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黍子的海底增殖方法

文档序号:224633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黍子的海底增殖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海黍子的海底增殖方法,包括有如下的步骤:1)黍子枝条游离式培育,选择海黍子的分生枝条,然后进行培育;2)对培育的分生枝条通过调节温度、光照和营养盐进行促熟:3)在促熟的海黍子的培养容器中加入附着基进行附苗;4)将附苗后的附着基放入海底进行人工养殖。本发明从海黍子藻体的处理入手,着眼于种菜的同步成熟,利用人工手段将海黍子藻体的枝条进行摘离并进行游离式培育,培育期间控制培育条件如光照强度、水温、营养盐水平等,降低培育期间环境影响程度,从而获得成熟度统一的生殖托,获得大量优质的受精卵。将附苗后的附着基放入海底养殖,可以有效的提高海黍子的产量,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专利说明】一种海黍子的海底增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海藻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黍子的海底增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海黍子(Sargassummuticum)属马尾藻科(Sargassaceae)、马尾藻属(Sargassum),为多年生大型褐藻,可沉水生活和浮水生活,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的黄海和渤海沿岸。藻体长度一般在Im以上,大的藻体可达2m左右。藻体具有大量的气囊,从海底向海面飘浮生长。往往在风浪较小的内湾和浅海区的海底岩礁上形成较大的藻场,同目前广泛应用的鼠尾藻一样,是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海藻资源之一。海黍子的幼苗可以食用,成藻可作为褐藻胶的原料。
[0003]近年来,随着海参增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海黍子作为替代饲料在稚参培育和成参养殖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需求量逐年增大,带来的不良结果是海黍子资源量的减少。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了海黍子的生物学和生活史方面的研究,并且进行了室内人工育苗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如何将海黍子种苗有效的引入海底进行增殖,有效恢复海黍子资源,势必要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黍子的海底增殖方法,通过本发明建立的海黍子的催熟方法,将海黍子固定在附着基上,放入海区,实现海黍子幼苗在海底的人工增殖,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有如下的步骤:
[0006]I)黍子枝条游离式培育,选择海黍子的分生枝条,然后进行培育;
[0007]2)对培育的分生枝条通过调节温度、光照和营养盐进行促熟:
[0008]本发明的海黍子种菜枝条促熟方法,是通过调节温度、光照和营养盐来完成的:
[0009]a)调节光照强度:在海黍子枝条培育初期,调节光周期为14L:10D,调节光照强度为8000-12000LX;在海黍子枝条培育后期,调节光周期为12L:12D,调节光照强度为5000-8000Lx ;
[0010]b)调节海水温度:在海黍子枝条培育初期,调节海水温度为15_17°C ;在海黍子枝条培育后期,调节海水温度为20-22°C ;
[0011]C)增加营养盐:培育期间增加N、P营养盐,使其浓度分别达到N离子浓度为0.6mg/L、P离子浓度为:0.06mg/L ;增加KCl,使K离子浓度为0.08mg/L ;增加FeCl3,使Fe离子浓度为0.04mg/L。
[0012]其中所述的N、P营养盐分别为NaN03、NaH2P04。
[0013]3)在促熟的海黍子的培养容器中加入附着基进行附苗;
[0014]本发明的附着基,是指海黍子受精卵采集后常用的附着基质,其一种组成如下:
[0015]附着基由3层构成,表层及底层为塑钢框架固定的HDPE网,夹层为维尼纶布条连接而成的苗帘;
[0016]其中HDPE网眼规格4cm×4cm,四周分别固定于塑钢框架上;塑钢框架规格为50cm×50cm ;[0017]维尼纶布条宽2cm,长50cm,25条并排缝合在一起,形成苗帘,苗帘四周固定于表层与底层的塑钢框架中间。[0018]4)将附苗后的附着基放入海底进行人工养殖。[0019]本发明从海黍子藻体的处理入手,着眼于种菜的同步成熟,利用人工手段将海黍子藻体的枝条进行摘离并进行游离式培育,培育期间控制培育条件如光照强度、水温、营养盐水平等,降低培育期间环境影响程度,从而获得成熟度统一的生殖托,获得大量优质的受精卵。将附苗后的附着基放入海底养殖,可以有效的提闻海泰子的广量,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0021]实施例1[0022]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有如下的步骤:[0023]1)黍子枝条游离式培育,选择海黍子的分生枝条,然后进行培育;[0024]在山东荣成,3月份从自然界取海黍子进行筛选,从生长旺盛、色泽亮褐色的海黍子群体中,选择多数分生枝条超过5cm的海黍子作为主要材料;将5cm以上的海黍子分生枝条作为培育对象,并从主枝上摘离,摘离时保证其叶片、气囊不受损伤;将海黍子枝条于沙滤过的洁净海水中清洗3-5次后,放置于陆基培育池内进行培育;每天换水,保证池水新鲜、藻体干净,保持陆基培育池内水深30cm,以完成海黍子枝条的游尚式培育。