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18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两种有效成分A和B,活性组分A为噻霉酮,活性组分B为啶酰菌胺或氟啶胺,两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50~50:1。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杀菌组合物增效明显、施用量减少、使用成本降低,能有效防治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等作物的某些特定的真菌病害,扩大了杀菌谱和延缓真菌抗性,提高了防治效果。
【专利说明】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植物保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改进性能的杀菌组合物,具 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包含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噻霉酮(benziothiazolinone)是是一种新型、广谱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和治疗 禾谷类作物、蔬菜、水果等多种细菌、真菌性病害。其杀菌作用机理,主要包括破坏病菌细胞 核结构,使其失去心脏部位而衰竭死亡和干扰病菌细胞的新陈代谢,使其生理紊乱,最终导 致死亡两个方面。在病害发生初期使用可有效保护植株不受病原物侵染,病害发生后酌情 增加用药量可明显控制病菌的蔓延,从而达到保护和铲除的双重作用。
[0003] 苯噻菌胺(benthiavalicarb-isopropyl)是一种苯噻菌胺具有很强的预防、治 疗、渗注透活性而且有很好的持效性和耐雨水冲刷性。田间试验中,苯噻菌胺以较低的剂量 能够有效的控制马铃薯和番茄的晚疫病、葡萄和其他作物的霜霉病。苯噻菌胺与其他杀菌 剂配成混剂,也能对这些病菌有非常好的药效。
[0004] 苯酰菌胺(Zoxamide)是一种新型、广谱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和治疗黄瓜霜霉 病、梨黑星病、苹果疮痂病、柑橘炭疽病、葡萄黑痘病等的多种细菌、真菌性病害。其杀菌作 用机理,主要包括破坏病菌细胞核结构,使其失去心脏部位而衰竭死亡和干扰病菌细胞的 新陈代谢,使其生理紊乱,最终导致死亡两个方面。
[0005] 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是拜耳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 齐U,主要用于防治谷类、麦类豆类作物等众多病害,丙硫菌唑毒性低,无致畸,致突变型, 对胚胎无毒性,对人和环境安全。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中留醇的前体一羊毛留醇或 2, 4-亚甲基二氢羊毛甾14位上的脱甲基化作用。
[0006] 咪唑菌酮(fenamidone)作用机理与特点和惡唑菌酮以及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 剂的作用机理是相似的,通过在氢化橄酵Q -细胞色素 C氡化述原胁水平上阻滞电子转移 来抑制线粗体呼吸。适用于小麦,棉花,葡萄,烟草,草坪,向日葵,玫瑰,马铃薯,番茄等各种 蔬莱。防治对象各种霜霉病、魄疫病、疫霉病、猝倒病、黑斑病、斑腐病等。
[0007] 批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为新型广谱杀菌剂。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 齐U.即通过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吡唑醚 菌酯乳油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有较好的 防治效果。
[0008] 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是内吸性杀菌剂,防治对象广谱,主要用于防治麦类 的叶面病害如叶枯病、叶锈病、颖枯病、褐斑病、白粉病等,与其他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相比,啶氧菌酯对小麦叶祜病、网斑病和云纹病有更强的治疗效果。
[0009] 氟陡胺(Fluazinam)属2,6_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是保护性杀菌剂。以50? 100g(a. i.)/100L剂量可防治由灰葡萄胞引起的病害.本品对交链孢属、葡萄孢属、疫霉 属、单轴霉属、核盘菌属和黑垦菌属菌非常有效,对抗苯并咪唑类和二羧酰亚胺类杀茵剂的 灰葡萄孢也有良好效果,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兼有优良的控制食植性螨类的作用,对十 字花科植物根肿病也有卓越的防效,对由根霉菌引起的水稻猝倒病也有很好的防效。
[0010] 啶酰菌胺(Boscalid)啶酰菌胺是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杀菌谱较广,几乎对所有 类型的真菌病害都有活性,对防治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和各种腐烂病等非常有效,并且 对其他药剂的抗性菌亦有效,主要用于包括油菜、葡萄、果树、蔬菜和大田作物等病害的防 治。
