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芪的无土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119974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红芪的无土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的无土栽培技术,属于中药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红芪的无土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红芪学名多序言黄芪,与黄芪同科不同属,其药性纯正,自古只在宫廷御方出现。 甘肃省野生红英主要分布于岩昌、武都、峡县、舟曲、临潭、卓尼、文县、礼县、武山、西和及临夏等地;野生红芪只有甘肃偏僻的高寒山地有部分分布,产量稀少。由于高寒山地土壤能提供给红芪的生长条件是有限的,因此土壤的土质对于红芪成长具有很大影响,种植方法及土质均沿用旧法,使得市场需求不能满足。无土栽培采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供给植物矿物营养的需要,与常规栽培的区别, 就是不用土壤,直接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为了固定植物,增加空气含量,大多数采用泥炭、 岩棉、锯木屑等作为固定基质。在一般作物商业无土栽培中,泥炭是主要的栽培基质,泥炭是一种短期不可再生的资源,且泥炭基质成本较高,为了保护环境和降低生产成本,需要进行泥炭代用基质的研究。目前关于红芪有机代用基质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配套的无土栽培方法上仍有诸多的不足。对于浇水量和施肥量的控制多依靠经验,浇水不当和施肥过量容易引起基质板结、盐分积累等问题,既不利于花卉的生长,同时还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红芪的无土栽培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无土栽培,及时补充红芪生长所需条件,达到适合红芪生长的有利条件,如透气性、保水性、吸去营养的均勻性, 及避免病原菌的侵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一种红芪的无土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红芪上盆出苗后栽培至第60天基质含水量保持为65.09 %,施肥量为 397. 34 404. 30mg/L ;二.栽培60 90天的浇水频率为基质含水量下降到66. 83%浇水,施肥量为 397. 34 404. 30mg/L ;三.栽培90 270天的浇水频率为基质含水量下降到66. 83%浇水,施肥量为 413. 58 416. 67mg/L ;四.栽培270 360天的浇水频率为基质含水量下降到64. 34%浇水,施肥量为 413. 58 416. 67mg/L ;五.栽培360天以后的浇水频率为基质含水量下降到64. 34%浇水,施肥量为 415. 51 416. 67mg/L ;所述浇水量为250mg/L ;所述施肥频率为每周施肥一次。所述基质含水量以基质表层向下3. OOcm处的测定值为依据;所述肥料是N P K比例为2:1:2的复合肥。所述基质由玉米秸秆粉、小麦秸秆粉和珍珠岩组成,所述玉米秸秆粉、小麦秸秆粉和珍珠岩按体积比为2 1 1 ;将所述玉米秸秆粉和小麦秸秆粉分别经过4 8个月的无氧发酵,发酵后用40%的多菌灵溶液消毒,然后分别覆盖发酵物,1周后揭开覆盖物,翻晒; 将所述珍珠岩用清水充分冲洗。本发明所述一种红芪的无土栽培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根据红芪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和养分的不同需求,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无土栽培;与传统以泥炭为基质的栽培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无土栽培方法用于红芪无土栽培,可使植株生长速度更快、长势更健壮、花期更长,并能减少水肥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红芪无土栽培方法。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一 .基质制备所述基质成分及其配比按体积比为玉米秸秆粉、小麦秸秆粉和珍珠岩2 1 1均勻混合;将所述玉米秸秆粉和小麦秸秆粉分别经过6个月的无氧发酵,发酵后用40%的多菌灵溶液消毒,然后分别覆盖发酵物,1周后揭开覆盖物,翻晒;将所述珍珠岩用清水充分冲洗;二.红芪上盆出苗后栽培至第60天基质含水量保持为65. 09%,施肥料N P K 比例为2 1 2的复合肥,肥量为397. 34 404. 30mg/L,每周施肥一次;三.栽培60 90天的浇水频率为基质含水量下降到66. 83%浇水,施肥料 N P K比例为2 1 2的复合肥,肥量为397. ;34 404. 30mg/L,每周施肥一次;四.栽培90 270天的浇水频率为基质含水量下降到66. 83%浇水,施肥料 N P K比例为2 1 2的复合肥,肥量为397. ;34 404. 30mg/L,每周施肥一次;五.栽培270 360天的浇水频率为基质含水量下降到64. 34%浇水,施肥料 N P K比例为2 1 2的复合肥,肥量为397. ;34 404. 30mg/L,每周施肥一次;六.栽培360天以后的浇水频率为基质含水量下降到64. 34%浇水,施肥料 N P K比例为2 1 2的复合肥,肥量为397. ;34 404. 30mg/L,每周施肥一次;七.采收、贮藏当年采收,栽培年限超过2年的,根内部易成黑心甚至成为朽根,不能药用;用麻袋或编织袋包装,贮藏于仓库干燥处,要定期检查,防止虫蛀虫害严重时可用磷化铝熏杀。
权利要求
1.一种红芪的无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成分及其配比按体积比为玉米秸秆粉、小麦秸秆粉和珍珠岩按体积比为2 1 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将所述一种红芪的无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玉米秸秆粉和小麦秸秆粉分别经过4 8个月的无氧发酵,发酵后用40%的多菌灵溶液消毒,然后分别覆盖发酵物,1周后揭开覆盖物,翻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将所述一种红芪的无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珍珠岩用清水冲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红芪的无土栽培方法,涉及一种中药的无土栽培技术,属于中药栽培技术领域。其目的在于根据红芪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和养分的不同需求,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无土栽培。其有益效果在于与传统以泥炭为基质的栽培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无土栽培方法用于红芪无土栽培,可使植株生长速度更快、长势更健壮、花期更长,并能减少水肥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红芪无土栽培方法。
文档编号A01C21/00GK102415305SQ20111028848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2日
发明者郑飞 申请人:郑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