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除尘玉米脱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9408阅读:7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除尘玉米脱粒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农用机械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除尘玉米脱粒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玉米产业带也在逐渐加大,玉米产量也在大幅度提高,而玉米的脱粒逐渐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现有的玉米脱粒主要采用人工脱粒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工作效率低下,现有的玉米脱粒机因其结构设计不合理,并不能满足脱粒的需求,在脱粒完成后往往会存在一些尚未脱落的玉米,使工人进行二次脱粒,不仅大大浪费了资源,也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我们市场上所有的玉米脱粒机,大多生产效率低,脱粒时间很长,生产时间比较长,劳动强度比较大,不能实现玉米脱粒的细致工作,运行效率低,安全系数低,不便于维护和修理,工作量一大容易造成堵塞,影响使用,而且玉米会有杂质,而且常常出现不完整,并且人工投入时,很不方便,而且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导致不必要的危险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除尘玉米脱粒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除尘玉米脱粒机,包括机架、电机、输出轴、主动轮、从动轮、转轴、滚筒、万向轮、和脱粒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顶端安装有进料口,所述机架上部设有脱粒室,所述机架下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左端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主动轮连接,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连接,且所述从动轮上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机架进入脱粒室,且转轴与脱粒室内的滚筒连接,所述滚筒上安装有螺旋片,所述脱粒室下端设有出粒口,所述脱粒室右端设有出梗口。

优选的,所述脱粒室滚筒下面设有过滤网,且过滤网设置为倾斜状。

优选的,所述机架左侧连接有吸风管,且吸风管下端连接有吸风除尘机,吸风除尘机下端连有出风管。

优选的,所述机架下端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由连接杆、外壳、轮子和刹车装置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可除尘玉米脱粒机,通过在滚筒上设有密集的螺纹片,使的玉米棒脱离更加干净,玉米损失率低,脱粒效率高,通过设有过滤网,且过滤网倾斜设置,使玉米粒可以通过过滤网经出粒口滑出,而大型的玉米梗则通过出梗口滑出,且通过设有吸风除尘机,可出去玉米粒中的杂质,从而减轻农民的工作量,缩短生产时间,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且其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制作成本低,质量可靠,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且设计合理、低能耗和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万向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口、2转轴、3从动轮、4皮带、5吸风管、6吸风除尘机、7出风管、8主动轮、9输出轴、10电机、11万向轮、12机架、13出粒口、14出梗口、15过滤网、16滚筒、17螺旋片、18脱粒室、19刹车装置、20连接杆、21外壳、22轮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除尘玉米脱粒机,包括机架12、电机10、输出轴9、主动轮8、从动轮3、转轴2、滚筒16、万向轮11和脱粒室18,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2顶端安装有进料口1,所述机架12上部设有脱粒室18,所述机架12下部安装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左端连接有输出轴9,所述输出轴9与主动轮8连接,所述主动轮8通过皮带4与从动轮3连接,且所述从动轮3上连接有转轴2,所述转轴2穿过机架12进入脱粒室18,且转轴2与脱粒室18内的滚筒16连接,所述滚筒16上安装有螺旋片17,所述脱粒室18下端设有出粒口13,所述脱粒室18右端设有出梗口14,所述脱粒室18的滚筒16下面设有过滤网15,且过滤网15设置为倾斜状,所述机架12左侧连接有吸风管5,且吸风管5下端连接有吸风除尘机6,吸风除尘机6下端连有出风管7,所述机架12下端连接有万向轮11,所述万向轮11由连接杆20、外壳21、轮子22和刹车装置19组成。

本发明改进在于:该可除尘玉米脱粒机,通过在滚筒16上设有密集的螺纹片17,使的玉米棒脱离更加干净,玉米损失率低,脱粒效率高,通过设有过滤网15,且过滤网15倾斜设置,使玉米粒可以通过过滤网15经出粒口13滑出,而大型的玉米梗则通过出梗口14滑出,且通过设有吸风除尘机6,可出去玉米粒中的杂质,从而减轻农民的工作量,缩短生产时间,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且其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制作成本低,质量可靠,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且设计合理、低能耗和易于推广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