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茶树安全越冬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797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寒地区茶树安全越冬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树种植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高寒地区茶树安全越冬技术。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栽培茶树最早的国家,有4000的历史,公元8世纪唐代陆羽 在他的《茶经》中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说明茶树产于中国南方;在公元前 50年己被引种到四川一带,公元5世纪时,茶树已广泛扩展到长江南北,唐代 书中记载茶树分布地区在秦岭终南山以南及河南以南、剑阁以东,长江两岸各 地,江苏、安徽、淮河以南各地,剑阁以南的四川各地及云南的东北边境;在7 世纪末、8世纪初引种到日本,17世纪以后中国的小叶种茶树先后被引进到印 尼、印度、斯里兰卡及非洲等地区。经过千百年的种植,我国茶树的分布于温 带、亚热带、热带北缘区域,相当于苏北灌溉总渠一-淮河一秦岭一白龙江一线 以南、岷山、夹金山以东的华南、华中地区包括台湾和海南岛,及镇西南怒江、 澜沧江、元江中下游的丘陵山地,及山东、西藏、甘肃,即北纬18° 35°左右。
茶树是典型的亚热带多年生常绿植物,性喜温暖湿润,耐阴性强,不耐严 寒;它既不能经受较低的低温冻害和水分亏缺,也经受高温霪雨和强太阳辐射 的长期照射。茶树适宜的生长环境,应具有较高的湿度、适量的太阳辐射强度 及合适的温度条件;特别应满足对温度和热度的一定要求,茶树才能生长良好。 茶树在1(TC 35。C时通常能正常生长,在2(TC 25。C时生长最快,超过35X〕生 长缓慢或停止;茶树耐寒能力差, 一般在冬季温度低于-5'C的地区是不能种植。
1952 1966年在中国毛泽东主席的倡导下,进行"南茶北引"试种,经过 十多年的引种试验终于在山东获得成功,之后"茶树继续北移"的试验均以失败告 终,茶树栽培区域最北止于北纬36度线。在《中国茶叶大辞典》中记载这样一 条20年未改变的"定论"茶树种植停止在山东日照、青岛崂山以南。按上述 结论,东北辽宁大连的地理座标为东经121。6'30",北纬39°,属于高纬度高寒 地区是不可能种植成活茶树的。国内及国外均无在高纬度高寒地区成功种植成 活茶树及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寒地区茶树安全越冬技术,对茶园采用双层塑料棚的方 法,解决了高讳度寒冷地区不可能种植茶树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种植茶树常规技术管理如改良土壤、选种播种、重施 有机肥以及密植矮化栽培的基础上,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冬季对罩在塑 料大棚里面的茶树再罩一层塑料薄膜小棚;春季适当时机对塑料棚撤膜;以及适时灌水。
所述塑料大棚是在十一月中下旬搭棚盖膜,通常采用钢架大棚,大棚跨度
为10m 14m,平均是12m,高度为2m 2.8m,平均是2.4m,大棚无柱;棚膜 采用透光性好,厚度0.08mm 0.12mm的聚乙烯无滴膜、聚乙烯防老化膜等; 冬季晴天棚内最高温度可提高8'C 15。C,阴天最低温度可提高3。C 9。C,有 效积温可增加30%,空气相对湿度可提高8% 12%。
所述塑料薄膜小棚是在十二月上、中旬在已经搭建的塑料大棚里面的茶树 的表面,用竹条和塑料薄膜搭建而成,利用竹条作为支撑架成拱形,之上铺盖 塑料薄膜,薄膜底部自然接触泥土地面,不用泥土封盖。小棚高度视茶树高矮 程度来定,通常高度在lm 1.6m,平均是1.4m,当年的茶树矮小,高度在0.8m lm,平均是0.8m,小棚跨度在0.6m 1.2m。冬季晴天棚内最高温度可提高14°C 16°C,夜间最低温度下降时间迟于大棚内温度约1一1.5小时。
所述对塑料棚撤膜是在二月中、下旬先将塑料小棚撤掉;春季晴天大棚内 温度上升到2(TC以上时就应进行适当的通风,当气温较高已无寒潮和低温危害 时,时间为四月中旬左右,可考虑揭膜。
所述揭膜前需经数次练树,方法是在揭膜前一个星期,每天早晨幵启通风 口,到傍晚再关闭,连续一周左右时间,使大棚茶树逐渐适应自然环境,最后 揭除全部薄膜。
所述灌水是在塑料大棚上棚时浇灌一次水,在三月撤塑料小棚后浇灌一次水。
