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割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3140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玉米收割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收割机。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当玉米穗状体被剥皮处理时,从玉米穗状体不易脱落种子颗粒。来自输送装置的玉米穗状体由引导面(14)引导至多排剥皮处理部(15)。多个剥皮处理部(15)的每一个具备一对剥皮辊(18)。一对剥皮辊(18)在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排列。每个剥皮辊(18)被驱动为以在剥皮装置(1)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引导面上设置有多个引导体(21)。多个引导体(21)排列在剥皮处理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每个引导体(21)向后方的剥皮处理部(15)的一对剥皮辊(18)之间引导玉米穗状体。相邻一对引导体(21)其中一方引导体(21)的作用状态与另一方引导体(21)的作用状态不同。
【专利说明】玉米收割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收割机,具体而言,该玉米收割机具备:输送装置,其输送由收割装置收割的玉米穗状体;以及剥皮装置,其从所述输送装置接收玉米穗状体,对接收到的玉米穗状体的苞叶进行剥除,所述剥皮装置具备:多排剥皮处理部,其排列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以及引导面,其使来自所述输送装置的玉米穗状体下降,向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起始端部引导该玉米穗状体,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每一排所述剥皮处理部具备一对剥皮辊,所述一对剥皮辊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且被驱动为以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背景技术】
[0002]一种已知的玉米收割机构成为,从输送装置供给至引导面的玉米穗状体仅仅受到引导面的引导而导入至剥皮处理部。
[0003]在现有技术中,从引导面下降而到达剥皮处理部的起始端部的玉米穗状体之中,容易存在相对于剥皮辊呈横向姿势(即玉米穗状体的长度方向为与剥皮辊的轴心相交的方向的姿势)的玉米穗状体,在剥皮装置,种子颗粒易从玉米穗状体脱落。
[0004]换言之,玉米穗状体以相对于剥皮辊呈纵向的姿势(即玉米穗状体的长度方向为沿着剥皮辊的轴心的方向的姿势)而被导入至剥皮处理部的情况下,玉米穗状体的整体,进入一对剥皮辊之间。由于在玉米穗状体以相对于剥皮辊呈横向的姿势被导入至剥皮处理部的情况下,玉米穗状体无法进入到一对剥皮辊之间,而是横搭在一对剥皮辊之上,因此穗状体上成排的种子颗粒容易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容易避免种子颗粒脱落的状态下对玉米穗状体进行剥皮处理的玉米收割机。
[0006]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玉米收割机具备:
[0007]输送装置,其输送由收割装置收割的玉米穗状体;以及
[0008]剥皮装置,其从所述输送装置接收玉米穗状体,对接收到的玉米穗状体的苞叶进行剥除,
[0009]所述剥皮装置具备:
[0010]多排剥皮处理部,其排列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以及
[0011]引导面,其使来自所述输送装置的玉米穗状体下降,向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起始端部引导该玉米穗状体,
[0012]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每一排所述剥皮处理部具备一对剥皮辊,所述一对剥皮辊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且被驱动为以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0013]在所述引导面上设置有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引导体,
[0014]多个所述引导体的每一个所述引导体构成为:位于相邻一对所述剥皮处理部两者之间的前方,向所述剥皮处理部的一对所述剥皮辊之间引导玉米穗状体,并且多个所述引导体中相邻一对所述引导体的其中一方引导体的作用状态与另一方引导体的作用状态不同。
[0015]根据该结构,当位于引导面的玉米穗状体为横向姿势时,该玉米穗状体受到相邻一对引导体的引导。进而,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受到一方引导体引导的引导状态,与另一端侧受到另一方引导体引导的引导状态不同,玉米穗状体被赋予转动力,玉米穗状体容易从横向姿势变为纵向姿势。
[0016]由此,容易以对剥皮处理部呈纵向的姿势导入玉米穗状体,在进行剥皮处理时不易造成种子颗粒的脱落。
[0017]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玉米收割机具备:
[0018]输送装置,其输送由收割装置收割的玉米穗状体;以及
[0019]剥皮装置,其从所述输送装置接收玉米穗状体,对接收到的玉米穗状体的苞叶进行剥除,
[0020]所述剥皮装置具备:
[0021]多排剥皮处理部,其排列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以及
[0022]引导面,其使来自所述输送装置的玉米穗状体下降,向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起始端部引导该玉米穗状体,
[0023]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每一排所述剥皮处理部具备一对剥皮辊,所述一对剥皮辊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且被驱动为以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0024]在所述引导面上设置有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引导体,
[0025]多个所述引导体的每一个所述引导体构成为:位于相邻一对所述剥皮处理部两者之间的前方,向所述剥皮处理部的一对所述剥皮辊之间引导玉米穗状体,并且多个所述引导体中相邻一对所述引导体的其中一方引导体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高度比另一方引导体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高度高。
[0026]根据该结构,当位于引导面的玉米穗状体为横向姿势时,该玉米穗状体受到相邻一对引导体的引导。通过玉米穗状体搭上一对引导体,从而玉米穗状体被从引导面向上提起。进而,由于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搭上一方引导体从引导面被向上提起的高度,比另一端侧搭上另一方引导体从引导面被向上提起的高度高,因此玉米穗状体倾斜利用其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重量差等变得容易转动。其结果为,玉米穗状体容易从横向姿势变为纵向姿势。
[0027]由此,仅仅通过采用使相邻一对引导体的相对于引导面的高度相互不同的简单结构,即可使玉米穗状体容易以纵向姿势导入至剥皮处理部,在剥皮处理时不易造成种子颗粒的脱落。
[0028]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的玉米收割机具备:
[0029]输送装置,其输送由收割装置收割的玉米穗状体;以及
[0030]剥皮装置,其从所述输送装置接收玉米穗状体,对接收到的玉米穗状体的苞叶进行剥除,
[0031]所述剥皮装置具备:
[0032]多排剥皮处理部,其排列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以及
[0033]引导面,其使来自所述输送装置的玉米穗状体下降,向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起始端部引导该玉米穗状体,
