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微胶囊引诱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23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微胶囊引诱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微胶囊引诱剂,用于引诱红棕象甲,属于害虫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的害虫红棕象甲(Rhychophorus ferrugineus/Fabricius)是椰子树毁灭害虫,也是其他多种棕榈科植物的重要性害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树干和树冠心叶为害,通常都是通过树干的受伤部位或裂缝侵入,还可以从位于地表的根部侵入树体,受害的植株表面看上去完好无损,但其实树杆内部组织全部被破坏,通常在5-6个月内就能造成椰树死亡,主要寄主树种有槟榔、油棕、美丽针葵、三角椰子、海枣、酒瓶椰子等。据 J. R. Faleiro报道,15%椰树生长的国家和几乎50%棕榈植物生长的国家都发现此虫的危害,严重威胁了全球热带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棕榈科植物种质资源。国内于2002、2003年相继在广西和贵州被引进的加纳利海枣树上发现红棕象甲虫害,近年来在我国的上海、广东、 福建、浙江等南方地区迅速蔓延,该虫是国家林业局新发布实施的20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含刺桐姬小蜂)之一,其防治难度大,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该虫的适生性范围非常广,适应环境能力非常强;二是早期为害不易被发现,在后期易发现时已到无法挽救的程度;三是成虫白天隐藏,夜间活动,不易捕捉及喷药触杀,幼虫钻蛀及取食寄主植物内部组织且椰子树体高大,注药及喷药难以防治幼虫,如果采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则易破坏生态系统、污染环境,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目前主要采取早期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在树木幼苗期使用网罩,既能预防红棕象甲的危害,又能使其与受害树隔绝使其免受侵害,而对早期危害较严重的树木,可剖开进行化学药剂处理后,再用密集的网罩上以防可能存活的成虫逃逸。目前,国内外在确定早期危害树木方面技术的研究已见多项报道,据魏娟等报道 利用声波探测、听诊器和红外线系统通过幼虫在树杆中取食发出的声音确定幼虫的存在探索红棕象甲种群波动的同时可监测早期危害;而J Nakash在爱尔兰使用电子狗能迅速找到危害树,监测其早期危害100%成功;Soroker利用听诊器通过幼虫在树杆中取食发出的声音确定幼虫的存在;利用声波探测装置(Larva Lausher, NIR, Bad Vilbel, Germany)并使用应用软件分析记录数据信号可以识别不同龄期和重量幼虫;Benedikt von Laar使用带有不同探针的CSC传感器,将不同虫态红棕象甲分为5种不同的声音,同时结合其他的防治方法在田间可达到90%以上的防治效果。但这些防治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被认为是预防红棕象甲扩散和控制危害较为有效的手段,W Kaakeh在2006年用吡虫啉稀释液对红棕象甲不同虫态做了毒力测定,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幼虫和成虫的死亡率分别达到61. 9%和42. 6% ;K M Azam和S A Razvi等报道乐果和水按1 2比例稀释液喷雾效果较好;树杆喷雾0.2%谷硫磷或者0.3%二嗪农和 0. 15%毒死婢每月2次,茎秆注射10%敌敌畏IOOmL和使用5_10mL吡虫啉土壤深灌(每月3次),均有一定效果。但化学防治易破坏生态系统和污染环境,近年来也有采用基于线虫、真菌、病毒、细菌等的生物杀虫技术,但同样存在生物安全问题,而利用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诱捕红棕象甲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有效防治方法。1993年Hallet等从红棕象甲雄虫体中分离得到一种聚集信息素,其主成分是 4-甲基-壬醇和4-甲基-5壬酮。阿联酋1996-1998年采用结合信息素诱捕的化学喷雾防治相比单独喷雾危害树减少30%。1999年Abraham等报道,用拌入聚集信息素的食物诱捕红棕象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2004年覃伟权等人报道,通过几种引诱物对红棕象甲的引诱观察,发现聚集信息素的引诱效果显著好于其他几种引诱物(活雌虫、甘蔗、菠萝、假槟榔)。目前国外人工合成聚集信息素已经进入了正规商品化,能直接应用于田间诱杀,也可以直接用于某一地区红棕象甲成虫虫口密度波动监测,但其价格昂贵。据黄山春等2008年报道,我国还没有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人工合成生产技术,田间试验使用的聚集信息素是向国外购买,应用成本比较高。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红棕象甲的聚集信息素防治领域研究已取得相关进展,但至今未检索到有关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微胶囊引诱剂制备方法的专利或相关报道。昆虫对信息素有很强的选择单一性,且一种信息素一般由多种化合物聚合产生作用,不同比例组分和释放量产生的效果不同,例如一定比例组分和释放量可以产生高效的聚集信号,而比例或浓度稍加变化即可成为抗聚集信号,因此,引诱剂中各组分的比例及释放速率是其引诱活性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不同引诱剂型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引诱剂药效的持久性。为了尽快控制红棕象甲虫害,研究红棕象甲有效成分的配比及释放速率,开发生产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微胶囊引诱剂已成为当务之急,这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微胶囊引诱剂,用于红棕象甲虫害监测及诱杀。本发明的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微胶囊引诱剂的有效成分,由以下原料按照一定重量配比组成4_甲基-5-壬醇(40-90%),4-甲基-5-壬酮(1-50% ),乙酸乙酯(1-30% ), 抗氧化剂为BHT (0.01-1%),紫外光吸收剂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0.01-1%)。取上述各组分按一定重量份数配比混合均勻,加入适量乳化剂和蒸馏水使其快速均质乳化形成乳化液,同时取一定量的蒸馏水,加热到70°C溶入一定量的β环糊精,将乳化液倒入β环糊精溶液中,继续高速搅拌,在一定温度下包结一定时间,即制成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微胶囊引诱剂。用棉芯吸附并装于单边开口的塑料微管或其他释放载体中制成诱芯,通过控制塑料微管开口规格在I-IOmm之间,可控制释放速率2-10mg/天。配合各种诱捕器使用,即可在红棕象甲发生期及发生区域内用于诱杀红棕象甲或监测种群动态。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可行性,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得不同比例组分和剂型的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引诱剂,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海枣园做田间对比筛选实验,以下选取部分实验的数据作为例证。
权利要求
1.一种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微胶囊引诱剂,其特征在于该引诱剂包含以下组分及比例4-甲基-5-壬醇(40-90% ),4-甲基-5-壬酮(1-50% ),乙酸乙酯(1-30% ),抗氧化剂为BHT (0. 01-1% ),紫外光吸收剂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0. 01-1% )。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诱剂,其特征还在于控制相应的释放速率为2-10mg/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微胶囊引诱剂,包含4-甲基-5-壬醇、4-甲基-5-壬酮、乙酸乙酯、抗氧化剂BHT、紫外光吸收剂受阻胺类光稳定剂,本发明通过实验筛选出红棕象甲的聚集信息素引诱剂的最佳组分配比及控制相应的释放速率,并制成持效性长的微胶囊剂型,从而使该聚集信息素微胶囊引诱剂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该引诱剂常温常压下物理与化学属性相当于天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属生物防治技术,与常规的化学防治相比,具有无毒、无污染、高效、选择性强,对农产品、环境和天敌安全的特点,使用方便,防治效果好,且相比进口产品具有成本优势,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01N35/02GK102369926SQ20101027631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3日
发明者陈丽萍 申请人: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