本发明公开的高寒地区茶树安全越冬技术,利用双层塑料大棚的温室效应 解决了茶树栽培区域不可逾越北纬36度线的难题,并且预防北方春季寒流多, 春风硬,季风强,春寒和倒春寒的伤害,尽可能縮短茶树越冬休眠期时间,促 使茶芽提早萌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
大连在50年代实验种植过茶树,但以失败告终。为了继续推动"南茶北引" 大连种茶,于2002年开始到中国茶叶产地杭州、山东等地对茶树种植进行了广 泛的调研,同时也对大连旅顺老铁山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进行全面调査研究,在 茶园选址、建设及土壤改造之后,2004年4月中旬初试种。在当年冬季出现了 罕见的冷冬现象,持续低温,最低气温达-25。C,为了保障茶苗安全越冬,禾U用 了塑料大棚进行茶园栽培管理,并为对抗超低温,在大棚内对当年出土的15cm 小茶苗进行了 2次塑料小棚保温处理,2005年4月清明前茶树长出新芽,试种 一年获得成功。经过4年的每年小范围的茶树种植,目前大连老铁山茶树已栽 培种植了 IO亩地,基本成活率在70%-80%左右,并探索出高寒地区茶树安全越 冬及栽培种植管理技术。为抵御冬季经常出现的-15'C -2(TC左右的低气温寒冬,采取"茶园高矮双 塑料大小棚温室安全越冬管理技术",使茶树犹如穿了两件棉衣。 一般于ll月 中下旬搭棚盖膜,多使用钢架大棚这种大棚跨度为10m 14m,平均是12m, 高度为2m 2.8到m,平均是2.4m,大棚无柱室内宽敞,透光好,作业方便,棚 膜采用透光性好,厚度0.08mm 0.12mm的聚乙烯无滴膜、聚乙烯防老化膜等, 使用效果较好,冬季晴天棚内最高温度可提高8'C 15。C,阴天最低温度可提高 3。C 9。C,有效积温可增加30%,空气相对湿度可提高8% 12%。
塑料薄膜小棚是在十二月上、中旬在已经搭建的塑料大棚里面的茶树的表 面,用竹条和塑料薄膜搭建而成,利用竹条作为支撑架成拱形,之上铺盖塑料 薄膜,薄膜底部自然接触泥土地面,不用泥土封盖。小棚高度视茶树高矮程度 来定,通常高度在lm 1.6m,平均是1.4m,当年的茶树矮小,高度在0.8m lm, 平均是0.8m,小棚跨度在0.6m 1.2m。冬季晴天棚内最高温度可提高14°C 16 °C,夜间最低温度下降时间迟于大棚内温度约1—1.5小时,形成了塑料小棚内 的小气候特征。
二月气温开始回升,在二月中、下旬先将塑料小棚撤掉,春季晴天大棚内 温度上升到20°C以上时就应进行适当的通风。明前茶可在塑料大棚未撤时采摘。 塑料大棚茶园还能避免春季的"春寒"和"倒春寒"对萌动和新梢发芽造成的 伤害。揭膜当气温较高,已无寒潮和低温危害时可考虑揭膜,时间为四月中 旬左右。揭膜前需经数次练树,方法是在揭膜前一个星期,每天早晨开启通风 口,到傍晚再关闭,连续一周左右时间,使大棚茶树逐渐适应自然环境,最后 揭除全部薄膜。
大小塑料棚内温度变化比较见表1和表2。
表1塑料大棚内温度变化
月份时间,时0 4时5 9时10 14时15 19时20 24时
11月2 4°C3 6。C7 18。C15 5°C5 2°C
12月0 -4°C-4 3°C3 13°C10 0°C-1 3。C
l月-2 -6°C-6 2°C3 10。C8 0。C-1 -2。C
表2塑料小棚内温度变化月份时司,时0 4时5 9时10 14时15 19时20 24时
12月0 -l。C-1 5。C3 16。C15 2。C卜o。c
l月-1 隱4。C-4 4°C4 14°C10 2。C2 -l。C
从上表中可看出,白天大棚内的温度在12时 15时虽高,夜间凌晨2时
54时最低。温度的降低是从大棚的顶部开始,因为夜间无太阳辐射, 一方面通过 膜面辐射射出的长波辐射而失热,另一方面,被风吹又带走了有效热量,膜面 迅速降温,在凌晨4点左右降至最低和室外温度接近。但小棚里的温度降至最 低的时间要比大棚迟1 1.5个小时左右,所以,在还没有降至最低时天已开始 亮起来,大棚内温度已经开始上升,保持小棚里的温度不会很低,表2中为-4。C, 周而复始。
大连冬季土壤的冻层在0.8m 1.2m左右,但在塑料大棚内土壤基本没有出 现冻层,在外部气温低于-10 -15t:时,塑料大棚内会出现一过性短暂的土壤表 面的结冰现象,但天亮后立刻融化。塑料小棚内完全没有土壤的结冰现象。
冬季大棚内的空气湿度都在室外的80%以上,因为大棚的薄膜不仅阻断了 大棚内外空气的热交换,也阻止了水汽的交换,致使棚内地面蒸发,形成了全 天候的高湿环境,白天棚内水汽压是垂直分布,由下而上有逐步增递的趋势。 夜间和清晨在大棚内,水珠顺着棚壁内下滑到地面,有出现薄冰现象,日出后 立即融化。在塑料小棚内无薄冰现象出现。
利用塑料大棚的温室效应进行茶园大小棚栽培管理技术,使国内首创的茶 树东北安全越冬的方法,可以使茶树是
穿着两件棉衣越冬,预防东北辽宁春季寒流多,春风硬,季风强,春寒和 倒春寒。尽可能縮短茶树越冬休眠期时间,促使茶芽提早萌发。
同时还要进行冬季辅助"灌水"的越冬措施。 一般在上塑料大棚时浇灌一 次水,在3月撤小棚后浇灌一次。
并且加强茶树常规技术管理。
完全采取重施有机肥,"春肥巧、夏肥促、秋肥控,冬肥保"的施肥方法, 为茶树提供充足的物质营养。