[0034]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每一排所述剥皮处理部具备一对剥皮辊,所述一对剥皮辊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且被驱动为以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0035]在所述引导面上设置有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引导体,
[0036]多个所述引导体的每一个所述引导体构成为:位于相邻一对所述剥皮处理部两者之间的前方,向所述剥皮处理部的一对所述剥皮辊之间引导玉米穗状体,并且多个所述引导体中相邻一对所述引导体的其中一方引导体的作用起始处位于比另一方引导体的作用起始处更偏靠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上游。
[0037]根据该结构,位于引导面的玉米穗状体变为横向姿势时,受到相邻一对引导体的引导。由于一对引导体的其中一方引导体的作用起始处比另一方引导体的作用起始处偏靠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上游,因此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比另一端侧提前受到引导体的引导。其结果为,玉米穗状体被赋予转动力,玉米穗状体容易从横向姿势变为纵向姿势。
[0038]由此,仅仅通过采用使相邻一对引导体的作用起始处相互不同的简单结构,即可使玉米穗状体容易以纵向姿势导入至剥皮处理部,在剥皮处理时不易造成种子颗粒的脱落。
[0039]本实用新型的第4实施方式的玉米收割机具备:
[0040]输送装置,其输送由收割装置收割的玉米穗状体;以及
[0041]剥皮装置,其从所述输送装置接收玉米穗状体,对接收到的玉米穗状体的苞叶进行剥除,
[0042]所述剥皮装置具备:
[0043]多排剥皮处理部,其排列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以及
[0044]引导面,其使来自所述输送装置的玉米穗状体下降,向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起始端部引导该玉米穗状体,
[0045]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每一排所述剥皮处理部具备一对剥皮辊,所述一对剥皮辊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且被驱动为以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0046]在所述引导面上设置有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引导体,
[0047]多个所述引导体的每一个所述引导体构成为:位于相邻一对所述剥皮处理部两者之间的前方,向所述剥皮处理部的一对所述剥皮辊之间引导玉米穗状体,并且多个所述引导体中相邻一对所述引导体的其中一方引导体对玉米穗状体赋予的移动阻力,比另一方引导体对玉米穗状体赋予的移动阻力大。
[0048]根据该结构,位于引导面的玉米穗状体变为横向姿势时,受到相邻一对引导体的引导。由于一对引导体的其中一方引导体赋予玉米穗状体的移动阻力设定为比另一方引导体赋予玉米穗状体的移动阻力大,所以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比另一端侧受到更大的移动阻力。其结果为,玉米穗状体被赋予转动力,容易从横向姿势变为纵向姿势。
[0049]由此,仅仅采用使相邻一对引导体对玉米穗状体赋予的移动阻力不同的简单结构,即可使玉米穗状体容易地以纵向姿势导入至剥皮处理部,在剥皮处理时不易造成种子颗粒的脱落。
[0050]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多个所述引导体的每一个所述引导体构成为:沿着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引导体的上表面形状为越向上侧宽度越窄的形状,并且从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侧面观察时,所述引导体的上端缘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高度越偏靠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下游越高,相邻一对所述引导体中的一方引导体的上端缘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倾斜,与另一方引导体的上端缘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倾斜相比为陡倾斜。
[0051〕 根据该结构,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受到引导体的上表面的引导,且引导体的上端缘倾斜,由此,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容易搭上引导体的上端缘。玉米穗状体搭上一对引导体的上端缘,由此,玉米穗状体从引导面被提起并容易转动。此外,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搭上陡倾斜的上端缘而受到的移动阻力比另一端侧搭上缓倾斜的上端缘而受到的移动阻力大,玉米穗状体被赋予转动力。除此之外,例如,由于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按不同的定时受到引导作用等,因此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受到引导体引导的引导状态为相互不同。其结果为,玉米穗状体从横向姿势变为纵向姿势的必然性增大。
[0052]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多个所述引导体的每一个所述引导体构成为:沿着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引导体的上表面形状为越向上侧宽度越窄的形状,并且从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侧面观察时,所述引导体的上端缘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高度越偏靠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下游越高,相邻一对所述引导体中的一方引导体的后端部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高度,比另一方引导体的后端部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高度高。
[0053]根据该结构,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受到引导体的上表面的引导,且引导体的上端缘倾斜,由此,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容易搭上引导体的上端缘。玉米穗状体搭上一对引导体的上端缘,从而玉米穗状体从引导面被提起并容易转动。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搭上一方引导体的后端部而从引导面提起的高度,比另一端侧搭上另一方引导体的后端部而从引导面提起的高度高,玉米穗状体倾斜,利用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重量差等变得容易转动。除此之外,例如,通过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按不同的定时受到引导作用等,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受到引导体引导的引导状态为相互不同。其结果为,玉米穗状体从横向姿势变为纵向姿势的必然性增大。
[0054]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多个所述引导体的每一个所述引导体构成为:沿着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引导体的上表面形状为越向上侧宽度越窄的形状,并且从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侧面观察时,所述引导体的上端缘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高度越偏靠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下游越高,相邻一对所述弓I导体中的一方引导体的上端缘相对于所述弓I导面的倾斜,与另一方引导体的上端缘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倾斜相比为陡倾斜,所述上端缘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倾斜为陡倾斜的所述引导体的后端部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高度,比所述上端缘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倾斜为缓倾斜的所述引导体的后端部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闻度闻。
