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的方法

文档序号:209873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耳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木耳是子实体胶质,成圆盘形,耳形不规则形,直径3-12厘米。新鲜时软,干后成角质。口感细嫩,风味特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具有一定的抗癌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功能。目前它的人工栽培材料多为森林原木,这对保护森林资源极为不利。桑枝是蚕桑生产的副产物,来源广泛,数量巨大,目前大部分都废弃或仅作柴火,造成很大浪费。《唐本草注》记载桑、槐、槠、榆、柳,此为五木耳,而以桑为上乘。《本草纲目》记载“桑,东方之神木也”。据中国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提供,桑枝条含粗蛋白5. 44、纤维素51. 88、 木质素18. I、半纤维素23. 02、灰分I. 57,碳氮比为86 :1。具有营养成分丰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高的特点,非常适宜黑木耳生产,黑木耳是典型的木腐菌类,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的能力特强。用桑枝条栽培黑木耳,表现为菌丝生长快、生物转化率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桑枝条含有一种桑属植物独有的天然生物咸DNT( I—脱氧野尻霉素),并且还含有黄酮、桑素等活性物质,利用桑枝条栽培黑木耳,可以明显改善其品质,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健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的方法,不但具有变废为宝、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作用,而且对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栽培袋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桑枝条80-85、米糠1-5、麸皮1-5、玉米粉1-5、蚕沙1_5、石膏粉1_3、石灰粉O. 1_1、糖1_3、棉柏1-5、黄豆粉1-3、碳酸钙O. 1-1 ;
(1)拌料将干燥无霉变的桑枝条粉碎成绿豆粒大小桑枝屑,将桑枝屑、米糠、麸皮、玉米粉、蚕沙、石膏粉、石灰粉、糖、棉柏、黄豆粉、碳酸钙按配方拌匀,边加水边拌,充分拌匀,含水量为50-55% ;
(2)装袋和灭菌将拌好的培养料装袋,扎紧袋口,在温度为100°C常压下灭菌10-12小
时;
(3)出锅、冷却灭菌结束后等锅内温度自然下降至60-70°C方可趁热出锅将料袋移入冷却场地;出锅过程中轻拿轻放,搬运工具内要垫布或麻袋,防止刺破料袋;
(4 )接种接种前接种箱、接种室或蚊账式接种罩内采用气雾消毒剂,进行空间消毒,双方及器具用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当上述料袋冷却至28°C以下时进行接种,接种时,动作迅速敏捷,尽量缩短菌种孔穴在空间暴露时间;接种完毕及时清理残留物,每批接完后结合通风换气进行清搜寻,保持场地清洁,杜绝杂菌污染,室内、帐内少走动;
(5)发菌管理接种后前10天控制在26-28°C,20天后室温控制在22_24°C,此时需特别注意堆温,可降低堆层,加大通风,菌丝生长到10-15cm去掉套袋以增氧通气,加速菌丝生长;40天后,室温控制在20-22°C,经常观察温度变化,主要靠开关门窗来调节,但必须留意关门窗后堆温升高,避免烧菌,菌丝满袋后待打孔穴排场出耳;
(6)耳场准备选择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水源方便、无污染源和防涝的田块、草坪或桑园作耳场;畦床消毒杀虫后铺上稻草或遮阳网,以利保温和防泥沙沾污耳棒;耳棒不需覆盖薄膜,不需搭建荫棚,露天排场,安装微喷;
(7)催耳排场排场前增大培养室光线,用O.5mm的钉头制成排状打孔工具,在耳袋四周打180个深2cm的出耳孔;打孔一周后,见耳孔菌丝恢复,气温稳定在20-25°C,即可排场;排场时,菌袋均勻排布,间距3-5cm斜靠在支架;
