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小龙虾破坏梯田的电击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60950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小龙虾破坏梯田的电击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小龙虾破坏梯田的电击装置,它由以单片机构成的控制单元,与单片机的I/O接口连接的小龙虾检测单元和电击单元组成;所述的小龙虾检测单元由电阻R3~R4、电容C1~C2、三极管T3~T5、变压器T和电源组成;电击单元由电阻R1~R2、三极管T1~T2和检测电击网组成,采用6V~12V的直流电源能够产生一万伏的高压;将检测电击网放置在小龙虾洞口处,当小龙虾晚上出来活动时,小龙虾检测单元检测到虾体触碰到中央电极I和周边电极II,控制单元控制电击单元释放出万伏高压将小龙虾击死;本发明通过高电压电击的物理方法除去小龙虾,避免了在梯田里投放药物造成的生态灾难;电击死的小龙虾可以食用;本发明易于制造、可靠性高、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种防止小龙奸破坏梯田的电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小龙虾破坏梯田的电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云南省哈尼梯田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它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 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元阳县的梯田修筑在山坡上,最高级数达 3000级,举世罕见;1200多年来,哈尼人民倾注了数十代人的智慧与心力,不仅解决了稻作 的水利问题,其森林涵养、梯田灌溉等更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与农耕文化,梯田至今 仍然是哈尼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更是哈尼人民与哀牢山和谐相处的伟大创造,是 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不朽产物。
[0003] 元阳原本并没有小龙虾,关于第一只小龙虾究竟是如何被带到元阳并进入梯田 的,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一种说法是,大概在2006年前后,水卜龙村一带一外出打工村民将 小龙虾带回家养,随后便在梯田里繁殖开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蔓延到该县多个乡镇的梯 田。
[0004]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人们觉得鲜美无比的小龙虾,在当地村民眼中却是一场灾难。 按照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介绍,小龙虾具有不需要人工孵化、适应性及繁殖力强、建立种群 速度快、易于扩散等特点,很快在梯田泛滥成灾。除了与原来的鱼类、泥鳅等争夺生存空间, 小龙虾还会啃食水稻作物,影响后期的粮食产量。
[0005] 最大的危害在于,小龙虾喜欢打洞。于是很多田埂上出现了不计其数深达1米、直 径数厘米的洞。这些虾洞不但此起彼伏难以填补,而且会使田里的水流失影响水稻种植,甚 至会引起田埂松软,严重的会造成塌陷。
[0006] 如何对付小龙虾,当地村民和政府颇为头疼。最开始梯田的小龙虾多了以后,基本 上是各人在自家梯田进行人工捕杀,不过人少虾多捕不胜捕,又太浪费时间精力。后来当地 政府决定采取药物消灭的方法来"围剿"小龙虾,而使用药物消灭小龙虾会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0007]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小龙虾破坏梯田的电击装置,通过 高电压电击的物理方法除去小龙虾,避免小龙虾在梯田区域造成的生态灾难。
[0008]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由以单片机构成的控制单元,与单片机的I/O接口连接 的小龙虾检测单元和电击单元组成。所述的小龙虾检测单元由电阻R3?R4、电容C1?C2、 三极管T3?T5、变压器T和电源组成。其中:三极管T3的集电极与电源的正极连接;三极 管T3的发射极与电阻R4的一端、电容C1的正极端、三极管T5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的另 一端与三极管T4的基极、电容C2的正极端连接;三极管T4的集电极与三极管T5的基极连 接;电源的负极端、电容C1的负极端、三极管T4的发射极与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 电容C2的负极端、三极管T5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 线圈A、B端与检测电击网21的A、B端对应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三极管T3的基极连接, 另一端与单片机的I/O接口连接。
[0009] 电击单元由电阻R1?R2、三极管T1?T2和检测电击网21组成。其中:三极管 T1的发射极与电源的负极端连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检测电击网21的中央电极I连接; 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单片机的I/O接口连接;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检测电击网21的周边 电极Π连接;三极管T1、T2的基极分别经过电阻R1、R2与单片机的I/O接口对应连接。A 和B是从检测电击网21的中央电极I和周边电极II引出的接头。将检测电击网21放置 在梯田的小龙虾洞穴内的合适位置,使中央电极I位于洞穴的中央,周边电极II位于洞穴 的周边并与洞壁接触。中央电极I和周边电极II的接触部分安装有绝缘套211,中央电极 I和周边电极II最下端安装有绝缘套212。
[0010] 电击单元的工作原理是:电源采用6V?12V的直流电源,电路中的三极管T4、T5 构成一个震荡器,产生频率为3Hz的直流脉冲电压,并输出到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两端,变 压器T次级线圈的两端将产生一万伏特的高压,足以将触碰检测电击网21的中央电极I和 周边电极II的小龙虾击死。
[0011] 如图4所示,白天将电击装置布置在梯田内小龙虾洞穴的附近,将检测电击网21 布置在小龙虾洞穴内的合适高度处。