[0055]根据该结构,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受到上表面的引导,且引导体的上端缘倾斜,从而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容易搭上引导体的上端缘。通过玉米穗状体搭上一对引导体的上端缘,从而玉米穗状体从引导面提起并变得容易转动。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搭上陡倾斜的上端缘而受到的移动阻力比另一端侧搭上缓倾斜的上端缘而受到的移动阻力大,玉米穗状体被赋予转动力。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搭上一方引导体的后端部从引导面提起的高度比另一端侧搭上另一方引导体的后端部从引导面提起的高度高,从而,玉米穗状体倾斜,由于其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重量差等变得容易转动。除此之外,例如,通过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按不同的定时受到引导作用等,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受到引导体引导的引导状态为不同。其结果为,玉米穗状体从横向姿势变为纵向姿势的必然性增大。
[0056]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多个所述引导体的每一个所述引导体构成为:沿着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引导体的上表面形状为越向上侧宽度越窄的形状,并且从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侧面观察时,所述引导体的上端缘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高度越偏靠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下游越高,相邻一对所述引导体中的一方引导体的作用起始处比另一方引导体的作用起始处更偏靠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上游。
[0057]根据该结构,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受到引导体的上表面的引导,且引导体的上端缘倾斜,从而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容易搭上引导体的上端缘。通过玉米穗状体搭上一对引导体的上端缘,从而玉米穗状体从引导面提起并变得容易转动。由于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比另一端侧提前受到引导体的引导,所以玉米穗状体被赋予转动力。除此之外,例如,通过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受到不同移动阻力等,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受到引导体引导的状态不同。其结果为,玉米穗状体从横向姿势变为纵向姿势的必然性增大。
[0058]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在所述引导体的上方设置将玉米穗状体向所述玉米剥皮处理部侧扒入的扒入体。
[0059]根据该结构,因为玉米穗状体由扒入体向剥皮处理部侧扒入,所以能够向剥皮处理部导入玉米穗状体。通过一边向剥皮处理部导入玉米穗状体,一边使引导体作用于玉米穗状体,能够促使引导体对玉米穗状体进行姿势改变。
[0060]本实用新型优选为,所述剥皮装置具备引导杆,所述引导杆从多个所述引导体的每一个所述引导体的后端向后方延伸,所述引导杆的后端部位于所述剥皮处理部的一对所述剥皮辊的起始端部的上方,多个所述引导杆的相邻一对引导杆的其中一方引导杆的所述后端部的作用状态与另一方引导杆的所述后端部的作用状态不同。
[0061]根据该结构,虽然存在玉米穗状体以横向姿势被导入剥皮处理部的情况,但是由于玉米穗状体受到一对引导杆的支承而在难以接触剥皮辊的状态下被移送至一对引导杆的后端部,因此利用一对引导杆的后端部不同的作用状态能够使玉米穗状体的横向姿势变为纵向姿势。换言之,即使以横向姿势朝剥皮处理部导入玉米穗状体,也会使其变为纵向姿势之后再提供给剥皮辊,从而剥皮处理时不易造成种子颗粒的脱落。
[0062]本实用新型优选为,所述剥皮装置具备承接台,所述承接台位于所述剥皮辊的处理物输送方向的下游,承接来自所述剥皮辊的处理物,在所述剥皮辊的后端部的整周形成切割槽,使所述承接台的前端部以向前下降的状态倾斜进入所述切割槽。
[0063]根据该结构,由于承接台的前端部进入剥皮辊的切割槽,承接台的前端未露出在剥皮辊的上侧,因此从剥皮辊向承接台取出的玉米穗状体不会刮碰到承接台的前端部,在避免种子颗粒的脱落以及种子颗粒的损伤的同时,向承接台取出玉米穗状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64]图1是表示剥皮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0065]图2是表示剥皮装置的俯视图。
[0066]图3是表示引导体与扒入体的俯视图。
[0067]图4是表示引导体与引导杆的后视图。
[0068]图5是表示引导体与引导杆的立体图。
[0069]图6是表示扒入体的立体图。
[0070]图7是表示剥皮辊的后端部与承接台的纵向剖视图。
[0071]图8是表示图7的VIII — VIII的剖面图。
[0072]图9是表示剥皮装置的驱动结构的侧视图。
[0073]图10(3)是表示相邻一对扒入体中的一方扒入体的侧视图。
[0074]图10(6)是表示相邻一对扒入体中的另一方扒入体的侧视图。
[0075]图11是表示具备第1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结构的侧视图。
[0076]图12是表示具备第2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结构的侧视图。
[0077]图13是表示具备第3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结构的侧视图。
[0078]图14是表示具备第4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结构的侧视图。
[0079]图15是表示具备第5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结构的俯视图。
[0080]图16是表示具备其他实施结构的导入部结构的俯视图。
[0081]图17是表示具备其他实施结构的导入部结构的侧视图。
[0082]附图标记说明
[0083]1 剥皮装置
[0084]2 输送装置
[0085]13 承接台
[0086]138承接台的前端部
[0087]14引导面
[0088]15剥皮处理部
[0089]18剥皮辊
[0090]188剥皮辊的后端部
[0091]19切割槽
[0092]21引导体
[0093]2讣引导体的上端缘
[0094]21(1引导体的后端部
[0095]23引导部
[0096]238引导杆的后端部
[0097]30扒入体
[0098]81作用起始处
[0099]82作用起始处

【具体实施方式】
[0100]下面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0101]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玉米收割机的剥皮装置1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玉米收割机的剥皮装置1的俯视图。剥皮装置1设置在输送装置2的后端部的后方。
[0102]在行驶机体的前侧,输送装置2的前端部位于收割装置(未图示)的后侧。收割装置从位于行驶机体的前方并呈树立状态的玉米植物体收割玉米穗状体。收割的玉米穗状体是玉米植物体中的、种子颗粒排列成棒状的穗状部位。由收割装置收割的玉米穗状体为以苞叶包裹的状态。由收割装置收割的玉米穗状体由输送装置2向行驶机体的后方且向行驶机体的上方输送,从输送装置2的输送终端部落下而供给至剥皮装置1。