(8)出耳管理耳芽形成时,栽培场的空气相对温度控制在90-95%,形成一个干干湿湿不断交替的生长环境;排场后菌袋早晚各喷一次细水,视子实体生产而加大喷水量,做到气温低时少喷,气温高早晚喷,中午忌喷水,晴天乱风天早晚多喷,空气干燥时增加喷水次数。
所述的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栽培袋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桑枝条83、米糠3、麸皮3、玉米粉3、蚕沙2、石膏粉I、石灰粉O. 5、糖I、棉柏2、黄豆粉I、碳酸钙O. 5。所述的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拌料的时候要拌成呈球状,块状物要弄碎,干湿度以手紧握料,指缝间有水印而不下滴为度。所述的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冷却场地要在出锅之前进行杀虫、杀菌,可采用硫磺熏蒸消毒或5%苯酚或过氧乙酸、来苏儿、漂白粉喷洒墙壁、空间及地面。所述的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其栽培袋料中还包含有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泡桐锯末3-5、复合微生物肥料O. 1-0. 2,复合微生物肥料中有效活菌数> O. 2亿个/克、硫酸锌O. 02-0. 03、钥酸铵O. 02-0. 03、草炭3_5 ;每100重量份的栽培袋料原料中掺有2-3重量份的中药组分,所述的中药组分由下列重量比例的中药粉碎混合而成
8-10重量份黄连、8-10重量份狼毒、8-10重量份石槽树根、8-10重量份蛇床子。本发明具有以下意义
I、此配方改变了以往培养料的简单化,多元化配方营养全面,达到了培养料之间的互补作用,更适宜黑木耳菌丝的吸收和利用。用此配方生产黑木耳,菌丝满袋时间比传统配方提前10天,出耳时间提前5天。菌丝生长表现浓密粗壮,黑木耳表现为耳小、肉厚;根据两年来的试验和比较,每袋干料为O. 75公斤的菌棒,菌丝生长比传统配方提前10天满袋,且表现为菌丝浓密粗壮,平均袋产干耳75克,高的为100克,生物转化率比杂木屑料提高5%。2、桑枝条含有一种桑属植物独有的天然生物碱DNT (I-脱氧野尻霉素),并且还含有黄酮、桑素等活性物质,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可以明显增加其营养成分,更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健作用。3、进一步的,本发明袋料配方中增加复合微生物肥料、硫酸锌、钥酸铵能有效的补充袋料中营养成分,能促进木耳生长,并使得木耳中微量元素含量提高,增高其品质,同时,草炭、泡桐锯末使得袋料本身具有杀菌功能,保持其中没有杂菌生长;黄连等中药成分含有多糖等药用成分,使得木耳中有用成分增加,同时上述中药均能杀菌,有利于木耳纯净的生长环境,提高木耳产量与质量。4、桑枝条栽培木耳可以解决菌林矛盾。木耳是典型的木腐菌,栽培需要大量的木材,而国家的政策是对森林禁止乱砍乱伐,这就与木耳的发展造成很大的矛盾。桑枝条是养蚕业的副产物,用其栽培不仅解决了菌林矛盾,而且为蚕农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用桑枝条栽培木耳,不仅原料来源充足,而且技术简易、成本低、见效快。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桑枝条栽培木耳配方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桑枝条83、米糠3、麸皮3、玉米粉3、蚕沙2、石膏粉I、石灰粉O. 5、糖I、棉柏2、黄豆粉I、碳酸钙O. 5。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的工艺流程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拌料将干燥无霉变的桑枝条粉碎成绿豆粒大小桑枝屑,将桑枝屑、米糠、麸皮、玉米粉、蚕沙、石膏粉、石灰粉、糖、棉柏、黄豆粉、碳酸钙按配方拌匀,边拌边加水,充分拌匀,含水量50 ;
(2)装袋根据农户采取不同种植方式采用不同规格菌袋,一般采用15cmX55cmXO. 0045 cm菌袋。机器分装袋内,扎紧袋口。装袋时合理安排人员实行流水作业。每6人为I组,铲料上机、装袋各I人,4人扎袋口,拌料后至装料完毕的时间间隔不超4个小时,做到当天拌料当天装袋灭菌,忌堆积过夜。分装紧实,料与袋壁无空隙,防菌袋拉薄、磨损、刺破,做到轻拿轻放;
