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麦草与双季早稻的轮作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59662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麦草与双季早稻的轮作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麦草与双季早稻的轮作栽培方法,具体为:在晚稻收获前5-15天套种黑麦草,在次年3月中旬向稻田灌水泡田腐解黑麦草,放水至浅水田后,直接丢秧双季早稻。本发明利用黑麦草生长迅速又不耐涝的特性,抑制稻田其他杂草生长,并采用灌水泡田的方式使黑麦草枯萎腐解,放水之后在浅水田种免耕有序丢秧(点抛秧)方法栽培早稻秧苗。本发明节省了稻田使用除草剂和传统翻耕的劳动力成本和经济成本,减少了除草剂对环境的危害,黑麦草还田也是良好的有机肥,有利于促进水稻增产。
【专利说明】一种黑麦草与双季早稻的轮作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冬闲田种黑麦草防控稻田杂草及双季早稻免耕丢秧的轮作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免耕丢秧(点抛秧)栽培是不通过土地翻耕而直接丢秧(点抛秧)栽培水稻的栽培方式。丢秧(点抛秧)栽培采用育苗盘或纸筒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相互易于分散的水稻秧苗,然后将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有序丢抛在空中,经历一种由抛到落的过程,使其根部随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栽培法。免耕丢秧栽培把农民从传统的犁田耕田、弯腰插秧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可省去翻耕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土壤结构,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且具有稳定水稻产量,是实现水稻劳作方式的一项重大变革,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但这一过程由于缺乏翻耕对杂草种子和幼苗的破坏,有效除草成为免耕栽培技术的瓶颈。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大量施用除草剂,由于免耕稻田中杂草种类丰富而生长迅速,不得不加大灭生性除草剂的用量,使得除草剂残留对稻田环境的破坏加剧。
[0003]南方地区冬闲田种植冷季型牧草可补充冬季饲草的不足,抑制春季杂草的生长,草茬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促进水稻增产。其中又以黑麦草抑制杂草的效果最好,已得到大量研究证实。但由于黑麦草茎叶生长迅速,且地下根系庞大发达,不利于翻耕农机操作,黑麦草植株自身也成为水稻栽培前的一个障碍。目前主要采用散播生石灰、施用除草剂和加大翻耕力度等方式来去除黑麦草,同样带来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对土壤环境的破坏,成为冬闲田种植黑麦草推广应用中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黑麦草防控冬季杂草,并可直接进行水稻免耕覆盖的栽培方法。
[0005]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黑麦草与双季早稻的轮作栽培方法,具体为:在晚稻收获前5-15天套种黑麦草,将黑麦草种子均匀撒播到晚稻行间。在次年3月中旬向稻田灌水泡田腐解黑麦草,使得黑麦草枝叶萎蔫,之后不施用除草剂,也不再翻耕整地,耙田挖沟放水至浅水田,直接丢秧早稻秧苗。
[0006]作为优选,所述黑麦草的品种为一年生黑麦草“特高”。该黑麦草品种早期生长迅速,多叶,前期生长迅速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叶多茎少在后期灌水后可较快萎蔫,有利于灌水后萎蔫覆盖于土表。
[0007]作为优选,在晚稻收获前5-15天套种黑麦草,播种方式为均匀撒播,播种前,将黑麦草种子用温水(35°C左右为宜)浸泡5-8小时,捞起浙干后拌上细砂撒播,播种量为
1.5-2kg/667m2。选择此播种时期和播种量可使黑麦草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量足以抑制稻田春季杂草幼苗。
[0008]进一步地,在次年3月中旬向稻田灌水泡田,水深至齐田埂(I5cm左右),淹水时长至少20天,优选20-30天,可使极不耐涝的黑麦草死亡,茎叶在水中软化腐烂。
[0009]进一步地,在双季早稻三叶一心至四叶一心期免耕丢秧,以后湿润灌溉,或者露田,促进幼苗幼根扎入土中生长。
[0010]进一步地,黑麦草生长期间视当地需求管理,如附近有养殖业需求做牧草,可刈割2-3次并适当施肥,如无养殖业需求,可粗放管理,不需要施肥及其他管理。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本发明利用了冬季生长迅速的黑麦草抑制了稻田春季杂草的生长,继而利用了黑麦草极不耐涝的特性,在次年早稻插秧前较常规时间提前灌水泡田,使黑麦草秸杆腐解萎蔫,也进一步灭除残余杂草幼苗。(如果事先未采用黑麦草控制杂草生长,春季杂草长势旺盛,大多数稻田杂草耐涝,即使水淹也难以灭除)。之后稻田不需再翻耕整地,也不需施用除草剂,耙田开沟至浅田水,在早稻三叶一心至四叶一心期丢秧(点抛秧)。
[0013]本发明利用黑麦草生物防除杂草避免了施用除草剂的经济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且黑麦草能够有效补充冬季饲草的不足,其草茬还田还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灌水泡田法去除黑麦草简单有效,免耕抛秧栽培节省了传统翻耕模式的人力成本,避免了黑麦草根系繁杂阻碍翻耕的弊端。因此,本发明所述方法有效地协调了冬种黑麦草和免耕抛秧两种栽培技术的利弊,是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而环境友好且实用性强的新型草田轮作栽培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15]实施例1
[0016]实施地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农田为双季稻,其他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0017]处理A为冬闲(晚稻收获后不种其他作物),翻耕,施用除草剂,机插秧。
[0018]处理B为冬闲,免耕,不施用除草剂,丢秧。
[0019]处理C为黑麦草-免耕抛秧,于2012年10月20日采用撒播的方式播种黑麦草,黑麦草品种选择一年生黑麦草种“特高”,因该地区为湖区,在2013年I月7日、2月15日、3月24日分别刈割黑麦草用于养鱼,每次刈割后常规施肥。最后一次刈割后,所余草茬高度为6cm左右,之后无需翻耕整地和施用除草剂,3月29日灌水泡田,黑麦草枝叶逐渐萎靡至浸泡在水中,4月20日开沟放水,每6米左右开一条直沟,放水至稻田浅水田,此时黑麦草萎蔫的枝叶覆盖于地表。.4月24日免耕丢秧(早稻三叶一心期)。之后湿润灌溉,反复露田几次。
[0020]水稻拔节期调查稻田杂草生长情况(见表1),水稻成熟期测量早稻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见表2)。
[0021]表1免耕抛秧技术实施后的对杂草的防控效果
[0022]

【权利要求】
1.一种黑麦草与双季早稻的轮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在晚稻收获前5-15天套种黑麦草,在次年3月中旬向稻田灌水泡田腐解黑麦草,放水至浅水田后,直接丢秧双季早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麦草的品种为一年生黑麦草“特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晚稻收获前5-15天套种黑麦草,播种方式为均匀撒播,播种量为1.5-2kg/667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次年3月中旬向稻田灌水泡田,水深至齐田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淹水时长至少20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淹水时长为20-30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双季早稻三叶一心至四叶一心期免耕丢秧,以后湿润灌溉,或者露田,促进幼苗幼根扎入土中生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黑麦草生长期间可施肥刈割作为牧草。
【文档编号】A01G16/00GK104126465SQ201410338485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6日
【发明者】徐华勤, 邹应斌, 杨知建, 魏甲彬, 唐先亮 申请人:湖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