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类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88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薯类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薯类收获机
背景技术
目前,人胶种植收获甘薯、马铃薯大多采用人工挖刨或使用自制简易犁,既费时、 破损率高,又易丢埋,大大增加生产成本。市场上虽有各类收获机,但不是笨重、售价高、与 小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不配套,就是操作受限制、伤薯损皮率高,也不适于小规模或一家
一户使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独特 合理、操作方便、适应性广,可使收获后的薯块即不伤皮,又能自然落放右侧一边,不影响连 续循环作业,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制造成本低的薯类收获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由机架、牵引杆、动力转换齿 轮箱、主动链轮、被动链轮、中间轴、中间链轮、终端链轮、驱动轴、驱动轮、传送带、托架、吊 腿、犁柱、犁铲、支撑轮等主要部件组成。机架前端安装了牵引杆,上部安装了动力转换齿轮 箱。齿轮箱外侧安装了主动链轮,机架后斜梁上安装了中间轴。中间轴上安装了被动链轮, 外端安装了中间链轮。终端链轮安装在驱动轴外端,驱动轴安装在托架下部,驱动轮安装在 驱动轴上,传送带安装在驱动轮上,托架前端与犁柱相连接,中部与吊腿相连接,吊腿吊挂 在机架后斜梁两端。犁柱上端固定在机架下部,底脚前端安装了犁铲,支撑轮安装在吊腿外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侧面图 图2是图1的正面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所标38、39部位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图3中所标23的平面剖视图 图6是图3中所标20的横截面放大剖视图 图7是图3中所标10的平面放大剖视图 图8是为图1的牵引动力机械无后输出轴而专设的动力转换变速箱传动示意图 图9是为图1对接手扶拖拉机牵引部位而变动的对接机构正面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图11是图9的侧面图 图12是图11中所标8的平面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由图1、图2和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由机架1,牵引杆2、动力转换齿轮箱10、主动 链轮12、被动链轮13、中间轴14、中间链轮15、终端链轮16、驱动轴18、驱动轮19、传送带 20、托架29、吊腿28、犁柱33、犁伊30、支撑轮25等主要部件组成。 具体是机架1前端安装了前套筒7,7两端垂直安装了两个牵引杆2,2的下端左 右两侧设置了对称的支承销3,2的上端连接横担4,4的两端与两根拉杆5上端相接,4中 间设置了吊耳6, 5的下端连接在机架1中部设置的后套筒8上,连接板9将7、8连为一体。 9、7的连接处安装了齿轮箱10, 10的外侧安装了主链轮12,通过链条17与被动链轮13相 接,13滑动安装在中间轴14上,14为花键轴,通过轴承座37安装在机架1的后斜梁上。14 的外端安装了中间链轮15, 15通过链条17与终端链轮16相接。16则安装在驱动轴18的 外端,18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托架29后端,其轴承座内侧则安装了两个相对应的驱动轮19, 19的内侧外缘为齿轮状。29的前瑞下部安装了被动轴22和被动轮21,传送带20就套挂 在19和21上转动。29中上部安装了上托轮23,中下部设置了下托轮24, 24分左右两个, 外缘为齿轮状。29通过两个吊腿28吊挂在机架1后斜梁两端,从而使托架在机架1下方向 右侧倾斜。支撑轮25通过轮叉26穿在顶套27内,由螺栓固定,27则固定在两个相对应的 吊腿28外侧。25与机架1前进方向一致。