(3)灭菌蒸锅内“井”字型或堆瓶式叠放1500袋为宜,超过1500袋灭菌时间宜加长。常压灭菌开始用旺火,使温度在4小时内迅速上升到100°C,如生长至上气时间过长,易造成培养料酸败。当整个灭菌灶内都充满蒸气,下部有蒸气溢出,内部空间达到100°C时,保持温度12小时,此时料袋内温度可达95°C左右。整个灭菌过程中不中断,当锅内缺水时只能添加热水,忌加冷水。灭菌后自然降压(温);
(4)出锅、冷却灭菌结束后等锅内温度自然下降至60°C°C方可趁热出锅将料袋移入冷却场地。若高于80°C出锅易发生料袋胀破。要求出锅过程中轻拿轻放,搬运工具内垫布或麻袋,防止刺破料袋;
(5)接种接种前接种箱、接种室或蚊账式接种罩内采用气雾消毒剂,进行空间消毒,双方及器具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料袋冷却至28°C以下,根据不同接种方式,采取不同的组合。接种箱接种二人组合。接种室或蚊账式接种罩(塑料薄膜制成),采用4人一组,递料袋、打孔、填入菌种、套袋各I人流水作业。每袋接3穴一4穴,孔穴直径2cm,适当增大接种量,整块菌种接入略高出穴面。采用套袋方法。套袋可在接种后套入,也可在出锅时边套边出锅。接种时,动作迅速敏捷,尽量缩短菌种孔穴在空间暴露时间。接种完毕及时清理残留物,每批接完后结合通风换气进行清搜寻,保持场地清洁,杜绝杂菌污染。室内、帐内少走动;
(6)发菌管理萌发期接种后15天内,室内温度头10天控制在26°C—28°C,使菌线形在最适环境中加快定植蔓延,占领培养料,减少杂菌污染。10天后随菌丝生长发育,袋内温度逐渐上升,一般袋温比室温度2°C—3°C,因此室温应调节至22°C—24°C ;
生长期20天后菌丝分解吸收营养能力最强阶段,菌丝旺盛、健壮,新陈代谢加快,袋温继续升高,室温控制在22°C左右。此时需特别注意堆温,可降低堆层,加大通风。菌丝生长10 — 15cm去掉套袋以增氧通气,加速菌丝生长;
成熟期40天后,菌丝进入生理成熟阶段即由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料温逐渐下降,一般在20°C左右,经常观察温度变化,主要靠开关门窗来调节,但必须留意关门窗后堆温升高,避免烧菌。菌丝满袋后待打孔穴排场出耳; (7)耳场准备选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水源方便、无污染源和防涝的草坪作耳场,畦床可整成龟背状,宽120cm,长200cm,边沟人行道30cm,用木杆搭成支架,排成30cm行距,畦床消毒杀虫后铺上稻草或遮阳网,防泥沙沾污耳棒,耳棒不需覆盖薄膜,不需搭建荫棚,露天排场,安装微喷管;
(8)催耳排场排场前增大培养室光线,用O.5mm的钉头制成排状打孔工具,在耳袋四周打180个深2cm的出耳孔。打孔一周后,见耳孔菌丝恢复,气温稳定在25°C,即可排场。排场时,菌袋均匀排布,间距3cm斜靠在支架上;
(9)出耳管理耳芽形成时,栽培场的空气相对温度控制95,形成一个干干湿湿不断交替的生长环境。排场后菌袋早晚各喷一次细水,视子实体生产而加大喷水量,做到气温低时少喷,气温高早晚喷,中午忌喷水,晴天乱风天早晚多喷,空气干燥时增加喷水次数。例2:
在制备栽培袋料拌料时,增加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泡桐锯末4、复合微生物肥料O. 1,复合微生物肥料中有效活菌数> O. 2亿个/克、硫酸锌O. 023、钥酸铵O. 02、草炭4 ;并混合,同时再在制备好的每100重量份的栽培袋料原料中掺有3重量份的中药组分,这些中药组分由下列重量比例的中药粉碎混合而成
8-10重量份黄连、8-10重量份狼毒、8-10重量份石槽树根、8-10重量份蛇床子。拌料结束后再加水拌匀,其余同例I。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栽培袋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桑枝条80-85、米糠1-5、麸皮1-5、玉米粉1-5、蚕沙1_5、石膏粉1_3、石灰粉O. 1_1、糖1_3、棉柏1-5、黄 粉1-3、碳酸隹丐O. 