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蛾类害虫捕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85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蛾类害虫捕集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害虫防治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蛾类害虫捕集器。
技术背景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常遭受各种害虫的侵害,这些害虫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 胁,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农业害虫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 农药,而由于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杀伤了害虫天敌、污染了环境、危 害了农产品安全等严重后果。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认识的提高以及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 目前世界各国的农业害虫防治越来越注重“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 治等。其中利用“性信息素+诱捕装置”是农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害虫防治或监测技术,应 用此技术可达到防治害虫和监测成虫发生动态的目的。目前,常见的诱捕器有“水盆”诱捕装置或‘盘式粘胶’诱捕装置。水盆捕集器在 高温天气里,需要每日加水,较为费工,费时、诱捕率较低,其放置于田间容易倒伏。而且,蒸 发强烈时诱芯和水面之间的距离难以保证,会影响诱蛾的效果,同时诱芯受日光暴晒易导 致活性成分丧失,缩短有效期,从而影响诱捕效果。而对于盘式粘胶捕集器,若下雨天盘内 积水或干燥天气盘内灰尘较多时,会影响粘胶的黏性,从而影响诱蛾效果。所以,上述害虫 诱捕器在农业生产中均不易于大面积推广使用。鉴于上述技术缺陷,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诱捕率高,省工省时 的蛾类害虫捕集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 便,诱捕率高,省工省时的蛾类害虫捕集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蛾类害虫捕集器,包括诱虫器和集虫 器,其中,所述诱虫器为中空的锥台,所述诱虫器的底部设置有铁丝,所述铁丝上设置有性 诱芯,所述诱虫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固定带,所述集虫器为倒置的中空的圆台,所述集虫器 套接在所述诱虫器上,所述集虫器与所述固定带之间螺丝紧固。所述集虫器的上部进一步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为圆形,所述顶盖上设置有若干 透气孔,所述顶盖的外缘设置有顶盖吊耳,所述顶盖吊耳上设置有顶盖销孔,所述集虫器的 上部设置有集虫器吊耳,所述集虫器吊耳上设置有集虫器销孔,所述顶盖销孔与所述集虫 器销孔之间插销固连接。所述固定带与所述诱虫器在制造时一体成型,所述集虫器高度为观0-350讓,所述 诱虫器高度为450-480mm。所述顶盖,所述顶盖吊耳,所述透气孔,所述顶盖销孔在制造时一体成型,所述集 虫器,所述集虫器吊耳、所述集虫器销孔在制造时一体成型,所述顶盖的直径为250460mm。所述诱虫器、所述集虫器为PP注塑制品。[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诱捕率高,省工省时,具体如下本实用新型的诱虫器为锥台状,下部直径404. 29mm,上部直径44. 29mm,锥台上部 和下部贯通,上部为诱虫器出口 ;集虫器为倒置的圆台,集虫器上部直径254mm,集虫器下 部直径180mm,集虫器上部和下部贯通,集虫器上部设置有顶盖,集虫器套接在诱虫器上的 固定带上,其与固定带螺纹紧固,诱虫器的底部的直径位置设置有铁丝,铁丝拴有性诱芯。 本实用新型为“昆虫信息素+诱捕装置”的捕集器,该装置可通过注塑工艺批量生产。田间 应用该装置后,可诱集蛾类害虫的雄成虫,减少田间雄成虫数量,或导致雄成虫迷向,从而 达到防治害虫或监测成虫发生动态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有目标昆虫接近本实用 新型时,在性诱芯的吸引下,昆虫进入捕集器的诱虫器内,进一步通过诱虫器的上端的诱虫 器出口而进入到集虫器内,从而达到诱捕昆虫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选择性高,无抗药性问 题,对环境无害,使用方便,避免诱芯受日光暴晒,可与其他任何防治技术兼容。该捕集器 可通过注塑工艺批量生产,有利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顶盖俯视图。[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集虫器的剖视图。[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集虫器的俯视图。[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诱虫器的剖视图。[00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诱虫器的俯视图。[0019]附图标识[0020]1.顶盖2.诱虫器出口 3.集虫器[0021]4.诱虫器5.铁丝 6.顶盖吊耳[0022]7.顶盖销孔8.透气孔 9.集虫器吊耳[0023]10.集虫器销孔11.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如图-图6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顶盖俯 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集虫器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集虫器的俯视图。图5 为本实用新型的诱虫器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诱虫器的俯视图。