[0103]输送装置2具体构成如下。输送装置2具备在行驶机体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输送箱3。输送箱3呈越向后端侧其位置越高的倾斜姿势。在输送箱3的后端部形成输出口 4。在输送箱3的内部设置无端输送链5。输送链5的输送终端侧卷绕于链轮6。输送链5由链轮6驱动,在输送箱3的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转动。来自收割装置的玉米穗状体由输送链5输送至输送箱3的内部。到达输送终端部的玉米穗状体从输出口 4排出,碰到引导板7,由引导板7引导而落至剥皮装置1的前端部。
[0104]以下对引导面14以及剥皮装置1进行说明。在对于引导面14与剥皮装置1的说明中,规定剥皮输送方向的上游(即图2的纸面下侧)为“前”;剥皮输送方向的下游(即图2的纸面上侧)为“后”;从剥皮输送方向的下游向上游观察时的左侧(即图2的纸面右侧)为“左”;从剥皮输送方向的下游向上游观察时的右侧(即图2的纸面左侧)为“右”。
[0105]如图1、2所示,剥皮装置1具备剥皮箱10。剥皮箱10具备左右一对的横壁板11、前滑槽12、以及承接台13。前滑槽12设置在剥皮箱10的前部。前滑槽12设置为越向前端侧其位置越高的倾斜姿势。前滑槽12的左端侧与右端侧支承在横壁板11。引导面14由前滑槽12形成。承接台13设置在剥皮箱10的后端部。承接台13的左端侧与右端侧支承在横壁板11。
[0106]在剥皮箱10的内部设置:8排剥皮处理部15、5个移送辊16以及1个扒出辊17。8排剥皮处理部15在引导面14的后端部的下方与承接台13的下方之间,在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排列。8排剥皮处理部15的每一排剥皮处理部15具有左右一对的剥皮辊18。各排剥皮处理部15的左右两个剥皮辊18具备在前后方向(机体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心,并被驱动为以该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在每排剥皮处理部15中,其左侧的剥皮辊18的旋转方向从后方看,呈向右旋转(即顺时针旋转)的旋转方向;其右侧的剥皮辊18的旋转方向从后方看,呈向左旋转(即逆时针旋转)的旋转方向。
[0107]在8排剥皮处理部15的上方,5个移送棍16在前后方向上排列。5个移送棍16的每一个移送辊16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轴心,并被驱动为以该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扒出辊17设置在承接台13的上方。扒出辊17具备在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心,并被驱动为以该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0108]来自输送装置2的玉米穗状体落至引导面14的前端侧,并顺着引导面14向后方侧下降,从而来自输送装置2的玉米穗状体由引导面14引导至各排剥皮处理部15的起始端部(前端部从引导面14导入至各排剥皮处理部15的玉米穗状体由剥皮辊18及移送辊16向后方移送的同时,剥皮辊18对玉米穗状体的苞叶进行剥除。具体而言,使玉米穗状体以相对于剥皮辊18为纵向的姿势(即玉米穗状体的长度方向为沿着剥皮辊18的轴心方向的方向的姿势)位于左右两个剥皮辊18之间。左右两个剥皮辊18以夹持玉米穗状体的状态转动,玉米穗状体的苞叶由左右两个剥皮辊18剥除。从玉米穗状体剥掉的苞叶,从左右两个剥皮辊18之间向下方落下。被送至剥皮辊18后端部的玉米穗状体由扒出辊17向承接台13上扒出。扒出在承接台13上的玉米穗状体由扒出辊17从承接台13向剥皮装置1的后方送出。
[0109]如图1至4所示,引导面14上设置1个分配引导体20与7个用于导入的引导体21。
[0110]分配引导体20设置在比7个用于导入的引导体21偏靠前上侧(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上游分配引导体20具备:俯视时呈大致三角形的引导面。分配引导体20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从左右两侧向中央侧逐渐变高的中间隆起状(本实施方式为三角形从输送装置2落至引导面14的前端侧的玉米穗状体由分配引导体20引导,向引导面14的左右两侧扩展分散开。
[0111]7个用于导入的引导体21在左右方向(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排列。7个引导体21的排列间隔设定为:即使存在玉米穗状体横搭于2个引导体21之间的情况,也不会出现玉米穗状体横搭于3个引导体21之间的情况。7个用于导入的引导体21的每一个引导体21位于相邻一对剥皮处理部15两者之间的前方。由分配引导体20的引导至引导面14的左右两侧的横端侧的玉米穗状体、以及越过分配引导体20或绕至分配引导体20的后侧的位于引导面14中央侧的玉米穗状体,通过各个用于导入的引导体21的引导向位于各个引导体21的后方的剥皮处理部15的左右两侧的剥皮辊18之间移动。
[0112]具体而言,7个引导体21的每一个引导体21构成为如图1、3、4、5所示。
[0113]当俯视时,每个引导体21构成为:上表面2匕的形状呈向后变宽的形状(即越向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下游变得越宽的形状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每个引导体21构成为,上表面21&的形状为越偏向上侧宽度越窄的形状(即向上变细的形状;?。当从侧面(即沿着左右方向上)观察时,每个引导体21构成为上端缘216相对于引导面14的高度越偏向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下游越高的形状(即向后变高的形状每个引导体21的底部具备安装板部2化。通过安装板部2化连结在引导面14,从而每个引导体21固定于引导面14。位于引导体21的前方的玉米穗状体由引导体21的上表面2匕向剥皮辊18之间引导。位于引导体21的前方的玉米穗状体由引导体21的上表面2匕引导而搭上上端缘216被从引导面14提起。
[0114]7个引导体21的每一个引导体21构成为:相邻一对引导体21的其中一方引导体21的作用状态与另一方引导体21的作用状态不同。
[0115]当位于引导面14的玉米穗状体为横向姿势(即玉米穗状体的长度方向为与剥皮辊的轴心相交的方向的姿势)时,该玉米穗状体受到相邻一对引导体21的引导。由于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受到其中一方引导体21所引导的引导状态,与该玉米穗状体的另一端侧受到另一方引导体21所引导的引导状态不同,因此玉米穗状体被赋予转动力,使玉米穗状体容易从横向姿势变为纵向姿势(即玉米穗状体的长度方向为沿着剥皮辊的轴心方向的方向的姿势
[0116]具体而言,7个引导体21的每一个引导体21构成为如图1、3、5所示。
[0117]7个引导体21构成为:所有引导体21的形状相同,并且所有引导体21的大小相同。7个引导体21配置为在相邻一对引导体21的其中一方引导体21比另一方引导体21偏靠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上游(引导面14的前端侧)。相邻一对引导体21中的前侧的引导体21的作用起始处31位于比后侧的引导体21的作用起始处32偏靠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上游。
[0118]相邻一对引导体21的其中一方引导体21的作用状态与另一方引导体21的作用状态如下所述为相互不同。
[0119]与后侧的引导体21相比前侧的引导体21先开始作用于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前侧的引导体21开始作用于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之后,后侧的引导体21开始作用于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另一端侧。由于引导体21在作用于另一端侧之前先作用于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玉米穗状体被赋予转动力,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容易变为纵向姿势。
[0120]如图1、3、5所示,从7个用于导入的引导体21中每一个引导体21的后端向后方延伸出引导杆23。具体而言,引导杆23从引导体21的安装板部2化延伸而出。每根引导杆23的后端部233位于剥皮辊18的起始端部的上方。具体而言,每根引导杆23的后端部23^位于比剥皮辊18的起始端部偏靠上方、且在相邻一对剥皮处理部15两者之间的位置。在7根引导杆23中,相邻一对引导杆23的其中一方引导杆23的后端部23^的作用状态与另一方引导杆23的后端部233的作用状态为不同的作用状态。
[0121]当有玉米穗状体相对于剥皮辊18为横向姿势地导入至剥皮处理部15的起始端部时,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受到相邻一对引导杆23前端侧的阻留与支承,能够使玉米穗状体不接触到剥皮辊18。受到引导杆23的起始端阻留与支承的玉米穗状体向后方移送而到达引导杆23的后端部233时,由于受到相邻一对引导杆23的作用状态不同的后端部233的引导,因此能够使从引导杆23向后方送出的玉米穗状体变为相对于剥皮辊18的纵向姿势。