1-1 ; (1)拌料将干燥无霉变的桑枝条粉碎成绿豆粒大小桑枝屑,将桑枝屑、米糠、麸皮、玉米粉、蚕沙、石膏粉、石灰粉、糖、棉柏、黄豆粉、碳酸钙按配方拌匀,边加水边拌,充分拌匀,含水量为50-55% ; (2)装袋和灭菌将拌好的培养料装袋,扎紧袋口,在温度为100°C常压下灭菌10-12小时; (3)出锅、冷却灭菌结束后等锅内温度自然下降至60-70°C方可趁热出锅将料袋移入冷却场地;出锅过程中轻拿轻放,搬运工具内要垫布或麻袋,防止刺破料袋; (4 )接种接种前接种箱、接种室或蚊账式接种罩内采用气雾消毒剂,进行空间消毒,双方及器具用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当上述料袋冷却至28°C以下时进行接种,接种时,动作迅速敏捷,尽量缩短菌种孔穴在空间暴露时间;接种完毕及时清理残留物,每批接完后结合通风换气进行清搜寻,保持场地清洁,杜绝杂菌污染,室内、帐内少走动; (5)发菌管理接种后前10天控制在26-28°C,20天后室温控制在22_24°C,此时需特别注意堆温,可降低堆层,加大通风,菌丝生长到10-15cm去掉套袋以增氧通气,加速菌丝生长;40天后,室温控制在20-22°C,经常观察温度变化,主要靠开关门窗来调节,但必须留意关门窗后堆温升高,避免烧菌,菌丝满袋后待打孔穴排场出耳; (6)耳场准备选择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水源方便、无污染源和防涝的田块、草坪或桑园作耳场;畦床消毒杀虫后铺上稻草或遮阳网,以利保温和防泥沙沾污耳棒;耳棒不需覆盖薄膜,不需搭建荫棚,露天排场,安装微喷; (7)催耳排场排场前增大培养室光线,用O.5mm的钉头制成排状打孔工具,在耳袋四周打180个深2cm的出耳孔;打孔一周后,见耳孔菌丝恢复,气温稳定在20-25°C,即可排场;排场时,菌袋均勻排布,间距3-5cm斜靠在支架; (8)出耳管理耳芽形成时,栽培场的空气相对温度控制在90-95%,形成一个干干湿湿不断交替的生长环境;排场后菌袋早晚各喷一次细水,视子实体生产而加大喷水量,做到气温低时少喷,气温高早晚喷,中午忌喷水,晴天乱风天早晚多喷,空气干燥时增加喷水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栽培袋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桑枝条83、米糠3、麸皮3、玉米粉3、蚕沙2、石膏粉I、石灰粉O. 5、糖I、棉柏2、黄豆粉I、碳酸钙O. 5。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拌料的时候要拌成呈球状,块状物要弄碎,干湿度以手紧握料,指缝间有水印而不下滴为度。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冷却场地要在出锅之前进行杀虫、杀菌,可采用硫磺熏蒸消毒或5%苯酚或过氧乙酸、来苏儿、漂白粉喷洒墙壁、空间及地面。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其栽培袋料中还包含有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泡桐锯末3-5、复合微生物肥料O. 1-0. 2,复合微生物肥料中有效活菌数> O. 2亿个/克、硫酸锌O. 02-0. 03、钥酸铵O. 02-0. 03、草炭3_5 ;每100重量份的栽培袋料原料中掺有2-3重量份的中药组分,所述的中药组分由下列重量比例的中药粉碎混合而成 8-10重量份黄连、8-10重量份狼毒、8-10重量份石植树根、8-10重量份蛇床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的方法,桑枝条栽培木耳的配方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桑枝条80-85、米糠1-5、麸皮1-5、玉米粉1-5、蚕沙1-5、石膏粉1-3、石灰粉0.1-1、糖1-3、棉粕1-5、黄豆粉1-3、碳酸钙0.1-1。用桑枝条栽培木耳,不仅原料来源充足,而且技术简易、成本低、见效快。另外,桑枝条栽培木耳可以解决菌林矛盾,用桑枝条代替森林原木栽培木耳,不但具有变废为宝、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作用,而且对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档编号A01G1/04GK102835247SQ20121028199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9日
发明者唐宏岩 申请人:颍上县鸿涛菌业专业合作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