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嘴式植苗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795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鸭嘴式植苗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鸭嘴式植苗机构。现有鸭嘴式植苗机构易使秧苗受到植苗器底端影响发生前倾。本实用新型中两个端面凸轮分别固定在齿轮盒两端;第一行星轴和第二行星轴伸出齿轮盒外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支架固定;每个植苗器部件中,支架的一端铰接有主动鸭嘴驱动板和从动鸭嘴驱动板;主动鸭嘴驱动板顶部的轮齿与从动鸭嘴驱动板顶部的轮齿啮合,且主动鸭嘴驱动板的底部与从动鸭嘴驱动板的底部通过弹簧连接;主动鸭嘴驱动板靠近端面凸轮的一侧固定有摆杆,摆杆与滚子铰接,滚子与端面凸轮通过凸轮副连接;主动植苗鸭嘴与主动鸭嘴驱动板固定,从动植苗鸭嘴与从动鸭嘴驱动板固定。本实用新型可避免秧苗受到鸭嘴底端影响发生前倾。
【专利说明】鸭嘴式植苗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涉及植苗机构,具体涉及一种鸭嘴式植苗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我国使用的蔬菜移栽机的植苗机构大多采用导苗管式机构,钵苗的损伤率 比较高,同时开沟器结构、开沟宽度影响栽植作业深度的稳定性。而现有鸭嘴式植苗机构的 植苗器沿着机器作业前进方向的张开方式易使植入田中的秧苗受到植苗器底端影响发生 前倾。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鸭嘴式植苗机构,该鸭嘴式 植苗机构可避免秧苗受到鸭嘴底端影响发生前倾。
[0004] 本实用新型包括传动部件和植苗器部件,传动部件的两端均设有一个植苗器部 件。
[0005] 所述的植苗器部件包括端面凸轮、支架、摆杆、主动鸭嘴驱动板、从动鸭嘴驱动板、 主动植苗鸭嘴、从动植苗鸭嘴和弹簧;两个植苗器部件的端面凸轮分别固定在传动部件的 齿轮盒两端;所述传动部件的第一行星轴和第二行星轴伸出齿轮盒外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支 架固定;每个植苗器部件中,支架的一端铰接有主动鸭嘴驱动板和从动鸭嘴驱动板;所述 主动鸭嘴驱动板顶部的轮齿与从动鸭嘴驱动板顶部的轮齿啮合,且主动鸭嘴驱动板的底部 与从动鸭嘴驱动板的底部通过弹簧连接;所述主动鸭嘴驱动板靠近端面凸轮的一侧固定有 摆杆,所述的摆杆与滚子铰接,滚子与端面凸轮通过凸轮副连接;主动植苗鸭嘴与从动植苗 鸭嘴相对设置;所述的主动植苗鸭嘴与主动鸭嘴驱动板固定,从动植苗鸭嘴与从动鸭嘴驱 动板固定。
[0006] 所述的传动部件包括中心轴、齿轮盒、非圆太阳齿轮、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第 一中间非圆齿轮、第二中间非圆齿轮、第一行星轴、第二行星轴、第一行星非圆齿轮和第二 行星非圆齿轮;连接法兰与机架固定;所述的中心轴通过轴承支承在连接法兰上,一端固 定在齿轮盒的中心处;所述的非圆太阳齿轮空套在中心轴上,并与连接法兰固定;所述的 第一中间轴和第二中间轴对称设置在中心轴两侧,且均与齿轮盒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的第 一中间非圆齿轮与第一中间轴通过键连接,第二中间非圆齿轮与第二中间轴通过键连接; 所述的第一行星轴和第二行星轴对称设置在齿轮盒两端;第一行星轴和第二行星轴的一端 均与齿轮盒通过轴承连接,另一端均伸出齿轮盒外;所述的第一行星非圆齿轮与第一行星 轴通过键连接,第二行星非圆齿轮与第二行星轴通过键连接;所述的第一中间非圆齿轮的 两侧分别与非圆太阳齿轮及第一行星非圆齿轮啮合;所述的第二中间非圆齿轮的两侧分别 与非圆太阳齿轮及第二行星非圆齿轮啮合。