[0122]具体而言,7根引导杆23中的每一根引导杆23的后端部233构成为如图1、5所
0
[0123]相邻一对引导杆23的其中一方引导杆23的后端部233构成为以相对于剥皮棍18为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的状态位于剥皮辊18的上方。
[0124]相邻一对引导杆23的另一方引导杆23的后端部233构成为以越向后端侧越高的向后上倾斜的状态位于比相邻的引导杆23的后端部23偏靠上方。
[0125]相邻一对引导杆23的其中一方后端部23^1的作用状态与另一方后端部23?的作用状态如下所述为相互不同。
[0126]位于相邻一对引导杆23的后端部233的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搭上向后上倾斜的后端部233而移动,该玉米穗状体的另一端侧移动于相对于剥皮辊18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后端部23。与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后端部233相比,向后上倾斜的后端部233对于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赋予更大的移动阻力。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比另一端侧受到更大的移动阻力,从而玉米穗状体被赋予转动力,容易使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变为纵向姿势。
[0127]如图1、2所示,在引导面14的上方设置14个扒入体30。14个扒入体30的每一个扒入体30位于相邻一对剥皮处理部15两者之间的前方。14个扒入体30被驱动为整体地旋转。如图6所示,具体而言,14个扒入体30支承于1根旋转轴31且不能相对于该旋转轴31旋转。旋转轴31具备剥皮装置1的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心,被驱动为以该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14个扒入体30能够通过旋转轴31进行一体地驱动旋转。
[0128]位于引导面14中的引导体21所处部位的玉米穗状体能够由扒入体30向剥皮处理部15所在一侧扒入,顺畅地导入一对剥皮辊18之间。
[0129]如图3所示,14个扒入体30以每两个扒入体30位于在7个用于导入的引导体21的每一个引导体21上方的状态排列。7个用于导入的引导体21的每一个引导体21的上方的相邻一对扒入体30,被驱动为以其中一方扒入体30在引导体21左侧的后端部的上方通过且另一方扒入体30在引导体21右侧的后端部的上方通过的状态进行旋转。由此,扒入体30通过相邻一对引导体21两者之间能够避免对玉米穗状体构成移动障碍,能够确保使玉米穗状体在相邻一对引导体21两者之间容易通过的路径。
[0130]具体而言,14个扒入体30的每一个扒入体30的构成如图6所示。
[0131]每个扒入体30具备轮体部32与一对扒入臂33。轮体部32支承于旋转轴31且不能相对于旋转轴31进行旋转。一对扒入臂33从轮体部32在扒入体30的径向上延伸而出。一对扒入臂33在扒入体30的圆周方向上空出相同间距排列。具体而言,在轮体部32设置4个支承部323。4个支承部323在轮体部32的圆周方向上空出相同间距排列。一对扒入臂33从4个支承部323中隔着一个支承部323的两个支承部323延伸而出。一对扒入臂33的每一个扒入臂33由弹性部件构成。利用扒入臂33的弹性变形,玉米穗状体不易受到损伤。一对扒入臂33的每一个扒入臂33具备从一个支承部323延伸出的长度长的长臂333、与从支承部323延伸出的长度短的短臂33匕长臂333与短臂336由橡胶材料构成。
[0132]14个扒入体30的每一个扒入体30构成为相邻一对扒入体30的其中一方扒入体30的作用状态与另一方扒入体30的作用状态不同。
[0133]位于引导面14的玉米穗状体对于剥皮辊18为横向姿势时,受到相邻一对扒入体30的扒入作用。由于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受到一方扒入体30作用的作用状态,与另一端侧受到另一方扒入体30作用的作用状态不同,因此玉米穗状体被赋予转动力,使玉米穗状体容易从相对于剥皮辊18呈横向姿势变为相对于剥皮辊18呈纵向姿势。
[0134]具体而言,14个扒入体30的每一个扒入体30构成为如图6所示。
[0135]14个扒入体30构成为所有扒入体30的形状以及大小均相同。图10(3)是表示相邻一对扒入体30中一方扒入体30的侧视图;图10 (^)是表示相邻一对扒入体30中另一方扒入体30的侧视图。如图10(4所示的旋转轴31与如图10(4所示的旋转轴31表示为在同一旋转相位的旋转轴。如图3、6、10所示,14个扒入体30构成为相邻一对扒入体30的旋转相位不同。具体而言,使相邻一对扒入体30的其中一方扒入体30的相对于扒入臂33的旋转轴31的位置与另一方扒入体30的相对于扒入臂33的旋转轴31的位置,在旋转轴31的圆周方向上为相互不同,14个扒入体30支承于旋转轴31。相邻一对扒入体30的其中一方扒入体30的扒入臂33比另一方扒入体30的扒入臂33在先旋转,另一方扒入体30的扒入臂33比一方扒入体30的扒入臂33在后旋转。
[0136]相邻一对扒入体30的其中一方扒入体30的作用状态与另一方扒入体30的作用状态如下所述相互不同。
[0137]在先旋转的扒入臂33比在后旋转的扒入臂33按偏早的定时扒入作用于相对于剥皮辊18为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在后旋转的扒入臂33比在先旋转的扒入臂33按偏迟的定时扒入作用于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另一端侧。扒入体30相对于另一端侧而先作用于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从而玉米穗状体被赋予转动力,使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容易变为纵向姿势。
[0138]图7是表示剥皮辊18的后端部以及承接台13的纵向剖视图。图8是表示图7的VIII — VIII处的剖视图。如图7、8所示,在每个剥皮辊18的后端部的整周上形成切割槽19。承接台13的前端部133形成为以向前下降的状态倾斜。承接台13配备为前端部133进入切割槽19。承接台13的前端未露出于剥皮辊18的上侧,来自剥皮辊18的玉米穗状体不会卡挂在承接台13的前端,能够使种子颗粒不易脱落,且能够在种子不易受损伤的状态扒出玉米穗状体至承接台13。
[0139]剥皮装置1的驱动结构构成如下。
[0140]如图1所示,在剥皮箱10的前侧设置输入轴40。从引擎(未图示)传输驱动力驱动输入轴40。如图9所示,输入轴40的驱动力由传动链41传达至扒出体30的旋转轴31以及最前侧的移送辊16的旋转支轴163。旋转轴31具有的输入链轮42的外径与旋转支轴163具有的输入链轮43的外径设定为大小相同。扒入体30与最前侧的移送辊16以相同的旋转速度驱动。
[0141]最前侧的移送辊16的旋转支轴163的驱动力通过传动链44传达至从前数第2个移送辊16的转动支轴163。第二个移送辊16的转动支轴163具有的输入链轮45的外径设定为比最前侧的移送辊16的旋转支轴163具有的输出链轮46的外径大。第二个移送辊16被驱动为以与最前侧的移送辊16相比偏低的速度进行旋转。第二个移送辊16的旋转支轴163的驱动力通过传动链47传达至从前数第3个移送辊16的旋转支轴163。第3个移送辊16的旋转支轴163的驱动力通过传动链47传达至从前数第4个移送辊16的旋转支轴163。第4个移送辊16的旋转支轴163的驱动力通过传动链47传达至从前数第5个移送辊16的旋转支轴163。第5个移送辊16的旋转支轴163的驱动力通过传动链47传达至扒出辊17的旋转支轴173。第2个至第5个移送辊16以及扒出辊17被驱动为以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
[0142]〔其他实施例〕
[0143](1)图11是表示具备第1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结构的侧视图。在具有第1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结构中,每个引导体21的俯视时的上表面2匕的形状、在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上观察时的上表面2匕的形状、以及从玉米棒体移动方向的侧面观察时的上端缘216的形状,与图1、3、5所示的引导体21的上表面2匕以及上端缘216的形状相同。在具备第1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结构中,相邻一对引导体21其中一方引导体21的上端缘216相对于引导面14的倾斜,与另一方引导体21的上端缘216相对于引导面14的倾斜相比为陡倾斜。
