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7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处理系统,是一种农业节水灌溉滴灌系统的水肥处理系统,属于农业灌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滴灌技术中,作为水质处理的沉淀池多为平流梯形池,占地面积大,造价高,人工清淤,劳动强度较大。其次,施肥设施一般为压差式施肥罐或注肥泵,水头损失大,能耗高,施肥不均,难以连续使用,效率低。中国专利CN1157358公开的“排沙漏斗”,包括进水涵洞、漏斗室、溢流堰、回水道、排沙底孔,溢流堰为部分周边溢流的,溢流堰为90度至180度圆心角,漏斗室的边壁上设有调流墩,而调流墩呈直立的墩形。该发明专利以环流为原理、单底孔排沙,由于作为其主要构成部分的溢流堰悬板和调流墩的存在,易在清水出流区扰动水流,泥沙随水翻滚,去除悬移质泥沙的效果甚微,难以满足滴灌水质要求。中国专利CN2825057公开的“微灌用冲洗式沉沙池”,包含一个槽状通道,该通道首端设有横向的调流板,调流板面上设有缓流孔,槽状通道后部横向设有挡流板,挡流板高度低于调流板,槽状通道下部设有排沙道,调流板与挡流板之间的槽状通道底部有排沙孔与排沙道相连通。该发明专利所述的槽状通道中水流速较快,悬移质泥沙难以沉淀,无法满足滴灌水质处理要求。上述已有技术的共同缺点是悬移质泥沙无法沉淀,水肥难以同步或缺少施肥装置,灌溉水温度无法调节,因水温低而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没有水质初级处理设施等。

发明内容
为了去除灌溉水中的悬移质泥沙,提高灌溉水温、水稻提高产量,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处理系统。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处理系统,包括除沙增温池和水肥池,所述除沙增温池呈圆筒形,除沙增温池的进水口与除沙增温池的侧壁连接并与除沙增温池的表面相切,除沙增温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管,在所述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其特征在于:除沙增温池底部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进水口端设于除沙增温池中心,出水管的进水口端的高度高于排污管入口的高度,且延伸至距离水面三分之一水深处;所述出水管的出口与水肥池的底部连接,水肥池内设有一竖直拦污栅,并将水肥池分为水肥混合室和出流室,水肥混合室底部设有花管,花管与除沙增温池的出水管相通。所述除沙增温池的底部呈锥形,并且所述排污管与所述除沙增温池的锥底连接。除沙增温池上面设有增温棚,所述增温棚为浅色或深色塑料薄膜,通过吸收太阳能增温保温,覆盖在所述除沙增温池上。除沙增温池的底面上铺设有黑色膜或除沙增温池的底面上涂有深色涂层。所述花管是表面上开有若干个小孔的圆管或方管,所述花管与出流管相连通,所述花管与出流管之间设有流量控制阀。
水肥池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污管,第二排污管上设有第二排污阀。所述进水口处设有排污栅。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处理系统可提高水稻膜下滴灌灌溉水温2-5。。。本发明将原来(中国专利CN1157358 “排沙漏斗”)的溢流堰悬板和调流墩省去,并从圆形漏斗中心表层取水,解决了溢流堰悬板和调流墩易在清水出流区扰动水流、泥沙随水翻滚、去除悬移质泥沙的效果甚微的问题,具有泥沙沉淀好的优点,较目前所应用平流梯形沉淀池节省投资10%以上,实现水力自动清淤,解放滴灌沉淀泥沙清除的劳动力,减轻灌水劳动强度,实现连续灌溉。其次,在圆形池体内表面和上面增加了增温结构,提高水稻膜下滴灌灌溉水温2-5°C,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增产。再次,还增加了水肥池,在灌溉时可随时加入水稻生长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实现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同步,无需外加动力或能耗,增产效果好。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一种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处理系统的结构图。图2是图1中A-A截面的结构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一种 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处理系统,包括除沙增温池3和水肥池15,所述除沙增温池3呈圆筒形,除沙增温池3的进水口 I与除沙增温池3的侧壁连接并与除沙增温池3的表面相切,除沙增温池3的底部设有排污管6,在所述排污管6上设有排污阀7,其特征在于:除沙增温池3底部设有出水管4,出水管4的进水口端设于除沙增温池3中心,出水管4的进水口端的高度高于排污管6 A 口的高度,且延伸至距离水面三分之一水深处;所述出水管4的出口与水肥池15的底部连接,水肥池15内设有一竖直拦污栅11,并将水肥池15分为水肥混合室8和出流室9,水肥混合室8底部设有花管10,花管10与除沙增温池3的出水管相通。所述进水口 I处设有排污栅2,用以将进水口 I中的水中的杂物进行隔离。