[0007]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08] 本实用新型通过主动鸭嘴驱动板与从动鸭嘴驱动板的齿轮副啮合,主动植苗鸭嘴 与从动植苗鸭嘴的张闭,传动可靠;且主动植苗鸭嘴与从动植苗鸭嘴的张闭方向与移栽机 前进方向垂直,可避免秧苗受到鸭嘴底端影响发生前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构原理示意图;
[001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0011]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0012]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植苗器部件的剖视示意图;
[0013]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主动鸭嘴驱动板与从动鸭嘴驱动板的装配示意图。
[0014] 图中:1、中心轴,2、齿轮盒,3、非圆太阳齿轮,4、第一中间轴,5、第二中间轴,6、第 一中间非圆齿轮,7、第二中间非圆齿轮,8、第一行星轴,9、第二行星轴,10、第一行星非圆齿 轮,11、第二行星非圆齿轮,12、连接法兰,13、端面凸轮,14、支架,15、摆杆,16、主动鸭嘴驱 动板,17、从动鸭嘴驱动板,18、主动植苗鸭嘴,19、从动植苗鸭嘴,20、弹簧,21、滚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 如图1和3所示,鸭嘴式植苗机构包括传动部件和植苗器部件,传动部件的两端均 设有一个植苗器部件。
[0017] 传动部件包括中心轴1、齿轮盒2、非圆太阳齿轮3、第一中间轴4、第二中间轴5、 第一中间非圆齿轮6、第二中间非圆齿轮7、第一行星轴8、第二行星轴9、第一行星非圆齿轮 10和第二行星非圆齿轮11 ;连接法兰12与机架固定;中心轴1通过轴承支承在连接法兰 12上,一端固定在齿轮盒2的中心处;非圆太阳齿轮3空套在中心轴1上,并与连接法兰12 固定;第一中间轴4和第二中间轴5对称设置在中心轴1两侧,且均与齿轮盒2通过轴承连 接;第一中间非圆齿轮6与第一中间轴4通过键连接,第二中间非圆齿轮7与第二中间轴5 通过键连接;第一行星轴8和第二行星轴9对称设置在齿轮盒两端;第一行星轴8和第二 行星轴9的一端均与齿轮盒2通过轴承连接,另一端均伸出齿轮盒2外;第一行星非圆齿轮 10与第一行星轴8通过键连接,第二行星非圆齿轮11与第二行星轴9通过键连接;第一中 间非圆齿轮6的两侧分别与非圆太阳齿轮3及第一行星非圆齿轮10啮合;第二中间非圆齿 轮7的两侧分别与非圆太阳齿轮3及第二行星非圆齿轮11啮合。
[0018] 如图2、3、4和5所示,植苗器部件包括端面凸轮13、支架14、摆杆15、主动鸭嘴驱 动板16、从动鸭嘴驱动板17、主动植苗鸭嘴18、从动植苗鸭嘴19和弹簧20 ;两个植苗器部 件的端面凸轮13分别固定在齿轮盒2的两端;第一行星轴8和第二行星轴9伸出齿轮盒2 外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支架14固定;每个植苗器部件中,支架14的一端铰接有主动鸭嘴驱动 板16和从动鸭嘴驱动板17 ;主动鸭嘴驱动板16顶部的轮齿与从动鸭嘴驱动板17顶部的 轮齿啮合,且主动鸭嘴驱动板16的底部与从动鸭嘴驱动板17的底部通过弹簧20连接;主 动鸭嘴驱动板16靠近端面凸轮13的一侧固定有摆杆15,摆杆15与滚子21铰接,滚子21 与端面凸轮13通过凸轮副连接;主动植苗鸭嘴18与从动植苗鸭嘴19相对设置;主动植苗 鸭嘴18与主动鸭嘴驱动板16固定,从动植苗鸭嘴19与从动鸭嘴驱动板17固定。