[0144]相邻一对引导体21的其中一方引导体21的作用状态与另一方引导体21的作用状态如下所述为相互不同。
[0145]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搭上其中一方引导体21,从而该引导体21的上表面2匕与上端缘2化在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赋予移动阻力。玉米穗状体的另一端侧搭上另一方引导体21,从而该引导体21的上表面2匕与上端缘216在另一端侧赋予移动阻力。由于一方引导体21与另一方引导体21的上端缘2化相对于引导面14倾斜不同,所以在一端侧赋予的移动阻力比在另一端侧赋予的移动阻力大。由于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移动阻力存在差异,玉米穗状体被赋予转动力。
[0146](2)图12是表示具有第2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结构的侧视图。在具备第2其他结构的引导结构中,每个引导体21的俯视时的上表面2匕的形状、在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上观察时的上表面2匕的形状、以及从玉米棒体移动方向的侧面观察时的上端缘216的形状,与图1、3、5所示的引导体21的上表面2匕以及上端缘216的形状相同。在具备第2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结构中,相邻一对引导体21其中一方引导体21的后端部21(1相对于引导面14的高度!II,比另一方引导体21的后端部21(1相对于引导面14的高度!12高。后端部21(1相对于引导面14的高度高的引导体21的上端缘216的长度,比后端部21(1相对于引导面14的高度!12低的引导体21的上端缘216的长度长。
[0147]相邻一对引导体21的其中一方引导体21的作用状态与另一方引导体21的作用状态如下所述为相互不同。
[0148]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搭上一方引导体21,从而该引导体21的上表面213与上端缘216在该一端侧赋予移动阻力。玉米穗状体的另一端侧搭上另一方引导体21,从而该引导体21的上表面2匕与上端缘2化在该另一端侧赋予移动阻力。由于一方引导体21与另一方引导体21的后端部21(1相对于引导面14的高度存在差异、以及上端缘216的长度不同,因此赋予一端侧的移动阻力比赋予另一端侧的移动阻力大。因为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移动阻力存在差异,所以玉米穗状体被赋予转动力。通过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搭上相对于引导面14的高度高的后端部21山另一端侧搭上相对于引导面14的高度低的后端部21山玉米穗状体呈倾斜状态,玉米穗状体由于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重量差异等而变得容易转动。
[0149](3)图13是表示具备第3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结构的侧视图。具备第3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结构中,每个引导体21的俯视时的上表面213的形状与图1、3、5所示的引导体21的上表面2匕的形状相同。在具备第3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结构中,相邻一对引导体21中每一个引导体21的上端缘216相对于引导面14平行。相邻一对引导体21的其中一方引导体21的上端缘216的长度比另一方引导体21的上端缘216的长度长。与上端缘216短的引导体216的后端部21(1相比,上端缘2化长的引导体21的后端部21(1位于偏靠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下游。
[0150]相邻一对引导体21的其中一方引导体21的作用状态与另一方引导体21的作用状态如下所述为相互不同。
[0151]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搭上一方引导体21,从而该引导体21的上表面213与上端缘216在该一端侧赋予移动阻力。玉米穗状体的另一端侧搭上另一方引导体21,由此,该引导体21的上表面2匕与上端缘2化在另一端侧赋予移动阻力。由于一方引导体21与另一方引导体21的上端缘2化的长度不同,因此在一端侧赋予的移动阻力比在另一端侧赋予的移动阻力大。由于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移动阻力存在差异,玉米穗状体被赋予转动力。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搭上相对于引导面14的高度高的上端缘21比另一端侧搭上相对于引导面14高度低的上端缘21比由此玉米穗状体倾斜,且由于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重量差异等而变得容易转动。
[0152](4)图14是表示具备第4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结构的侧视图。具备第4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结构中,每个引导体21的俯视时的上表面2匕的形状、在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上观察时的上表面2匕的形状、以及从玉米棒体移动方向的侧面观察时的上端缘216的形状与图1、3、5所示的引导体21的上表面2匕以及上端缘216的形状相同。在具备第4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结构中,相邻一对引导体21其中一方引导体21的上表面213的向后变宽的角度八,比另一方引导体21的上表面2匕的向后变宽的角度8更大。
[0153]相邻一对引导体21的其中一方引导体21的作用状态与另一方引导体21的作用状态如下所述为相互不同。
[0154]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搭上一方引导体21,从而该引导体21的上表面218与上端缘2化在该一端侧赋予转动力与移动阻力。玉米穗状体的另一端侧搭上另一方引导体21,从而该引导体21的上表面2匕与上端缘216在另一端侧赋予转动力与移动阻力。由于一方引导体21与另一方引导体21的上表面21&的向后变宽的角度不同,并且一方引导体21与另一方引导体21的上表面21&对于引导面14的倾斜角度不同,因此在一端侧赋予的转动力与移动阻力比在另一端赋予的转动力与移动阻力大。由于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转动力与移动阻力存在差异,所以玉米穗状体被赋予转动力。
[0155](5)图15是表示具备第5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结构的侧面图。具备第5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结构中,每个引导体21的俯视时的上表面2匕的形状、在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上观察时的上表面2匕的形状、以及从玉米棒体的移动方向的侧面观察时的上端缘216的形状与图1、3、5所示的引导体21的上表面2匕以及上端缘216的形状相同。在具备第5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结构中,相邻一对引导体21的其中一方引导体21的上端缘216相对于引导面14的倾斜与另一方引导体21的上端缘216相对于引导面14的倾斜相比为陡倾斜。一对引导体21的后端部21(1在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上的位置相同。一对引导体21的上表面213相对于引导面14的倾斜角度不同。
[0156]相邻一对引导体21的其中一方引导体21的作用状态与另一方引导体21的作用状态如下所述为相互不同。
[0157]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搭上一方引导体21,从而该引导体21的上表面218与上端缘2化在该一端侧赋予转动力与移动阻力。玉米穗状体的另一端侧搭上另一方引导体21,从而该引导体21的上表面2匕与上端缘216在另一端侧赋予转动力与移动阻力。由于一方引导体21与另一方引导体21的上端缘216相对于引导面14的倾斜不同,并且一方引导体21与另一方引导体21的上表面21&相对于引导面14的倾斜角度不同,因此在一端侧赋予的转动力与移动阻力比在另一端赋予的转动力与移动阻力大。由于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转动力与移动阻力存在差异,所以玉米穗状体被赋予转动力。