[0011] 氟吡菌胺(fluopicolide)对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猝倒病等常见卵菌纲病害具 有杰出防效,对作物和环境安全,特别适用于优质、绿色蔬菜生产。它是一个防治卵菌纲蔬 菜病害的高效保护和治疗效果来源其独特的混剂配方。该产品具有优良的系统传导性和较 强的薄层穿透力,对病原菌各主要形态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为新叶、茎干、块茎、幼果 提供全面和持久保护。由于药剂能够经叶面快速吸收,所以耐雨水冲刷,为雨季蔬菜防病提 供可靠保障。
[0012] H惡唑菌酮(Famoxadone)是新型高效、广谱杀菌农药.适宜作物如小麦、大麦、豌 豆、甜菜、油菜、葡萄、马铃薯、爪类、辣椒,番茄等。主要用于防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 亚纲中的重要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晚疫病等。
[0013] 实际的农药经验已经表明,重复且专一施用一种活性化合物来防治有害真菌在很 多情况下将导致真菌菌株的快速选择性,为降低抗性真菌菌株选择性的危险性,目前通常 使用不同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来防治有害真菌。通过将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活性化合物进 行组合,可延缓抗性产生,降低施用量,减少防治成本。


【发明内容】

[001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杀菌剂在实际应用中抗性以及土壤残留问题, 筛选出两种不同杀菌原理的杀菌剂进行复配,以提高杀菌剂防治效果,延缓抗性产生,降低 施用量,减少防治成本。
[001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两种有效成 分A和B,活性组分A为噻霉酮,活性组分B为选自苯噻菌胺、苯酰菌胺、丙硫菌唑、啶酰菌 胺、咪唑菌酮、氟吡菌胺、噁唑菌酮、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或氟啶胺中的一种杀菌剂。发明 人通过试验发现,上述杀菌组合物增效明显,更重要的是施用量减少,降低使用成本。组分A 与组分B的化合物结构类型不同,作用机制各异,两者复配能够扩大杀菌谱,并且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延缓病原菌抗性的产生和发展速度,且组分A与组分B之间无交互抗性。
[0016] 上述杀菌组合物中,组分A和组分B的重量两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50?50:1, 优选1:30?30:1,为使增效作用更为显著,可进一步优选1:20?20:1或1:10?30:1,最 优选为1:10?10:1。
[0017]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是由5?85%重量份的活性组分与95?15%重量份的农药 助剂组成。进一步的该组合物由活性组分与农药助剂共同制成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
[0018] 本发明提供了包含组分A(噻霉酮)和组分B(苯噻菌胺、苯酰菌胺、丙硫菌唑、啶 酰菌胺、咪唑菌酮、氟吡菌胺、噁唑菌酮、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或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在 防治农业领域农作物病害中的用途。
[0019] 对于本发明的杀菌剂而言,在防治农作物病害上的应用方式根据防治病害不同, 可以选择浸种或在作物生长期进行兑水叶面喷雾,或涂抹于防治对象表面。
[0020] 上述组合物还包含载体、助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在施用的过程中可以混合常用 的助剂。
[0021] 合适的助剂可以是固体或液体,它们通常是剂型加工过程中常用的物质,例如天 然的或再生的矿物质,溶剂、分散剂、润湿剂、胶粘剂、增稠剂、粘合剂或肥料。
[0022] 本发明组合物的施用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于植物生长的地上部分,特别 是叶部或叶面。施用的频率和施用量取决于病原体的生物学和气候生存条件。可以将植物 的生长场所,如稻田,用组合物的液体制剂浸湿,或者将组合物以固体形式施用于土壤中, 如以颗粒形式(土壤施用),组合物可以由土壤经植物根部进入植物体内(内吸作用),或 者通过种子包衣、浸种方式来铲除和预防病害的发生。
[0023] 这些组合物可以仅仅包含活性成分进行施用,也可以与添加剂一起混合使用。
[0024] 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制备成各种剂型,例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油悬浮剂、水分散 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根据这些组合物的性质以及施用组合物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环境情 况,可以选择将组合物以喷雾、弥雾、喷粉、撒播或泼浇等之类的方法施用。
[0025] 可用已知的方法可以将本发明的组合物制备成各种剂型,可以将有效成分与助 齐U,如溶剂、固体载体,需要时可以与表面活性剂一起均匀混合、研磨,制备成所需要的剂 型。
[0026] 上述的溶剂可选自芳香烃,优选含8-12个碳原子,如二甲苯混合物或取代的苯, 酞酸酯类,如酞酸二丁酯或酞酸二辛酸,脂肪烃类,如环已烷或石錯,醇和乙二醇和它们的 醚和酯,如乙醇,乙二醇,乙二醇单甲基;酮类,如环已酮,强极性的溶剂,如N-甲基-2-吡咯 烷酮,二甲基亚砜或二甲基甲酰胺,和植物油或植物油,如大豆油。