[0019] 该鸭嘴式植苗机构的工作原理:
[0020] 动力装置驱动中心轴1转动,从而带动齿轮盒2转动;第一中间非圆齿轮6的两侧 分别与非圆太阳齿轮3及第一行星非圆齿轮10啮合,将动力传递给第一行星轴8 ;第二中 间非圆齿轮7的两侧分别与非圆太阳齿轮3及第二行星非圆齿轮11啮合,将动力传递给第 二行星轴9。端面凸轮13随齿轮盒2转动,第一行星轴8及第二行星轴9带动对应的主动 鸭嘴驱动板16转动;摆杆15与端面凸轮13通过凸轮副连接,且主动鸭嘴驱动板16顶部的 轮齿与从动鸭嘴驱动板17顶部的轮齿啮合,当摆杆15与端面凸轮13的推程段接触时,主 动鸭嘴驱动板16和从动鸭嘴驱动板17绕支架14摆动,从而带动主动植苗鸭嘴18与从动 植苗鸭嘴19相互张开,此时弹簧20被拉伸,该鸭嘴式植苗机构处于植苗阶段;当摆杆15与 端面凸轮13的回程段接触时,弹簧20的拉力带动主动植苗鸭嘴18与从动植苗鸭嘴19相 互闭合,该鸭嘴式植苗机构处于接苗阶段。
【权利要求】
1. 鸭嘴式植苗机构,包括传动部件和植苗器部件,传动部件的两端均设有一个植苗器 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植苗器部件包括端面凸轮、支架、摆杆、主动鸭嘴驱动板、从动鸭嘴驱动板、主动 植苗鸭嘴、从动植苗鸭嘴和弹簧;两个植苗器部件的端面凸轮分别固定在传动部件的齿轮 盒两端;所述传动部件的第一行星轴和第二行星轴伸出齿轮盒外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支架固 定;每个植苗器部件中,支架的一端铰接有主动鸭嘴驱动板和从动鸭嘴驱动板;所述主动 鸭嘴驱动板顶部的轮齿与从动鸭嘴驱动板顶部的轮齿啮合,且主动鸭嘴驱动板的底部与从 动鸭嘴驱动板的底部通过弹簧连接;所述主动鸭嘴驱动板靠近端面凸轮的一侧固定有摆 杆,所述的摆杆与滚子铰接,滚子与端面凸轮通过凸轮副连接;主动植苗鸭嘴与从动植苗鸭 嘴相对设置;所述的主动植苗鸭嘴与主动鸭嘴驱动板固定,从动植苗鸭嘴与从动鸭嘴驱动 板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鸭嘴式植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部件包括中心轴、 齿轮盒、非圆太阳齿轮、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第一中间非圆齿轮、第二中间非圆齿轮、 第一行星轴、第二行星轴、第一行星非圆齿轮和第二行星非圆齿轮;连接法兰与机架固定; 所述的中心轴通过轴承支承在连接法兰上,一端固定在齿轮盒的中心处;所述的非圆太阳 齿轮空套在中心轴上,并与连接法兰固定;所述的第一中间轴和第二中间轴对称设置在中 心轴两侧,且均与齿轮盒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的第一中间非圆齿轮与第一中间轴通过键连 接,第二中间非圆齿轮与第二中间轴通过键连接;所述的第一行星轴和第二行星轴对称设 置在齿轮盒两端;第一行星轴和第二行星轴的一端均与齿轮盒通过轴承连接,另一端均伸 出齿轮盒外;所述的第一行星非圆齿轮与第一行星轴通过键连接,第二行星非圆齿轮与第 二行星轴通过键连接;所述的第一中间非圆齿轮的两侧分别与非圆太阳齿轮及第一行星非 圆齿轮啮合;所述的第二中间非圆齿轮的两侧分别与非圆太阳齿轮及第二行星非圆齿轮啮 合。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3840751SQ201420194577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1日
【发明者】俞高红, 徐乐辉, 赵朋, 吴有特 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