[0158](6)图16是表7^具备其他实施结构的导入部结构的俯视图。图17是表不具备其他实施结构的导入部结构的侧视图。在具备其他实施结构的导入部结构中,7个引导体21构成为如下所述。
[0159]7个引导体21的每一个引导体21构成为:上表面2匕的形状与如图1、3、5所示的引导体21的上表面2匕的形状相同。7个引导体21的每一个均构成为:上端缘216的形状与如图1、3、5所示的引导体21的上端缘216的形状相同。7个引导体21的每一个引导体21构成为:相邻一对引导体21的其中一方引导体21在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比另一方引导体21在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7个引导体21的每一个引导体21构成为:相邻一对引导体21中在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的引导体21的后端侧相对于引导面14的高度,比在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高。7个引导体21的每一个引导体21配备为:相邻一对引导体21中在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的引导体21的后端位于比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的引导体21的后端偏靠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下游。
[0160]多个扒入体30中,位于在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的引导体21的上方的扒入体30被驱动成,从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侧面观察时,该扒入体30的移动轨迹与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的引导体21的上部相重叠的状态。具体而言,扒入体30的移动轨迹与引导体21的后端部的上部相重叠。
[0161]多个扒入体30中,位于在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的引导体21的上方的扒入体30被驱动成,从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侧面观察时,该扒入体30在比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的引导体21偏靠上方通过的状态。
[0162](7)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通过利用相邻一对引导体21的作用起始处31与作用起始处32的差异、上端缘216的长度的差异、上端缘2化相对于引导面14的倾斜角度的差异、后端部21(1相对于引导面14的高度的差异、上表面2匕的向后侧变宽的角度的差异、上表面2匕相对于引导面14的倾斜角度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作用状态之例。此外,也可以利用相邻一对引导体21的相对于玉米穗状体的摩擦系数的差异使作用状态不同。再者,还可以利用引导体21的硬度的差异使作用状态不同。
[0163](8)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利用360度旋转驱动的扒入体30之例。此外,也可以对扒入体30进行驱动使其在以不满360度的规定旋转角的作业范围内进行往返旋转,利用往返旋转中的往路侧的旋转进行扒入作业。此外,也可以采用由摆动连杆支承的摆动臂式的扒入体,通过驱动摆动连杆,爪前端一边勾画旋转轨迹一边进行往返移动,利用往返移动中的往路侧的移动用爪前端进行扒入作用。
[0164](9)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通过使相邻一对扒入体30的旋转相位不同,从而使一对扒入体30的作用状态不同之例。此外,例如还可以通过使用弹性系数不同的材料构成一对扒入体30的扒入臂33,从而使一对扒入体30的作用状态不同。此外,还可以采用使一方扒入体30所具备的扒入操纵力(作用状态)比另一方扒入体30所具备的扒入操纵力(作用状态)大的结构。此外,还可以采用为使一对扒入体30的旋转相位不同的同时,使一对扒入体30的扒入操纵力也不相同的结构。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相邻一对扒入体30的扒入臂33的长度、强度不同,以及使其摩擦系数不同,从而使相邻一对扒入体30的作用状态不同。
[0165](10)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承接台13的前端部13&进入剥皮辊18的切割槽19之例,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实施为不采用该结构。
[0166](11)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剥皮装置1而言,示出了采用在行驶机体的前后方向上移送玉米穗状体的剥皮装置1之例,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在行驶机体的横方向上移送玉米穗状体的剥皮装置1。
[0167](12)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在引导体21之外设置扒入体30,可以在由引导体21不能对玉米穗状体的姿势进行足够变换的情况下用扒入体30进行弥补之例。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设置扒入体30。
[0168]〔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69]本实用新型可利用于在剥皮装置具有8排剥皮处理部15的玉米收割机,也可利用于在剥皮装置具有不多于7排或不少于9排的剥皮处理部15的玉米收割机。当具有不多于7排的剥皮处理部15时,设置少于7个的引导体21、少于14个的扒入体30。当具有不少于9排的剥皮处理部15时,设置多于7个的引导体21、多于14个的扒入体30。
【权利要求】
1.一种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装置,其输送由收割装置收割的玉米穗状体;以及 剥皮装置,其从所述输送装置接收玉米穗状体,对接收到的玉米穗状体的苞叶进行剥除, 所述剥皮装置具备: 多排剥皮处理部,其排列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以及引导面,其使来自所述输送装置的玉米穗状体下降,向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起始端部引导该玉米穗状体, 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每一排所述剥皮处理部具备一对剥皮辊,所述一对剥皮辊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且被驱动为以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在所述引导面上设置有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引导体, 多个所述引导体的每一个所述引导体构成为:位于相邻一对所述剥皮处理部两者之间的前方,向所述剥皮处理部的一对所述剥皮辊之间引导玉米穗状体,并且多个所述引导体中相邻一对所述引导体的其中一方引导体的作用状态与另一方引导体的作用状态不同。
2.—种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装置,其输送由收割装置收割的玉米穗状体;以及 剥皮装置,其从所述输送装置接收玉米穗状体,对接收到的玉米穗状体的苞叶进行剥除, 所述剥皮装置具备: 多排剥皮处理部,其排列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以及引导面,其使来自所述输送装置的玉米穗状体下降,向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起始端部引导该玉米穗状体, 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每一排所述剥皮处理部具备一对剥皮辊,所述一对剥皮辊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且被驱动为以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在所述引导面上设置有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引导体, 多个所述引导体的每一个所述引导体构成为:位于相邻一对所述剥皮处理部两者之间的前方,向所述剥皮处理部的一对所述剥皮辊之间引导玉米穗状体,并且多个所述引导体中相邻一对所述引导体的其中一方引导体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高度比另一方引导体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高度高。
