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高效的两系不育系原原种繁殖方法及其专用隔离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880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高效的两系不育系原原种繁殖方法及其专用隔离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的两系不育系原原种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播种:12月,选择日平均温度稳定≥22℃的地区,播种两系不育系,抽穗前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抽穗前后的田间管理:两系不育系抽穗前7天及时施用尿素,抽穗后排去田间积水,并保持田间湿润;两系不育系稻蔸的获得:选择单株,割茬,即为两系不育系稻蔸;两系不育系稻蔸的移植:4月15日—5月5日,选择日平均温度稳定≥19℃的地区,将两系不育系稻蔸,集中种植成宽度在0.9m以内的长方形小区;种子收获:两系不育系稻蔸抽穗后,收获成熟种子。该方法获得的两系不育系原原种产量大,同时能够有效防止其临界温度的漂变。
【专利说明】一种安全高效的两系不育系原原种繁殖方法及其专用隔离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涉及水稻杂交育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杂交水稻两系不育系原原种安全高效的繁殖方法,还涉及一种用于该繁殖方法的专用隔离罩。
【背景技术】
[0002]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水稻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并成功实现了三系配套。继三系法杂交水稻之后我国又独创以利用光温敏核不育性为主要内容的两系法杂交水稻高技术。两系法具有配组自由、一系两用等诸多优点,育种进展很快,一大批两系法杂交水稻新品种相继育成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0003]光温敏核不育系是选育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基础,温度对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起重大作用,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光温敏不育系繁殖若干代后不育起点温度显著升高,致使不育系种子完全不能用于制种,这种现象称为临界温度的“漂变”。“漂变”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遗传的稳定性和变异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袁隆平提出用人工气候室生产“核心种子”为关键技术,此后又有学者针对此技术生产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核心种子”成本高、数量少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利用冷水或自然低温处理、通过培育光温敏不育系单株“三层穗”来生产核心种子的方法。“三层穗”方法利用的是泉水或水库地层水的自然低温,实际应用受各地自然资源的限制,技术措施也相对复杂,且仍需套袋自交,操作难度大而繁琐。因此,简单有效的两系不育系“核心种子”即原原种繁殖技术,是发展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关键。

【发明内容】

[0004]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两系不育系原原种繁殖方法,采用该方法能有效防止临界温度的“漂变”,同时简便地获得高于常规繁种方法的原原
种产量。
[0005]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上述安全高效的原原种繁殖方法的专用隔离罩。
[0006]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安全高效的两系不育系原原种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I)播种:12月,选择日平均温度稳定≥22°C的地区,播种两系不育系,抽穗前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0008](2)抽穗前后的田间管理:两系不育系抽穗前7天及时施用尿素,抽穗后排去田间积水,并保持田间湿润;
[0009](3)两系不育系稻蔸的获得:选择后抽穗、小穗、花药瘦小、白色、结实率在10%以下以及具有本品种典型的穗型、粒型、叶形农艺性状的单株,割茬,留茬高度15-20cm,即为两系不育系稻葡;[0010](4)两系不育系稻蔸的移植:4月15日一5月5日,选择日平均温度稳定≥19°C的地区,将两系不育系稻葡,按(10_15)cmX (30-35)cm的株行距,集中种植成宽度在0.9m以内的长方形小区;
[0011](5)种子收获:两系不育系稻蔸抽穗后,收获成熟种子。
[0012]其中,步骤(2)中,施用尿素的量为150-225kg/hm2,促使潜伏芽萌动、抽穗,便于观察育性。
[0013]在同时繁殖不同两系不育系原原种时,还需要设置专用隔离罩,抽穗之前,用薄膜在支架内呈“S”形绕行,将不同品种、株系分隔开。
[001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两系不育系原原种繁殖的专用隔离罩,包括长方体支架(I)、设于长方体支架底部的支脚(2)以及设于长方体支架(I)顶部的拱顶(3)。
[0015]作为优选,所述长方体支架(I)的宽为0.9-1.lm、高为0.9-1.1m,所述长方体支架
(I)沿其长方向每隔0.9-1.1m设置一根与其高平行的支撑杆(4)。
[0016]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支脚(2)的高度为0.08-0.12m。
[0017]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拱顶(3)由平行设置的至少三个铁制圆弧支架(5)组成,铁制圆弧支架(5)固定于长方体支架(I)上;所述拱顶(3)的高为0.2-0.4m。
[0018]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两系不育系原原种繁殖方法获得的两系不育系原原种产量大,同时能够有效防止其临界温度的漂变。
[0019]具体而言,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突出的优势:
