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315976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水产养殖苗种网箱培育方法,尤其是涉及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分布于我国沿海的青蟹大都是拟穴青蟹(Scyllaparamamosain)。因其生长快、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近年来青蟹养殖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成蟹养殖技术日趋成熟,成了沿海渔民增收、渔业增效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青蟹养殖业的发展,苗种供应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原因是青蟹养殖用苗种主要依靠天然苗种,仅有少量人工苗种,天然苗种往往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捕捞量历年丰欠不定,而且生产上放养的苗种以白仔(Cl期仔蟹)为主,养殖存活率很低,为了取得一定的产量,经常通过增加单位面积放养量来进行补偿,这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青蟹养殖业,因此如何提高青蟹苗种资源的利用率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有研究报道认为,利用温室水泥池和土池,发展和完善青蟹苗中间培育技术,提高养殖存活率,是缓解青蟹苗供应不足的有效途径,但温室水泥池进行中间培育由于受操作技术要求高,水质难于管理等因素影响,获得大规模青蟹苗种难度很大,而土池中间培育蟹苗存在清塘和蟹苗起捕困难等不利因素。而通过在海水池塘中设置网箱来开展青蟹苗种中间培育,可以克服上述不利因素,但有关在网箱内进行拟穴青蟹苗种中间培育尚未见报道,而在国内外对其它青蟹苗种培育的研究中发现底基物的种类和放养密度是提高苗种存活率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一种具有合适底基物和合理放养密度的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方法,对降低中间培育过程中幼蟹的自相残杀,提高的存活率,保障青蟹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不小的帮助。
发明内容为解决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中易自相残杀而严重影响培育成活率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幼蟹放养密度合理和有一定的栖息隐蔽场所的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方法。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和设置底基物是用20目一定面积大小的聚乙烯网片46片由软绳在网片中心或附近与网片串联连形成的网串,相邻两网片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5cm左右,网片串两端设有沉子,带沉子的网片串沉于已设置在海水池塘中网箱底部,每个网箱底部设置若干串;(2)在所述的设有底基物的网箱内放养一定密度的Cl幼蟹,进行培育。作为优先方案,上述制作底基物所用网片的面积为25X25cm2。作为优先方案,上述的幼蟹培育网箱所设置底基物数量为每平方米网箱底面积设3置34串网片串。作为优先方案,上述放养密度为75105只/m2。本发明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进行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解决因幼蟹自相残杀,而严重影响培育成活率的问题,为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技术在生产中应用提供了基础。具体实施例方式为验证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本发明进行了下述实验,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不受实施例的限制。实验一底基物种类对网箱培育幼蟹效果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环境试验网箱设置在面积为2000m2的土池内,试验前经干池、清塘后,加注经沙滤并用漂白粉消毒24h后的海水,使池水深度保持在1.2m左右,在放养前一周用豆浆进行肥水,试验期间水温2035t:、海水比重1.0141.018、PH7.88.8、DO5.518.18、氨氮0.090.16mg/L、COD1.763.04mg/L。1.2试验网箱试验网箱由40目的聚乙烯网衣制成,规格为1.5X1.2X1.2m试验时用PVC水管做成长方体支架,网箱设置在池塘中后,使实际涉水深度约为0.8m。1.3试验动物大眼幼体用网箱培育成的C1/C2幼蟹。1.4试验方法用3组三重复的小网箱9只,分别在每组网箱底部铺设泥蚶壳、砂子和聚乙烯网片串三种不同底基物。泥蚶壳和砂子铺设数量均以将网箱底部铺上约3cm厚一层为限;网片串为用聚乙烯网剪成面积为25X25cm2的小片,用绳子每隔15cm从网片中心串联起来,每5片为一串,两端用系石块作沉子,并将网片串平行铺设在网箱底部,每只网箱铺设6串。每只网箱放养450只Cl/C2幼蟹,并投喂冰冻丰年虫成虫,开展为期20天的中间培育试验,培育结束时拉起网箱清点幼蟹数量,计算成活率和残肢率,称量幼蟹出箱平均体重。2、试验结果由表1可见,用网片串做底基隐蔽物,幼蟹培育的成活率显著高于用泥蚶壳和砂做底基物的试验组;而不同底基物对幼蟹的残肢率和幼蟹的出箱规格无显著影响(P>0.05)。表1不同底基物对网箱幼蟹培育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同一列数据右上角出现不同字母表示该列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实验二不同放养密度对网箱培育幼蟹效果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环境试验网箱设置在面积为2000m2的土池内,试验前经干池、清塘后,加注经沙滤并用漂白粉消毒24h后的海水,使池水深度保持在1.2m左右,在放养前一周用豆浆进行肥水,试验期间水温2432。C、盐度比重1.0141.016、PH7.78.8、D05.317.36、氨氮0.070.15mg/L、COD1.362.14mg/L。1.2试验网箱试验网箱由40目的聚乙烯网衣制成,规格为1.5X1.2X1.2m试验时用PVC水管做成长方体支架,网箱设置在池塘中后,使实际涉水深度约为0.8m,并在网箱底部铺设网片串6串作为底基物。1.3试验动物大眼幼体用网箱经6天培育成的Cl/C2幼蟹。1.4试验方法设置4组三重复的小网箱12只,每组网箱放养密度分别为75只/m2、100只/m2、150只/m2、200只/m、用网片做底基物,并投喂鱼桨,开展为期20天的中间培育试验,培育结束时拉起网箱清点幼蟹数量,计算成活率和残肢率,称量幼蟹出箱平均体重。2、试验结果由表2可见,放养密度对幼蟹体重、头胸甲宽和长无显著影响(P>0.05);放养密度为75只/m2和100只/m2的试验组成活率显著高于150只/m2和200只/m2的试验组成活率(P<0.05),而放养密度为75只/m2和100只/m2的试验组间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幼蟹肢体损失率随放养密度的提高而呈增大的趋势。表2不同放养密度对网箱幼蟹培育效果的影响<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同一列数据右上角出现不同字母表示该列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权利要求一种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和设置底基物是用20目一定面积大小的聚乙烯网片4~6片由软绳在网片中心或附近与网片串联连形成的网串,相邻两网片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5cm左右,网片串两端设有沉子,带沉子的网片串沉于已设置在海水池塘中网箱底部,每个网箱底部设置若干串;(2)在所述的设有底基物的网箱内放养一定密度的C1幼蟹,进行培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基物所用网片的面积为25X25cm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幼蟹培育网箱所设置底基物数量为每平方米网箱底面积设置34串网片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养密度为75100只/m2。全文摘要本发明属于生物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方法,包括在幼蟹培育用的网箱内设置底基物和以合理密度进行幼蟹放养。步骤底基物制作和设置是用4~6片由软绳串联网片形成的网串,网片为20目、面积为25×25cm2的聚乙烯网片,软绳在网片中心或附近与网片串联连接,相邻两网片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5cm左右,网片串两端设有沉子,带沉子的网片串沉于已设置在海水池塘中网箱底部,每平方米网箱底面积设置3~4串;在所述的设有底基物的网箱内放养C1幼蟹,密度为75~100只/m2,进行培育。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经过20天左右的培育即可培育出供成蟹养殖用的蟹种,解决幼蟹中间培育中存活率不高的问题,为缓解青蟹苗种供应不足提供新途径。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695292SQ200910186430公开日2010年4月21日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日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日发明者叶亦国,叶显华,叶洪台,叶金云,周志明,沈斌乾,潘茜,王友慧,陈建明申请人:浙江旗海海产品专业合作社;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