3.—种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装置,其输送由收割装置收割的玉米穗状体;以及 剥皮装置,其从所述输送装置接收玉米穗状体,对接收到的玉米穗状体的苞叶进行剥除, 所述剥皮装置具备: 多排剥皮处理部,其排列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以及引导面,其使来自所述输送装置的玉米穗状体下降,向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起始端部引导该玉米穗状体, 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每一排所述剥皮处理部具备一对剥皮辊,所述一对剥皮辊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且被驱动为以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在所述引导面上设置有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引导体, 多个所述引导体的每一个所述引导体构成为:位于相邻一对所述剥皮处理部两者之间的前方,向所述剥皮处理部的一对所述剥皮辊之间引导玉米穗状体,并且多个所述引导体中相邻一对所述引导体的其中一方引导体的作用起始处位于比另一方引导体的作用起始处更偏靠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上游。
4.一种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装置,其输送由收割装置收割的玉米穗状体;以及 剥皮装置,其从所述输送装置接收玉米穗状体,对接收到的玉米穗状体的苞叶进行剥除, 所述剥皮装置具备: 多排剥皮处理部,其排列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以及 引导面,其使来自所述输送装置的玉米穗状体下降,向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起始端部引导该玉米穗状体, 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每一排所述剥皮处理部具备一对剥皮辊,所述一对剥皮辊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且被驱动为以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在所述引导面上设置有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引导体, 多个所述引导体的每一个所述引导体构成为:位于相邻一对所述剥皮处理部两者之间的前方,向所述剥皮处理部的一对所述剥皮辊之间引导玉米穗状体,并且多个所述引导体中相邻一对所述引导体的其中一方引导体对玉米穗状体赋予的移动阻力,比另一方引导体对玉米穗状体赋予的移动阻力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引导体的每一个所述引导体构成为:沿着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引导体的上表面形状为越向上侧宽度越窄的形状,并且从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侧面观察时,所述引导体的上端缘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高度越偏靠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下游越闻, 相邻一对所述引导体中的一方引导体的上端缘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倾斜,与另一方引导体的上端缘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倾斜相比为陡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引导体的每一个所述引导体构成为:沿着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引导体的上表面形状为越向上侧宽度越窄的形状,并且从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侧面观察时,所述引导体的上端缘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高度越偏靠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下游越闻, 相邻一对所述引导体中的一方引导体的后端部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高度,比另一方引导体的后端部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高度高。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引导体的每一个所述引导体构成为:沿着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引导体的上表面形状为越向上侧宽度越窄的形状,并且从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侧面观察时,所述引导体的上端缘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高度越偏靠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下游越闻, 相邻一对所述引导体中的一方引导体的上端缘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倾斜,与另一方引导体的上端缘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倾斜相比为陡倾斜, 所述上端缘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倾斜为陡倾斜的所述引导体的后端部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高度,比所述上端缘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倾斜为缓倾斜的所述引导体的后端部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高度高。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引导体的每一个所述引导体构成为:沿着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引导体的上表面形状为越向上侧宽度越窄的形状,并且从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侧面观察时,所述引导体的上端缘相对于所述引导面的高度越偏靠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下游越闻, 相邻一对所述引导体中的一方引导体的作用起始处位于比另一方引导体的作用起始处更偏靠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上游。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体的上方设置将玉米穗状体向所述玉米剥皮处理部侧扒入的扒入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皮装置具备引导杆,所述引导杆从多个所述引导体的每一个所述引导体的后端向后方延伸,所述引导杆的后端部位于所述剥皮处理部的一对所述剥皮辊的起始端部的上方, 多个所述引导杆的相邻一对引导杆的其中一方引导杆的所述后端部的作用状态与另一方引导杆的所述后端部的作用状态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皮装置具备承接台,所述承接台位于所述剥皮辊的处理物输送方向的下游,承接来自所述剥皮辊的处理物, 在所述剥皮辊的后端部的整周形成切割槽, 使所述承接台的前端部以向前下降的状态倾斜进入所述切割槽。
【文档编号】A01D45/02GK204217478SQ201420627714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7日
【发明者】南照男, 西村俊成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