[0020]1.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是一种高效的繁殖方法。采用本法繁殖两系不育系原原种,可根据具体用种数量,确定规模,机动灵活;此外,采用该方法创制隔离罩不受场地限制,可同时对多达数十个不育系进行繁殖,对科研工作者的帮助极大;
[0021]2.本发明采用专用隔离罩,抽穗之前,用薄膜在支架内呈“S”形绕行,将不同品种、株系分隔开,即使有强风来临,风力将分散至各个小空间,最大限度的减弱了风力,防止品种、株系间的异交结实,保证繁种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发明隔离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0024]利用本发明方法对Y58S、广占63S的原原种繁殖,具体操作如下:
[0025](I)两系不育系的播期安排:在海南陵水,两系不育系于12月10日播种,其日平均温度稳定在22°C以上,不育系抽穗前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0026](2)两系不育系抽穗前后的田间管理:不育系齐穗前7天及时施用尿素150-225kg/hm2,齐穗后排去田间积水,此后一直保持田间湿润状态,促使潜伏芽萌动、抽穗,便于观察育性;两系不育系于3月20日左右抽穗;
[0027](3)两系不育系稻蔸的获得:观察两个不育系的群体表现,选择后抽小穗花药瘦小、白色、结实率在10%以下以及具有本品种典型的穗型、粒型、叶形等农艺性状的单株各80株,割茬,留茬高度15-20cm ;[0028](4)稻蔸的移植:4月25日将当选稻蔸带回大陆,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9°C,分品种、株系按13.2 X 33.3cm的株行距,集中种植成宽度不超过0.9m的长方形小区;其株行距也可以根据需要合理设置,优选(10-15) cmX (30-35) cm ;
[0029](5)抽穗前制作隔离罩,见图1,包括长方体支架1、设于长方体支架底部的支脚2以及设于长方体支架I顶部的拱顶3 ;拱顶3由平行设置的至少三个铁制圆弧支架5组成,铁制圆弧支架5固定于长方体支架I上;长方体支架I的宽为1.0m、高为1.0m,长方体支架I沿其长方向每隔1.0m设置一根与其高平行的支撑杆4,支撑杆4插入地面0.2m±0.02m内,支脚2的高度为0.10m,拱顶3的高为0.3m ;其尺寸也可以根据需要合理设置,优选地,长方体支架I的宽为0.9-1.lm、高为0.9-1.lm,长方体支架I沿其长方向每隔0.9-1.1m设置一根与其高平行的支撑杆4,支脚2的高度为0.08-0.12m,拱顶3的高为0.2-0.4m。其整体结构采用直径IOmm的钢筋制成。
[0030](6)围薄膜隔离:抽穗之前,用薄膜在支架内呈“S”形绕行,将不同品种、株系分隔开;
[0031](7)种子收获:不育系抽穗后,可根据种子成熟度分批次收获。
[0032]采用上述方法,每隔不育系收得的种子均在500g以上,然而采用常规方法每个不育系收得的种子仅能达到200克左右。
[0033]以上方法将两系不育系的播种安排在12月10日、日平均温度稳定> 22°C的海南陵水,两系不育系将于3月20日左右抽穗,通过观察两个不育系的群体表现,选择后抽小穗花药瘦小、白色、结实率在10%以下以及具有本品种典型的穗型、粒型、叶形等农艺性状的单株,割茬再生留种,在保持品种特性的同时,能有效防止临界温度的“漂变”。
[0034]以上方法冬繁当选的育性转换早的两系不育系稻蔸带回大陆再生,在抽穗前创制拱顶长方体隔离罩支架,在支架上按“S`”形绕薄膜隔离,按常规大田管理方法,使之自交结实,适时收获种子。采用该方法可以简便地获得高于常规套袋自交方法的两系不育系原原种产量,同时能够在此过程中充分保障繁种安全。
[003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高效的两系不育系原原种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播种:12月,选择日平均温度稳定>22°C地区,播种两系不育系,抽穗前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2)抽穗前后的田间管理:两系不育系抽穗前7天及时施用尿素,抽穗后排去田间积水,并保持田间湿润; (3)两系不育系稻蔸的获得:选择后抽穗、小穗、花药瘦小、白色、结实率在10%以下以及具有本品种典型的穗型、粒型、叶形农艺性状的单株,割茬,留茬高度15-20cm,即为两系不育系稻蔸; (4)两系不育系稻蔸的移植:4月15日一5月5日,选择日平均温度稳定≥19°C的地区,将两系不育系稻葡,按(10-15) cmX (30-35) cm的株行距,集中种植成宽度在0.9m以内的长方形小区; (5)种子收获:两系不育系稻蔸抽穗后,收获成熟种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高效的两系不育系原原种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施用尿素的量为150~225kg/hm2。
3.一种两系不育系原原种繁殖的专用隔离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支架(I)、设于长方体支架底部的支脚(2)以及设于长方体支架(I)顶部的拱顶(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系不育系原原种繁殖的专用隔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支架(I)的宽为0.9-1.lm、高为0.9-1.lm,所述长方体支架(I)沿其长方向每隔0.9-1.1m设置一根与其高平行的支撑杆(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系不育系原原种繁殖的专用隔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2)的高度为0.08-0.12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系不育系原原种繁殖的专用隔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拱顶(3)由平行设置的至少三个铁制圆弧支架(5)组成,铁制圆弧支架(5)固定于长方体支架(I)上;所述拱顶(3)的高为0.2-0.4m。
【文档编号】A01G13/02GK103444510SQ201310353462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4日
【发明者】龚红兵, 林添资, 盛生兰, 景德道, 余波, 钱华飞, 周义文, 李闯, 曾生元, 刁立平 申请人: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