其中,包括诱虫 器4和集虫器3,诱虫器4为中空的锥台,诱虫器4的底部设置有铁丝5,铁丝5上设置有性 诱芯,诱虫器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固定带11,集虫器3为倒置的中空的圆台,集虫器3套接 在诱虫器4上,集虫器3与固定带11之间螺丝紧固。诱虫器4的上部为诱虫器出口 2。集 虫器3的上部进一步设置有顶盖1,顶盖1为圆形,顶盖1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8,顶盖1的 外缘设置有顶盖吊耳6,顶盖吊耳6上设置有顶盖销孔7,集虫器3的上部设置有集虫器吊 耳9,集虫器吊耳9上设置有集虫器销孔10,顶盖销孔7与集虫器销孔10之间插销固连接。 固定带11与诱虫器4在制造时一体成型,集虫器3高度为^0-350mm,诱虫器4高度为 450-480mm。顶盖1,顶盖吊耳6,透气孔8,顶盖销孔7在制造时一体成型,集虫器3,集虫器吊耳9、集虫器销孔10在制造时一体成型,顶盖1的直径为250460mm。诱虫器4、集虫器3 为PP注塑制品。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有目标昆虫接近本实用新型时,在性诱芯的吸引下, 昆虫进入诱虫器内,进一步通过诱虫器的上端进入到集虫器内,从而达到诱捕昆虫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各部分均由PP材料注塑而成。顶盖为直径254mm圆盖,圆盖高度15mm, 其上分布36个孔径为3. 5mm圆孔。集虫器高300mm,上圆面外径254mm,内径250mm ;下圆 面外径184. 03mm,内径180mm,诱虫器为锥型圆台,高466. 48mm,上圆面外径44. 29mm,内径 40mm ;下圆面外径404. 29mm,内径400mm,将集虫器套在诱虫器上部,并用螺丝将其固定;用 铁丝连接诱虫器底面直径,并将1个性诱芯悬挂于底面圆心处;用铁丝将组合后的捕集器 悬挂于竹竿或其他支架上。诱虫器下底面高出作物植株15cm左右,随着作物植株的生长应 及时调整捕集器的高度。捕集器设置于作物植株行间,用于防治时每667m2设置1个捕集 器。目标昆虫在性诱芯的作用下,进入捕集器诱虫器内,通过诱虫器上底面的开口进入到上 面的集虫器内,当集虫器内诱集的成虫较多时,应将其取出并带出田外处理。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于200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对烟草上主要害虫棉铃虫进 行了诱捕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实用新型、水盆、盘式粘胶三种捕集器的诱蛾量变化 趋势基本一致,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诱蛾量最大,显著高于另外两种捕集器,且诱捕效果比较 稳定。三种捕集器中,本实用新型最具高效性、稳定性及简易性。水盆捕集器在高温天气 里,需要每日加水,较为费工,蒸发强烈时诱芯和水面之间的距离难以保证,会影响诱蛾的 效果,同时诱芯受日光暴晒可导致活性成分丧失,也会影响诱捕效果。对于盘式粘胶捕集 器,若下雨天盘内积水或盘内灰尘较多时,会影响粘胶的黏性,从而影响诱蛾效果。因此本 实用新型更适用于农田棉铃虫成虫的诱集防治。具体比较如表1所示表1三种捕集器的逐候诱蛾数量
权利要求1.一种蛾类害虫捕集器,包括诱虫器和集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虫器为中空的锥 台,所述诱虫器的底部设置有铁丝,所述铁丝上设置有性诱芯,所述诱虫器的外表面上设置 有固定带,所述集虫器为倒置的中空的圆台,所述集虫器套接在所述诱虫器上,所述集虫器 与所述固定带之间螺丝紧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蛾类害虫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虫器的上部进一步设置 有顶盖,所述顶盖为圆形,所述顶盖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顶盖的外缘设置有顶盖吊 耳,所述顶盖吊耳上设置有顶盖销孔,所述集虫器的上部设置有集虫器吊耳,所述集虫器吊 耳上设置有集虫器销孔,所述顶盖销孔与所述集虫器销孔之间插销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蛾类害虫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与所述诱虫器在制 造时一体成型,所述集虫器高度为观0-350讓,所述诱虫器高度为450-48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蛾类害虫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所述顶盖吊耳,所述 透气孔,所述顶盖销孔在制造时一体成型,所述集虫器,所述集虫器吊耳、所述集虫器销孔 在制造时一体成型,所述顶盖的直径为250-26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蛾类害虫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虫器、所述集虫器为PP注 塑制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蛾类害虫捕集器,包括诱虫器和集虫器,其中,诱虫器为中空的锥台,诱虫器的底部设置有铁丝,铁丝上设置有性诱芯,诱虫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固定带,集虫器为倒置的中空的圆台,集虫器套接在所述诱虫器上,集虫器与固定带之间螺丝紧固。集虫器的上部进一步设置有顶盖,顶盖为圆形,顶盖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顶盖的外缘设置有顶盖吊耳,顶盖吊耳上设置有顶盖销孔,集虫器的上部设置有集虫器吊耳,集虫器吊耳上设置有集虫器销孔,顶盖销孔与集虫器销孔之间插销固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诱捕率高,省工省时,适于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A01M1/02GK201919531SQ20102069941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7日
发明者任广伟, 孔凡玉, 王新伟, 王秀芳, 陈丹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