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过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17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过滤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过滤箱,包括矩形箱体、上箱盖(1)和下箱盖(2),所述上箱盖(1)的板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3),在所述下箱盖(2)也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3’),在所述上箱盖(1)和下箱盖(2)之间还设有多个纤维生物过滤束(5),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5)的竖直段上还设置有纤维(9)。本实用新型的上、下两个箱盖由导柱套接固定,在箱内还穿设有多个纤维生物过滤束,纤维生物过滤束上设有纤维,拆装清洗方便,结构简单,可循环利用且成本较低,不仅可以有效净化水质,还可以起到优化水中氨氮菌体循环的功能。
【专利说明】一种生物过滤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鱼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过滤箱。

【背景技术】
[0002]室外高密度生态循坏养殖和室内工厂化生态循环养殖是当今最先进的养殖方式,具有节能,节水,低耗,产量高,但鱼在生长过程中排放大量氨氮具有毒性,必须控制处理,才可以高产。一些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等领域污水中存在大量氨氮有害物质,而现在技术是采用生物包对氨氮NH4 +进行处理,但目前的生物包没有足够多的载体面积供硝化杆菌、亚硝化杆菌以及反硝化杆菌等菌体寄宿,其普遍比表面积在300m2/m3,个别生物包能达到800m2/m3,但是使用寿命短,氨氮处理效率低,难以循环利用,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方便操作、可循环利用的生物过滤箱。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生物过滤箱,包括上箱盖和下箱盖,在所述上箱盖上对称设有两个穿绳孔,所述上箱盖下端面的四个角均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下箱盖上端面的四个角设有第二凹槽,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一条垂线上,在所述上箱盖和下箱盖之间还设有四根导柱,每根所述导柱的上端套接入第一凹槽内,下端套接入第二凹槽内;所述上箱盖的板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在所述下箱盖的板面上也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在一条垂线上,在所述上箱盖和下箱盖之间还设有多个纤维生物过滤束,在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的顶端还设有环扣,每个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从上往下穿依次设过上箱盖和下箱盖,所述环扣与对应第一通孔的上端开口处抵接,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上还固设有若干纤维。
[0006]采用以上结构,上箱盖和下箱盖由导柱连接起来,拆装和清洗都较为方便,箱体内穿设纤维生物过滤束,所述环扣抵接在所对应第一通孔的上端孔口处,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时可以提高操作效率,便于一次性抽出多根纤维生物过滤束;纤维生物过滤束上设置有纤维,水中加入氨氮处理菌体等,菌体则寄宿在纤维上,可以衍生出更多有益菌,可净化水中产生的氨氮,不仅可以过滤水中的杂质,可以衍生出有利于鱼养殖的有益真菌,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可以起到优化水中氨氮菌体循环的功能,杂质沉淀下来,并有序地落入池底,可最大限度的保持鱼池的清洁,避免浑浊,纤维上的有益真菌不受水面的水流影响,不易掉落,可持续有效的进行衍生过程,能长期保证水质的健康状态。
[0007]为了防止纤维生物过滤束长期侵泡在水中发生锈蚀,作为优选,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的主杆由两个不锈钢金属杆体相互缠绕而成。
[0008]为了减少纤维在箱盖上刮蹭时的受力,同时便于粘附有益真菌,作为优选,所述纤维由维尼纶纤维等材料制成。
[0009]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上、下两个箱盖由导柱套接固定,在箱内还穿设有多个纤维生物过滤束,纤维生物过滤束上设有纤维,拆装清洗方便,结构简单,可循环利用且成本较低,不仅可以有效净化水质,还可以起到优化水中氨氮菌体循环的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
[0011]图2为上箱盖、下箱盖和纤维生物过滤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上箱盖I和下箱盖2等组成,在所述上箱盖I上对称设有两个穿绳孔8,所述上箱盖I下端面的四个角均设有第一凹槽4,所述下箱盖2上端面的四个角设有第二凹槽4’,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凹槽4和第二凹槽4’在一条垂线上,在所述上箱盖I和下箱盖2之间还设有四根导柱7,每根所述导柱7的上端套接入第一凹槽4内,下端套接入第二凹槽4’内;所述上箱盖I的板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3,在所述下箱盖2的板面上也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3’,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通孔3和第二通孔3’在一条垂线上。