托架29前端与两个相对应的犁柱33下部相接, 33的上端则固定在机架1两侧下面,33的底脚前端由犁衬31相连接。由于两个犁柱33随 同托架而在机架1下面形成斜线,因此也使得犁衬31刃面与前进方向倾斜。31前面安装了 锯齿形犁铲30,后面与传送带20前端形成平行四边形,并设置了若干个与前进方向一致的 滑土筋32。两个紧固杆34上端分别连接在机架1前端两侧,下端连接在犁柱33下部。两 个分土板35分别安装在犁柱33前部,35的前锋31两端相连接。挡板36安装在托架29上 方两侧。 在图4和图5中杠杆38穿在套筒40内,由固定螺丝41固定,40的上部连接了 支点套42, 42固定在托架29后部的横梁下方。凸块39安装在驱动轮外面,与38后端相碰 撞,38的前端通过连接板43与托轮架44相连。44中部设了轴孔45,中心轴46穿入其中。 46两端固定在图1的29中部两侧。4个托轮23由两条托轮轴47支撑。47两端分别固定 在44两端内侧面上。 图6中,横筋48中部穿入缓冲套管49,两端焊接卡扣50,卡扣50通过外力牢牢卡 紧三角皮带51腹部两侧斜面上。 图7中动力输入轴外端通过万向节与牵引机械连接。内端安装的小伞齿2与大伞 齿4相齿合,4则安装在动力输出轴3内端,外端与图2中主动链轮12相接。1和3通过轴 承5安装在箱体6内部。动力输出轴3与图3的中间轴14呈平行线状态。 图8中,动力输入轴1外端通过皮带轮、三角带与小型拖拉机偏动力输出轴连接, 内端滑动安装了连体的主动一齿2和主动二齿3。被动轴4上安装了被动一齿5和被动二 齿6及中间一齿7。 7与中间二齿8相齿合,8则安装在中间轴9 一端,另一端安装了小伞齿 10, 10与大伞齿11相齿合,11则安装在动力输出轴12内端,12外端通过万向节与图1中 ll相连接。拨叉14下端插入2和3中间,上端固定在操纵杆15上。15的内端穿入定位套 管16内。1、4、9和12通过轴承13安装在箱体18内。在实际制作时中间轴9应排列在被动轴4的下方,以縮短齿轮箱长度。 在图9、图10和图11中,在机架1前端的套筒2前面中间设置了牵引板3,2的上 方中间设置了吊杆4, 3的上下板平面上设了牵引孔5,拉杆6上端连接在4的上端销孔内, 6的下端通过伸縮螺栓,连接在图4中后套筒8上,动力转换齿轮箱8则安装在机架1上方 靠近拉杆6左侧的部位上。 在图12中,动力输入轴1外端通过皮带轮和三角带与手扶拖拉机离合器皮带轮连 接,内端安装主动伞齿3与动力输出轴2内端安装在被动伞齿4相齿合,2与图3中的中间 轴14呈平行线状态,其外端通过链轮、链条与图3中14连,1和2通过轴承5安装在箱体6 内。 使用本实用新型,将牵引杆2下端相对应的两个支承销3销入小型拖拉机升降横 拉板后端圆孔内,上端的吊耳6与拖拉机后中部安装的伸縮拉杆相连,调整拉杆的长短,可 变换犁铲30与地面的角度,也决定着入土深度,拉杆长则犁铲入土浅,反则入土深。再将小 型拖拉机后动力输出轴或专设的动力转换变速箱(图8)后输出轴通过万向节与齿轮箱10 前面伸出的动力输入轴ll相连接。工作时,动力通过万向节传输到齿轮箱IO内,再通过主 动链轮12和链条17带动被动链轮13,中间轴14、中间链轮15、终端链轮16转动,从而使 驱带动轴18和驱动轮19转动并带动传送带20向后转动。由于托架29与机架1倾斜,因 此,传送带20托着薯块向前进方向的右侧送去,从而使得下一趟作业不受上一趟收获的薯 块挡路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机械伤薯。 工作时,上托轮23即保持传送带20在平行状态下转动,又能通过震动杠杆38在 驱动轮19和凸块39的作用下,有节奏的促使传送带震动,以利于湿粘土地里收获。调整杠 杆38和连接板43的长度可决定传送带的震幅。增减凸块39可决定传送带震动次数。下 托轮24即保持传送带底部离开地面一定高度,又可在齿槽的作用下使传送带轻微抖动而 利于薯土分离。犁铲30刃面为锯齿形,再加与前进方向形成斜线,可相应降低前行阻力,利 于犁铲在薯块下面穿过。铲过的薯垄变形后顺着滑土筋32滑向传送带。由于滑筋32之间 有一定空隙,利用薯土超前分离,可减轻传送带20的工作负荷量。支撑轮25支撑着整体收 获机前进,通过调整轮叉26在顶套27中的上下位置,可决定收获机底部的离地高度。 工作时,在遇到薯垄较窄时,可将连为一体的前后套筒7和8向机架l右侧移动, 以使机架和犁铲靠近牵引机械左轮行动的直线。前后套筒向右移动时,齿轮箱10也随着向 右移动,因此,也必须将中间轴14上的被动链轮作相应移动,尔后由固定螺丝固定在中间 轴上,以使主动链轮12和被动链轮13在同一直线上。