入 联合收割机上原配有的脱粒上盖弹性槽形压未板(2)上的,因此翻转轮板(13)在作物脱粒 过程中可随作物对其压力的大小实现相对前后两段夹持输送链(9)、 (17)位置的自行调整。 翻转轮板(13)相对前后两段夹持输送链(9)、 (17)在交接处的也可以根据作物品种和喂入 量等进行前后上下位置的预先调整;翻转轮板(13)转动或安装平面在夹持输送链条(9)、
(17)两侧链板中间。翻转轮板(13)的型式根据作物层厚可以是齿状轮盘,也可以是齿板。 齿状轮盘是可以随前后夹持输送链(9)、 (17)通过被夹持作物转动;而齿板是固定在弹性槽 形压未板(2)上不动。
权利要求
1. 一种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夹持链上作物翻转机构,其特征为脱粒夹持链分为前输送链(9)和后输送链(17)两段,分别安装在前输送链轨道(8)和后输送链轨道(19)上;在前后两段夹持输送链(9)、(17)交接处的上方位置安装有翻转轮板(13)。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夹持链上作物翻转机构,其特征为所述前后输送链轨道(8)、 (19)可由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上原配有的整根脱粒输送链轨道(3)断开;前后两段夹持输送链轨道(8)、 (19)交接处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上脱粒滚筒(1)整个脱粒工作段的中间位置, 断开后的前后两段输送链轨道(8)、 (19)保证安装到原整根输送链轨道(3)前后端的位置 上。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粒夹持链上作物翻转机构,断开后的前输送链轨道(8) 后端和后输送链轨道(19)前端设置夹持输送链传递链轮(10)、 (16)、前后传动链轮(11)(15)、传动链条(14)和传动轴;两传递链轮(10)、 (16)的位置保证前后输送链(9)、 (17) 装配后同原配有的整条脱粒夹持链(4)在输送链轨道(3)上的配合位置;前后输送链(8)(19)在交接处两链条齿顶不干涉;在两传递链轮(10)、 (16)外侧传动轴上分别安装传动 链轮(11)、 (15)和传动链条(14),后传动链轮(15)齿数少于前传动链轮(11)齿数。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夹持链上作物翻转机构,其特征为所述的前后两段夹持输送 链(9)、 (17)可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上原配有的整条脱粒夹持链(4)改制。将原配有的整 条脱粒夹持链(4)依据前后两段输送链轨道在所需要的位置断开后分为前后两段夹持输送链(9)、 (17),并设置前后输送链用张紧轮板(6)、 (7)、 (18)。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粒夹持链上作物翻转机构,工作动力由半喂入联合收割机 上原配有的整条脱粒夹持链工作动力主传动链轮(11)提供;前后夹持输送链(9)、 (17)运 行方向与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上原配有的整条脱粒夹持链(4)运行方向相同,即夹持作物脱粒 时是沿脱粒滚筒(1)轴线方向自前向后运行。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夹持链上作物翻转机构,在前后两段夹持输送链(9)、 (17) 交接部位上方的翻转轮板(13)是安装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上原配有的脱粒上盖弹性槽形压 禾板(2)上的;翻转轮板(13)相对前后两段夹持输送链在交接处的位置可以前后上下进行 调整。
7. 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脱粒夹持链上作物翻转机构,在前后两段夹持输送链(9)、 (17)交接部位上方的翻转轮板(13)是随动齿轮或固定齿板。
全文摘要
一种涉及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夹持链上作物翻转机构,主要由前后夹持输送链、翻转轮板、前后输送链轨道以及夹持输送链传递链轮、传动链轮、传动链条和传动轴组成。机构可以实现作物在脱粒过程中夹持层的翻转使在脱粒滚筒前段已脱净的上层作物翻转到下层位置、而在脱粒滚筒前段尚未完全脱净的下层作物翻转到上层位置后在脱粒滚筒后段实现作物层的完全脱净。因此可以解决用提高脱粒滚筒转速、增加脱粒滚筒长度等方法消除谷粒未脱净但又增加破碎现象的矛盾。达到在同等条件下(高产水稻如超级稻、难脱水稻品种和大喂入量作业)采用作物翻转机构可以使联合收割机配套动力不增加、提高作业性能和效率、节约能源的目的。
文档编号A01F12/10GK101496471SQ200810074340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3日
发明者帆 张, 张立功, 翟爱梅 申请人:张立功;张 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