[0027] 上述的固体载体,如用于粉剂和可分散剂的通常是天然矿物填料,例如滑石、高岭 土,蒙脱石或活性白土。为了管理组合物的物理性能,也可以加入高分散性硅酸或高分散性 吸附聚合物载体,例如粒状吸附载体或非吸附载体,合适的粒状吸附载体是多孔型的,如浮 石、皂土或膨润土;合适的非吸附载体如方解石或砂。另外,可以使用大量的无机性质或有 机性质的预制成粒状的材料作为载体,特别是白云石。
[0028] 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为木质素磺 酸、萘磺酸、苯酚磺酸、碱土金属盐或胺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脂肪 醇硫酸盐,脂肪酸和硫酸化脂肪醇乙二醇醚,还有磺化萘和萘衍生物与甲醛的缩合物,萘或 萘磺酸与苯酚和甲醛的缩合物,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乙氧基化异辛基酚,辛基酚,壬基酚, 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三丁基苯聚乙二醇醚,三硬脂基苯基聚乙二醇醚,烷基芳基聚醚醇, 乙氧基化蓖麻油,聚氧乙烯烷基醚,氧化乙烯缩合物、乙氧基化聚氧丙烯,月桂酸聚乙二醇 醚缩醛,山梨醇酯,木质素亚硫酸盐废液和甲基纤维素。
[0029]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两种有效成分表现为增效效果,该组合物的活性比使用单个化 合物的活性预期总和,以及单个化合物的单独活性更为显著。增效效果表现为允许施用量 减少、更宽的杀真菌控制谱、见效快、更持久的防治效果、通过仅仅一次或少数几次施用更 好的控制植物有害真菌、以及加宽了可能的施用间隔时间。本申请以葡萄霜霉病、小麦锈 病、马铃薯晚疫病、小麦白粉病、番茄灰霉病和葡萄炭疽病为例分别进行了防治实验,进一 步证实了上述效果。上述这些特性是植物真菌控制实践过程中特别需要的。
[0030]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的表现出的其它特点主要表现为:1、本发明的组合物混配具 有明显的增效作用;2、由于本组合物的两个单剂化学结构差异很大,作用机理完全不同,不 存在交互抗性,可延缓单剂单独使用所产生的抗性问题;3、本发明的组合物对作物安全、防 效好。经试验证明,本发明杀菌剂组合物化学性质稳定,增效显著,对防治对象表现出明显 的增效以及互补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 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 定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2] 以下实施例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制剂的加工工 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0033] 一、制剂制备实施例
[0034]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的加工剂型均为现有公开技术。为便于直观、清楚地公开本 发明有效成分之间的增效作用,本发明的制剂制备实施例仅任意选择制备其中的农药可湿 性粉剂剂型来验证有效成分间的增效作用。
[0035] 将活性成分噻霉酮与苯噻菌胺、苯酰菌胺、丙硫菌唑、啶酰菌胺、咪唑菌酮、氟吡菌 胺、噁唑菌酮、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或氟啶胺中的一种,与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比例充分 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制得可湿性粉剂。
[0036] 实施例1 :62%噻霉酮?苯噻菌胺可湿性粉剂
[0037] 噻霉酮60 %,苯噻菌胺2 %,烷基萘磺酸钠4 %,十二烷基磺酸钠3 %,硫酸铵3 %, 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〇〇%。
[0038] 实施例2 :50 %噻霉酮?苯噻菌胺可湿性粉剂
[0039] 噻霉酮25 %,苯噻菌胺25 %,木质素磺酸钠6 %,十二烷基磺酸钠3%,黄原胶 1%,羧甲基淀粉钠1%,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0040] 实施例3 :65%噻霉酮?苯噻菌胺可湿性粉剂
[0041] 噻霉酮2 %,苯噻菌胺63 %,木质素磺酸钠5 %,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7%, 十二烧基硫酸钠3%,娃藻土补足至100%。
[0042] 实施例4 :85 %噻霉酮?苯酰菌胺可湿性粉剂
[0043] 噻霉酮83 %,苯酰菌胺2 %,硫酸铵1 %,海藻酸钠2 %,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 1 %,有机硅酮1 %,膨润土补足至100 %。
[0044] 实施例5 :30 %噻霉酮?苯酰菌胺可湿性粉剂
[0045] 噻霉酮15%,苯酰菌胺15%,十二烷基磺酸钠2%,烷基萘磺酸钠2%,硫酸铵 3 %,轻质碳酸興补足至100 %。
[0046] 实施例6 :75 %噻霉酮?苯酰菌胺可湿性粉剂
[0047] 噻霉酮2%,苯酰菌胺73%,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5%,木质素磺酸钠4%, 十二烧基硫酸钠3%,娃藻土补足至100%。
[0048] 实施例7 :62%噻霉酮?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
[0049] 噻霉酮60 %,丙硫菌唑2%,羧甲基淀粉钠1 %,十二烷基磺酸钠4%,木质素磺酸 钠4%,黄原胶1%,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0050] 实施例8 :40%噻霉酮?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
