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鲍鱼海底生态养殖网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98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海参、鲍鱼海底生态养殖网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装置领域,详细地讲是一种海参、鲍鱼海底生态养殖网箱。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海参、鲍鱼养殖的主要方式有陆地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潮间带围堰养殖、海底投石造礁养殖等,这些方式不仅投资巨大,而且人为改变了海参、鲍鱼的生长环境,养殖成活率低,风险高,同时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参、鲍鱼海底生态养殖网箱,可使海参、鲍鱼在海底的自然环境中生长,保证产品质量,而且结构简单,抗风浪能力强,制作成本低,生产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参、鲍鱼海底生态养殖网箱,设有底座和网衣,其特征在于,底座由上沉管、下沉管和支撑管构成,上沉管、下沉管为圆形或多边形圈,上沉管中间设有“十”字形上撑架,下沉管中间设有“十”字形下撑架, 在上沉管和下沉管之间竖直或者斜向均布有支撑管,底座上面设有网衣,网衣底部固定连接在上沉管上,网衣上部固定连接浮管,浮管为圆形或者多边形圈,网衣的开口设在浮管的中间位置,在开口和浮管之间设有支架以支撑网衣,网衣的开口处固定连接网套,网套的顶部设有投饵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使海参、鲍鱼在海底的自然环境中生长,保证产品质量,而且结构简单,抗风浪能力强,制作成本低,生产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 1.投饵口,2.网套,3.开口,4.支架,5.浮管,6.网衣,7.上撑架,8.上沉管,9.支撑管,10.下撑架,11.下沉管,12.加强绳。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本实用新型设有底座和网衣6,底座由上沉管8、下沉管11和支撑管9 构成,上沉管8、下沉管11为圆形或多边形圈,上沉管8和下沉管11的直径相等,长度为 300-800cm,上沉管8中间设有“十”字形上撑架7,下沉管11中间设有“十”字形下撑架10, 在上沉管8和下沉管11之间竖直或斜向设有4-20个支撑管9,上沉管8和下沉管11之间的高度为30-60cm,底座上面设有网衣6,网衣6底部固定连接在上沉管8上,网衣6上部固定连接浮管5,浮管5为圆形或多边形圈,网衣6完全伸展后浮管5与上沉管8之间的距离为100-300cm,浮管5直径等于或小于上沉管8的直径,网衣6的开口 3设在浮管5的中间位置,开口 3直径为80-120cm,在开口 3和浮管5之间设有3_8个支架4以支撑网衣6,网衣6的开口 3处固定连接网套2,网套2的顶部设有投饵口 1。网衣6上穿插有数条加强绳 12,加强绳12起到了加强筋的作用,可防止因海流过大而导致网衣6撕裂。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若用于养殖海参,则在网衣6内放置海参附着基,再放入一定数量、一定规格的海参,若用于养殖鲍鱼,则在网衣6内放置鲍鱼附着基,再放入一定数量、一定规格的鲍鱼,然后从投饵口 1放入海带等饵料,并采用船载吊车将整个网箱沉入 5-10米深的浅海海底,底座由于重力作用沉在海底,浮管5在浮力作用下向上漂浮,从而使网衣6在海水中伸展开形成箱体,这种网箱抗风浪能力比较强,这样海参(鲍鱼)就可以在网衣6内的附着基上生活,根据海参(鲍鱼)的摄食情况,间隔一定的时间,再从投饵口 1处投入海带饲喂,简化了投饵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当需要收获时,采用船载吊车将整个网箱拉出或由潜水员潜水采收。
权利要求1. 一种海参、鲍鱼海底生态养殖网箱,设有底座和网衣,其特征在于,底座由上沉管、下沉管和支撑管构成,上沉管、下沉管为圆形或多边形圈,上沉管中间设有“十”字形上撑架, 下沉管中间设有“十”字形下撑架,在上沉管和下沉管之间竖直或者斜向均布有支撑管,底座上面设有网衣,网衣底部固定连接在上沉管上,网衣上部固定连接浮管,浮管为圆形或者多边形圈,网衣的开口设在浮管的中间位置,在开口和浮管之间设有支架以支撑网衣,网衣的开口处固定连接网套,网套的顶部设有投饵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参、鲍鱼海底生态养殖网箱,设有底座和网衣,其特征在于,底座由上沉管、下沉管和支撑管构成,上沉管、下沉管为圆形或多边形圈,上沉管中间设有“十”字形上撑架,下沉管中间设有“十”字形下撑架,在上沉管和下沉管之间竖直或者斜向均布有支撑管,底座上面设有网衣,网衣底部固定连接在上沉管上,网衣上部固定连接浮管,浮管为圆形或者多边形圈,网衣的开口设在浮管的中间位置,在开口和浮管之间设有支架以支撑网衣,网衣的开口处固定连接网套,网套的顶部设有投饵口。本实用新型可使海参、鲍鱼在海底的自然环境中生长,保证产品质量,而且结构简单,抗风浪能力强,制作成本低,生产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2059875SQ201120131568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9日
发明者连建华 申请人:连建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