所述除沙增温池3的底部呈锥形,并且所述排污管6与所述除沙增温池3的锥底连接,保证排污管将沉降的污泥等沉降物排出。除沙增温池3的底面上铺设有黑色膜12或除沙增温池3的底面上涂有深色涂层,用以吸收热量。所述花管10是表面上开有若干个小孔的圆管或方管,所述花管10与出流管4相连通,所述花管10与出流管4之间设有流量控制阀5。水肥池15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污管14,第二排污管14上设有第二排污阀16。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除沙增温池3上面设有增温棚13,所述增温棚13为浅色或深色塑料薄膜,通过吸收太阳能增温保温,覆盖在所述除沙增温池3上。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处理系统可提高水稻膜下滴灌灌溉水温2-5。。。本发明将原来(中国专利CN1157358 “排沙漏斗”)的溢流堰悬板和调流墩省去,并从圆形漏斗中心表层取水,解决了溢流堰悬板和调流墩易在清水出流区扰动水流、泥沙随水翻滚、去除悬移质泥沙的效果甚微的问题,具有泥沙沉淀好的优点,较目前所应用平流梯形沉淀池节省投资10%以上,实现水力自动清淤,解放滴灌沉淀泥沙清除的劳动力,减轻灌水劳动强度,实现连续灌溉。其次,在圆形池体内表面和上面增加了增温结构,提高水稻膜下滴灌灌溉水温2-5°C,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增产。再次,还增加了水肥池,在灌溉时可随时加入水稻生长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实现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同步,无需外加动力或能耗,增产效果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处理系统,包括除沙增温池和水肥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沙增温池呈圆筒形,除沙增温池的进水口与除沙增温池的侧壁连接并与除沙增温池的表面相切,除沙增温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管,在所述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其特征在于:除沙增温池底部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进水口端设于除沙增温池中心,出水管的进水口端的高度高于排污管入口的高度;所述出水管的出口与水肥池的底部连接,水肥池内设有一竖直拦污栅,并将水肥池分为水肥混合室和出流室,水肥混合室底部设有花管,花管与除沙增温池的出水管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沙增温池的底部呈锥形,并且所述排污管与所述除沙增温池的锥底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除沙增温池上面设有增温棚,所述增温棚覆盖在所述除沙增温池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除沙增温池的底面上铺设有黑色膜或除沙增温池的底面上涂有深色涂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除沙增温池上面设有增温棚,所述增温棚覆盖在所述除沙增温池上;除沙增温池的底面上铺设有黑色膜或除沙增温池的底面上涂有深色涂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管是表面上开有若干个小孔的圆管或方管,所述花管与出流管相连通,所述花管与出流管之间设有流量控制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水肥池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污管,第二排污管上设有第二排污阀。
8.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处设有排污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处理系统,包括除沙增温池和水肥池,所述除沙增温池呈圆筒形,除沙增温池的进水口与除沙增温池的侧壁连接并与除沙增温池的表面相切,除沙增温池的底部设有排污管,在所述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其特征在于除沙增温池底部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进水口端设于除沙增温池中心,出水管的进水口端的高度高于排污管入口的高度,且延伸至距离水面三分之一水深处;所述出水管的出口与水肥池的底部连接,水肥池内设有一竖直拦污栅,并将水肥池分为水肥混合室和出流室,水肥混合室底部设有花管,花管与除沙增温池的出水管相通。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稻膜下滴灌水肥处理系统可提高水稻膜下滴灌灌溉水温2-5℃。
文档编号A01C23/04GK103141203SQ20131007971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3日
发明者陈林, 李宝珠, 岳绚丽, 程莲, 李高华, 王永强, 苟陕妮 申请人: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