犁铲30两侧设置的分土板35 —为 传送带20前进扫除两翼障碍,二为挡住薯块滚向两边,左右两分土板前锋之间的距离可根 据薯垄宽窄调整。 为使本实用新型与更多而无后输出轴的小型拖拉机上配套使用,特设了动力转换 变速箱,如图8。使用者可自制托架固定在拖拉机后桥箱盖上。工作时,操作操纵杆15拉动 拨叉14而使主动一齿2与被动一齿5与相齿合,为快速。向右而使主动二齿3与被动二齿 6相齿合,为慢速。拨叉回到中间为空档,可使本实用新型传动系统停止工作。15的移动由 定位套16定位。 为使本实用新型也能在手扶拖拉机上配套使用,工作时,将牵引装置变换成的牵 引板3直接对入手扶拖拉机变速箱后的牵引槽内,如图9、10、11所示,由销栓固定。调节拉杆6的长度可决定犁铲30与地面的角度。调节支撑轮25的高度,可决定铲土深度。转弯或 在平地行走时,操作手可直接抬起手扶车把而使犁铲30离开地面。为便于操作,可在手扶 拖拉机前端作相应的配重。动力传动直接从手扶拖拉机左侧的离合器皮带轮槽向后挂上一 根三角皮带,接入变换的齿轮箱8外侧的皮带轮上,如图12所示,动力通过动力输入轴l传 送给动力输出轴2,再由安装在2外端的主动链轮、链条传输到本实用新型的中间轴14上。 工作原理与以上相同。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传送带斜向右侧,而使薯块落在偏右一方,即利于 操作手行走而避免踏伤薯块,又利于连续不停的作业。 在工作时,通过变换传动系统的主动、被动、中间和终端链轮的大小及图8中的快 慢档,来变换传送带20的转动速度,以适应不同薯类、不同品种和不同土壤的状况,传送带 20在上托轮23的震动作用下,可尽量调低转动速度,再由套在横筋48上的缓冲套管49的 缓冲作用,可大大减轻或消除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对薯块外皮的碰撞和摩擦,从而提高收获质量。
权利要求一种薯类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它由机架(1),牵引杆(2),动力转换齿轮箱(10),主动链轮(12),被动链轮(13),中间轴(14),中间链轮(15),终端链轮(16),驱动轴(18),驱动轮(19),传送带(20),托架(29),吊腿(28),犁柱(33),梨铲(30),支撑轮(25)组成,机架(1)前部安装了牵引杆(2),动力转换齿轮箱(10)安装在机架(1)部,主动链轮(12)安装在动力转换齿轮箱(10)外侧,被动链轮(13)安装在中间轴(14)上,中间轴(14)安装在机架(1)后斜梁上,中间轴(14)外端安装了中间链轮(15),终端链轮(16)安装在驱动轴(18)外端,驱动轴(18)安装在托架(29)下部,驱动轮(19)安装在驱动轴(18)上,传送带(20)安装在驱动轮(19)上,托架(29)前端与梨柱(33)相连接,中部与吊腿(28)相连接,吊腿(28)吊挂在机架(1)后斜梁两端,梨柱(33)上端固定在机架(1)下部,梨柱(33)底脚前端安装了梨铲(30),支撑轮(25)安装在吊腿(28)外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薯类收获机,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独特合理、操作方便、适应性广、工作效率高、破损率低、制造成本低的薯类收获机。它由机架(1)、牵引杆(2)、动力转换齿轮箱(10)、主动链轮(12)、终端链轮(16)、薯块传送带(20)、支撑轮(25)、托架(29)、犁铲(30)、犁柱(33)组成。牵引杆(2)安装在机架(1)前端,动力转换齿轮箱(10)安装在机架(1)前上部,主动链轮(12)安装在齿轮箱(10)上,终端链轮(16)安装在传送带(20)的驱动轴上,(12)和(16)通过链条(17)和中间链轮连接。托架(29)中部通过吊腿吊挂在机架(1)后斜梁两端,其上面支托着传送带(20),前端连接在左右两个犁柱(33)下部。(33)上部与机架(1)相连。犁铲(30)安装在犁柱(33)前面的犁衬上。支撑轮(25)安装在托架(29)两侧。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甘薯、马铃薯的收获。
文档编号A01D13/00GK201499446SQ200920018918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3日
发明者崔祥联 申请人:崔祥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