[0051] 噻霉酮20 %,丙硫菌唑20 %,硫酸铵1%,海藻酸钠2%,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 物1 %,有机硅酮1 %,膨润土补足至100 %。
[0052] 实施例9 :65%噻霉酮?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
[0053] 噻霉酮2%,丙硫菌唑63%,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5%,木质素磺酸钠4%, 十二烧基硫酸钠3%,娃藻土补足至100%。
[0054] 实施例10:65 %噻霉酮?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
[0055] 噻霉酮63 %,啶酰菌胺2 %,木质素磺酸钙2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 %,膨润土 2%,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0056] 实施例11:60 %噻霉酮?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
[0057] 噻霉酮30 %,啶酰菌胺30 %,烷基聚氧乙基醚磺酸盐1%,拉开粉2 %,膨润土 1. 5%,白炭黑2%,娃藻土补足至100%。
[0058] 实施例12:62 %噻霉酮?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
[0059] 噻霉酮2 %,啶酰菌胺60 %,烷基磺酸盐6 %,木质素磺酸钠6 %,白炭黑5%,高 岭土补足至100%。
[0060] 实施例13:62%噻霉酮?咪唑菌酮可湿性粉剂
[0061] 噻霉酮60%,咪唑菌酮2%,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2%,木质素磺酸钠6%,白炭 黑4%,硅藻土补足至100%。
[0062] 实施例14 :50%噻霉酮?咪唑菌酮可湿性粉剂
[0063] 噻霉酮25%,咪唑菌酮25%,木质素磺酸钙7%,白炭黑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3%,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0064] 实施例15 :62%噻霉酮?咪唑菌酮可湿性粉剂
[0065] 噻霉酮2 %,咪唑菌酮60 %,木质素磺酸钙5 %,膨润土 4%,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 3%,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0066] 实施例16:65 %噻霉酮?氟吡菌胺可湿性粉剂
[0067] 噻霉酮63 %,氟吡菌胺2 %,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1 %,木质素磺酸钠2 %,白炭 黑3%,硅藻土补足至100%。
[0068] 实施例17 :50%噻霉酮?氟吡菌胺可湿性粉剂
[0069] 噻霉酮25 %,氟吡菌胺2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 %,白炭黑5%,木质素磺酸钙 7%,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0070] 实施例18 :65%噻霉酮?氟吡菌胺可湿性粉剂
[0071] 噻霉酮3%,氟吡菌胺62%,木质素磺酸钙5%,膨润土 4%,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 3%,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0072] 实施例19:60 %噻霉酮?噁唑菌酮可湿性粉剂
[0073] 噻霉酮58 %,噁唑菌酮2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 %,膨润土 1 %,木质素磺酸钙 2%,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0074] 实施例20:50 %噻霉酮?噁唑菌酮可湿性粉剂
[0075] 噻霉酮25%,噁唑菌酮25%,木质素磺酸钠6%,烷基磺酸盐6%,白炭黑11%, 高岭土补足至100%。
[0076] 实施例21:60 %噻霉酮?噁唑菌酮可湿性粉剂
[0077] 噻霉酮2%,噁唑菌酮58%,拉开粉1%,烷基聚氧乙基醚磺酸盐2%,膨润土 1. 5%,白炭黑2%,娃藻土补足至100%。
[0078] 实施例22 :62 %噻霉酮?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
[0079] 噻霉酮60%,吡唑醚菌酯2%,烷基萘磺酸钠4%,十二烷基磺酸钠3%,硫酸铵 3 %,轻质碳酸興补足至100 %。
[0080] 实施例23 :50%噻霉酮?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
[0081] 噻霉酮25%,吡唑醚菌酯25%,木质素磺酸钠6%,十二烷基磺酸钠3%,黄原胶 1%,羧甲基淀粉钠1%,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0082] 实施例24 :65%噻霉酮?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
[0083] 噻霉酮2%,吡唑醚菌酯63%,木质素磺酸钠5%,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7%, 十二烧基硫酸钠3%,娃藻土补足至100%。
[0084] 实施例25 :65%噻霉酮?啶氧菌酯可湿性粉剂