[0012] 检测电击网21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作为检测网使用,二是作为高压电击网使用。 当作为检测网使用时,检测电击网21实际上是一个开关,当三极管T1、T2导通时,在单片机 控制下不断地扫描管脚Ρ01,当有小龙虾出现并用身体或者触须接触中央电极I和周边电 极II时,单片机检测到管脚Ρ01为〇,这时控制三极管Τ1、Τ2截止,控制三极管Τ3导通,变 压器Τ次级线圈的两端将产生一万伏特的高压,将晚上出来活动的小龙虾击死。
[0013]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这样实现的。
[0014]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⑴通过高电压电击的物理方法除去小龙虾,避免了在梯 田里投放药物造成的生态灾难。(2)电击死的小龙虾可以食用。(3)本发明的电击装置易 于制造、可靠性高。(4)本发明提供的产品使用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方框图。
[0016] 图2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0017] 图3为本发明的检测电击网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发明的检测电击网放置示意图。
[0019] 其中附图标记汇总表示为:1_控制单元;2-小龙虾检测单元;3-电击单元4-小龙 虾洞穴;21-检测电击网;211-上绝缘套;212-下绝缘套;I-中央电极;II-周边电极。 具体实施方案
[0020]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
[0021] 实施例:
[0022]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防止小龙虾破坏梯田的电击装置,由以单片机构成的控制 单元,与单片机的I/O接口连接的小龙虾检测单元和电击单元组成。所述的小龙虾检测单 元由电阻R3?R4、电容C1?C2、三极管T3?T5、变压器T和电源组成。其中:三极管T3 的集电极与电源的正极连接;三极管T3的发射极与电阻R4的一端、电容Cl的正极端、三 极管T5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4的基极、电容C2的正极端连接;三极 管T4的集电极与三极管T5的基极连接;电源的负极端、电容C1的负极端、三极管T4的发 射极与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负极端、三极管T5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初 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A、B端与检测电击网21的A、B端对应连接;电 阻R3的一端与三极管T3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的I/O接口连接。电击单元由电阻 R1?R2、三极管T1?T2和检测电击网21组成。
[0023] 如图3所示为检测电击网的结构示意图。中央电极I为一根导线,周边电极II为 三根导线,实际应用时,中央电极I和周边电极II都应该为多根导线,当小龙虾晚上出来活 动爬到洞口时,身体能够触碰到中央电极I和周边电极II。为避免中央电极I和周边电极 II的活动端接触到一起引起放电,中央电极I和周边电极II的上部安装有上绝缘套211 ; 中央电极I和周边电极Π的活动端安装有下绝缘套212。
[0024]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检测电击网放置示意图。将检测电击网21放置在小龙虾 洞口处,这是小龙奸晚上出来活动时的必经之路。
[0025] 单片机可以选用PIC16C711、MK8974A、MC68HC908JK1等型号的芯片。三极管T1、 T2、T3、T4选择NPN型的,三极管T5选择PNP型的。电源采用两节3. 7V的充电锂离子电池 串联使用。
[0026] 本实施例通过高电压电击的物理方法除去小龙虾,避免了在梯田里投放药物造成 的生态灾难。检测电击网既可以作为检测网使用,又可以作为高压电击网使用。电击死的 小龙虾可以食用。本发明的电击装置易于制造、可靠性高、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
1. 一种防止小龙虾破坏梯田的电击装置,它由以单片机构成的控制单元,与单片机的 I/O接口连接的小龙虾检测单元和电击单元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龙虾检测单元由 电阻R3?R4、电容C1?C2、三极管T3?T5、变压器T和电源组成,其中三极管T3的集电 极与电源的正极连接;三极管T3的发射极与电阻R4的一端、电容C1的正极端、三极管T5 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4的基极、电容C2的正极端连接;三极管T4的 集电极与三极管T5的基极连接;电源的负极端、电容C1的负极端、三极管T4的发射极与变 压器T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负极端、三极管T5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 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A、B端与检测电击网的A、B端对应连接;电阻R3的一端 与三极管T3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的I/O接口连接。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小龙虾破坏梯田的电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击 单元由电阻R1?R2、三极管T1?T2和检测电击网组成,其中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电源的 负极端连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检测电击网的中央电极I连接;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单 片机的I/O接口连接;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检测电击网的周边电极II连接;三极管T1、T2 的基极分别经过电阻R1、R2与单片机的I/O接口对应连接。
【文档编号】A01K79/02GK104137815SQ201410367023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9日
【发明者】赵九九 申请人:赵九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