[0025]2)对培育的分生枝条通过调节温度、光照和营养盐进行促熟:[0026]通过调节温度、光照和营养盐来完成的:[0027]a)调节光照强度:在海黍子枝条培育初期,调节光周期为14L:10D,调节光照强度为8000-12000LX;在海黍子枝条培育后期,调节光周期为12L:12D,调节光照强度为5000-8000Lx ;[0028]b)调节海水温度:在海黍子枝条培育初期,调节海水温度为15_17°C ;在海黍子枝条培育后期,调节海水温度为20-22°C ;[0029]c)增加营养盐:培育期间增加N、P营养盐,使其浓度分别达到N离子浓度为0.6mg/L、P离子浓度为:0.06mg/L ;增加KCl,使K离子浓度为0.08mg/L ;增加FeCl3,使Fe离子浓度为0.04mg/L。[0030]其中所述的N、P营养盐分别为NaN03、NaH2P04。[0031]经本发明方法的游离式培育后,海黍子枝条上的生殖托有75%以上可以被用来采集受精卵,大大提高了海黍子枝条的利用率;游离式培育的海黍子枝条,可以直接用来采集孢子水,与传统的直接收集海黍子成体采苗方法相比较,既减少了对海黍子野生资源的破坏,又减少了孢子采集过程中的劳动量。[0032]3)在促熟的海黍子的培养容器中加入附着基进行附苗;[0033]本发明的附着基,是指海黍子受精卵采集后常用的附着基质,其一种组成如下:[0034]附着基由3层构成,表层及底层为塑钢框架固定的HDPE网,夹层为维尼纶布条连接而成的苗帘;[0035]其中HDPE网眼规格4cm×4cm,四周分别固定于塑钢框架上;塑钢框架规格为50cm×50cm ;[0036]维尼纟仑布条宽2cm,长50cm,25条并排缝合在一起,形成苗帘,苗帘四周固定于表层与底层的塑钢框架中间。[0037]以两层HDPE网、一层维尼纶布帘及塑钢框架为原材料制作成海黍子采苗用附着基。这样的结构,具有透水性强,形状固定,易于投放,便于移动的优点。首先,附着基表层及底层的网格状结构以及中层的维尼纶布帘,充分考虑了海水的透性,能够保证海黍子幼苗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海水来运输;其次,附着基表层和底层均由塑料框架固定,能够保持附着基的形状不变化,避免了海黍子幼苗生长过程中相互摩擦导致的掉苗现象;再次,附着基的结构可以满足各种模式的组合拼装,便于苗帘向适养区投放,并可在海底放置稳定;最后,附着基便于拆卸,可以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其中一部分移植到其他适养海区,从而实现海黍子在海底的不断增殖。[0038]附着基采用海藻养殖传统的附着基,例如做成的水泥石墩等,但效果比本发明所使用的附着基的效果要差。[0039]4)将附苗后的附着基放入海底进行人工养殖。[0040]待海黍子幼苗长度至3-5mm、叶片开始分生时即可将幼苗及附着基一起投放入适养海区的海底,进行海黍子资源的增殖。[0041]附着基投放至适养海区后,即开始进行日常的养护工作,每隔7d左右进行一次清理,清除附着的敌害动物及杂藻,并避免附着基埋入泥沙之中。[0042]幼苗直立枝长度2-3cm后,日常的养护工作可以适当放松,只需每隔15d左右检查一次附着基,避免其埋入泥沙之中即可。[0043]附着基投放后5个月左右,海黍子幼苗长度最大可达30cm以上,此时不需再进行日常的养护,任其于海底自然生长即可。投放I年之后,将附着基适当拆分,将一部分移植到其他适养海区,从而实现海黍子在海底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0044]本发明的海黍子海底增殖的方法,较适宜于风浪小、流速缓的海区,也适用于潮间带的石沼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海黍子的海底增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1)黍子枝条游离式培育,选择海黍子的分生枝条,然后进行培育; 2)对培育的分生枝条通过调节温度、光照和营养盐进行促熟: 其中促熟方法,是通过调节温度、光照和营养盐来完成的: a)调节光照强度:在海黍子枝条培育初期,调节光周期为14L:10D,调节光照强度为8000-12000LX;在海黍子枝条培育后期,调节光周期为12L:12D,调节光照强度为5000-8000Lx ; b)调节海水温度:在海黍子枝条培育初期,调节海水温度为15-17°C;在海黍子枝条培育后期,调节海水温度为20-22°C ; c)增加营养盐:培育期间增加N、P营养盐,使其浓度分别达到N离子浓度为0.6mg/L、P离子浓度为:0.06mg/L ;增加KCl,使K离子浓度为0.08mg/L ;增加FeCl3,使Fe离子浓度为 0.04mg/L ; 3)在促熟的海黍子的培养容器中加入附着基进行附苗; 4)将附苗后的附着基放入海底进行人工养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P营养盐分别为NaN03、NaH2P0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着基由3层构成,表层及底层为塑钢框架固定的HDPE网,夹层为维尼纶布条连接而成的苗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DPE网眼规格4cmX4cm,四周分别固定于塑钢框架上;塑钢框架规格为50CmX50C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维尼纶布条宽2cm,长50cm,25条并排缝合在一起,形成苗帘,苗帘四周固定于表层与底层的塑钢框架中间。
【文档编号】A01G33/00GK103548668SQ201310597671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2日
【发明者】刘梦侠, 徐智广, 丁刚, 吴海一, 刘玮 申请人: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