改良土壤,对种茶区土壤进行深度1.5米的改造,开辟集中成片的水平梯级
茶园,全部避风南面向阳坡。
使用传统种子播种法(有性繁殖),选择山东龙井43良种。 茶树修剪成灌木型,采用"密植矮化栽培"。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寒地区茶树安全越冬技术,包括种植茶树常规技术管理如改良土壤、选种播种、重施有机肥以及密植矮化栽培等,其特征在于冬季对罩在塑料大棚里面的茶树再罩一层塑料小棚,春季适当时机对塑料棚撤膜以及适时灌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寒地区茶树安全越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大棚是在十一月中下旬搭棚盖膜,通常采用钢架大棚,大棚跨度为10m 14m,高度为2m 2.8m;棚膜采用透光性好,厚度0.08mm 0.12mm的聚乙烯无滴膜、聚乙烯防老化膜等;棚内最高气温可提高8°C 15°C,最低气温可提高3°C 9°C,有效积温增加3(TC,空气相对湿度可提高8% 12%。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高寒地区茶树安全越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大棚无柱;大棚跨度平均为12m,高度平均为2.4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寒地区茶树安全越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小棚是在十二月上、中旬在已经搭建的塑料大棚里面的茶树的表面,用竹条和塑料薄膜搭建而成,利用竹条作为支撑架成拱形,之上铺盖塑料薄膜,薄膜底部自然接触泥土地面,不用泥土封盖;小棚高度视茶树高矮程度来定,通常高度在lm 1.6m,当年的茶树矮小,高度在0.8m lm,小棚跨度在0.6m 1.2m;冬季晴天棚内最高温度可提高14°C 16°C,夜间最低温度下降时间迟于大棚内温度约1一1.5小时。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高寒地区茶树安全越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小棚平均高度是1.4m,当年茶树的塑料小棚平均高度是0.8m。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寒地区茶树安全越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棚撤膜是在二月中、下旬先将塑料小棚撤掉;春季晴天大棚内温度上升到20°C以上时就应进行适当的通风,当气温较高已无寒潮和低温危害时,时间为四月中旬左右可考虑揭膜。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高寒地区茶树安全越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揭膜前需经数次练树,方法是在揭膜前一个星期,每天早晨开启通风口,到傍晚再关闭,连续一周左右时间,使大棚茶树逐渐适应自然环境,最后揭除全部薄膜。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寒地区茶树安全越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水是在塑料大棚上棚时浇灌一次水,在三月撤塑料小棚后浇灌一次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寒地区茶树安全越冬技术,冬季对罩在塑料大棚里面的茶树再罩一层塑料薄膜小棚,春季对塑料棚撤膜以及适时灌水,解决了高寒地区种植茶树的技术问题。塑料大棚使用无柱钢架,大棚跨度为8m,高度为2.4m;棚膜采用厚度0.08mm~0.12mm的聚乙烯无滴膜、聚乙烯防老化膜等;棚内最低温度可提高3℃~9℃,相对湿度可提高8%~12%。在茶树表面用竹条和塑料薄膜搭建塑料小棚,塑料小棚高度一般是1m~1.6m,塑料小棚跨度在0.6m~1.2m。二月先撤掉塑料小棚,塑料大棚四月中旬揭膜。本发明解决了茶树栽培区域不可逾越北纬36度线的难题,并且预防北方春寒和倒春寒的伤害,尽可能缩短茶树越冬休眠期时间,促使茶芽提早萌发。
文档编号A01G1/00GK101480132SQ200910010419
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3日
发明者颖 林 申请人:大连老铁山茶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