[0014]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上箱盖I和下箱盖2之间还设有多个纤维生物过滤束5,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5由两根不锈钢杆体相互缠绕而成,在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5的顶端还设有环扣6,每个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5从上往下穿依次设过上箱盖I和下箱盖2,所述环扣6与对应第一通孔3的上端开口处抵接,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5上还固设有纤维9,所述所述纤维5由维尼纶纤维等材料制成。。
[001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0016]如图1和图2所示,把导柱7的上端套接入第一凹槽4,再把导柱7的下端套接入第二凹槽4’,形成一个中空的箱体,再将生物纤维过滤束5从上往下依次穿设过上箱盖I上的第一通孔3和下箱盖2上的第二通孔3’,并让纤维生物过滤束5上端的环扣6抵接在对应第一通孔的孔口位置,使纤维生物过滤束5挂靠固定,放入水中后,纤维9向四周呈辐射丝状摆动,当在养鱼池的水或者需过滤的水体水中加入氨氮处理菌体(如硝化杆菌、亚硝化杆菌等菌体),并附着在生物过滤箱中的纤维9表面上,连续不断的处理水中氨氮,由于纤维9比较柔软细小,其生物包比表面积是现在技术的几倍,,寄宿的菌体多,据实践数据表明一个立方生物过滤箱,其生物包比表面积> 2200m2/m3,能正常处理500 kg鱼生长时连续排出的氨氮,利用率高,净化了水质,使其满足环保,健康,生态养殖。
[0017]本实用新型在特殊区域可以通过绳子穿设过穿绳孔8悬挂放入需要处理的深水区,并根据氨氮的多少,调整组合生物过滤箱的数量,重叠组合成一个生物过滤区,操作灵活多便,简单。
[0018]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下箱盖2和纤维生物过滤纤维束5内会有杂质的沉淀,为避免影响水中氨氮的处理,,可以把纤维生物过滤束5抽出,打开上箱盖I和下箱盖2进行清洗;如果不需要打开,仅需要梳理一下纤维生物过滤束5上的残留物,可以辅助使用一根直杆穿过多个纤维生物过滤束5上端的环扣6,将多个纤维生物过滤束5同时抽出,抽出的时候,纤维9上的残留物在第一通孔3的孔壁上可以被刮掉,清理干净后,再插入,重复前述步骤固定好纤维生物过滤束5即可。
[0019]本实施例中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作赘述。
[002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生物过滤箱,包括上箱盖(I)和下箱盖(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箱盖(I)上对称设有两个穿绳孔(8),所述上箱盖(I)下端面的四个角均设有第一凹槽(4),所述下箱盖(2)上端面的四个角设有第二凹槽(4’),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凹槽(4)和第二凹槽(4’)在一条垂线上,在所述上箱盖(I)和下箱盖(2)之间还设有四根导柱(7),每根所述导柱(7)的上端套接入第一凹槽(4)内,下端套接入第二凹槽(4’ )内;所述上箱盖(I)的板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3),在所述下箱盖(2)的板面上也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3’),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通孔(3)和第二通孔(3’)在一条垂线上,在所述上箱盖(I)和下箱盖(2)之间还设有多个纤维生物过滤束(5),在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5)的顶端还设有环扣¢),每个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5)从上往下穿依次设过上箱盖(I)和下箱盖(2),所述环扣(6)与对应第一通孔(3)的上端开口处抵接,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5)上还固设有若干纤维(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过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5)由两根不锈钢杆体相互缠绕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过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9)由维尼纶纤维等材料制成。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4032112SQ201420522281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1日
【发明者】蒋有南 申请人:蒋有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