[0085] 噻霉酮63 %,啶氧菌酯2 %,海藻酸钠3 %,硫酸铵2 %,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 1 %,有机硅酮1 %,膨润土补足至100 %。
[0086] 实施例26 :30%噻霉酮?啶氧菌酯可湿性粉剂
[0087] 噻霉酮15 %,啶氧菌酯15 %,十二烷基磺酸钠2 %,烷基萘磺酸钠2 %,硫酸铵 3 %,轻质碳酸興补足至100 %。
[0088] 实施例27 :75%噻霉酮?啶氧菌酯可湿性粉剂
[0089] 噻霉酮2%,啶氧菌酯73%,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5%,木质素磺酸钠4%, 十二烧基硫酸钠3%,娃藻土补足至100%。
[0090] 实施例28 :62%噻霉酮?氟啶胺可湿性粉剂
[0091 ] 唾霉丽60 *%,氣陡胺2 *%,硫酸按3 *%,竣甲基淀粉纳1 *%,十_烧基横酸纳4%,木 质素磺酸钠4%,黄原胶1%,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0092] 实施例29 :40%噻霉酮?氟啶胺可湿性粉剂
[0093] 噻霉酮20 %,氟啶胺20 %,硫酸铵1%,海藻酸钠2%,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 1 %,有机硅酮1 %,膨润土补足至100 %。
[0094] 实施例30 :75%噻霉酮?氟啶胺可湿性粉剂
[0095] 噻霉酮2 %,氟啶胺73 %,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5 %,木质素磺酸钠4 %,十二 烧基硫酸纳3%,娃澡土补足至100%。
[0096] 二、药效验证试验
[0097] (一)生物测定实施例
[0098] 1、噻霉酮分别与苯噻菌胺、苯酰菌胺、丙硫菌唑、啶酰菌胺、咪唑菌酮、氟吡菌胺、 噁唑菌酮、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和氟啶胺等复配对葡萄霜霉病病菌毒力测定试验。
[0099] 试验对象:葡萄霜霉病病菌
[0100] 按照试验分级标准调查葡萄整株叶片的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0101] 将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弄高度(μ 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 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级共毒系数 (CTC)。
[0102]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 *100
[0103] 理论毒力指数(TTI) = 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 *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0104]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100
[0105] CTC < 80,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80 < CTC < 120,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 用,CTC彡120,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0106] (1)噻霉酮与苯噻菌胺复配对葡萄霜霉病毒力测定试验
[0107] 表1噻霉酮与苯噻菌胺复配对葡萄霜霉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
[0108]

【权利要求】
1.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包含A和B两种活性组分,其 中活性组分A为噻霉酮,活性组分B为啶酰菌胺或氟啶胺,两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50? 50:1。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的重量比为 1:30 ?30:1。
3. 根据权利要求1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的重量比为 1:20 ?20:1。
4. 根据权利要求1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的重量比为 1:10 ?30:1。
5. 根据权利要求1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组合物是由5?85%重量份 的活性组分与95?15%重量份的农药助剂组成。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由活性组分与农药助剂 共同制成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杀菌组合物由活性组分与农药 助剂共同制成可湿性粉剂。
8.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在农业领域防治农作物病害方面的用途。
9.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在防治葡萄霜霉病、小麦锈病、马铃薯晚疫病、 小麦白粉病、番茄灰霉病或葡萄炭疽病方面的用途。
【文档编号】A01N43/76GK104094947SQ201410329176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9日
【发明者】仲汉根, 季红进 申请人: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